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滑雪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户外运动市场增长强劲 企业积极布局细分赛道
新华网· 2025-08-12 13:47
行业增长态势 - 户外运动相关企业2023年1-9月新增注册5.5万余家 同比上涨103.5% [1][3] - 户外运动设施相关企业2023年前三季度新增5.34万家 同比新增96.64% [3] - 户外运动领域融资事件数占体育产业投融资事件总数比例达30.8% [1][3] 企业运营表现 - 迪卡侬户外徒步、露营、滑雪等大户外品类9-10月销量同比增长接近20% [2] - 探路者户外服饰实现大跨步增长 冲锋衣品类连续三年持续增长 [2] - 户外运动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从2020年5.4亿元增长至2022年7.5亿元 2021年增长18.22% 2022年增长17.65% [2] 企业战略布局 - 探路者2022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4.51% 2023年一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4.55% [3] - 迪卡侬联手国内滑雪场及机构开展冰雪嘉年华活动 [3] - Keep在海南组织皮划艇、沙滩飞盘等小众户外运动课程 [3] 消费市场特征 - 消费点评平台"户外徒步"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370% [2] - 线上购物平台钓鱼装备销量增长153% 自驾露营装备销量增长167% [2] - 户外运动鞋服市场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及品牌消费趋势 [4] 政策支持体系 - 政策目标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2025年达到3万亿元 [5] - 2023年批准发布11项冰雪运动国家标准和8项行业标准 [5] - 户外运动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 [5] 行业发展挑战 - 高端市场主要由国际品牌占据 国内品牌建设有待加强 [6] - 专业人才、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存在提升空间 [6] - 服务标准尚不完善 消费者参与深度有待培育 [1]
“冷资源”变身“热经济” 冰雪产业为消费恢复添动能
新华网· 2025-08-12 13:47
赛事活动与产业生态 - 北京冬奥场馆近期举办多项国际顶级冰雪赛事 包括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和国际滑联速度滑冰世界杯等[2] - 赛事现场上座率达70%-80% 吸引外地观众专程观赛 如深圳观众赴京观看花滑比赛[2] - 北京市冬奥后累计开展冰雪赛事活动9000余项次 参与人次超1000万 冰雪产业"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2] 消费数据与增长趋势 - 美团数据显示11月滑雪门票团购订单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788%[2] - "什么值得买"平台11月1-20日滑雪关键词商品交易额同比增长23% 滑雪装备成为销售热点[2] - 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从2021-2022冰雪季3.44亿人次 预计增至2024-2025冰雪季5.2亿人次[5] - 冰雪休闲旅游收入预计达7200亿元[5] 冰雪产业规模预测 - 中国冰雪产业进入稳定可持续发展阶段 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预计达5万亿元[3] - 冰雪产业总规模有望达到1万亿元[3] 文体旅融合消费 - 美团数据显示元旦前温泉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约250%[4] - 携程数据表明11月1日-12月4日东北旅游搜索量同比增98% 较2019年增103%[4] - 飞猪平台11月赴东北机票预订量同比增超1.3倍 火车票增2.4倍 租车增1.6倍[4] - 形成"冰雪+健康/时尚/科技/美食/住宿"等多元产品体系[4] 政策支持与供给侧改革 - 吉林省发放3000万元冰雪消费券和1000万元冰雪交通补贴[7] - 北京市发放至少3万张冰雪消费券 快乐冰雪季系列活动持续至2024年4月[7] - 黑龙江省推出60条举措开展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7] - 供给侧需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7] 区域发展与产业前景 - 东北地区成为冰雪旅游主角 沈阳/哈尔滨/长春等城市位列目的地前十[4] - 广东/浙江/上海/山东/北京是主要客源地[4] - 冰雪旅游将成为乡村振兴和经济转型升级重要抓手[5] - 冬奥城市目的地将形成更强国际竞争力 打造世界级冰雪旅游产业[8]
运动品牌发力开店:开在运动场上,也开进知名街区里
36氪· 2025-08-08 10:48
除了奢侈品外,高端运动品牌是第二个孜孜不倦重金投资线下门店的品类。 他们把门店开在徒步的高原上、开在奢华的高尔夫球场上,甚至把门店开进了知名的都市地标和街区。或者干脆为攀岩产品造一座室内岩馆、为健身造一 栋全能健身房。 如果说奢侈品让人仪式感体验拉到极致,而高端运动品牌正在为运动爱好者打造无处不在的运动场景。 和传统体育品牌的批量拓宽渠道卖货不一样的是,高端运动品牌开始转向探索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连接。 比如,始祖鸟将门店设立在雪山脚下,在试穿服饰、体验专业装备时,美景尽收眼底;Salomon将门店置于时尚地标上海安福路,与周边品牌、在地艺术 家/社群联动;LACOSTE把品牌盛典搬到中国居庸关长城,不仅展示新品,更让人们在熟悉的文化地标中感受运动的魅力。 这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产品交易,而是让消费者在心仪的场景中,找到契合自身的生活方式。 图注:LACOSTE 首次将网球场带到中国长城,并以 " PLAY BIG 大有所为" 主题举办品牌盛典 在运动现场构建「体验即信任」的消费闭环 2022年时,Salomon将门店落地于世界冬季滑雪圣地之一——法国霞慕尼。这里不仅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徒步旅行者、登山者;也是由 ...
中产「三宝」,集体崩盘
36氪· 2025-07-25 16:18
中产消费趋势变化 - "户外三宝"露营、骑行、滑雪从热门转向退潮 社交平台出现大量"退坑""低价转让"内容 [1] - 中产消费偏好快速轮换 从网球/高尔夫转向露营/飞盘/马拉松 再转向骑行/滑雪 周期约1-2年 [2] - 2023年千元以上自行车产量同比增长15.1% 高端车型需提前预订 骑行跟拍服务收费199-499元 [2] 滑雪行业现状 - 2023年11月滑雪门票订单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209% 2024年元旦冰雪旅游热度环比上涨216% [4] - 室内滑雪场快速扩张 融创计划全国布局21个 但初级道拥挤影响体验 [4][6] - 崇礼雪具店日营业额从几千元降至60元 部分品牌销量下滑30%-50% 库存压力导致清仓 [11][12] 自行车市场调整 - 2023年新增自行车企业148万家(同比+110.6%) 但高端车型出现50%降价 二手市场价格腰斩 [9] - 崔克等国际品牌官方折扣达几千元 反映库存积压问题 [9] 露营行业困境 - 预计2025年户外运动营地市场规模2900亿元 但2023年已出现客流下滑 营地倒闭潮 [15][16] - 获客成本飙升 直播销售额从50万降至5千-3万 部分套餐价格15年下降33% [16][17] 消费行为转变 - 中产转向性价比消费 始祖鸟限定款价格从2万回落至8500元 Lululemon入驻奥莱打5折 [7] - 徒步登山替代高价运动 日消费降至100元 消费决策更务实 [19][21] 行业供给端问题 - 滑雪教练供过于求 日本北海道报价从4千元/天降至1.5千元 部分从业者转战海外 [13] - 露营行业年有效经营仅100天 需持续创新对抗同质化 土地性质问题频发 [21][22]
户外品牌的共创者,消费者,观察者
2025-07-25 08:52
行业与公司 **行业**:户外运动与滑雪度假产业 **公司**:万科松花湖度假区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户外运动消费趋势变化** - 疫情后消费者对户外运动关注度显著提升 经济下行下健康需求依然强劲 如"东北 100"越野赛2025年报名人数超6,500人(预设名额多1,500人)[1][2] - 个性化装备需求增加 租赁标准化装备比例下降 如Salomon station租赁率从2013年80%降至2024年30%以下[1][3] - 消费者行为转向实际使用场景体验 度假区成为户外品牌展示平台[2] 2 **万科冰雪业务发展** - 2011年签约项目 2013年动工 前四年亏损 第五年实现盈利 成为中国唯一财务盈利滑雪度假区[4] - 夏季运营模式探索 如举办"东北 100"越野赛 与凯乐石、朗途体育、京东体育合作延长旅游旺季[1][4] - 多样化经营模式吸引游客 小业主提供专业至奢侈品牌雪具租赁(如Salomon、Atomic、迪奥、香奈儿)[7] 3 **户外赛事对地方经济影响** - 延长旅游旺季 提高全年客流量 如"东北 100"填补非冬季淡季[5] - 带动酒店、餐饮、交通等产业发展 提升地区知名度(如崇礼通过赛事十年内成为户外胜地)[5][6] - 计划2026年"东北 100"参赛规模达8,000-10,000人 进一步推动旅游业[6] 4 **户外品牌市场定位调整** - 从硬核功能转向社交属性 如始祖鸟突出日常使用表现[8][9] - 品牌差异化定位: - 凯乐石:强调爬坡能力("大坡王"系列)[10] - chamonic:速干保暖功能突出[10] - Salomon:专业户外级别[10] - North Face:中国赛事最成功品牌(攀冰、越野活动)[10] - Icebreaker:新西兰羊绒内搭(首家店开在松花湖)[10] 5 **度假区运营策略** - **提升体验**:打造独特场景(如夜景展示、酒店房地产项目)[12] - **平衡需求**:针对年轻人、家庭、小孩设计多样化设施(时尚场景、营地乐园)[13] - **赛事活动**:与品牌合作(如TNF100越野赛60/100公里组别)[14][15] - **环保理念**:始祖鸟Rebird计划提供免费清洗修补服务 全球首家非销售店铺[16][19] - **商业街活力**:每三年更新店铺 引入最新装备(迪桑特、海格旗舰店)[20] - **快闪活动**:天猫冰雪节、小红书雪人节等增加生活化体验[21] 6 **社交与场景创新** - 酒店设置交流空间(会议室、咖啡酒吧)满足滑雪爱好者社交需求[18] - 夏季与品牌合作改建酒店 打造特色社交场所(如Salomon、猛犸象)[17] --- 其他重要内容 - 松花湖客户群体变化:从专业运动员转向初学者、社交爱好者(2025年)[7] - 始祖鸟店铺利用帐篷建筑装修 每年更换品牌(Burberry、Dior)保持新鲜感[19] - 商业街通过扩大面积支撑雪季客流量[20]
古城新智汇|荆州优秀企业家谈革新 话转型
搜狐财经· 2025-05-01 22:30
企业家分享交流会概况 - 2025年"古城新智汇"企业家分享交流会(第一期)围绕"转型、突围、重构"主题展开,企业家们分享拓展海外市场的经验与成果 [1] - 荆州企业外贸呈现"抢滩式"增长,政府指导重点企业加足马力生产备货和出口,抢抓窗口期 [1] - 企业家们传递发展信心,共谋开拓多元化市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 [1] 企业外贸出口表现 - 湖北省山洪食品机械有限公司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订单较开始做出口时增长12倍,最远销往南美洲 [1] - 四机赛瓦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去年外贸出口额达5900万美元,今年仍在上升 [1] - 湖北翔驰运动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滑雪装备出口美国、韩国等8个国家,年销售额增长约30% [1] 企业海外市场拓展策略 - 湖北福坦威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为辖区内企业免费提供15项"一站式"外贸全流程服务,2024年帮助多家企业增加出口约3400万美元 [3][8] - 荆州网来云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对接马来西亚华人商超谋求合作,帮助本地企业升级产品增加出口创汇 [3] - 湖北翔驰计划在东南亚及土耳其等地开设海外工厂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目前85%产品出口美欧日韩等地 [25] 企业智能制造与技术创新 - 四机赛瓦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投入上亿元进行数字化改造,焊接车间关键结构件自动化焊接率达90%,物流效率提高40% [15] - 湖北山洪食品机械有限公司依托长江经济带先进制造业基础,实现10年10倍级业绩增长 [17] - 湖北翔驰自主研发四点固定快穿固定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构建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25] 企业未来发展规划 - 四机赛瓦将深化数字技术融合,研发智能控制系统,拓展新能源领域装备 [15] - 湖北福坦威将推动业务从跨境电商向国内电商转型,近400个跨境店铺已调整业务模式 [9] - 湖北翔驰将加大研发投入发展自主品牌"翔瑞驰",打造"文旅+体育"品牌模式 [25] 跨境电商与全球布局 - 荆州网来云商在吉隆坡建成1000平方米"前店后仓"分销平台,覆盖"一带一路"国家多语种国际站 [28] - 采用"多币种结算+转口路径多元化"策略应对国际结算挑战,深入解读本地政策规避风险 [28] - 通过TikTok直播等新兴渠道提升东南亚市场订单量 [28]
周末滑雪火了
投资界· 2024-12-23 11:28
滑雪消费市场现状 - 中国滑雪人口预计2025年达3亿人 其中80%为初学者 成为全球最大初级滑雪市场 [2] - 周末滑雪人均消费动辄超千元 隐性成本包括交通(拼车人均160-250元)、装备租赁(440元/次)、教练费(500元/小时)等 [3][4][5] - 资深滑雪者通过拼车(250元)、拼房(300元/两晚)、自备食物等方式控制隐性消费在700元内 但装备投入仍达8000元 [6] 冰雪经济产业链 - 23-24雪季滑雪人次2308万(+14.49%) 24-25雪季预计突破2600万 带动住宿(酒店预售量+224%)、装备(GMV+166%)、摄影等衍生消费 [10] - 滑雪装备呈现专业化升级趋势 滑雪板GMV同比增566% 资深玩家常备3-4块万元级雪板应对不同场景 [10] - 运动相机与摄影服务成新增长点 如"滑呗"APP单张照片售价14.99元 已完成4000万元A轮融资 [10][12] 国内滑雪场发展瓶颈 - 中国雪场数量719家超美国(487家) 但23-24雪季人次仅2308万(美国6040万) 渗透率仍低 [14] - 基础设施短板明显 存在缆车运力不足(排队4小时/滑行6小时)、雪道维护差等问题 部分雪场因故障导致游客失温送医 [16] - 暖冬现象延迟开板时间 人工造雪成本高(耗水耗电) 压缩营业周期 威胁行业可持续发展 [17] 消费者行为特征 - 95后成滑雪主力 追求"出片"社交属性 愿为摄影服务付费(如00后文文单次照片消费200元) [10][12] - 南方消费者需承担更高成本 如上海游客赴崇礼单次行程花费5100元(含机票2000元+租车1500元) [6] - 技术进阶需求催生教练市场 专业教练时薪可达千元 月收入6万元 但行业存在无资质野教练乱象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