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络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最高法发布典型案例,维护网络消费权益有保障
搜狐财经· 2025-07-03 18:37
直播营销领域 - 商家在直播中将黄檀木类黑酸枝木手串虚假宣传为小叶紫檀材质并承诺"假一赔十" 法院认定该承诺具有法律约束力并判决商家履行赔偿 [3] - 直播带货中虚假宣传与"货不对板"问题频发 司法裁判明确经营者需严格履行销售承诺 [3] 七日无理由退货权 - 消费者因商品不符合预期申请退货遭商家拒绝 法院判决商家履行退货退款义务 [3] - 司法实践强调经营者不得随意扩大"不宜退货"范围 需合理说明退货理由 [3] 促销规则 - 家具公司促销活动宣称前50名付定金者可享半价优惠 但未兑现承诺被法院判决返还一半价款 [5] - 司法关注促销规则公平性与透明度 督促经营者规范促销行为 [5] 格式条款争议 - 票务平台对演唱会门票退票规则解释存在歧义 法院判决应作出有利于消费者的解释 [5] - 司法要求经营者明确格式条款内容 防止因规则模糊引发纠纷 [5] 个人信息保护 - 词典APP强制收集手机号且超出必要范围 法院判决删除用户信息并赔偿损失 [5] - 司法明确网络服务需遵循"最小必要"原则 保障用户知情权与选择权 [5] 司法保障 -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典型案例明确网络消费规则 制裁违法行为并引导依法维权 [6] - 司法机关将持续关注网络消费新业态 以法治力量护航数字经济发展 [6]
成都互联网法庭发布网络消费治理白皮书
搜狐财经· 2025-06-20 06:51
网络消费纠纷态势 - 近四年成都互联网法庭受理网络消费类纠纷案件2641件 网络服务合同纠纷占比68.88% 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占比22.19% 产品责任纠纷占比8.03% [2] - 平台惩罚性违约金引发的商家集体诉讼占比逐年攀升 2025年某科技公司作为单一被告的案件占比超七成 [2] - 部分商家形成"货源开店—直播带货—起诉平台"的灰色产业链 [2] 平台运营问题现状 - 平台资格审核流于形式 存在实际经营者与营业执照不符的商家入驻案例 [3] - 格式条款"暗藏陷阱" 某科技公司单方面变更演唱会时间并以"不退不换"条款被法院认定无效 [3] - 商家处罚措施失衡 部分平台划扣违约金、封禁账户超出合理范围 [3] - 自营平台身份披露模糊 未显著标识第三方商家导致消费者混淆 [3] 行业治理对策建议 - 构建网络消费健康发展新生态 由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标准 建立动态信用评级体系 [4] - 压实平台责任 完善"AI客服初筛—平台调解—第三方评估"三级解纷漏斗 [4] - 强化标准引领 健全全周期治理机制 推动"标准+认证"市场化驱动 [4] - 完善多元解纷体系 联动监管部门、电商平台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 [4] 司法实践与行业影响 - 成都互联网法庭发布五大典型案例 涵盖资质审核、格式条款、违约金调整等典型场景 [5] - 司法机构将通过个案裁判明晰规则 促进平台自治、行业自律、行政监管、司法保障的多元共治格局 [5]
护航网络消费市场,让“消费马车”跑得更快更稳
人民网· 2025-06-17 08:32
网络消费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55225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30816亿元,增长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 [1] 直播营销规范 - 主播在直播中承诺"假一赔十"构成合同条款,法院判决经营者需履行高于法定标准的赔偿承诺 [2][3] - 直播带货存在虚假宣传和货不对板问题,法院通过判例规范行业宣传行为 [3] - 杭州互联网法院明确木制品原材料对价值有重要影响,支持消费者获得十倍赔偿 [3] 电商促销活动管理 - 家具公司因促销规则解释不清被判返还商品一半价款,法院认定其存在误导行为 [3][4] - 经营者需完善促销技术手段和客服培训,规范网络促销行为 [4] - 上海嘉定法院指出消费者本可取消订单重新参与活动,经营者应承担规则解释责任 [4] 消费者退货权益保障 - 法院明确"不支持七日无理由退货"条款不得任意扩大适用范围 [5][6] - 北京互联网法院判决手提包不属于不宜退货商品,保障消费者七日无理由退货权 [6] - 演出门票退票规则存在歧义时应作有利于消费者解释 [7][8] 个人信息保护 - 词典APP因强制收集个人信息被判侵权,需删除数据并赔偿 [10][11] - 互联网应用领域存在突出的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问题 [11] - 法院要求网络服务坚持合理必要原则收集信息,保障用户权益 [11] 司法监管导向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规范网络消费环境 [1][3] - 法院通过判例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11][12] - 司法裁判在新业态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