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稻米种植
icon
搜索文档
日本米价翻倍,农民却不想种了
虎嗅· 2025-07-07 20:57
大米价格飙升现象 - 日本大米价格自2023年夏季持续上涨,1.4公斤糯米价格从800日元涨至1400日元(涨幅75%)[3] - 2024年11月稻米价格同比上涨60%,5公斤越光米含税价达5072日元(同比翻倍)[6][9] - 政府释放储备米并进口美国大米后,5公斤米价仍维持在3920-5000日元区间[8][18] 供需矛盾根源 - 2023年高温导致食用米减产至661万吨,2024年小幅回升至683万吨(较60年代1300万吨峰值腰斩)[4][17] - 入境游客激增推高消费需求,超市采购量达往年1.5倍[4][5] - 实际大米自给率保持100%,人均年消费量从1962年118.3公斤降至2020年50.8公斤[13][15] 农业政策影响 - "减反政策"长期限制水稻种植面积,2024年仍通过补贴引导转种小麦/大豆[16] - 政策导致水稻田面积从235.2万公顷持续缩减,年均流失超1万公顷[40][39] - 稻米生产成本15000日元/60公斤,收购价仅12000日元需政府补贴3000日元[17] 产业链结构问题 - 农协垄断95%大米流通渠道,收取15-20%销售手续费并严控品相标准[21][26] - 精品农户尝试直销模式,新潟县农家米售价达1600日元/公斤(超市价2倍)[31][32] - 70%农户年龄超65岁,70%经营主体无继任者,全职稻农年均收入仅250-300万日元[34][35][37] 行业长期挑战 - 农村人口外流导致7000个聚落消失,山地梯田率先弃耕加剧减产[41][42] - 2023年稻农平均时薪63日元,大规模农场全职者时薪仅达最低工资标准[38] - 耕地面积年减0.6%,水稻田占比持续下降[40]
我在广州东部中心当东“稻”主 ——增城东“稻”主培育计划启动
南方农村报· 2025-07-05 13:00
增城东"稻"主培育计划启动 - 增城区农业农村局指导下,增城丝苗米产业联盟正式发布东"稻"主培育计划,以"1616"体系为核心推动特色农业发展 [3][4] - 计划深度呼应增城区1616平方公里辖区面积,构建完整丝苗米产业培育链条 [8] - 该计划是服务全运会、推动乡村振兴、擦亮地理标志品牌的重要实践 [28] "1616"体系具体内容 - 1个冠军品种:选用"增科新选丝苗1号"水稻品种,该品种曾获全国优质稻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等荣誉 [9] - 6个种植主体:联合荔穗生态农业、石乡农机、能记家庭农场等6大主体覆盖全区优质稻田 [10][11][12] - 1个下单程序:推出"稻田时光"小程序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支持线上认养专属稻田 [13][14][15] - 6个统一标准:坚持统一采购农资农机、统一种子育秧插秧等全链管控标准 [16] 产业创新模式 - 创新推出"线上认养+线下品鉴+农文旅体验"一体化服务,认养用户可参与农事体验活动 [18][19][20] - 认养模式推动丝苗米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农户持续增收 [23][24] - 计划将打造全运特色农产品IP,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26][27] 产业影响 - 激发增城丝苗米产业发展活力,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30] - 为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31][32] - 计划将成为增城城市生态名片,为全运会增添独特农业文化风采 [5][26]
日本大米为什么越来越贵? |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 2025-06-24 13:01
日本大米危机核心观点 - 日本大米价格飙升至一年前两倍,政府投放30万吨储备粮未能抑制价格[1] - 危机根源在于长期"减反政策"导致产量弹性不足,过去60年产量减少37%[2][4] - 日本农协控制50%大米流通渠道,3月拍卖的储备米仅20%进入消费市场[7] - 政府政策受农村选民政治影响,农村选民投票价值是城市2-3倍[6] - 农业结构性问题包括耕地破碎化、农民老龄化(平均69岁)、劳动力减少50%[8] 供需失衡原因 - 2023年罕见高温导致秋季收成减少且质量较差[2] - 疫情后国际游客激增推高大米需求[2] - 日本大米年消费量约1000万吨,但仅允许进口10万吨免关税大米(占比1%)[1] - 超额进口需缴纳700%关税,导致60年来基本依赖国产[1] 政策演变与影响 - 1942年食品管理法:政府高价收购低价销售,导致财政负担[4] - 1970年代减反政策:限制60%水田种稻,其余改种或休耕[4] - 2018年取消面积限制但保留转种补贴,实质延续减产逻辑[6] - 政府每年发布需求预测引导产量,但连续两年出现误判[6] 产业结构问题 - 日本农协控制产业链:收购50%大米、提供金融服务、维持高关税[7] - 供应链冗长导致囤积行为,批发环节形成价格瓶颈[7] - 3月储备米拍卖90%由农协中标,但两个月仅释放20%[7] - 零售商难以直接对接农协,大型批发商控制流通[7] 潜在解决方案 - 考虑放松进口限制并增加直接国际采购[9] - 尝试绕过农协体系,直接与大型零售商签约[9] - 调整补贴制度但需平衡农民生计稳定性[9] 行业数据对比 - 1961-2023年全球主要产米国产量增长300%达2亿吨,日本反降37%[2] - 过去二十年日本水稻种植面积减少20%[2] - 日本农业人口比20年前减少一半,年轻劳动力严重不足[8]
日本大米短缺问题加剧 部分学校午餐减少供应米饭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17:43
日本大米短缺问题 - 5公斤装大米均价达4223日元(约合人民币209.07元),较去年同期近乎翻倍 [1] - 部分学校已减少午餐供应米饭的天数,餐馆也上调米饭类餐品价格 [1] - 米价飙升加大民众生活成本压力并引发普遍不满 [1] 短缺原因分析 - 2023年酷暑天气导致日本年度稻米收成受损,产量创十余年来新低 [3] - 疫情后入境游客激增带来餐饮需求回升,使紧张的大米供应雪上加霜 [3] - 2024年8月日本政府发布地震预警引发民众提前囤积大米,米价应声而涨 [3] 政策因素影响 - 日本长期奉行保护本国稻米产业的国策,使大米短缺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 [3] - 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大米长期过剩导致政府耗费数万亿日元收购并囤积余粮 [3] - 1978年日本政府出台政策抑制农户过量生产稻米,2018年废止后仍通过补贴调控供应 [3] - 多数农户按指标生产稻米,致使供需缺口极为紧张,产业缺乏应对突发变化的弹性空间 [3] 经济影响 - 受米价飞涨等因素推动,日本4月核心通胀指标加速升至3.5% [1]
江苏“稻强米弱”,破局路在何方
新华日报· 2025-06-09 06:08
江苏大米品牌发展现状 - 江苏作为水稻生产大省,总种植面积3300万亩位列全国第六,年产量约2000万吨位列全国第四,单产全国第一[4] - 存在"稻强米弱"现象,品牌影响力落后于东北大米,消费者认知度较低[4] - 2017年起系统打造"水韵苏米"省域公用品牌,已连续6年获"中国十佳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6] - 形成多层次品牌体系:省域"水韵苏米"、市域"金陵味稻"、县域兴化大米、镇级淮安岔河大米等[3] 品牌建设成效 - 溧阳岁丰农业采用南粳46稻种,最高亩产809.9公斤,稻米食味值达91分[1] - 射阳大米品牌价值达357.21亿元,2024年销售量突破100万吨,三业总产值超百亿[2] - 南粳系列粳稻在江苏推广超1300万亩,南粳9108连续9年超500万亩成为全国常规水稻第三大品种[5] - 56家核心企业和15家领军企业获授权使用"水韵苏米"商标,年生产能力超600万吨[6] 技术创新与标准化 - 建立全国首个粮食全产业链省域团体标准和"三品一标"示范基地标准[4][5] - 建成11个标准化示范基地总面积27951亩,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等标准化生产[5][8] - 研发南粳系列兼具北方米韧性和南方米软糯特性,直链淀粉含量约10%形成差异化优势[7] - 射阳大米实施"五统一"管理模式并建立自有种子研发基地[9] 经济效益与产业带动 - 溧阳合作社大米订单价1.72元/斤比市场价高0.42元,亩均综合效益增加约500元,2023年带动农民增收2000万元[1] - 射阳大米协会78家会员年加工能力250万吨,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年均增收20%以上[2] - 南粳9108收购价1.5元/斤比普通米高0.2元,南粳46达1.6元/斤,但超市售价仍低于东北大米0.5-1元/斤[6] 未来发展重点 - 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当前苏南苏中优质品种比例70-80%,淮北地区仍有提升空间[8] - 加强市场推广,通过评比活动、线上线下渠道提升长三角市场占有率[10] - 持续选育优质品种,健全全产业链标准,加强产品研发和品牌文化建设[10] - 强化示范基地动态管理,实施年度考察和定期培训确保品质稳定[8]
这国农民,成为低关税的牺牲品
虎嗅· 2025-05-13 10:44
"都是政治把戏!" 4月在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Mindanao)参访时,每当我问起政府的大米贸易政策,菲律宾人几乎都这样回答。他们当中既有市长,政府农技员,也有 靠土地为生的普通小农。 确实,在5月12日菲律宾中期选举正式开始之前几个月,博人眼球的拉票行为层出不穷,不少都和菲律宾的主食——大米——有关。 比如4月,农业部宣布将试行销售20比索/公斤(合人民币2.62元/公斤)的平价大米。但是很快就被选举委员会叫停,以确保选举公正举行。 20比索/公斤的价格比菲律宾当前大米市价的一半还要低,此举显然就是为了回应民众对高企粮价的不满。毕竟,菲律宾在年初就因此宣布进入粮食安全 紧急状态。这一举措看似有利民生,却被敌对政治阵营批评为作秀,也暴露出了更深层次的粮食安全危机。 ●4月23日,小马科斯政府宣布推出20比索/公斤大米的试点计划。图源:Manila Bulletin Business 再往前追溯,则可以回到2019年,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4年后,菲律宾不得不根据入世承诺,终止对本国大米的贸易保护。 杜特尔特政府颁布了《大米关税法》(Rice Tariffication Law),宣布取消进口大米限额,改行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