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业

搜索文档
“红”“绿”交织 幸福“靠山”(乡情村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7 06:47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 - 前南峪村建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和全国唯一一座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碑 周边分布全国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抗大革命旧址群[5] - 抗大陈列馆策划举办"铭记历史·勿忘九一八"主题活动 "崇尚·清明祭英烈"主题纪念活动等系列重要节日纪念日活动 并推出"太行山上思政课"馆校共建文艺汇演[8][9] - 依托抗大旧址 抗大首长故居等红色文化遗址 村内建立抗大少儿研学基地 设置抗大课堂 实现集观赏性 教育性与参与性于一体[17] 生态治理与林业发展 - 全村共有8300亩山场 种植各类树木480万株 林木覆盖率达90.7% 植被覆盖率达94.6% 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5] - 通过累计投工126万人次 动土石方746万方 治理32座山头 10条大沟 72条支沟 修滩地420亩 梯田26亩 全村耕地面积达746亩 比洪水前多出200多亩[10][11] - 形成"林材头 干果腰 水果脚 米粮川 林果山"生态模式 注册"前南峪"果品系列品牌 并引进30多种国内外新品经济树种建设精品园区[14][15][17] 农业科技与产业升级 - 通过科学管理提升板栗产量 出口率由64%提高到97% 并建科技招待所 引进150多名技术专家 举办各类专业培训班[13][14] - 组建志成食品有限公司 建果品加工厂及冷藏库 加工真空即食板栗仁 板栗酒等深加工产品 实现四季能加工 常年能销售[15] - 深加工产品畅销北京 郑州等大城市 并进入旅游景区周边商超销售[15] 农旅融合与经济效益 - 开发前南峪生态旅游区 结合绿色观光与红色文化 走出生态发展之路[17] - 全村80%家庭从事农家乐 旅游观光 生态采摘等绿色产业 2024年林果和旅游收入超1.34亿元 全村总收入突破2亿元 人均收入达18600元[19] - 村民通过农家乐和民宿实现增收 例如李爱英家年收入20万元 赵小芳家年增收8万多元[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