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基新材料

搜索文档
上半年新股首日“0”破发:打新八成浮盈过万,资金围猎“三低”新股
第一财经· 2025-07-02 19:09
打新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A股共有51家新上市公司,较2024年同期的44家增长15.91% [3] - 创业板IPO数量最多(20家),主板18家、科创板7家、北交所6家 [3] - 新股首日零破发,平均涨幅229.09%(去年同期136.05%),44只涨幅超1倍、29只超2倍、13只超3倍 [3] 打新收益表现 - 80%新股单签浮盈过万元,41只新股单签浮盈超万元(按500股/签计算) [4] - 影石创新单签浮盈6.49万元排名第一,弘景光电5.91万元、矽电股份5.28万元分列二三位 [4] - 江南新材首日涨幅606.83%(发行价10.54元/股),盘中最高涨超700% [3] 中签率变化 - 2025年上半年新股网上中签率均值0.0289%,仅为2024年均值(0.0497%)的1/2 [5] - 中签率持续下滑:2022年均值0.6690%、2023年0.4867%、2024年0.0497% [5] 募资规模与结构 - 51家新上市公司首发募资总额373.55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49亿元 [7] - 主板平均募资9.83亿元(176.93亿元/18家),创业板5.92亿元(118.31亿元/20家) [7] - 北交所平均募资3.69亿元(22.11亿元/6家),较2024年2亿元均值显著提升 [8] 发行定价特征 - 首发市盈率均值18.84倍,低于2024年22.9倍及行业均值29.14倍 [9] - 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首发市盈率均值分别为16.37/28.25/19.65/12.59倍,全线下压 [9] - 首发价格均值22.27元/股(2024年25.44元/股),最高93.5元/股(天有为),最低3.94元/股(天工股份) [9] 市场趋势演变 - "三高"(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转向"三低"(低市盈率+低发行价+低募资规模) [6][10] - 北交所募资能力增强,开发科技募资11.69亿元(占板块总额53%),创新型企业质量提升 [8] - 工业/材料行业IPO占比超70%,估值低于科技行业拉低整体市盈率 [10]
江西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6-29 05:49
江西先进制造业发展概况 -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累计交付全系列教练机超5000架 L15"猎鹰"成为全球领先教练机 [1] - 2024年12月江西新增2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总数增至3个 一季度3集群实现规上营收1712.68亿元同比增长10.17% [1] - 江西提出打造电子信息 铜基新材料 航空等6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1]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 江西中科鸿虔新材料年产3000吨催化剂 年产值超10亿元 实现国六标准柴油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国产化突破 [2] - 江西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均对接国家级科研平台 524家企业设有国家级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 - 12家江西企业设有国家级或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2]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 江西江铜华东电工新材料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生产效率提升10% 能耗降低10% [3] - 2024年以来江西省超1.8万家企业开展转型诊断 超1.1万家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 [3] - 江西建成国家5G工厂36个 6大产业集群拥有172家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3]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江西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连续3年超万亿元 京九铁路沿线形成"四城"产业带 [4] - 晶科能源带动上饶形成完整光伏产业链 目标2025年集群营收突破1700亿元 [4] - 江西累计培育13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14个产业年营收超千亿元 [4]
向海图强 广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打造“蓝色引擎”
中国新闻网· 2025-06-07 21:44
广西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广西将向海图强作为战略指引,坚持陆海统筹发展,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扩大向海开放合作,海洋经济呈现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增长动能持续蓄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的良好态势 [1] - 广西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是中国距离东盟最近的出海口,海岸线1600余公里,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 [1] - 广西各地凝聚向海共识、强化向海思维,加快建设平陆运河,持续推进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壮大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园区 [1] 广西海洋经济数据 - 从2017年到2024年,广西累计792704.9亩用海面积获批复 [1] - 广西海洋生产总值由1377亿元增长到2580.9亿元,年均增长9.4% [1] - 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4个向海经济核心区城市GDP从6565.12亿元增长到10929.91亿元,年均增长7.6%,高于全区GDP增速 [1] 各城市向海经济发展举措 - 北海市积极推进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 [2] - 钦州市通过综合保税区、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双园"等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港口物流和航运发展 [2] - 防城港市发挥边海优势,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有力 [2] 玉林市向海经济发展 - 玉林市"借地"建港、借港出海,在北海铁山东港区开发建设玉林海港码头,将龙潭产业园区作为向海图强的主阵地 [2] - 玉林市打造了锂电新能源材料、不锈钢材料、铜基新材料三大临港产业链,开创了广西内陆城市陆海统筹、向海图强发展新模式 [2] - 2023年底,玉林海港码头建成开港,打通了向海发展的大通道,玉林实现由内陆城市向沿海城市的转变 [2] - 玉林将持续畅通道、强产业、扩开放,推进"联运河、织水网、建枢纽"新三件大事,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做大做强临港产业 [2] 活动与成果展示 - 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广西主场活动期间,发布《2024年广西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5年)》 [1] - 与会代表现场参观了广西海洋经济发展成果展、玉林市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成果展,并深入玉林龙潭产业园区、玉林海港码头等地开展现场学习调研 [2]
抓项目促投资强产业 安徽奋力往前赶
搜狐财经· 2025-05-04 09:55
制造业投资与项目进展 - 安徽锚定制造强省建设,持续加码抓项目、促投资、强产业,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 - 全省分两批集中开工重大项目1300多个,总投资超8000亿元,其中五成以上为新兴产业项目 [9] - 一季度安徽在建工业项目达7453个,同比增加715个,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187个,同比增加24个 [13] 重点项目案例 - 铜陵有色集团铜基新材料项目设计年产50万吨高端铜材,巩固全产业链优势 [4] - 六安胜利精密压铸项目预计年产1300万件镁铝合金压铸件,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关键零部件 [4] - 池州芯宇驰半导体项目规划月产1000万颗存储芯片,填补省级半导体产业空白 [4] - 合肥国显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总投资550亿元,设计月产3.2万片大尺寸玻璃基板,解决国产高端柔性面板供应问题 [9][11] 政府支持与产业策略 - 安徽省通过工业项目投资导向计划引领细分产业研究,加强项目招引和建设进度管理 [6] -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采用基地承载、基金赋能、专班协调模式深化"双招双引" [7] - 打造"徽商回归"等特色品牌激发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通过季度集中开工形式推动高质量项目落地 [7] 企业动态与产业影响 - 芯宇驰半导体获得政府产业基金投资,招商团队全程帮扶加速投产 [3] - 合肥国显项目占地1040亩,最大单体面积达80万平方米,核心工业软件全栈国产化 [11] - 前3个月安徽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70户,净增618户,总量达24674户居全国第6位 [17] 专家观点 - 安徽选择发展前景好、技术实力强的项目和企业投资,对整体发展有显著帮助 [15]
“单项冠军”江南新材募资3.3亿,开启铜基新材料资本市场“加速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7 17:54
公司概况 - 江南新材启动新股申购 发行价格10 54元/股 发行数量3644万股 发行市盈率12 4倍 行业市盈率44 27倍 预计募集资金总额3 84亿元 募集资金净额3 31亿元 [2] - 公司坐落于江西鹰潭 业务覆盖铜基新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 核心产品包括铜球系列、氧化铜粉系列及高精密铜基散热片系列 应用于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医疗、航空航天、新能源、有机硅等领域 [2] - 公司构建"科技创新+人才战略"双轮驱动体系 打造资源型企业转型升级的"新范式" [2] 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H1营业收入分别为62 8亿元、62 3亿元、68 18亿元和41 07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1 48亿元、1 05亿元、1 42亿元和9832 78万元 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 36亿元、8438 71万元、1 24亿元和9122 43万元 [3] - 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 16%、2 91%、3 40%和4 51% [4] - 铜球系列产品贡献超8成营收 2021-2024年H1销售金额分别为59 9亿元、55 60亿元、59 35亿元和34 73亿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95 34%、89 28%、87 07%和84 58% [5] 产能与扩张计划 - 铜球产品产能2021-2023年均为100800吨 2024年H1为50400吨 [5] - 募集资金将用于年产1 2万吨电子级氧化铜粉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5] - 预计2025年Q1营收同比增长19 02%-29 53%至21 48亿元-23 38亿元 净利润增长0 94%-33 28%至3327 18万元-4393 05万元 [6] 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 公司打造"基础产品-核心产品-战略产品"升级路径 2014年实现铜球系列规模化生产 2019年实现高精密铜基散热片系列规模化生产 2021年实现氧化铜粉系列规模化生产 [9] - 2021年通过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推进能源清洁化转型 开发太阳能光伏板供电 进行节能改造与绿色升级 [9] - 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石 阳极铜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支撑 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转化"创新链条 [10][11] 行业地位与荣誉 - 公司客户包括鹏鼎控股、东山精密、健鼎科技、深南电路等PCB行业头部企业 [3] - 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78项及外观专利1项 主要产品应用于PCB制造、光伏电池板镀铜制程、锂电池PET复合铜箔制造等领域 [11] - 蝉联中国电子电路行业铜基专用材料榜榜首 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等荣誉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