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医食品
搜索文档
华森制药(002907) - 2025年10月3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31 15:14
创新药研发管线 - 通过增持控股奥睿药业,整合后拥有7个自主立项的1.1类创新药在研项目 [2] - 创新药潜在适应症覆盖肿瘤及自免性疾病,包括嗜血细胞综合征、青光眼、多种实体瘤等 [2] - 进度最靠前的注射用盐酸ORIC-1940正在进行临床Ia/Ib期研究,可能成为我国首个用于继发性HLH的原研1类创新药 [2][3] - 计划在2025年底前及2026年第一季度分别提交另外1个项目的IND申请 [3] - 已建成计算机辅助药物发现平台和蛋白质靶向降解嵌合体平台等多个创新药自主研发平台 [3] 海外市场拓展与认证 - 2023年5月第五期生产基地以零缺陷通过美国FDA的cGMP现场检查 [4] - 重点中成药甘桔冰梅片、六味安神胶囊、都梁软胶囊和痛泻宁颗粒于2024年9月至2025年5月期间成功获得新加坡注册批文 [4][5] 重点中成药发展策略 - 五大重点中成药(甘桔冰梅片、痛泻宁颗粒、都梁软胶囊、八味芪龙颗粒、六味安神胶囊)针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仍处于成长期 [6] - 2024年八味芪龙颗粒和六味安神胶囊获批国家首家中药二级保护品种,延长7年保护期 [6] - 核心品种五大重点中成药共计获得32项权威教材、临床指南等推荐 [6] 销售渠道与市场分布 - 公司销售终端以公立医院为主,院内市场占比约70% [7][10] - 积极布局基层医院、私立医院、零售连锁药店、电商平台及三终端等院外渠道以提升占比 [7][10][11] 核心研发项目进展 - ORIC-1940预计2026年会有一定量的Ib期数据产生,具体日期取决于患者入组速度 [8] - ORIC-1940临床前显示出较好安全性,有望成为HLH领域新的治疗选择 [8] 特医食品业务进展 - 公司拥有特医食品自研项目4项 [9] - TY005项目已获得特医食品注册证书及生产许可证,为重庆市首个,实现零的突破 [9] - 已建成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微信小程序等线上店铺,助力产品多渠道推广 [9] 整体销售策略 - 化学仿制药以快速上市及集采中标为主 [10] - 重点中成药以学术推广及零售渠道、第三终端拓展为主 [10]
金领冠托菲儿亮相万人儿科及特食大会,重磅发布7项权威科研报告
江南时报· 2025-10-28 16:20
行业背景与会议概况 - 婴幼儿营养健康领域正迈向更精细化、专业化的发展新阶段 [1] - 中华医学会第三十次儿科学术大会与第十届中国特殊食品大会于2025年10月23日至26日同期召开 作为中国儿科领域和特食行业的顶级学术交流平台 [1] - 公司携特医系列产品受邀出席两大权威学术盛会 与专家分享前沿科研成果 [1] 学术研究与临床实证成果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在玲教授公布部分水解配方临床实证成果 显示其能有效降低宝宝过敏发生率 显著改善溢奶、吐奶、胀气等胃肠道症状及排便困难 [2] - 公司支持举办“婴幼儿配方食品创新研究与发展学术论坛” 会议共发表7份权威报告 [2] -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庄佳璐医生报告指出 公司早产系列奶粉喂养组在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长方面展现出较短趋势 [2] - 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指出全球早产发生率为10%-15% 研究结果表明水解蛋白配方能维护肠道菌群平衡 助力肠道健康和氨基酸转运 [3] - 清华大学赵艾教授分享研究指出 乳铁蛋白强化的配方粉能使宝宝胃肠更舒适、身高增长显著、患病几率和过敏性疾病减少 [3] - 多位专家就婴幼儿配方食品品质提升、特医婴新国标政策解读、低温工艺、母乳来源益生菌等主题做了专题分享 [4] 公司科研实力与产品布局 - 公司以“科研成果产业化”为核心 依托集团70年探索 打造适配不同育儿场景的产品矩阵 [5] - 公司已完成290余项发明专利布局 获得10大核心配方专利、73项中国发明专利 创下“18个业内第一”的纪录 [5] - 公司产品矩阵覆盖普通喂养、有机需求、低敏适配、特殊医学营养的全场景 [5] - 公司担纲多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主导完成“多场景特医食品创制及产业化”课题 率先推出应用中国专利配方的特医婴配粉系列 [6] - 公司将全球母乳研究「六位一体」科研战略全面应用于特医食品创制 覆盖吸收、免疫、肠道健康等六大功能领域 [6] - 公司特医家族已构建包含早产系列、水解系列在内的2大系列4支产品的丰富矩阵 [6] 集团研发体系与网络 - 集团牵头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 汇聚10多位两院院士、100多位海内外高级行业专家及5000多位核心科研人员 [7] - 集团在全球编织由15个创新中心组成的研发网络 涵盖欧洲脑科学权威机构、新西兰林肯大学、剑桥大学及北大、清华等学术机构 [7]
中老年营养粉陷阱调查:普通米粉卖给术后老人,宣称可替代吃饭
新京报· 2025-10-27 07:59
"好喝吗?补充营养怎么样?家里老人吃不进去饭了,只能吃流食,这个好吗?可以买吗?" 在米麦奇旗舰店,一名网友留言询问。其关注的是一款"米麦奇"牌中老年免疫球蛋白多肽营养餐,该产品的商品 页面宣称"全面营养",且适用于"鼻饲流食、术后饮食、糖尿可食"等场景。 在平台搜索"老年营养"关键词,类似宣称的中老年营养粉并不少见。新京报记者近期购得"米麦奇"牌中老年免疫 球蛋白多肽营养餐、"朗臣优佳"中老年营养粉、"皇麦吉"石斛营养米粉发现,3款产品执行的均是GB19640《食品 安全国家标准 冲调谷物制品》,而非特医食品中的全营养配方食品标准。然而,电商客服均称其产品适合术后老 人补充营养,可替代吃饭。"米麦奇"相关负责人甚至称其产品可以长期作为代餐食用,与特医食品相差不大。 对照GB299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可发现,上述3款产品营养成分表标示的维生素 和矿物质不超过9种。但"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目标人群营养需求"的全营养配方食品,要求添加的营养素不少 于25种。即便对照今年8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老年营养补充食品》(征求意见稿),上述产品也存在营 养不足的风险。 在特医食品专业人 ...
开源证券:氨基酸未来将充分受益国内特医食品蓝海市场发展
智通财经· 2025-10-24 22:07
投资标的上,北交所公司无锡晶海(920547.BJ):医药氨基酸行业"小巨人",氨基酸原料药种类及生产规 模位居行业前列,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超过30%。在境外市场与世界500强企业如雀巢、费森尤斯卡比 等建立伙伴关系。 原材料供应充足,饲用氨基酸需求持续增长 玉米是氨基酸生产最主要的原材料,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2024年产量为2.91亿吨,未来随着转基因玉 米的普及和各类先进农业种植科技的推广,我国玉米产量有望继续增加,国内氨基酸行业上游原材料供 给充足。饲料是氨基酸最大的应用领域,近几年我国饲料产量维持在高位,2024年达到3.16亿吨,是全 球最大的饲料生产国。2024年全球饲料增长至13.96亿吨,未来随着全球人口增加和经济增长,对蛋白 质的需求有望进一步增加,将对畜牧养殖业和饲料消费形成强有力的拉动,间接的增加对氨基酸的需 求。 氨基酸作为重要的原材料,未来将充分受益于国内特医食品蓝海市场的发展 开源证券发布研报称,近年来,国家对特医食品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相关法规标准日益完 善,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政策举措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消费者对 特医食品的信任度,促进特医 ...
华森制药(002907) - 重庆辖区上市公司2025年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暨半年度业绩说明会活动记录表
2025-09-25 17:20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42亿元,同比增长5.76%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95.05万元,同比增长14.27%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4675.48万元,同比增长12.52% [4] - 集采品种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29.45% [4] - 五大重点中成药整体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3.52% [4] 创新药研发 - 全资子公司华森英诺拥有7个1.1类创新药在研项目 [3] - 适应症覆盖肿瘤及自免性疾病领域 [3] - 注射用盐酸ORIC-1940正在进行临床Ia/Ib期研究 [3] - 2025年5月通过合并成都奥睿药业实现研发能力跨越式突破 [3] 中成药发展 - 五大重点中成药:甘桔冰梅片、痛泻宁颗粒、都梁软胶囊、八味芪龙颗粒、六味安神胶囊 [6] - 痛泻宁颗粒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30% [7] - 六味安神胶囊同比增长超10% [7] - 核心品种共计获得29项权威教材、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推荐 [7] - 甘桔冰梅片和八味芪龙颗粒均获批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各延长7年保护期) [6] 销售渠道 - 院内市场销售占比约70% [8] - 同步布局基层医院、私立医院、零售连锁药店及电商平台 [8] 特医食品布局 - 全球特医食品市场规模约3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约70亿元人民币 [9] - 公司拥有特医食品自研项目4项 [11] - TY005项目已获得注册证书及生产许可证(重庆市首个) [11] - 研发至上市周期约2-3年 [10] - 已建成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等电商旗舰店 [11] 其他产品动态 - 减肥药曲畅奥利司他胶囊目前处于市场导入期 [12] - 甘草酸二铵暂无生产计划 [3]
净利骤降转向特医食品 宜品营养闯关港交所
北京商报· 2025-09-03 00:30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宜品营养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刺主板上市 海通国际与中信建投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1] - 公司在中国羊奶粉市场排名第二位 2024年市场份额达14%[1] - 公司历史可追溯至1956年 为全产业链乳制品企业[1][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8.06亿元 同比下滑10.36%[1][3]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5700万元 同比下降42.57%[1][3]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4.02亿元、16.14亿元、17.62亿元[3]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1.68亿元、1.72亿元[3] 主营业务分析 - 婴幼儿配方羊奶粉2025年上半年收入4.48亿元 同比下降18.58%[4] - 婴幼儿配方羊奶粉营收占比从2024年上半年的61.2%降至55.6%[4] - 2022-2024年婴幼儿配方羊奶粉营收分别为7.72亿元、9.26亿元、10.33亿元 占比均超55%[4] - 婴幼儿配方羊奶粉毛利率保持在59.6%的高位[4] - 婴幼儿配方牛奶粉2025年上半年收入5500万元 同比下降22.49%[4] - 婴幼儿配方牛奶粉毛利率从2022年的47.1%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4%[4] - 成人及儿童奶粉 OEM及乳制品相关材料收入均有所下降[4] 特医食品业务发展 - 特医食品业务成为重要增长点 2025年上半年收入1.3亿元 同比增长29.23%[6] - 特医食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7%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6.1%[6] - 特医食品毛利率稳定在70%以上[6] - 2022-2024年特医食品收入从2400万元增至2.19亿元[6] - 拥有4款已获批婴幼儿特医食品 覆盖多个细分市场[7] - 15款特医食品处于预备注册阶段 在研产品超过40款[7]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中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230亿元增至2029年530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18.2%[6] - 婴儿特医食品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32亿元增至2029年276亿元 复合增长率15.9%[6] - 婴幼儿特医食品市场高度集中 前五大公司占据90.8%零售额[7] - 宜品营养在婴幼儿特医食品市场份额仅为4.5%[7] - 乳制品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7]
华森制药:蓝马资本、金时资本等多家机构于8月5日调研我司
证券之星· 2025-08-05 19:06
海外市场拓展 - 2023年5月公司第五期生产基地以零缺陷通过美国FDA cGMP现场检查,标志GMP管理体系达国际高水平[2] - 重点中成药甘桔冰梅片、六味安神胶囊、都梁软胶囊和痛泻宁颗粒分别于2024年9月至2025年5月获得新加坡注册批文,具备新加坡市场销售资质[2] - 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均有产品出口海外,为境外产品结构与管线开辟新道路[2] 创新药研发进展 - 2025年5月通过增持控股成都奥睿药业整合研发管线,目前拥有7个自主立项1.1类创新药在研项目[3] - 创新药适应症覆盖肿瘤及自免性疾病领域,包括嗜血细胞综合征、青光眼、多种实体瘤等[3] - 进度最靠前的注射用盐酸ORIC-1940正在进行临床Ia/Ib期研究,预计明年产生Ib期数据[3][9] - 计划2025年底和2026年第一季度分别提交两个项目的IND申请[3] - 已建成计算机辅助药物发现平台和PROTAC平台,申请专利35项(PCT专利17项),已公开29项,授权9项[4] 重点中成药表现 - 五大重点中成药(甘桔冰梅片、痛泻宁颗粒等)2025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4.49%,年初至报告期末增长31.44%[5] - 甘桔冰梅片报告期内收入同比增长38.84%,年初至报告期末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4.36%[5] - 2024年八味芪龙颗粒和六味安神胶囊获批国家首家中药二级保护品种,延长7年保护期[5] - 核心品种获得32项权威教材、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推荐[6] - 持续推进产品进入国家级学会指南/共识,开展高质量学术推广活动[5] 销售渠道结构 - 目前销售终端以公立医院为主,院内市场占比约七成[8] - 同步发展基层医院、私立医院、零售连锁药店及电商平台五大渠道[8] - 积极布局零售药店、三终端及电商平台以提升院外市场占比[8] 特医食品业务 - 拥有特医食品自研项目4项,TY005项目已获得国家首批注册证书及生产许可证[9] - 实现重庆市特医食品领域零的突破,目前正推进新产品上市导入工作[9] - 已建成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等线上旗舰店,探索数字化营销[9] 财务业绩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2.39亿元,同比上升4.62%[10] - 归母净利润4035.52万元,同比上升0.01%;扣非净利润3766.74万元,同比上升1.08%[10] - 毛利率59.22%,负债率12.95%,财务费用-453.63万元[10] 公司治理 - 董事会及管理层将结合发展状况考虑实施股权激励计划[10]
华森制药(002907) - 2025年8月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05 16:58
国际化布局与海外市场拓展 - 2023年5月公司第五期生产基地以零缺陷通过美国FDA cGMP现场检查,标志GMP管理体系达国际水平 [2] - 2024-2025年甘桔冰梅片等4款中成药获新加坡注册批文(2024年9月-2025年5月) [3] 创新药研发进展 - 通过控股奥睿药业整合7个1.1类创新药管线,覆盖肿瘤及自免疾病领域 [4] - 注射用盐酸ORIC-1940进入临床Ia/Ib期,有望成国内首个HLH原研药 [4] - 2025年底至2026Q1计划提交2个项目的IND申请 [4] - 已建成计算机辅助药物发现平台和PROTAC平台,拥有35项专利(9项授权) [5] 中成药业务表现 - 五大重点中成药2025Q1收入同比增长24.49%,全年累计增长31.44% [6] - 甘桔冰梅片单季度增长38.84%,全年增长54.36% [6] - 八味芪龙颗粒和六味安神胶囊获批国家中药二级保护品种(延长7年保护期) [6] - 核心中成药获32项权威指南/共识推荐 [7] 销售渠道分布 - 院内市场占比约70%,同步拓展基层医院/零售药店/电商等五大渠道 [8][9] 特医食品进展 - 拥有4项自研特医食品项目,TY005获重庆市首个特医食品注册证书 [10] - 已布局天猫/京东/抖音等电商矩阵推进新品上市 [10] 临床管线规划 - ORIC-1940预计2026年产生Ib期数据,临床前显示良好安全性 [11] 公司治理 - 董事会将结合发展状况考虑股权激励计划 [12]
华森制药游洪涛:聚焦生命健康 研制国产好药
上海证券报· 2025-07-18 02:13
公司创始人创业历程 - 35岁的游洪涛在20世纪90年代辞去教授和副院长职务创办华森制药,目标是生产老百姓吃得起的好药 [2] - 创业初期面临资金困难,1999年底为讨要20多万元欠款在零下十几度的辽宁大雪中落泪 [4] - 创业动力源于两个事件:小女孩因用不起进口青霉素导致截肢和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的时代机遇 [3] 公司创新药发展战略 - 公司建立"7+1"创新药储备,包括7款原研创新药和1款改良型创新药,适应症覆盖肿瘤免疫及多种癌症 [9] - 2020年成立创新药事业部并分拆为华森英诺生物科技,将创新药置于战略优先级 [7] - 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合作设立奥睿药业,现控股66%,其注射用盐酸ORIC-1940小分子抑制剂处于临床Ia/Ib阶段 [7][8] - 建立美国公司和PROTAC技术平台,推动国际化发展 [8][9] 公司业务多元化布局 - 实施"三三三"管线格局,目标升级为"六六六",即每年立项、申报、上市各6个新品种 [10] - 布局特医食品领域,建成川渝地区首条特医食品生产线,推出特易美蛋白组件 [10] - 拓展银发经济,开发针对老年人睡眠、营养补充和骨骼健康的产品系列 [11] - 中成药通过新加坡辐射东南亚市场,4个重点产品已获新加坡注册批文 [12] - 化药面向欧美市场,片剂生产线通过美国FDA认证,检测中心获CNAS认可 [12] 公司研发成果与国际化 - HSN003和HSN002项目成果在2024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展出 [8] - 华森英诺成为重庆市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牵头单位 [8] - 制药厂符合美国FDA认证,具备承接海外药企加工委托的资质 [12] - 检测中心检验结果可在100多个国家地区互认 [12]
华森制药分析师会议-20250626
洞见研报· 2025-06-26 22: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华森制药经营业绩、产品布局、市场开发、生产管理及创新药研发等方面展开交流,指出公司重点中成药具市场潜力且学术认可度高,销售以公立医院为主,创新药研发有进展,在集采背景下将多元化发展寻找新业绩增长点 [22][23][2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华森制药,所属行业为中药,接待时间是2025 - 06 - 26,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证券事务代表周智如、证券事务专员徐君和龙洁 [17]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为上海谦璞,类型是投资公司,机构相关人员有总经理、基金经理陈实和研究员吴舜禹 [20] 主要内容资料 - **重点中成药情况**:华森五大重点中成药处于成长期,2025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4.49%,年初至报告期末同比增长31.44%,甘桔冰梅片报告期内同比增长38.84%,年初至报告期末同比增长54.36%;公司重视学术体系构建,五大重点中成药获32项权威推荐;公司关注技术市场推广和准入工作,推进中成药板块高质量发展 [22][23] - **产品销售占比**:公司销售终端以公立医院为主,院内市场约占七成,将带动多渠道协同发展,提升院外市场占比 [23][24] - **创新药研发情况**:2025年5月华森英诺增持控股奥睿药业,拥有7个1.1类创新药在研项目,潜在适应症覆盖肿瘤及自免性疾病领域;进度最靠前的注射用盐酸ORIC - 1940正进行临床Ia/Ib期研究,可能是我国首个用于继发性噬血细胞性组织淋巴细胞增多症的原研1类创新药;公司计划在今年底和明年一季度分别提交另外两个项目的IND申请 [24][25] - **特医食品情况**:公司有特医食品自研项目4项,TY005项目获相关证书,填补重庆市场空白;公司正进行新产品上市导入期工作,将推进生产及销售,释放产能;已建成多个线上平台,探索品牌数字化营销 [25] - **研发费用下降原因**: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较上年同期下降44.58%,主要因资本化项目金额减少;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较上年同期下降74.10%,资本化研发投入占比下降21.68%,是因开发阶段项目支出减少 [26] - **产品出口情况**:2023年5月华森制药第五期生产基地通过美国FDA的cGMP现场检查;重点中成药产品分别于2024年9月、2025年2月、2025年4月和2025年5月获新加坡注册批文 [27] - **集采应对策略**:集采降价对存量市场影响大,对新增品种影响有限;公司在研发端建成“三三三”管线格局,营销团队导入新产品;市场拓展上多渠道发展;产品布局上积极布局消费属性更强的品种 [27][28] - **ORIC - 1940相关情况**:预计明年有一定量Ib期数据产生,具体日期取决于患者入组速度;ORIC - 1940临床前安全性好,有望弥补现行疗法不足或协同治疗 [28] - **ORIC - 1940优势**:ORIC - 1940作为RIPK1抑制剂,除抑制TNFR1通路等外,还能抑制坏死性凋亡及泛凋亡,降低DAMPs水平,为HLH治疗提供新方案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