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业
搜索文档
青海:生态项目贷款有了绿色通道
人民日报· 2025-09-22 12:30
原标题:截至二季度末,青海省绿色贷款余额超两千一百亿元(引题) 生态项目贷款有了绿色通道(主题) 人民日报记者 乔栋 "园区里的企业基本都有自己的'碳账户'。"在青海省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丽豪半导体碳排放管理 师李晓静已从业超过3年,她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分析企业各生产流程碳排放及企业落实碳减排情况。"此 前只能根据用电量粗略估计,现在有了绿电溯源系统,用了多少火电、多少清洁能源一清二楚,没 有'糊涂账'。" "碳账户"是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为企业量身定做的绿色账户。"'碳账户'包含碳排放和绿电使用两个 维度共计6项核心指标,我们对应建立了实施方案、业务指引、碳效评价等工作机制,引导金融机构 将'碳账户'数据纳入授信决策,为碳减排成效明显的企业在贷款利率、期限、额度方面提供优惠。"人 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工作人员山成英说。 "传统企业在技术改造过程中,基于'碳账户'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金融服务优惠,走上碳减排、推 进节能和技术改造道路的动力更足。"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金融研究处处长李亚奇介绍,截至今年7月 末,青海省921家重点企业已建立"碳账户",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碳账户"挂钩贷款321.69亿元,共为企 业节省利息支出 ...
肇庆广宁入选全国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百强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1 20:41
核心观点 - 广宁县凭借绿色发展模式和特色竹产业驱动经济增长 成功入选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和投资潜力百强县[1] 经济表现与排名 - 广宁县首次入选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和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 分别位列第93位和第97位[1] - 近三年GDP年均增速5%以上 2024年GDP突破200亿元[3] 产业发展方向 - 产业发展主导方向为现代农业与食品加工、康养旅游与休闲竞技、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循环经济与新型材料[3] - 竹产业采用“主攻二产、带动一产、促进三产”发展思路 结合“三区一基地”规划建设[3] - 2024年竹产业集群产值达45亿元 近三年年均增速超16%[3] - 2025年上半年竹产业综合产值34.4亿元 增长40% 预计年底突破60亿元 2027年冲刺百亿目标[3] - 全县拥有竹企370多家 近4万名从业者[3] 生态旅游发展 - 深入挖掘竹文化内涵 发展“竹林+”生态旅游新业态[4] - 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3个、精品线路12条[4] - 三年来接待游客近1400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超60亿元[4] 绿色能源与投资 - 累计引进绿色能源重点项目21个 总投资255.6亿元 构建“水风光储气氢”多能互补的现代能源体系[6] - 国家能源重点项目肇庆浪江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86.7亿元 已完成投资超29亿元 2026年首台机组投产[6] - 项目投运后年发电量13.5亿千瓦时 年均产值超9.5亿元[6] 生态环境质量 - 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超99.2%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14 位列肇庆市第二[3] - 绥江广宁段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标准 县镇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及省级水功能区花山水库水质达标率均为100%[3] - 森林覆盖率达82.17%[1] 机制创新与融资 - 深化EOD模式赋能 吸引广东省首个政策性金融支持EOD项目“碧水—竹海—文旅”项目落户 获农发行30亿元贷款授信[6] - 一期EOD项目总投资10亿元 首批7亿元已成功获批[6] - 探索林业碳汇交易 完成13个镇107个村林业碳汇碳普惠核证33.66万吨[6] - 以成交价36.5元/吨售出14.58万吨碳普惠核证减排量 为村集体带来532万元经济收益[6]
“红”“绿”交织 幸福“靠山”(乡情村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7 06:47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 - 前南峪村建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和全国唯一一座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碑 周边分布全国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抗大革命旧址群[5] - 抗大陈列馆策划举办"铭记历史·勿忘九一八"主题活动 "崇尚·清明祭英烈"主题纪念活动等系列重要节日纪念日活动 并推出"太行山上思政课"馆校共建文艺汇演[8][9] - 依托抗大旧址 抗大首长故居等红色文化遗址 村内建立抗大少儿研学基地 设置抗大课堂 实现集观赏性 教育性与参与性于一体[17] 生态治理与林业发展 - 全村共有8300亩山场 种植各类树木480万株 林木覆盖率达90.7% 植被覆盖率达94.6% 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5] - 通过累计投工126万人次 动土石方746万方 治理32座山头 10条大沟 72条支沟 修滩地420亩 梯田26亩 全村耕地面积达746亩 比洪水前多出200多亩[10][11] - 形成"林材头 干果腰 水果脚 米粮川 林果山"生态模式 注册"前南峪"果品系列品牌 并引进30多种国内外新品经济树种建设精品园区[14][15][17] 农业科技与产业升级 - 通过科学管理提升板栗产量 出口率由64%提高到97% 并建科技招待所 引进150多名技术专家 举办各类专业培训班[13][14] - 组建志成食品有限公司 建果品加工厂及冷藏库 加工真空即食板栗仁 板栗酒等深加工产品 实现四季能加工 常年能销售[15] - 深加工产品畅销北京 郑州等大城市 并进入旅游景区周边商超销售[15] 农旅融合与经济效益 - 开发前南峪生态旅游区 结合绿色观光与红色文化 走出生态发展之路[17] - 全村80%家庭从事农家乐 旅游观光 生态采摘等绿色产业 2024年林果和旅游收入超1.34亿元 全村总收入突破2亿元 人均收入达18600元[19] - 村民通过农家乐和民宿实现增收 例如李爱英家年收入20万元 赵小芳家年增收8万多元[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