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化工
icon
搜索文档
入职“深度游”激发人才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9-07 05:58
产业发展与集群建设 - 宜都高新区现代化工创新型集群获评省级优秀并持续引领转型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3] - 新能源新材料和医药健康两大产业集群规模均达千亿元级别 东阳光和兴发等龙头企业以科技驱动产业链升级[3] - 冬虫夏草生态繁育产业化基地年产高品质虫草60吨 年产值近百亿元[2] - 三峡千古情景区和三峡长颈鹿乐园等文旅项目蓬勃兴起 推动"文旅兴城"战略实施[3] 企业科技与创新实践 - 东阳光冬虫夏草车间通过精准模拟高原环境实现生态繁育 核心成分与野生虫草无差异[2] - 科技高效赋能农业领域 实现冬虫夏草等传统产品的工业化量产[2] 人才引进与政策支持 - 宜都市现场兑现人才补贴955万元 并通过"科创贷"和"人才贷"提供1.1亿元授信支持[3] - 建立中国化工学会园区人才基地和"两江英才"专家智库等高端平台汇聚智力资源[3] - 提供环境舒适的保障性住房解决人才安居需求[3] - 为120名新引进高校毕业生定制沉浸式体验活动 包括参观产业基地和文旅项目[2][4] 文旅与城市发展 - 清江湾旅游度假区提供山水康养体验 清江河畔发展鲟鱼鱼子酱等特色产业[2] - 通过文旅项目吸引各地游客 构建"文旅兴城"发展图景[3]
湖北五大支柱产业有望全面突破万亿级
产业规模与集群发展 - 湖北五大支柱产业(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现代化工、大健康、现代农产品加工)预计"十四五"末全面突破万亿级规模 [1] - 武汉成为全球最大光纤光缆生产基地、全国最大光电器件生产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研发生产基地及国产先进存储生产基地 [1] - 武汉市光电子信息集群和"武襄十随"汽车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仙桃无纺布等14个产业集群获批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1]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突破2万家 国家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达11家(全国第5位) [2] -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量7187家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22家(中部第1、全国第7位) [2] - 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9家(中部第3、全国第8位) 岚图汽车等9家企业入选全国独角兽榜单(全国第9位) 17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全国第8位) [2] 研发能力建设 -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从2020年12.96%提升至31.8% [2] - 建成12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2个升级为国家级) [3] -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实现我国硅光技术向T比特级跨越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估值从5000万元增长至20亿元 [3] 创新平台与成果转化 - 首批认定40个省级中试平台 包括九峰山实验室化合物半导体中试平台 [3] -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等8个平台获工信部产业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认定 [3] - 每年安排产业技术攻关项目资金约1.5亿元 征集遴选约40项行业关键核心共性技术 [3] 人才与资金支持 - 选派科技副总六批共1476人 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6567个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789项 [3] - 共建创新平台1524个 培训员工10.4万人次 达成项目合作2763项 [3] - 通过贷款贴息方式为企业研发创新和技术改造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 [3]
赵一德在全省重点产业链提升工作推进会上强调深入打好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硬仗 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陕西日报· 2025-08-23 08:32
产业政策方向 - 实施重点产业链群百亿提升、千亿跨越、万亿壮大工程 [2] -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2] - 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3] 产业链发展策略 - 走龙头引领、聚链成群的路子 [2] - 下气力招大引特、培优育强 [2] - 精准有效帮扶重点企业 [2] - 促进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2] 科技创新与转型 - 依托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强高质量科技供给 [2] - 瞄准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推动产业深度转型 [2] - 力促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 [2] -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 要素保障与生态建设 - 积极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 - 做优开发区等各类产业平台 [2] - 强化金融、人才、场景等要素保障 [2] - 持续完善产业发展生态 [2] 工作机制与实施 - 推动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走深走实 [2] - 提升各级链长和专班专业化能力 [2] - 谋划用好撬动性强的机制性抓手 [2] -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2] 重点产业链领域 - 省级重点产业链包括光子、太阳能光伏、航空、无人机、石油天然气、新型电力工业、乳制品、现代化工、数控机床、增材制造、钢铁深加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3] - 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旅厅汇报工作情况 [3]
湖北五大支柱产业有望全面突破万亿级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长江商报· 2025-08-21 07:55
科技创新实力提升 - 武汉科技集群全球排名从2020年第二十九位升至第十三位 科研城市全球排名从第十三位升至第九位 [2] - 湖北区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较2020年提升6.98个百分点 排名全国前列且中部第一 [2] - 国家实验室实现零突破 科技领域国之重器达8个 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后达45家(全国第四) [3] 创新平台与体系建设 - 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 3家国家高新区进入全国前五十(数量全国第四) 东湖高新区排名全国第六 [2] - 湖北实验室达10家 在化合物半导体和生物育种等领域实现领跑 [3] - 新型研发机构达545家(数量全国前列) 基本实现市县全覆盖 [3] 科技企业与产业发展 - 高新技术企业从"十三五"末10404家增至近3万家(增长近两倍) 科技型中小企业从7439家增至46532家(增长超五倍 数量全国第四) [4] - 技术合同成交额从1687亿元增至5500亿元(全国第三) 连续四年每年跨越千亿台阶 [4]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从2402亿元增至5743亿元(增长139%) [4] 研发投入与人才建设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1005.28亿元增至1408.17亿元(增长40.08%) [4] - 基础研究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69.08% 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从19.22万人年增至28.82万人年 [4] - 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15.3% [4] 产业体系与集群建设 - 形成"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体系(五大支柱产业 十大优势产业 二十个特色产业集群) [5] - 光电子信息 汽车制造与服务 现代化工 大健康 现代农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有望全面突破万亿级 [5] - 2024年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国债项目179个(全国第一) 认定5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并培育9个先导区 [6] 企业创新主体培育 - 规上工业企业突破2万家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722家(中部第一 全国第七) [6] - 国家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11家(全国第五)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9家(中部第三 全国第八) [6] - 岚图汽车等9家企业入选全国独角兽榜单(全国第九) 17家企业入选潜在独角兽榜单(全国第八) [6] 创新平台与成果转化 - 建成12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2个升级为国家级) [7] - 首批认定40个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含九峰山实验室化合物半导体中试平台) [7] - 科技副总项目选派1476名人才 解决技术难题6567个 促进成果转化2789项 共建创新平台1524个 [7] 金融支持与产学研合作 - 知识价值信用贷 科技人才贷 创新积分贷累计发放贷款1033亿元(服务企业超万家) [4] - 技术创新专项贷覆盖2300余家企业 合作银行12家 发放贷款超140亿元 [7] - 省联合基金规模连续五年翻番式增长 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量子联合基金 [4]
推动豫企“出海” 提升国际竞争力
搜狐财经· 2025-08-18 07:14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革趋势 -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激烈交锋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进入加速变革期 企业出海呈现由"单点出海"向体系化"抱团出海"转变 [1] - 企业出海策略由效率优先转向安全韧性并重 由海外布点转向本地化深耕 [1] - "十五五"时期将聚焦"两高四着力" 实施更积极开放战略 建设双循环支点 增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 [1] 优势行业跨国布局 - 食品和装备制造为万亿级产业 电子信息 汽车零部件 生物医药 新型材料 现代化工等为千亿级产业集群 [1] - 鼓励起重机械 煤矿机械 农机装备 汽车零部件等制造业龙头加强海外销售网络和生产基地布局 [1] - 支持平煤神马 安阳钢铁 明泰铝业等能源原材料企业加强海外矿产资源开发 聚焦紧缺性战略性矿产 [1] 潜力领域国际供应链构建 - 推动风电 光伏等清洁能源及数字技术在"一带一路"国家合作 [1] - 在东南亚 中亚 俄罗斯布局再生金属原料拆解分选回收网络 拓展再生铜 再生铝等原料来源 [1] - 支持电子信息 新材料 生物医药企业加强国际创新合作 打造国际化供应链网络 [1] 国际化运营能力提升 - 以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为纽带 加强与欧洲国家在技术创新 能源安全 数字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2] - 推广郑州—卢森堡模式至东南亚和非洲 支持跨境电商布局海外仓和物流基地 [2] - 推动物流与供应链系统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发展 支持企业将河南总部打造成全球管理中心 [2] 企业出海模式创新 - 巩固手机 金属制品 假发等传统出口优势 提升新能源汽车 新型显示 智能终端等重点产业出口规模 [3] - 通过"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扩大郑州电子产品 漯河食品 许昌假发等特色产品出口 [3] - 在"一带一路"国家建设中欧班列沿线境外经贸合作区 输出品牌和技术标准 [4] 文化融合与本地化策略 - 研究当地文化宗教和交易习惯 推动文化差异向优势互补转化 [4] - 依托历史文化资源举办文化节 扩大双向旅游 提升中原文化国际影响力 [4] - 借助互联网和抖音等平台加强国际传播 增进海外市场对企业认知度 [4] 协同出海服务生态构建 - 组建豫企出海联盟 汇聚大中小企业 专业服务团队 金融机构等资源 [5] - 依托中原银行 郑州银行等加强跨境金融服务 开展涉外金融试点 提升结算效率 [5] - 完善海外知识产权服务 涉外法律服务 建立重大风险监测体系和动态防控机制 [5]
谢斌,被查!
中国基金报· 2025-08-11 20:42
中国基金报记者 晨曦 (原标题:谢斌,被查!) 【导读】长江产业投资集团党委委员谢斌接受审查调查 最新反腐消息来了! 8月1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通报: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谢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目前正接受湖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公开信息显示,谢斌出生于1970年11月,高级经济师,曾在多家湖北当地企业任职。近年来,谢斌曾代 表长江产业投资集团多次参加公开活动。2024年7月,谢斌以长江产业投资集团党委委员的身份出 席"2024地方国资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大会"并作发言。 彼时谢斌称,面对国资上市公司的发展瓶颈,长江产业投资集团迎难而上,通过快速完成重组、深化内 部改革、聚焦主业发展、强化资本运作、支持民营经济以及加强科技创新等多维度发力,为上市公司注 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图片来源:长江产业投资集团官网 据悉,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成立于2022年1月,注册资本为336亿元,资产总额为2509亿元,旗下认缴基金 规模超7000亿元,拥有实控二级子公司25家。其中,控股广济药业、万润科技、双环科技、奥特佳、凯 龙股份5家上市公司,战略性投资长江存储、大冶有色、长江证券等重要企业。 长江产业 ...
宜都现代化工创新型集群获评优秀
中国化工报· 2025-08-11 13:44
产业集群绩效评价 - 宜昌市宜都高新区现代化工创新型产业集群获评2025年湖北省"优秀"等级 [1] 产业规模与结构 - 集群工业总产值868.1亿元 占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88% [1] - 汇聚企业242家 形成新能源材料 专用精细化学品 医药化工三大主导产业 [1] - 培育全球领先紫外线吸收剂 多元醇 红霉素原料药生产基地 多项产品市占率居全国或全球第一 [1] - 新能源材料与医药健康产业集群连续两年入选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1] 科技创新能力 - 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3家 拥有研发人员4109人 [1] - 研发费用支出达29.6亿元 [1] - 兴发集团(600141) 东阳光(600673)等龙头企业深度参与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省级实验室建设 [1] - 2024年促成10余项校企合作专利转化 [1] 营商环境建设 - 搭建"都宜云链"供应链金融平台 全省首家磷石膏供应链运营服务平台 科创供应链平台 [2] - 对接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 打造工业互联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2] - 获批中国化工学会全国首个园区类化工人才继续教育基地 [2] - 创新推出"科创贷""人才贷"金融产品 2024年累计发放贷款12.71亿元 [2] 未来发展规划 - 锚定优化产业结构 强化科技支撑 完善服务体系三大方向 [2] -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 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 [2]
湖北“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提速 五大支柱产业规模“双过半”迈向万亿级
长江商报· 2025-07-28 07:46
湖北工业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湖北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居工业大省第4位 [1] - 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现代化工、大健康、现代农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规模全部实现"双过半" [1]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7.5% [5] "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 - "51020"集群由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和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组成 [1] - 目标2025年五大支柱产业全部突破万亿元级别,过千亿元新兴特色产业达10个 [2] - 计划3至5年再打造2至3个万亿元级支柱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2] 支柱产业发展动态 - 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大健康三大产业2024年已迈入万亿元级 [3] - 现代化工产业冲击第四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兴福电子成为国内湿电子化学品领军企业 [3][4] - 汽车产业提出"双百万"目标:东风汽车2025年新能源车产销100万辆,湖北新能源车年产量100万辆 [4] - 大健康产业2025年目标新上市10项创新医疗器械和10个国家一类新药 [5] - 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推进10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培育江汉大米等区域公用品牌 [6] 龙头企业与创新案例 - 东风汽车自主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达83%,带动1800余家规上零部件企业形成"四小时供应链圈" [4] - 高德红外实现车载红外芯片规模化量产,产品应用于多家车企量产车型 [5] - 第七届世界大健康大会签约16个项目总额396.6亿元,历届累计签约5578.35亿元 [6] 政府工作部署 - 推动现代化工及能源、现代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突破万亿级规模 [3] - 实施科创引领战略和产业倍增战略,促进"51020"集群全面升级 [3] - 强调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7]
全国优强民企齐聚塞上江南 共推宁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搜狐财经· 2025-07-26 11:11
大会概况 - 全国优强民营企业助推宁夏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宁夏银川举行,主题为"共享合作新机遇 共建美丽新宁夏" [1] - 大会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与全国工商联共同举办,吸引200余位民营企业家参会 [1] 宁夏经济发展 - 宁夏依托区位、气候、资源、产业等比较优势,坚持特色化、差异化高质量发展路径 [2] - 宁夏重点培育"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 - 2023年上半年宁夏实现生产总值2650.90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位居全国第4 [2] 各地级市产业推介 - 银川市首创"审批局+营商局"双轮驱动模式,设立"银川企业家日",吸引14万大学生扎根创业 [4] - 石嘴山市以工业基础、创新能力和营商环境优势,重点推动新型材料、现代化工、清洁能源、葡萄酒等产业合作 [4] - 固原市推出《宁夏副中心城市2025年发展机会清单》,包含5个领域133个优质项目 [4] - 中卫市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集群优势,打造企业全周期成长赋能体系 [4] -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聚焦氨纶、芳纶、储能电池等产业链及科技合作方向 [4] 企业合作意向 - 与会企业家表示将通过走访调研寻求合作契机,助推宁夏高质量发展 [7]
湖北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招GP
FOFWEEKLY· 2025-06-17 18:06
湖北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新规 核心观点 - 湖北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发布《办法》,旨在通过全链条、全覆盖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1] 重点领域基金 - **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总规模100亿元,投向AI芯片、智能安全计算、智能软件、大数据等智能核心领域,以及执行器、锂电池等硬件集成和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等控制系统 [2] - **生命健康产业基金**:总规模100亿元,主要投向创新药研发、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支持重大项目和企业招引落户 [2] - **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重点投向现代种业、农业微生物等农业领域,推动农业产业化及重点项目落地 [2] - **现代化工产业基金**:总规模30-50亿元,重点投向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高端化工领域,培育现代化工产业集群 [2] - **商业航天发展基金**:总规模20亿元,主要投向航天运输系统、航天器制造、空间应用服务等重点领域,支持火箭卫星研发制造 [3] - **服务贸易基金**:争取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二期支持,主要投向数字贸易、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领域 [3] - **其他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量子科技、低空经济、新材料等领域设立基金 [3] 区域基金 - 指导武汉都市圈母基金围绕科技创新领域及产业主赛道设立基金,推动襄阳、宜昌、咸宁等市州设立区域母基金,支持地方特色优势产业 [4] 其他市场化基金 - 争取全国社保基金和国家级基金支持,联合国有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省属平台等设立AIC基金 [6] - 加强与国有企业和产业资本合作设立重点产业基金,推动设立并购基金、S基金 [6] - 争取与优质境外资本合作设立QFLP基金,重点支持工业母机、生物医药等产业项目建设 [6] 财政金融联动 - 发挥前期已设立的产业母基金作用,围绕光电子信息、绿色低碳、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吸引外部优秀创投机构设立行业子基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