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合作
搜索文档
重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合作取得系列成效
中国新闻网· 2025-10-15 22:08
重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合作取得系列成效 中新网重庆10月15日电 (记者 钟旖)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明炬15日在当地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 示,"十四五"期间,重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合作,已取得系列成效。 一是科技合作网络不断拓展。"十四五"期间,越南、尼泊尔、匈牙利等20多个国家政企代表团到重庆洽 谈合作;重庆与白俄罗斯、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一些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在生命科技、科技减贫等领 域签署科技合作协议70余项。同时,该市成立"一带一路"大学科技合作联盟,吸纳来自13个国家的19所 高校成为成员单位,并设立联盟创新基金,为联盟成员高校所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的科研支撑。 图为在中国—韩国工业物联网"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基于时间敏感网络工艺品智能组装示范线正在运 行。重庆科技局供图 其次,国际联合研发深入推进。"十四五"期间,重庆已先后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6家,18个国家在渝 设立研发平台,实施60余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韩国工业物联网"一带一路"联合 实验室研发的网络测试平台,已为近40家中韩企业物联网测试检测提供服务。中国—匈牙利食品科 学"一 ...
90天大限将至,邻国把中国的话当成耳边风,率先对美国“跪了”
搜狐财经· 2025-07-06 21:27
美越贸易协议核心条款 - 越南同意对所有进口美国商品支付20%关税,同时美国商品享受零关税进入越南市场 [3][5] - 协议规定对通过越南转运的中国商品加征40%关税,直接针对中国供应链 [5][7] - 该条款被描述为"不平等协议",显著削弱越南出口竞争力 [3][5] 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 - 美国试图通过越南设置贸易壁垒,阻碍中国商品流通并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7] - 中越产业互补关系面临风险,中国在越投资企业可能重新评估生产基地选址 [7][9] - 依赖中国供应链的越南制造企业将承受40%关税成本,威胁经营可持续性 [11]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越南制造业成本优势被20%关税抵消,竞争力受到结构性削弱 [3][11] - 中国企业对越投资可能降温,技术合作与产业转型进程将受干扰 [9] - 东盟自贸区和"一带一路"等替代性合作平台重要性凸显 [11] 协议战略意图分析 - 美国采用"先打后和"策略施压经济小国,越南成为首个妥协案例 [5] - 条款设计具有针对性,40%转运关税直接封堵中国商品绕道出口路径 [5][7] - 协议可能成为美国要求进一步开放金融等领域的前置条件 [11]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闭幕
科技日报· 2025-06-13 16:53
大会成果 - 发布《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成都宣言》并启动8项重要成果和新计划,包括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一带一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项合作计划 [1] - 举行38场活动,涵盖人工智能赋能可持续发展论坛、科技金融赋能创新合作圆桌会议等,吸引国内外参会嘉宾逾6000人 [1] - 发布大会成果103项,包括"人工智能强化学习可持续发展计划"、《中国工程院—东盟工程与科技院"一带一路"中医药合作联合立场文件》 [1] - 科技部与外方科技主管部门签署双边合作文件28项 [1] 机构合作 - 技术转移南南合作中心南方中心落地四川,旨在拓展中国南方地区"一带一路"技术转移及南南国家间国际合作 [2] -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国际科技企业联盟成立,整合跨国科技企业产业化能力与国际合作网络,加速形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民生应用"全链条闭环 [2] 未来规划 - 2027年下一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将在重庆举办 [1] - 大会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四川省人民政府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2]
当好龙头 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长江日报· 2025-05-29 14:57
区域协同发展战略 - 武汉市将加快形成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的格局 [1] - 武汉地处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交汇中心位置,承担着引领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使命 [2] - 武汉都市圈GDP目标到2027年达到4.3万亿元左右 [2] 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 武汉都市圈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持续稳定在六成以上 [3] - 2024年武汉都市圈经济总量达到3.6万亿元,占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比重达到29% [5] - 重点推进"五同"(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提质增效 [4] 武汉新城建设 - 锚定武汉都市圈发展"主引擎"定位,统筹推进六大片区开发建设 [3] - 建成投用华工正源一期、科创金融总部一期等项目 [3] - 加快产业集聚和科创平台布局,持续提升新城影响力 [3] 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 -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为抓手,推进基础设施共联、公共服务共享、产业科技共兴、生态环境共治等领域突破 [6] - 加快建设沿江高铁合武段,共同争取将武咸昌、长昌(九)武安杭高铁纳入国家规划 [6] - 深化长江中游城市群中欧班列集合合作 [6] 科技产业合作 - 推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开展交流合作,举办"武创源"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长江中游城市群光量子产业合作交流会等活动 [7] - 加强产学研协同,促进科技产业发展 [7] - 探索开展重点商标、优势商标等共享互认和协同保护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