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唱会门票
icon
搜索文档
多地票根经济火热 小票根“链”结大经济
央广网· 2025-09-16 09:22
票根经济模式 - 多地通过票根联动模式串联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等万亿级消费市场[1] - 西安演唱会票根带动酒店直接收入超200万元[1] - 南昌机场凭登机牌可获出行6折、酒店8折、景区门票6折等优惠[1] 行业联动效应 - 西安酒店联合周边10家文旅单位提供住宿、餐饮、出行、快递、玩乐等全链条折扣服务[1] - 莆田足球联赛票根可享受合作酒店3.9折餐饮优惠[1] - 票根经济实现"离场不离消费"模式,撬动城市整体消费活力[2] 发展前景 - 票根经济未来将朝多元融合方向蓬勃发展[2] - 模式有助于实现城市多元化布局并吸引不同年龄段消费者[2]
年轻人最新硬通货:一张逃离KPI的演唱会门票?
36氪· 2025-09-04 19:10
演唱会行业市场表现 - 2025年7月演唱会总场次达278场 其中大型演唱会(≥5000座)演出214场 较去年同期增长15.7% [6] - 过去一年观众总人数达2900万人次 其中90后-05后群体占比近80% [6] - 大型演唱会票房超30亿元 市场热度与观众参与度持续走高 [31] 消费群体特征 - 16-24岁青年失业率达17.8% 年轻人通过演唱会寻求压力逃离 [5] - 25岁及以下受众演唱会预算集中在1001-3000元 占比达65.0% [15] - 跨城观演平均停留72小时 形成3小时演出带动72小时旅游的经济效应 [27] 消费结构分析 - 门票价格分三档:内场票1380-1680元 中段票480-680元 边缘票380元以上 [17][19][21] - 抢票附加成本100-300元 含代抢服务及加速包费用 [17] - 应援物料消费10-200元 含亚克力板/手工制品等粉丝文化资产 [25] - 衍生消费包含主题妆容穿搭/跨城交通/酒店住宿等综合支出 [26][27] 行业发展趋势 - 演唱会从文娱活动升级为高仪式感情感消费 满足年轻人情绪价值需求 [13] - 形成完整跨地域文化消费链条 体现青年文化消费深度与广度 [27] - 行业保持高景气度 下游龙头持续扩张 [31]
小小票根撬动亿元级消费
广州日报· 2025-09-03 05:40
核心观点 - 票根经济通过演唱会、音乐节、体育赛事等票务活动 有效串联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多类消费场景 形成全域化消费拉动效应 [1][2][3] - 多地通过"票根+"模式拓展消费时空 如凭票根兑换周边商户优惠、打造文体商旅融合场景 显著提升跨区域消费规模 [3][5][10] - 数据验证票根经济具高杠杆效应:广州体育馆演艺活动拉动相关行业消费超18亿元 南沙音乐节带动文商旅消费破7亿元 [3][6] 票根经济消费拉动表现 - 广州许冠杰演唱会期间 周边2公里餐饮营业额增长65% 白云区酒店入住率达92% 地铁2号线客流量激增40% [3] - 南沙草莓音乐节和风暴电音节吸引超11万人次观演 联动文旅资源吸引游客近百万人次 带动酒店入住率超90% 文商旅消费突破7亿元 [3] - 北京电影生活节带动30余个商圈客流7666万人次 消费额251.7亿元 朝阳商圈销售额环比增17% [8] - "苏超"球赛单轮观赛人数超18万 江苏省景区预订量同比增305% 65.9%观众行程支出超预期 [5][9] 模式创新与拓展 - 珠江文体推出"票趣多"平台 联动广州体育馆周边30余家餐饮零售企业 建立"文体票根+商业综合体"合作机制 [3] - 南京、常州等地推行凭演出票根享受景区半价、餐饮折扣及购物优惠 [5] - 江苏432个商业场所设立"苏超第二现场" 提供免费观赛并配套地方美食、文旅体验及消费满减活动 [10] - 建议结合岭南文化IP(醒狮、龙舟等)与互动科技 开发"演艺+餐饮+旅游"融合模式 深化衍生品开发 [11] 人群与区域特征 - 音乐节观众中跨省占比显著:云思妙想音乐节省外观众超49% 30岁以下观众占比85% [8] - 跨城观演成趋势:外地粉丝带动交通、住宿、餐饮消费 家庭行程花费普遍在1000-2000元区间 [2][9] - 国庆期间演唱会举办城市机票酒店预订火热 观演用户消费热情旺盛 [4] 行业协同效应 - 演出行业协会测算票房收入拉动效应比例为1:4.8 [6] - 广州体育馆举办48场演艺活动 场均客流1万人 门票均价800元 [6] - 音乐节显著提升周边住宿热度:南沙万豪酒店称粉丝连续多日预订住宿 [2]
年轻人看演唱会最讨厌的行为,求婚榜上有名|2025年轻人演唱会报告
后浪研究所· 2025-09-01 17:54
演唱会消费趋势分析 - 中国大型演唱会票房达260亿元,同比增长78.1%,观众人数超2900万人次,同比增长45.0% [5] - 年轻人年均观看3.5场演唱会,近80%受访者有过观演经历,大学阶段为首次观演高峰 [11][12] - 95后为观演主力人群(占比42.5%),女性观众占比72.5%,E型人格观演参与度高于I型人格 [7][8] 消费动机与支付意愿 - 75.4%观众以"亲眼见偶像"为核心动机,65.3%为释放压力,57.8%为情怀消费 [57][58] - 票价接受度呈现性别差异:女性对1001-1500元票价接受度达51.0%,男性仅40.2% [19] - 84.9%的00后接受独自观演,该比例随年龄增长持续下降,85前群体降至45.0% [42] 消费结构特征 - 单场演唱会人均最高花费2698元,3.5%观众消费超万元,极端案例达75000元 [50][51] - 交通(81.9%)和住宿(71.5%)为门票外主要开销,应援物(22.1%)及拍摄设备(16.8%)占比较低 [47] - 90前群体在拍摄设备投入达30.8%,显著高于年轻群体 [49] 购票行为分析 - 正规票务平台为主流购票渠道(占比87.9%),仅12.1%受访者通过黄牛购票 [18] - 50.0%观众拒绝任何溢价,42.4%可接受40%以内溢价,200%以上高溢价接受度仅2.4% [22] - 价格敏感群体集中分布于未观演人群,50%要求票价低于500元 [20] 观演体验偏好 - 大合唱(73.9%)、明星互动和开场秀为最期待环节,75.5%观众会全程跟唱 [66][69] - 视线遮挡(79.4%)、音效差(53.9%)和临时取消(55.4%)为最无法忍受的现场问题 [75][77] - 假唱事件中仅27.2%观众会选择维权,44.0%女性仅作私下吐槽 [71][72] 社交行为特征 - 62.1%观众选择独自观演,58.9%与朋友同行,仅33.6%与伴侣共同观看 [36][38] - 67.9%观众会发布朋友圈分享,20.9%根据情况决定,11.2%从不分享 [63][64] - 跨城观演衍生"特种兵行程",37.2%女性曾采用当天往返模式 [61]
“票根经济”崛起!一张票根带火一座城 文体商旅成促消费、扩内需“黄金组合”
华夏时报· 2025-08-28 02:38
行业趋势 - "票根经济"成为扩内需促消费背景下的现象级新引擎 通过一张门票串联食住行游购娱完整消费链条 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体验感和互动性消费场景的需求 [1] - 交通便捷性和互联网普及支撑"票根经济"爆发 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实现跨地域出行 互联网平台提供便捷票务购买和信息查询渠道 [1] - 文体商旅成为带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黄金组合 上半年7地511场重点赛事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 [5] 体育赛事经济 - 苏超前八轮现场观赛人数突破110万人 前七轮带动多场景消费超380亿元 95.9%现场观众因观赛带动门票外消费 [2] - 第九轮苏超现场观众突破20万人 53.9%外地观众自驾前往 35.9%选择火车或大巴 31-45岁群体占比51.5% [3] - 苏超外地观众留宿率超50% 38.4%在主场城市停留24小时以上 79.5%观众为2人及以上同行 [3] - 91.8%观众知晓景点免费和消费折扣优惠 95.9%产生门票外消费 65.9%行程支出超预期 外地家庭花费普遍1000-2000元 [4] - 94.1%观众在外用餐 79.0%购买文创产品 62.5%存在娱乐消费 66.1%进行景点游览 [4] - 湖南村BA8天赛程吸引游客19.25万人次 产生旅游综合经济收益超3亿元 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1500万元 [4] - 贵州村超总决赛在线观看2735万人次 吸引游客14.96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亿元 [4] 演艺经济 - 演唱会对当地消费拉动比达1:4.8 即1元门票拉动4.8元周边消费 [8]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吸引近30万人次观演 徐家汇商圈客流量近200万人次 总营收超1.45亿元 周边酒店全部订满且营收环比增75% [8] - 飞猪报告显示暑期"跟着演唱会去旅行"趋势强劲 热门演唱会期间场馆周边酒店及景点搜索热度攀升 [8] - 95后成为演唱会消费主力 注重情感共鸣和个性化体验 愿意为周边产品和独特观演位置支付溢价 [9] 影视文旅联动 - 2025年暑期档总观影人次突破3亿 累计票房达112.44亿元 总场次3644.6万场 [9] - 《浪浪山小妖怪》带动山西古建搜索量暴涨380% 暑假期间大同景区门票量同比增43% 旅游订单同比增超40% [9] - 《长安的荔枝》上映后十天 西安广州目的地出游人次分别增长12%和10% [11] - 襄阳推出持电影票根享景区优惠活动 28家文旅企业提供特惠礼包 [10] - 《南京照相馆》上映后十日内南京目的地出游人次增长近16% [10] 政策支持 -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发展体育产业和消费是扩大内需重要内容 [5] - 体育总局将研制赛事经济政策文件 丰富赛事供给提升品牌影响力 强化赛事与产业协调联动 [6]
“票根经济”崛起!一张票根带火一座城,文体商旅成促消费、扩内需“黄金组合”
华夏时报· 2025-08-27 22:34
票根经济的核心驱动力 - 以门票为起点串联食住行游购娱完整消费链条 成为扩内需促消费现象级新引擎[2] - 交通便捷性与互联网普及提供支撑 高铁飞机实现跨地域出行 互联网平台提供票务购买和信息查询渠道[2] - 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体验感和互动性消费场景的需求 门票成为开启独特体验的钥匙[2] 体育赛事经济数据表现 - 苏超前八轮现场观赛人数突破110万人 前七轮带动多场景消费超380亿元[3] - 第九轮苏超单场观众突破20万人 53.9%外地观众自驾前往 35.9%选择火车或大巴[4] - 95.9%现场观众因观赛带动门票外消费 65.9%表示支出超预期 外地家庭行程花费普遍1000-2000元[5] - 村BA八天赛程吸引游客19.25万人次 产生旅游综合经济收益超3亿元 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1500万元[5] - 村超总决赛吸引游客14.96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亿元 在线观看达2735万人次[5] - 上半年7地监测511场重点赛事 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6] 演艺经济乘数效应 - 演唱会对当地消费拉动比达1:4.8 即门票花费1元带动周边消费4.8元[9]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吸引30万人次观演 徐家汇商圈客流量近200万人次 总营收超1.45亿元[9] - 环体育场周边酒店全部订满且总营收环比增长75%[9] - 95后成为演唱会消费主力 注重情感共鸣和个性化体验[9] 电影文旅联动效应 - 2025年暑期档总观影人次突破3亿 累计票房达112.44亿元 总场次3644.6万场[9] - 《浪浪山小妖怪》带动山西古建搜索量暴涨380% 大同景区门票量同比增长43%[10] - 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超40% 使大同成为暑期增速TOP3城市[10] - 《南京照相馆》上映后十日南京出游人次较前十日增长近16%[10] - 《长安的荔枝》上映后十日西安和广州出游人次分别增长12%和10%[10] 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 多地推出演唱会门票+优惠政策 门票可作旅游一卡通和优惠金钥匙[8] - 株洲案例显示持演唱会门票可免费游览30余家旅游景区[8] - 飞猪报告显示热门文体活动期间场馆周边酒店及景点搜索热度攀升[8] - 襄阳推出持电影票根享景区专属优惠 涉及28家文旅企业特惠礼包[10]
年轻人依旧爱看演唱会,但不再过度消费
虎嗅· 2025-08-27 16:19
演唱会市场火爆程度 - 全国演唱会数量仅一个月已超200场 覆盖多个核心城市并囊括各圈层及年龄段艺人[2] - 7月单月全国演出总票房达34.23亿元 其中演唱会占比超九成达29.41亿元 同比增长58%[3] - 票务平台大麦2025财年收入20.57亿元 同比增长236% 占阿里影业总营收30.7%[3] 演唱会带动周边消费 - 电商平台演唱会相关小商品销量井喷 包括德佑 EcoWish 清风等品牌降温冰巾[4] - 实体餐饮如海底捞 巴奴通过演唱会场外拉客获得红利[4] - 珠江钢琴 锐丰音响等企业通过演唱会合作改善业绩 银发市场出现刀郎等艺人激活中老年群体[5] 演唱会成本结构 - 艺人成本占音乐节整体费用70%-80%[10] - 二手平台及黄牛购票占比达45.27% 溢价后单次观演成本超千元[11] - 单场演唱会总花费包含交通住宿等可达3000元以上 相当于观众3-4个月房租[12][16] 消费者行为变化 - 追星群体为演唱会紧缩日常消费 如合租 使用平价国货等[13][14] - 小红书数据显示75%演唱会爱好者年消费超万元 其中60%达1-3万元 10%超5万元[15] - 服装鞋帽类零售额增速仅1.9% 44%服饰企业上半年亏损 化妆品行业37家企业破产 953家工厂关停[17] 文旅行业影响 - 演唱会拉动当地消费比例达1:4.8 但景区未获明显红利[20][22] - 2024年A级景区收入4700亿元 未恢复至2019年5065.72亿元水平[24] - 42.86%景区2024年三季度营收同比负增长 门票收入占比超65%[25] 景区转型挑战 - 江苏提出2026年4A级以上景区非门票收入占比达60%目标[27] - 景区二消收入仅占30% 以摆渡车 住宿为主[28] - 游客景区内人均消费从2019年78.23元降至2024年71.07元[29] 消费趋势转变 - 36.5%年轻人增加旅行支出 23.1%增加学习支出 均高于服饰(16.2%)和美容(13.7%)[33] - 2023年演唱会票价涨幅达10%-15% 内场最高售价2580元[36] - Z世代月均兴趣花费1645元 通过爱好平均认识5.8个新朋友[39] 社交属性强化 - 鹿晗巡演官宣后产生84个热搜 讨论量582.5万 阅读量66.7亿[40] - 演唱会成为年轻人进入社交圈层的入场券 微指单日突破8.4亿[40]
一年花掉 10 万看演唱会?他们在为“精神食粮”买单
36氪· 2025-08-22 10:09
演唱会消费群体特征 - 75%的受访者年演唱会消费超过1万元 其中60%集中在1-3万元区间 10%的消费者年支出达5-10万元[1] - 消费群体呈现高收入特征 32岁银行从业者通过职业晋升实现年收入提升 具备持续消费能力[3][8] - 00后计算机专业从业者将演唱会列为优先消费项 两个月内观看4场演出 支出近万元[12] 消费者行为模式 - 粉丝重复观看同一歌手演出 93年银行从业者为权志龙观看三场演出支出4万元[6] - 跨地域追星现象显著 03年录音棚工作者为林俊杰前往济南/太原/重庆/新加坡等地 年消费达7-8万元[17] - 消费者优先选择官方购票平台 大麦/猫眼为主要渠道 但普遍反映票务供应不足[12][21] 演出市场运营现状 - 黄牛票问题严重影响市场秩序 业内人士指出主办方保留30-40%票源作为渠道票[21] - 现场消费价格持续上涨 鸟巢场馆餐饮套餐从40元涨至68元[22] - 荧光棒回收政策引发争议 消费者希望保留作为情绪价值载体[12] 演出体验核心要素 - 音响效果与场馆布局成为关键评价指标 澳门银河场馆体验优于香港亚博[9] - 舞台遮挡问题影响观演体验 深圳春茧体育场存在视线受阻座位[13] - 海外场次具有特殊优势 新加坡场次无需审批即可进行点歌互动[18] 偶像文化价值影响 - 偶像对粉丝产生深远人格影响 93年从业者受权志龙影响形成"靠实力说话"的职业理念[6][8] - 音乐品质成为消费决策核心因素 消费者认为唱功良好的歌手更具市场竞争力[15][17] - 粉丝群体形成独特文化社区 五迷群体通过物料交换构建情感连接[24][25] 消费者改进建议 - 强烈要求恢复纸质票或提供亚克力纪念票[12] - 建议降低票价并增加票务透明度[12][21] - 希望优化场馆座位设置 避免视线遮挡[13]
赛事、演唱会热力全开 夜经济点燃北京商圈活力
北京商报· 2025-08-21 18:07
体落幕,当晚上座率为48099人。与此同时,北京商报记者根据各大商圈及场馆负责人提供的数据粗略统计,每一场比赛和演唱会对于商圈夜经济发展而 言,带来的是至少6万客流的引入,部分餐饮业态在赛程日的营业额增长超30%。随着一系列精品赛事和演唱会的持续举办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不断完 善,"赛事+""演唱会+"的模式将不断深化,北京商圈的夜经济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8月中旬,各大赛事和明星演唱会在工体、"鸟巢"、五棵松轮番上演,北京的各大商圈在下午至夜间迎来了大客流。8月20日晚,2025中国足协杯半决赛在工 除了工体的比赛如火如荼,"鸟巢"的演唱会也一票难求。刚刚结束了五月天连开十三场的演唱会,"鸟巢"即将在8月29日和30日迎来王源的两场演唱会。公 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汪苏泷、张惠妹、张杰、凤凰传奇相继在"鸟巢"开唱,总观演客流接近110万人次,带动场馆周边消费增长约三成。2025年,"鸟 巢"将举办50多场演唱会,场馆档期目前已排满,预计到场观众将达280万人次。 赛事、演唱会"催热"夜生活 一场场精彩的赛事和演唱会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视听盛宴,更像强大的引擎驱动着周边商圈的夜经济蓬勃发展。8月20日晚结束的2 ...
游客脚步慢下来 服务业态多起来 消费链条长起来
杭州日报· 2025-08-20 18:05
ITSHA 25 The Bear C- 故事 傍晚的奥体中心体育馆,热浪未消,人潮已至。"孩子买的票,我们也来赶赶时髦。"两位"妈妈 级"观众正在互相拍照留念,言语间流露出兴奋之情。她们看的是伍佰演唱会,这场演出吸引了从"60 后"到"00后"的各年龄段观众。 场外,海宁的李女士带着孩子,指着手机直播画面说:"看,这就是伍佰。"顺路而来的她,觉得在 场馆外感受氛围也是特别的体验,"地铁2小时就到了杭州市区,我们常来玩。" 另一边,两位从温州专程赶来的"90后"姑娘静静守候,虽未抢到票,但她们说,"就想在场外听听 歌声,感受这份情怀。"她们的行程并未结束,"明天逛逛西湖,也算不虚此行。" 一张演出票,无形中延长了游客的驻足时间,链接着城市更广阔的风景。 对杭州大学生陶陶而言,追随偶像的巡演足迹,是青春珍贵的注脚。"去年追了11场,每次演唱会 前都很期待,很有盼头,感觉特别开心。"当演出落地陌生城市,她便开启"观演+旅行"模式,"让行程 更充实,也体验了不同城市的风土人情。"这是她内心的真实感受。 演唱会的辐射力,远不止于场馆。社交媒体上,粉丝团应援妆容教程刷屏,美甲店"偶像同款"档期 爆满;应援扇、明星专辑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