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运动服饰及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361度(01361):361°主品牌产品第三季度的零售额同比增长约10%
智通财经网· 2025-10-13 08:30
智通财经APP讯,361度(01361)发布公告,361°主品牌产品于2025年第三季度的零售额(以零售价值计 算)较2024年同期录得约10%的正增长。 361°童装品牌产品于2025年第三季度的零售额(以零售价值计算)较2024年同期录得约10%的正增长。 361°电子商务平台产品于2025年第三季度的整体流水较2024年同期录得约20%的正增长。 于2025年第三季度(期内),361°通过产品科技创新、专业赛事赞助及多元化合作活动,持续扩大品牌影 响力及市场竞争力。公司战略性携手斯坦德机器人(无锡)股份有限公司,为品牌注入智能基因,开启品 牌智能化进阶新征程。 在跑步领域,公司"雨屏9代"跑鞋迭代上新,产品搭载DWS动态防水系统,长效防水更透气,使穿着者 可以轻松应对暴雨场景;专业马拉松竞速跑鞋"飞燃4.5",产品优化了中底弧度、提升了材料抗撕裂性 能,为跑步爱好者打造升级脚感。在篮球领域,"DVD4"融入了超跑设计语言,全掌中底、全新耐磨橡 胶结合人体仿生学设计,用技术革新激发篮球爱好者潜能;"狂飈2 PRO"在"狂飈2"速度基础上,迎来全 面升级,是361°史上最轻战靴。在户外领域,公司推出最新"轻 ...
李宁公司上半年营收148.2亿元 跑步及综训品类引领增长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2 16:4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4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 [1] - 毛利7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整体毛利率为50.0% [1] - 净利润17.4亿元人民币,净利率为11.7% [1] 研发与科技创新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8.7%,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38亿元人民币 [1] - 超䨻科技应用于2025年新品,首款搭载该科技的慢跑鞋"越影5 PRO"完善专业跑鞋矩阵 [2] - 与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合作推动航天科技赋能运动装备,应用"航天速干"和"航天防晒"科技 [2][3] 产品结构与品类表现 - 专业产品收入占比持续增长至超60%,鞋产品收入占比达56% [1] - 跑步、篮球、综训三大运动品类零售流水占比达67% [2] - 跑步品类零售流水增长15%,专业跑鞋销量突破1400万双,其中三大系列跑鞋销量达526万双 [3] - 综训品类零售流水同比增长15% [3] - 签约运动员在国内外跑步赛事中斩获44项冠军,84次登上领奖台 [3] - 在北京半程马拉松90分钟内完赛跑者中,跑鞋穿着率占比61.35%位居第一 [3] 渠道与运营管理 - 门店总数达7534家(包含李宁品牌及李宁YOUNG) [4] - 高层级市场深化与顶级商业体及头部奥莱项目协同,新兴市场实施深度拓展 [4] - 全渠道库销比维持在4个月,库存周转天数为61天 [5] - 通过体系化库存管理实现数据透明化和结构优化 [5] 战略方向 - 坚持"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核心战略 [1][5] - 聚焦产品竞争优势、深化中国奥委会合作、业务提质增效及发展根基夯实 [5] - 通过多品类布局满足多样化需求,降低对单一品类的依赖 [3]
大中华区增长42%,但始祖鸟增速放缓,“运奢”赛道是否面临天花板?
观察者网· 2025-08-20 15:25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3%至12.36亿美元 净利润达1820万美元(去年同期亏损370万美元)[1] - 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7.09亿美元(同比增长23.46%) 净利润1.53亿美元(去年同期仅0.01亿美元)[1] - 大中华区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42%至4.10亿美元 亚太地区增长45%[1] - 技术功能性服饰部门(含始祖鸟)第二季度营收增长23%至5.09亿美元[2] 业务战略 - 公司从核心攀岩/攀冰运动场景延伸至滑雪/越野跑等新领域[3] - 中国市场目标客群从专业户外爱好者转向非户外人群[3] - 首席执行官强调高端户外功能性品牌组合正开拓新市场并扩大全球份额[1] 市场动态 - 主要股东方源资本拟以37.20-37.73美元/股出售3500万股(最高套现13亿美元)[6] - 股价在财报发布后下跌4.69%至35.74美元/股[8] - 2024年上市后股价长期徘徊于14美元附近 近期市值突破140亿美元[6][8] 增长挑战 - 所有品类第二季度增长均较第一季度放缓(始祖鸟部门增速下降5个百分点)[2] - 行业面临宏观经济压力与消费降级影响 高端品牌增长遇瓶颈[3] - 部分核心户外用户因价格持续上涨而流失[5] 资本运作 - 2024年12月完成10.79亿美元定向增发(2017年以来美股消费品最大规模股本增发之一)[8] - 2018年被安踏财团以46亿欧元收购后连续亏损(2020-2022年累计亏损超6亿美元)[6] - 2025年收入指引从13-15%上调至15-17%[2]
运动品牌发力开店:开在运动场上,也开进知名街区里
36氪· 2025-08-08 10:48
核心观点 - 高端运动品牌正从传统渠道卖货转向通过“场景化”和“在地化”策略,与消费者建立更深层次连接,构建“体验即信任”的消费闭环和“品牌即认同”的情感连接 [1][4][11] 场景化策略:构建“体验即信任”的消费闭环 - 品牌将门店开设在真实运动场景中,如Salomon在法国霞慕尼滑雪圣地、始祖鸟在吉林松花湖滑雪度假区开设门店,实现“空间锚定—功能适配—需求激活”的递进逻辑 [4][6] - 在场景化门店内提供与运动项目高度适配的专业产品及服务,如Salomon提供装备租赁与维修服务,始祖鸟提供ReBIRD专业养护服务以恢复装备防护性能并延长使用周期 [4][6] - 通过设置店内运动体验区激活消费者潜在需求,如迪卡侬在北京、南京、上海的新店设置冲浪模拟、桨板、板球等沉浸式体验活动,将消费者需求从“被动唤醒”变为“主动生长” [8] - 凯乐石在上海旗舰店设立GT系列羽绒专区、FUGA防滑实验室及社群分享空间,并定期组织徒步、登山等户外活动,深化场景体验 [9] 在地化策略:构建“品牌即认同”的情感连接 - 通过“符号转译”直观表达在地文化,如耐克武汉SKP体验店使用方言“不服周”标语及本土冠军展品,On昂跑成都旗舰店以“竹”为核心设计语言并结合方言“扎起”举办活动 [11] - 实施“社区嵌入”使品牌融入在地生活,如lululemon将上海东平路门店开设于老洋房并组织骑行等社群活动,建立真实的人际链接 [13] - 追求“价值观共鸣”这一最高阶形态,挖掘运动精神与地域文化共通点,如Salomon将上海安福路百年建筑命名为“福郡”,并联动周边商铺、艺术家进行共创,形成全新互动体验空间 [13] 场景化与在地化的融合 - 始祖鸟与松赞酒店合作在隐秘自然之地开设3家门店,配备驻店管家提供徒步向导等服务,并推出以梅里雪山、南迦巴瓦峰、纳木措等地域文化为灵感的联名系列,实现专业性产品信任与文化认同的结合 [15] - 策略融合使品牌从“流量争夺”转向“价值创造”,成为推动运动文化与地域文化共生的“生态参与者” [17]
运动品牌,扎堆赞助高校比赛
36氪· 2025-06-27 09:24
高校体育赛事热度提升 - 高校体育赛事从校内关注发展为全网热点,如北体大校运会抖音视频播放量突破百万,清华"马约翰杯"成为校园内外热议话题 [2] - 跑步类赛事规模显著扩大:ASICS亚瑟士×北大高校接力赛参赛人数从500人增至近1000人,阿迪达斯大学生路跑联赛吸引40所学校参与,开展活动9565场,累计42万人次参与 [4] - 高校赛事通过社媒传播实现线上线下"破圈",形成体育文化狂欢 [2] 运动品牌校企合作布局 - 国际品牌如耐克与清华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阿迪达斯与清华围绕体育/科技/人才/文化四领域合作 [8] - 国产品牌安踏与北体大成立运动科技研发中心,特步与北京化工大学在新材料/环保领域合作,李宁与多所体育院校开展人才培养项目 [8] - 高校成立专门对接部门如北大体育合作与发展中心,优化校企合作机制 [8] 品牌合作模式创新 - ASICS亚瑟士与北大基于"健全精神寓于强健体魄"理念共创接力赛IP,强调团队协作与身心发展 [10] - 阿迪达斯为清华多支运动队提供装备支持,并推出联名服饰引发抢购热潮 [12] - 品牌从单一赛事赞助转向深度融入校园生态,包括训练营/社群互动/装备研发等多维度合作 [14] 年轻消费市场战略价值 - 2025年中国大学生人数达2080万,是未来10-20年核心消费群体,品牌通过高校合作提前建立认知与情感联结 [15] - 顶尖学府合作可塑造品牌"精英/活力"形象,如ASICS认为高校赛事是触达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关键场景 [15][16] - 高校成为产品测试场,阿迪达斯通过赛事收集年轻用户反馈以优化装备研发 [18] 行业生态发展影响 - 校企合作形成良性循环:学生获得专业装备/服务,高校提升赛事水平,品牌实现精准渗透 [20] - 长期可能产生"长尾效应",促进体育消费/人才培养/行业发展,但需警惕资源向顶尖高校过度倾斜的问题 [20]
斯凯奇中国:回归舒适,加码一二线城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4 19:23
核心观点 - 公司宣布2025年渠道策略将回归舒适初心并加大一二线城市投入 同时通过舒适科技产品推动业务多元化发展 [1][3][5] 渠道策略调整 - 公司在中国内地已开设近3500家线下门店并构建线上及新零售网络体系 [2] - 2025年将加大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投入 开设最新形象品牌旗舰店 [3][4] - 在下沉市场采取谨慎发展态度 仅在优势省份和地级市持续深耕 [4] - 门店形象从年轻化潮流化转向家庭式定位以覆盖更广泛消费群体 [3] 财务表现与目标 - 2024年全球营收达89.69亿美元同比增长12.11% 位列全球运动品牌第四 [3] - 亚太地区2024年销售额仅增长3% 显著低于美洲地区14%和EMEA地区25%的增幅 [3] - 中国市场计划到2026年实现6500家门店总数及300亿元人民币营收目标 [3] 产品战略与技术布局 - 推出三大舒适科技平台:入门级NATURE ROCKER自然摇杆科技 进阶型M STRIKE足心着地科技 专业级HYPERARC推进弧科技 [5] - 提前曝光2025年新品GO WALK 8闪穿健步鞋 采用COMFORT PILLARS舒适柱科技以吸引中老年群体 [5] - 产品设计注重功能性与日常通勤百搭外观 淡化年龄针对性以挖掘全年龄段需求 [7] - 通过舒适科技提升产品价格能力 聚焦家庭单元(母亲/孩子/长辈)的消费者画像 [5] 市场趋势应对 - 针对消费环境变化导致消费者更谨慎理智的情况 调整产品与渠道策略 [3] - 推动轻运动概念普及 覆盖CITY RUN等新兴运动场景 [6][7] - 与合作伙伴在产品开发推广及团队转型方面进行调整 为持续增长铺垫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