Workflow
千古情演出
icon
搜索文档
【宋城演艺(300144.SZ)】存量项目表现分化,25Q3业绩承压——2025年三季报点评(陈彦彤/汪航宇/聂博雅)
光大证券研究· 2025-10-29 07:08
核心财务表现 - 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8.33亿元,同比下降8.98% [4] - 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7.54亿元,同比下降25.22% [4] - 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营收7.53亿元,同比下降9.94% [4] - 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54亿元,同比下降22.60% [4] - 25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率为41.1%,同比下降8.9个百分点 [6] 存量项目运营表现 - 上海项目通过内容更新升级、活动营销和业态拓展,营收实现较大增长,前三季度已实现盈利 [5] - 杭州项目通过品牌活动、网红矩阵等手段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并已初步形成大规模整改提升方案,拟打造"超级演艺公园"范本 [5] - 西安项目以"人气为王、规模制胜"为核心战略,通过有竞争力的内容和价格,持续领先的市场地位 [5] - 桂林项目通过深化与核心旅行社的合作推动营收增长 [5] - 九寨项目受益于交通改善和多元营销实现客流增长 [5] - 佛山、三亚、丽江等项目受区域旅游环境及消费力承压等因素影响,经营呈现一定波动 [5] 业绩承压原因分析 - 轻资产业务收入确认节奏放缓,前三季度确认青岛和台州的项目设计策划费1亿元,而上年同期确认金额为1.7亿元 [6] - 为强化品牌影响力,公司加大品牌宣传,导致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率由去年同期的4.9%提升至7.6% [6] - 新成立网红管理部、为新项目储备演员等导致人工成本有所增加 [6] - 存款利率下行导致利息收入减少,对净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 [6] 未来项目与发展战略 - 成熟项目将通过优化升级深入挖掘增长潜力,培育期项目则致力于提升口碑与市场份额 [7] - 公司秉持轻重结合的战略,在手的轻资产项目正有序推进 [7] - 青岛项目千古情大剧院和综合体已封顶,正进行内外装修及设备安装,为2026年7月开业奠定基础 [7][8] - 台州项目进展顺利,原计划28年5月开业,或有望提前 [8] - 未来随着项目推进,青岛和台州的一揽子服务费将在开业前逐步确认收入,为公司业绩提供支撑 [8]
宋城演艺(300144):Q3存量项目场次经营分化
华泰证券· 2025-10-28 13:4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6] - 目标价调整为人民币9.84元(前值为10.25元)[4][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7.53亿元,同比下降9.94%,但环比增长45.19% [1]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3.54亿元,同比下降22.60%,但环比大幅增长130.88% [1]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营收18.33亿元,同比下降8.98%;累计归母净利润7.54亿元,同比下降25.22% [1]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9.03亿元、10.75亿元、11.85亿元,对应每股收益(EPS)为0.34元、0.41元、0.45元 [4] 项目运营与场次表现 - 第三季度千古情总场次达3,471场,同比下降11% [2] - 杭州、上海、桂林项目场次表现靓丽,分别为455场、273场、435场,同比分别增长2%、18%、10% [2] - 西安、三亚、丽江、九寨、广东项目场次同比变化分别为-2%、-3%、-11%、-2%、-33% [2] - 郑州黄帝千古情项目因闭园改造对总场次产生负面影响 [2] - 国庆假期(10月1日至8日)总场次510场,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其中西安千古情单日演出达20场 [2] - 受国庆假期多1日影响,10月1日至26日场次合计850场,同比增长3.3% [2] 费用与营销活动 - 第三季度销售费用率同比增加2.8个百分点至8.2%,主要因广告宣传费及线上销售平台技术服务费增加 [3] - 第三季度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2%和0.2%,同比分别增加0.2和1.0个百分点 [3] - 多个项目进行营销升级,如三峡、杭州、上海景区邀请明星/达人举办千古情音乐节活动,并推出暑期特惠88元票价引流 [3] - 杭州项目于8月推出高端亲子研学游活动,顺应暑期研学游热度 [3] - 郑州项目闭园进行全面改造,计划引入全息VR、文创手工、非遗产品等新业态 [3] 估值与前景展望 - 基于26倍2026年预测市盈率(PE)进行估值,参考可比公司2026年预测PE均值约为21倍 [4] - 公司景区演艺模式具备规模壁垒,管道内已有翻新存量项目及新项目待落地 [4] - 短期来看,存量项目表现可能因旅游习惯变化及行业竞争加剧而承压 [1] - 长期来看,公司大型演艺项目全国化复制能力稀缺,有望受益于存量项目改造及文旅市场热度持续回升 [1]
宋城演艺20251027
2025-10-27 23:22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文旅演艺行业 [2] * 公司: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司”) [1]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公司整体业绩与应对措施 * 2025年三季度公司收入与利润同比下降 受轻资产业务收入确认较去年同期减少及部分项目经营表现下滑影响 同时成本费用同比有所增长 [4] * 公司采取推动轻资产项目进度 硬件与内容换新 加强品牌宣传及人才储备等措施应对挑战 并已初步显现成效 [4] * 未来3-5年公司定位为世界文化演艺第一 深度聚焦现场演绎主业 通过丰富内容 加大硬件投入提升景区品质 并积极探寻海外市场机遇 [15] 重点项目运营与升级计划 * 杭州宋城计划在2026年开业30周年之际进行整改提升 包括硬件设施改造 外场舞台优化 内容丰富及科技互动扩充等 [2][3] * 上海项目前三季度营业收入显著增长 已实现较好盈利 公司规划新一轮沉浸式升级 对未来盈利能力充满信心 [2][6] * 西安项目采取"人气为王 规模制胜"战略 通过有竞争力的内容和价格策略扩大客群 巩固市场人次第一 演艺份额第一的地位 [2][6] * 青岛轻资产项目按计划推进 预计2026年7月开业 大部分服务费将在开业前确认 台州项目可能提前至2028年5月开业 [2][5][6] 其他项目经营表现 * 佛山项目首年实现高起点运营 三季度受外部环境影响 但基本面稳健 万人剧场正在改造 [8] * 三亚项目游客满意度提升但面临消费力承压 未来将聚焦整合营销与多层次演出 [8] * 丽江项目通过创新对冲区域市场压力 稳住并提升市场份额 [8] * 九寨沟项目随交通改善客群散客化 通过行前 行中 现场互动推动客流增长 [8] * 桂林项目通过模式创新与灵活政策实现营收增长 [8] * 张家界面临激烈竞争 将从强化产品内容与优化市场策略两方面破局 [8] 市场策略与能力建设 * 公司通过内容创新(构建全年龄段产品矩阵) 品牌传播(构建网红矩阵 联动明星达人)与灵活票价机制应对"旺丁不旺财"现象 增强中长期盈利能力 [3][9] * 公司在全国12个千古情项目均结合当地文化进行差异化运营 通过自媒体渠道获客 [12] * 公司秉承轻重结合的发展战略 持续关注市场机遇布局新项目 [13] * 邀请影视明星及垂直领域达人参与活动 整体满意度达到90%以上 显著提升不同群体参与度和品牌宣传效果 [14]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通过丰富活动和主题场景将游客转变为积极参与者 提升沉浸感与互动性 其长期价值远超活动本身 [11] * 在三季度增加了相关费用支出以适应市场竞争和消费习惯变化 这些投入确保了公司的长尾效应 [9][10] *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确认青岛和台州项目服务费共计1亿元 而去年同期为1.45亿元 [5]
“九寨沟导游言语威胁游客”,当地回应
新浪财经· 2025-10-17 23:37
事件概述 - 游客任女士在国庆假期参加九寨沟、黄龙三天两晚跟团游时,遭遇导游言语威胁及诱导消费等问题,后经投诉,涉事旅行社赔付180元,导游发出书面道歉[1][3][4] 行业运营模式 - 线上平台(如抖音)成为旅行社重要的获客渠道,游客通过“四川中国国旅成都锦江分社”发布的广告信息下单,个人团费为1200元[3] - 行业内存在“转卖拼团”现象,游客在A旅行社(锦江国旅)下单支付,但实际签约及提供服务方为另一家旅行社(雁南飞旅行社)[3] 公司主体关系 - 涉事签约方四川雁南飞旅行社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法定代表人为李晓敏,持股70%,为成都当地一家旅行社[3] - 收款方及广告发布方四川省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锦江分社隶属于四川国旅,后者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国资旅行社[3] 服务质量与消费争议 - 导游在服务区诱导游客购买红景天口服液(230元15支)和氧气瓶(40元一罐),并暗示后续无法购买[3] - 导游试图让游客交钱观看千古情演出,并对不参与的游客进行冷嘲热讽[3] - 游客发现自身住宿条件不及同团其他游客,但团费更高,向导游要求退差价被拒,并称看到导游记录有详细团费差价的单据[3][4] - 游客因差价问题与导游产生纠纷,称在高铁站被导游堵在厕所门口威胁,后报警脱身[4] 投诉处理与结果 - 游客通过成都12345热线平台和“问政四川”进行投诉[4] - 经成都市青羊区文体旅局沟通协调,双方达成一致,旅行社按合同支付游客180元,导游苟某向游客发出书面道歉[1][4]
熙攘的游客,救不活叫苦的旅游企业
虎嗅· 2025-05-20 19:32
旅游市场复苏与景区困境 - 端午假期国内周边游预订量同比增长23%,延续五一假期后的旅游小高峰[3] - 2024年国内出游人次达56.15亿(同比+14.8%),游客总花费5.75万亿元(同比+0.84万亿元)[16] - 18家景区类上市公司中仅4家(长白山、西藏旅游、宋城演艺、九华旅游)实现营收利润双增,其余14家业绩下滑或亏损[6][13] 自然景区类企业困境 - 桂林旅游2024年净利润亏损2.04亿元(同比-1830.7%),过去5年累计亏损超10亿[8][9] - 张家界游客量从2019年8000万人次降至2024年3570万人次(-55%),旗下大庸古城日均客流不足设计容量5%[24][31] - 2024年黄山/峨眉山/九华山春节客流同比分别-5%、-3%、0%,门票降价加剧收入压力[27][29] 主题公园类企业挑战 - 海昌海洋公园2024年门票收入8.95亿元(同比-0.84%),流动负债净额29.53亿元,4.97亿元借款逾期[21][36] - 宋城演艺老项目收入普遍下滑:杭州(-2.7%)、三亚(-8.7%)、丽江(-9.7%)、张家界(-46.5%)[39][40] - 消费降级导致二次消费收入下降,海昌公园整体运营收入同比微降0.13%[37] 转型成功案例 - 宋城演艺2024年营收24.17亿元(+25.49%),净利润10.49亿元(+1054.18%),新项目西安(+178.02%)、上海(+18.25%)、广州贡献增量[43][45] - 轻资产模式成效显著:青岛项目签约,三峡千古情开业百天收入破亿,拉动宜都旅游收入+40%[47] - 河南老界岭通过沉浸式演出和互动项目(飞拉达、滑索等),2023年五一收入同比2019年+89%,2024年五一收入再创历史新高+12.7%[53][55] 行业趋势与策略 - 游客需求从观光转向深度体验,景区需创新互动项目(如非遗活动、情景剧)[56][58] - 线上营销效果显著:宋城演艺与网红合作带动曝光量+300%,千古情景区五一演出场次+24%、客流+26%[49][50] - 全国2800座古城仅12%盈利,同质化严重导致投资回报率低下[34]
旅游行业2025年“五一”黄金周数据跟踪报告:“五一”旅游市场平稳增长,长线游与入境游表现亮眼
万联证券· 2025-05-08 20:4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平稳增长,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人均出游花费微升;居民旅游热情高,旅游市场持续回暖,240小时免签入境停留时间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推动入境人数攀高峰;调休工作日减少使更多游客拼假,长线游目的地表现亮眼,各地创新消费场景激发市场活力,建议关注经营业绩稳定、能满足个性化与多元化需求的景区与演艺公司[1][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旅游市场平稳增长 - 2025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平稳增长,跨境游火热,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出游人次与旅游收入同比增速与今年春节及清明节假期基本持平,人均出游花费较去年同期微升[8] - 优惠政策推动入境游火热,“五一”假期1089.6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日均217.9万人次,较去年“五一”假期增长28.7%,其中内地居民出入境577.8万人次,同比增长21.2%,港澳台居民出入境400.3万人次,同比增长37.1%,外国人出入境111.5万人次,同比增长43.1%,适用免签政策入境38万人次,同比增长72.7%;“五一”假期入境客流同比增幅最高的澳大利亚达1.5倍,越南、加拿大、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同比增幅均超50%[10] 长线游目的地升温 - “拼假潮”助推长线旅游升温,今年“五一”假期调休工作日减少,更多游客拼假早鸟游或节末错峰游,青海、新疆、宁夏、甘肃等长线目的地景区门票销售额同比去年呈现1 - 2倍大幅增长,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城市仍是热门旅游目的地[12] - 入境游市场强劲复苏,各地创新消费场景激发市场活力,文化体验与多元玩法吸引外国游客,五一期间入境游订单量同比激增130%;北京市接待游客总量1790.8万人次,同比增长5.6%,旅游总花费209.8亿元,同比增长6.9%,接待入境游客10.4万人次,同比增长42.4%,入境旅游花费11.3亿元,同比增长48.0%;上海市接待游客1650.06万人次,同比增长1.61%,旅游交易总金额201.1亿元,同比增长10.20%,黄浦区推出“CITY WALK”活动,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总出入境旅客3.2万人次,同比增长27%;宋城演艺全国12大千古情景区游客人数、营收创新高,共演出379场、同比增长24%,接待游客210万人次、同比增长26%,高峰期单日上演105场、单日游客接待量60万人次[13]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经营业绩稳定、有效满足个性化与多元化需求的景区与演艺公司[1][15]
五一文旅消费量价齐升,需求稳步修复
华创证券· 2025-05-07 13:5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旅游人次和收入均超 19 年水平,出行人数与人均消费量价齐升,需求稳定修复;中长线出行意愿高,机酒量价齐升;下沉、国潮游、出入境热度高,入境游受政策催化爆发;文旅消费拉动餐饮回暖;消费券注活假日经济,多地重点商圈客流高增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酒旅和免税:五一出行意愿强势,下沉、出入境、国潮游热度高 - 景气度全面提升,出行人数与人均消费量价回暖:25 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出游 3.14 亿人次,同比增长 6.4%,较 2019 年增长 61.0%;国内出游总花费 1802.69 亿元,同比增长 8.0%,较 2019 年增长 53.2%;25 年五一出游客单价 574.11 元,同比增长 1.5%,修复至 2019 年的 95.1%;五一假期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合计发送旅客总量 14.66 亿人次,日均发送 2.93 亿人次,环比清明假期增长 10.2%,较 24 年同期增长 7.9%;自驾游趋势强势,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假期日均 2.33 亿人次,占比为 79.3%,同比增速 8.1% [8][9] - 酒旅:机酒量价齐升,反向行、出入境、国潮游为旅行风向标 - OTA 平台:下沉趋势明显,机酒量价齐升。五一假期县域市场酒店预订订单同比增长 30%,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居民占比超六成;县域市场五一旅游热度同比增长 25%,增速高出非县域市场 11pct,县域市场高星酒店消费占比反超非县域市场 2pct;“请 4 休 11”催化中长线出行意愿,携程平台跨市住宿订单占比突破 80%,连住两日及以上的深度游用户比例达到 20%;五一期间民航旅客运输量达 1115 万人次,日均 223 万人次,同比增长 11.8%,同比 2019 年增长 55.4%;五一假期民航国内机票经济舱均价约 779 元,同比增长 5.3%,同比 2019 年增长 0.4%;五一高星酒店预订热度高于低星,低星/四星/五星级酒店预订热度分别同比增长 24%/54%/28%,同程平台含高品质住宿及玩乐套餐的优质周边游预订热度录得 3 位数上涨;飞猪旗下直营高星酒店预订量同比上涨超 20% [10][12][13] - 景区:文旅深度融合,国潮主题旅行热度更高。五一非遗主题游携程平台搜索量暴涨,抖音非遗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近 5 亿次,携程平台非遗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 132%;宋城演艺五一假期全国 12 大千古情合计演出 379 场,同比增长 24%,总接待游客量 210 万人次,同比增长 26% [14] - 免税:出行选择多元化稀释消费集中度。五一假期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同比下滑 6.8%至 5.1 亿元,购物人数同比下滑 7.8%至 7.91 万人次,人均客单价同比增长 1.1%至 6447 元 [15] 餐饮零售:餐饮文旅市场红火,多地重点商圈客流高增 - 文旅消费拉动餐饮业回暖:五一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 6.3%,其中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 8.7%;五一假期文旅热度创近三年新高,文旅订单较 2023 年增长 30%,异地游客贡献餐饮堂食线上交易额较 2023 年激增 189%,贡献地方特色菜餐饮堂食订单量同比增长超 105%;五一假期前 4 天家庭餐、地方菜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 77%、45%;微信支付餐饮行业交易笔数同比增长 12.3% [16] - 消费券注活假日经济,多地重点商圈客流高增:五一假期前夕,江苏、浙江、河南、四川等省份加大消费券发放力度;北京市 60 个重点商圈累计客流量 3882.6 万人次,同比增长 8.3%;南京市 28 家重点监测百货、综合体于假期前 3 天销售额同比增长 8.4%至 5.4 亿元,100 余家商贸流通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 8.7%至 15.2 亿元;长沙五一商圈核心区累计客流 112.7 万人次,实时客流峰值达 21.5 万人,同比增加 22.2% [17]
5月投资策略暨五一假期总结:旅游量增价稳半径延长,板块关注政策发力与AI+进展
国信证券· 2025-05-07 13:30
核心观点 - 旅游量增价稳半径延长,板块关注政策发力与AI进展 [3] 行情回顾 - 4月社服板块跑赢基准1.42pct,内需相关茶饮、旅游、教育龙头领涨,一季报绩优个股相对领涨,A股叠加有低空催化的景区以及刚需教育板块领涨,港股强供应链茶饮龙头领涨 [6] - 五一假期,港美股市场教育绩优个股涨幅居前,酒店、OTA受益于出行景气亦收获良好表现,海外市场中教育领涨,其他出行消费中酒店、OTA涨幅居前 [6] 五一假期跟踪 - 2025年五一假期国内游增长6.4%,国内总花费增长8.0%,出游意愿不减、消费意愿修复,国内游人次与总花费增速环比春节、清明改善 [9] - 假期铁路航空客流增速均超10%,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同比增长7.9%,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客运量同比增长10.8%/7.6%/23.8%/11.8%,长交通铁路、民航增速环比改善突出 [9] - 得益于假期前半程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晴好,以及新增一天假期前后拼假方案更丰富、部分地方文旅局发放消费券等带动,今年“五一”假期旅游需求意愿向好趋势延续、出游半径延长、出行花费持续修复 [9] 国内游结构亮点 - 拼假带动长线游,“年假+公共假期”五一提前两天出行、推迟两天回程的客流量同比增长超三成,西部长线目的地的景区门票销售额同比去年呈现1 - 2倍的大幅增长,国内旅游者平均出游半径同比增长4.7%,目的地游憩平均半径同比增长31.8%,机票客流良好下假期民航经济舱均价同比2024年增长5.3% [10] - 下沉市场旅游热度延续,游客更愿意为个性化情绪付费,反向旅游、平替旅游、错峰旅游依然是关键词,县城酒店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30%,客源地看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居民占比超过六成 [10] - 展演+旅游溢出效应突出,全国共有超过60场明星演唱会在“五一”假期扎堆开唱,海口五一酒店预订量增幅最高,同比去年五一增3.4倍,成都陶喆演唱会、遂宁“超级音浪演唱会”累计吸引观众9.2万人次、门票收入6350万元,拉动综合消费4.3亿元 [10] - 租车自驾游,全国人均租车消费较去年同期增长24%,平均租车时长延长至4天 [10] 出入境游 - 五一假期出入境人次同比增长28.7%,境内居民出入境增长21.2%,中国港澳台居民出入境增长37.1%,外国人出入境增长43.1%,入境外国人中,适用免签政策入境同比增长72.7% [21] - 五一假期主要通航国际/地区中,往返日本航班量位列第一,日均航班恢复率达117.6%;往返泰国、中国台湾、柬埔寨、美国、菲律宾的日均恢复率未达到7成,往返韩国日均航班量恢复至19年的98.3% [21] - 携程平台假期出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成,热门出境目的地有日本、韩国、泰国等;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30%,好于全国大盘,预计Trip.com快速扩张叠加政策红利处于获份额阶段 [21] 酒店行业 - 五一假期酒店行业量价均有提升,酒店行业REVPAR为192元,同比上涨11.5%,其中OCC + 3.1%,ADR + 6.4%,考虑总供给房间量增长8.1%后,上周酒店行业总间夜数同比增长13.4% [24] - 县级高星酒店增速快于行业整体,县城高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80%,同程旅行平台高星级酒店预订热度强于低星,四星级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54%,五星级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28%,低星级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24% [24] 景区 - 五一假期头部景区客流整体表现优异,天气同比向好叠加政府促消费带动,九华山风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9.93%,黄山风景区接待客流同比增长13.7%,峨眉山景区全口径接待游客比2024年同期增长25.06%,预计门票口径接近双位数增长,假期前4天天目湖客流同比增长5.31%,营收同比增长6.55% [28] - 宋城演艺假期十二大千古情总场次同比增长24%,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6%,其中自营项目增长10%,西安、上海项目表现较为突出 [28] 本地生活 - 餐饮消费增速环比改善,消费力逐步修复,五一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3%,全国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7%,餐饮增速环比此前国庆、春节假期显著改善,五一假期餐饮行业交易笔数同比增长12.3% [29] 免税 - 五一海口海关销售额同比下滑7%,转化率下滑但客单价相对企稳,离岛免税购物金额5.1亿元/-7%,购物人数7.91万人次/-8%,客单价同比 + 1%,进岛客流增长但转化率同比仍有回落 [41] - 政府消费券发力,叠加演唱会经济带动免税购物修复,3月海口海关口径离岛免税销售额同比下滑5.3%,环比1 - 2月的13%降幅逐步收窄 [41] 投资建议 - 居民体验消费追求叠加行业政策红利驱动旅游趋势持续向好,建议在政策促进受益方向中优选自身边际改善的龙头,同时关注财报落地后板块AI + 领域应用进展与布局机会,目前经济环境和市场风格下建议配置同程旅行、学大教育等,中线优选中国中免、美团 - W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