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产业

搜索文档
 第七届天津直博会启航 21个重点项目签约助推低空经济“高飞”
 中国新闻网· 2025-10-17 02:12
中新网天津10月16日电(记者王君妍周亚强)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16日在天津空港经济区航 空工业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同期举行重点项目签约仪式。现场共有21个航空产业合作项目 集中签约,覆盖低空经济、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航空培训、航空维修、航空物流等多个领域。 天津港保税区航空产业发展局局长阴利表示,天津直博会不仅是专业展会,更是促进航空产业创新发 展、链接全球合作的重要平台。随着这批重点项目的签约落地,将推动保税区进一步完善航空制造、航 空维修、航空物流、低空经济等产业集群,构建更加完善的航空产业生态体系,全力打造国家级航空产 业新高地。(完) 本次签约聚焦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方向,重点围绕低空经济产业链建设展开。其中,天津港保税区管委 会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及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内容涵盖共建低空体系场景验证重点实验 室、推进低空经济全链条合作、开展无人机生产制造及低空教育培训等,贯穿研发、制造、应用、服务 等各环节,助力区域航空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产教融合方面,中国民航大学、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将共同筹建 ...
 带动“低空飞行热”、展示低空经济广阔前景 这个飞行大会有何亮点?
 央视网· 2025-09-30 14:38
 大会概况与展示规模 - 2025辽宁省航空产业发展大会暨沈阳法库国际飞行大会于9月29日至10月1日举行,包含飞行表演和低空经济概念机展区 [1] - 大会室外汇集了50多种机型及超过100架航空器,室内有118家企业参展,带来近400件展品 [3] - 展品覆盖多种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描绘了未来交通出行的可能形态,如飞行汽车和水陆两栖飞碟飞行器 [3][5]   产品技术与性能 - 参展的飞行汽车产品在陆地行驶速度可达60公里每小时,飞行高度达1千米,飞行移动速度为45公里每小时 [7] - 行业致力于充分发挥中国优势,运用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构建无人机系统,以赋能千行百业 [11]   应用场景与市场机遇 - 无人机应用场景广泛,除农林植保外,在物流配送、文旅、环境保护、楼宇清洁、消防灭火等领域大有可为 [11] - 中国低空经济的发展为外国企业带来机遇,新加坡企业看好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潜力,并与航校、中小学及国际学校有合作 [7] - 俄罗斯企业带来面向学校和大学的教育软件,旨在帮助学生学习操作无人机,并希望为中国无人机教学市场带来新产品 [9]
 辽宁省航空产业发展促进会2025年会员大会在沈召开
 辽宁日报· 2025-09-30 09:05
会议强调,促进会要进一步明确打造一流行业协会的角色定位,聚焦核心任务,做助力产业发展的 先行者;提供精准服务,做履行协会宗旨的践行者;积极建言献策,做产业健康发展的引领者;培育产 业生态,做良好产业环境的营造者。 大会按照规范流程,听取、审议和表决通过了促进会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选举办法(草 案)、新增理事和常务理事,选举出2名副理事长。 9月29日,作为2025辽宁省航空产业发展大会暨沈阳法库国际飞行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航 空产业发展促进会2025年会员大会在沈阳召开,约230位会员代表参加。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 任,辽宁省航空产业发展促进会理事长陈向群出席并讲话。 会议指出,自去年10月10日成立以来,省航空产业发展促进会打造战略规划、产业协作、对外交流 和科技创新平台。一年来,促进会携手会员单位稳健运行,会员企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成 效,助力辽宁打造千亿级航空产业集群。 ...
 集中展示“国之重器” “打造永不落幕的航空展”
 人民日报· 2025-09-24 06:07
2011年至2018年,空军在长春举办了7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2019年起,长春航空展与空军航空开放活 动同期举办,全景检阅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成就。目前已成功举办3届,累计吸引超185万人次,成为长 春乃至中国闪亮的航空文化名片。 长春以本届航展为契机,正加快推进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建设,推动航空产业与现代文旅、低空经济等 产业深度融合。 长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2025年长春航空展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周贺介绍,航博城中的长春航空文化 展示中心将在停展期间常态策划不同主题的航空展览和特色活动,"打造永不落幕的航空展。"与此同 时,航博城西南侧预留了33万平方米产业用地,正在推进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未来这里不仅是'看飞 机'的地方,更是'造飞机、用飞机、飞起来'的产业高地。"周贺说。 当战机用绚丽的尾烟编织出"彩虹",观展区外的蓝天公园里,市民袁志国正托举小孙子观看表演。"新 建的航空主题公园可以免费近距离观看航展,还能体验、学习航空知识,收获满满!"袁志国高兴地 说。 航空展期间,长春打破单一展会边界,将展会与城市文旅、航空文化等深度绑定——航博城作为长春航 空展文旅嘉年华主会场,上演"我们在长春相遇"无人机表 ...
 翱翔长空 | 解码吉林航空的精神传承与产业跃迁
 央视网· 2025-09-17 21:23
 历史发展脉络 - 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于1946年3月1日成立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 为新中国航空事业奠定基础 [2] - 建校初期面临物资极度匮乏 师生从东北30多个城镇和50多个机场搜集航材 包括从日军废墟寻找零件甚至购买民间马车轮胎 [3] - 训练中打破国际常规 直接使用九九式高级教练机 学员在1946年5月完成带飞 7月下旬实现单飞 创造世界航空史奇迹 [5] - 战争期间四易校址 从通化迁至牡丹江再到东安(今密山)最终落户长春 在三年零九个月时间里坚持飞行训练 [7]   精神传承体系 - 东北老航校形成"团结奋斗 艰苦创业 勇于献身 开拓新路"的精神内核 79年来持续传承 [9] - 空军航空大学作为空军直属院校 秉承"砺志空天 追求卓越"理念 培养出包括共和国将军 八一勋章获得者景海鹏 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等大批军事航空人才 [11] - 吉林省通过空军航空大学航空馆 航空知识科普馆等场馆开展空天教育科普活动 推动军地协同育人 [11]   产业现状布局 - 长光卫星自主研发的"吉林一号"星座已发射超100颗卫星 实现商业化运营 分辨率持续提升 应用于国土资源监测 智慧城市建设 农业估产 林业监测等领域 [12] - 通视光电开发察打一体型飞行器两轴四框架伺服稳定吊舱 应用于森林防火 高速路网巡检 应急搜救 [12] - 吉林省翼启飞科技推出翼指挥系统 通过无人机高空视角为城市管理和应急指挥提供实时视频支援 [12]   政策与基础设施 - 长春市出台《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明确基础设施 创新能力 产业规模 应用场景的量化目标 [13] - 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 长光卫星二期等项目持续推进 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13] - 长春航空展定位中国军事特色航空展第一品牌 规模与影响力逐年提升 观展人数 展馆面积 全网热度等指标屡创新高 [13] - 2024年建成长春航空文化展示中心与蓝天公园 进一步完善航空展示体验功能 [13]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对外开放航空产业链群发展等工作
 西安日报· 2025-09-12 11:19
 对外开放政策 - 充分发挥西安优势拓展国际朋友圈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2] - 在国际投资贸易和服务贸易领域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2] - 深化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国际合作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 - 持续深化与周边国家交流合作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2]   航空产业链发展 - 大力加强航空产业链群建设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 [3] - 增强大飞机配套能力提高航空科技发展水平 [3] - 促进航空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产业集群 [3]   人才队伍建设 - 扎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2] - 健全选育管用机制加强专业化能力建设 [3] - 突出实干实绩导向推动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3]
 长春打造国际航空博览城 抢占低空经济制高点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16:10
 项目规划 - 长春市打造以航空为主题的城市新空间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 集展览 体验 科普 文旅于一体[3] - 项目规划低空经济产业园区 包括33万平方米产业用地 建设低空飞行器中试基地 无人机4S店及维保中心等全产业链配套[4] - 项目定位为产业高地 实现造飞机 用飞机 飞起来的目标 并规划无人机配送 空中观光等新场景体验[4]   战略意义 - 通过重大项目落位带动基础设施升级 产业集聚和人口流入 补齐城市功能短板 形成西翼崛起新格局[3] - 抢先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 集聚要素 为城市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3] - 项目将成为长春西部新增长极 航空文旅观光带 特色产业和新质生产力集聚区[4]   功能定位 - 航博城作为全民共享开放空间 提供日常公园游览 展览参观 航空文化体验及周末航空主题研学 露营休闲 打卡观光活动[4] - 项目不仅是办展场所 更是城市发展新起点和市民生活新方式[4] - 长春作为中国重要航空产业基地和空军飞行人才摇篮 具有深厚航空产业渊源[3]
 锡连共同携手撬动“空中黄金赛道”
 搜狐财经· 2025-08-01 12:10
 航空产业合作项目   - 无锡连云港专精特新产业园将打造港城航空产业集群,推动航空产业商业化落地与运营,打造低空交通"最强大脑" [1]   - 两地共同探索航空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模式,为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和高质量增长注入持续动能 [3]   - 签约项目包括飞行服务中心、研学实践基地、研发制造基地,形成覆盖低空经济全链条的合作闭环 [3]     跨区域产业链建设   - 无锡连云港工作队联合两地部门研究航空产业链融合发展政策,建立跨区域航空产业服务体系 [5]   - 依托无锡制造优势和连云港场景优势打造差异化竞争力,为航空产业新质生产力跨区域联动提供样本 [5]   - 签约项目包括总投资5亿元的小山航空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基地和天盾科技5亿元的无人机尖端反制设备研发生产基地 [5]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 连云港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项目将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服务系统,形成"分钟级响应圈" [6]   - 连云港市低空研学实践基地项目由无锡数字鹰和连云港交控集团共同打造,推动航空人才培养机制 [6]   - 基地开设无人机研发创新、驾驶、低空飞行器维修、低空经济管理等专业课程 [6]     产能与产值   - 小山航空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可年产200架低空飞机,实现年产值约10亿元 [5]   - 天盾科技将打造华东最大反制设备生产基地 [5]
 上半年湖北经济增速“破6”,自评“中部显眼包”
 搜狐财经· 2025-07-26 09:17
 中部经济表现   - 湖北上半年GDP达2.96万亿元,同比增量1735.6亿元,实际增速6.2%,位列GDP二十强省份首位[4]   - 河南GDP突破3万亿元,增速5.7%,继续坐稳中部龙头[4]   - 湘赣皖三省GDP实际增速均为5.6%,其中湖南、江西新能源汽车、锂电、工程机械等新兴产业表现突出[5]   - 中部六省经济总量约13万亿元,占全国比重19.7%,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4]     产业亮点   - 湖北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14%,电脑整机、锂电池分别增长62%、31.5%[7]   - 湖南航空航天、轨交装备产业齐头并进,江西通用设备、汽车制造业分别增15.9%、18.7%[7]   - 江西锂电外贸增长25%,创历史同期新高[5]   - 河南机电产品出口强劲,新能源车增量明显,郑州外贸总额2746.8亿元,同比增长38.7%[15]     产业短板   - 湖北集成电路设计依赖沿海和海外协作,本土企业实力薄弱,三安光电市值仅636亿元,不足中芯国际十分之一[8]   - 江西稀土产业以中低端为主,后端磁材、芯片加工不足,附加值不高[8]   - 安徽名义增速4.4%垫底中部五省,反映价格指数或投资回报承压[5]   - 湖南37个盈利行业中,部分行业利润率跑不赢原料和能源成本涨幅[8]     消费表现   - 中部六省社消零售总额增速均高于全国均值(5%),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分别增长7.2%、6.9%、6.2%、5.5%、5.3%、6.1%[11]   - 河南、湖北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376元、13991元,名义增速分别为5%、2.4%,低于全国均值(14309元,5.2%)[11]   - 江西、湖南"县域消费"回暖依赖"以旧换新"补贴,通讯器材、家电、汽车补贴增幅达30%~70%[11]     区域发展不均衡   - 武汉占湖北GDP四成以上,东湖高新区专精特新企业占全省近3成,而襄阳、黄冈等地仍依赖能源、化工等低技术产业[15]   - 郑州外贸占河南主导地位,荥阳、巩义等县市多为代工企业,缺乏核心设计[15]   - 长沙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支撑稳定,但邵阳、郴州等地产业园区对外依赖强,"链主"少[15]   - 湘潭高校毕业生留潭率仅20%,反映高端人才流失问题[12]
 ★"6群13链"续写新传奇 千年商埠扬州迈向"双万亿"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扬州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扬州工业开票销售额达9124亿元,4年连跨3个千亿级台阶 [1]   - 2024年GDP达7809.64亿元,同比增幅6.0% [1]   - 提出"双万亿"目标:2025年工业开票破万亿,"十五五"GDP破万亿 [1]     "613"产业体系   - "6群"包括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生命健康六大主导产业集群 [2]   - "13链"涵盖航空、工业母机及机器人、智能电网、新型光储等13条新兴产业链 [2]   - 2024年"613"产业开票占规上工业91%,新材料产业开票达2000亿级,新型光储产业链近700亿元 [3]     航空产业发展   - 航空产业链规上企业63家,2024年开票销售184亿元 [2]   - 华东航空谷核心项目投入30亿元,将集聚500名科研人员 [1]   -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研究院完成低空飞行器首飞,新扬新材料研发3款飞行器 [5]     工业母机与人工智能   - 亚威股份入选工信部第一批卓越级智能工厂,金属成形机床行业前三 [6]   - 人工智能产业链组建6家创新联合体,促成39项技术合作 [6]   - 仪征大数据产业园算力规模剑指华东前三,支撑AI大模型"混元助手" [6]     创新与科技突破   - 2024年新增265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破320亿元 [6]   - 博恒新能源年产4万吨特种膜项目达产后年产值13.8亿元,打破国外垄断 [4]   - 邗江数控成形机床实现椭圆面粗糙度76纳米,突破国外禁售限制 [6]     资本与金融支持   - 2024年组建千亿产业基金集群,总规模941亿元 [8]   - 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12.5亿元落地,航空航天专项母基金16亿元获批 [8]   - 全市现有上市公司24家,新三板挂牌28家,7家在辅导 [9]     招商引资与营商环境   - 2024年"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签约789个亿元以上项目 [10]   - 建成企业服务中心,新落户外资企业近1500家 [10]   - 全省率先出台招标投标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打造"信用扬州"等品牌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