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海洋渔业
搜索文档
连云区以精准考核引领海洋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日报· 2025-10-11 14:36
核心观点 - 连云区通过优化考核机制引导资源向海洋产业集聚 塑造差异化发展优势 [1][2][3] 考核机制改革 - 整合多头考核体系 全区仅保留一个综合考核体系 为基层松绑减负 [1] - 2025年乡街考核指标数量较上年锐减28% 剔除不符合基层实际的指标 [1] - 取消普适性奖项 清理缺乏依据的达标活动 让干部精力回归主责主业 [1] 海洋产业导向 - 设置新增签约项目中海洋产业项目投资占比指标 并增设海洋经济专项加分项 [2] - 强力引导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向海洋电力业 现代海洋渔业 滨海特色旅游等优势产业集聚 [2] - 2024年全区实现海洋渔业增加值18.66亿元 年均增速达26.3% [2] 差异化发展策略 - 实施一板块一赛道错位考核 力避同质化竞争 [2] - 自贸片区重点考核港航贸易 跨境电商发展成效 [2] - 海滨旅游度假区侧重海洋文体旅游品质提升 健康疗养产业培育 [2] - 开发区突出重大项目尤其是海洋新兴产业项目招引与培育实效 [2] 重点项目进展 - 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 海洋生物医药等一批引领性海洋新兴产业项目相继落地 [2] 考核结果应用 - 配套制定年度综合考核激励约束事项清单 树立奖优罚劣有为有位的鲜明导向 [3] - 2025年以来已提拔重用23名实绩突出的干部 对3名履职不力的干部进行组织调整 [3]
广州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总面积798平方公里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13 16:38
规划范围与目标 - 规划总面积798平方公里 其中海域面积385平方公里 陆域413平方公里 [1] - 到2025年形成珠江口"黄金内湾"标志性区域 到2035年建成创新要素集聚 海洋产业发达 生态环境优美的海岸带 [1] - 大陆海岸线划定严格保护岸线12.56公里 [1] 空间格局与区域协同 - 打造"一带三区 串珠成链"海岸带空间格局 一带指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带 三区包括北部古港活力都市风貌区 中部海岛生态人文风貌区 南部滨海智创新城风貌区 [3] - 共筑珠江口海上生态安全屏障 共建大湾区海上基础设施集群 共育黄金内湾海洋创新发展带 [3] - 广州现有14个海岛 总面积97平方公里 含5个有居民海岛(95平方公里)和9个无居民海岛(2平方公里) [2] 海域功能分区 - 航运区占全市海域面积24.63% 海洋预留区占15.06% 文体休闲娱乐用海区占5.67% [3] - 路桥隧道区占海域面积0.25% 风景旅游用海区占0.09% [3] 产业发展规划 - 2024年广州市海洋生产总值4979亿元 占广东省25% [4] - 优化提升港口航运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滨海旅游等主导产业 加速发展现代海洋渔业等新兴产业 [4] - 打造六大产业组团 包括海岸带北部先进制造与服务组团 狮子洋增长极滨海旅游与服务组团 庆盛科技与先进制造组团等 [4] - 布局五大产业园区 包括龙穴岛国际海洋岛 南沙湾—慧谷—明珠科学园 莲花山中心渔港核心区等 [4] 科技创新布局 - 依托南沙科学城发展海洋科学 重点布局国家大科学装置 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 国家重点实验室 [4] - 建设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 吸引国际科技创新资源集聚 [4]
东营|东营:绿蓝交响 向海图强
大众日报· 2025-07-10 09:14
海洋资源与经济发展 - 东营拥有460余公里海岸线和6000多平方公里海域,油气、岩盐、渔业等海洋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天然优势 [2] - 海洋经济已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依托《东营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2] - 2024年海洋化工产业增加值达494.7亿元,烧碱产能195万吨,分别占全省的53%和16.6% [6] 生态保护与修复 - 累计修复滨海湿地4537公顷、退养还滩678.57公顷,治理互花米草13.1万亩,综合治理率超95% [3] - "十四五"期间累计投放水产苗种60亿单位,促进近海生物资源恢复 [3] - 计划2025年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总量达1.5亿立方米 [3]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 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我国首台套国产化水下生产装备,整体式井口采油树节省50%安装时间 [5] - 水产养殖总面积163万亩,水产品年产量56.67万吨,"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价值32亿元 [5][6] - 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签约项目37个,投产21个,建设速度和链条完整度全国领先 [6] 海洋新能源与装备制造 - 渤中海上风电A、B、B2、G场址项目并网发电,全国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项目国华HG14加快建设 [6] -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988万千瓦,占总装机的67% [6] - 规模以上海洋装备制造企业超120家,开展深水井口、采油树等海洋油气开采设备研制 [6][7] 港口建设与物流发展 - 东营港2024年货物吞吐量9115万吨,同比增长26.4%,建成生产性泊位61个 [9] - "三三制"辅助通航方案使船舶平均待泊时间由40.6小时缩短至19.5小时,10万吨级船舶直靠率由12%提升至40% [8] - 计划建设15万吨-20万吨级航道和10万吨级液体散货码头,打造黄河流域重要出海口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