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clear
搜索文档
Markray Corp. Announces Quantum-Leap Breakthrough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y Converting Energy to Matter and Gas Using Edge of Science Cosmic Ray Technology
Globenewswire· 2025-11-06 05:09
MESA, Ariz., Nov. 05, 2025 (GLOBE NEWSWIRE) -- Markray Corporation (OTC: RVBR) announces the successful public demonstrations of advanced Cosmic Ray technology developed by nuclear engineer Mehran Tavakoli Keshe, which now enables direct creation of pure, fully refined materials without need for traditional mining and industrial refining. A Media Snippet accompanying this announcement is available by clicking on this link. Events held at Intercontinental Hotel Sanlitun, Beijing, China, on May 10-12th of 20 ...
Cadre (CDRE)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1-06 00:00
Cadre (NYSE:CDRE) Q3 2025 Earnings Call November 05, 2025 10:00 AM ET Speaker3Good morning. Welcome to Cadre Holdings' third quarter 2025 conference call. Today's call is being recorded. All lines have been placed on mute. If you would like to ask a question at the end of the prepared remarks, please press the star key, then the number one on your touch-tone phone. At this time, I would like to turn the conference over to Matt Berkowitz of the IGB Group for introductions and the reading of the Safe Harbor S ...
ASP Isotopes’ UK Subsidiary, Quantum Leap Energy Ltd., Enters Early Engagement Process with UK Nuclear Regulators
Globenewswire· 2025-11-05 21:00
Rich Deakin joins QLE Ltd as Senior Vice President and Managing Director UK Strategic Projects, bringing significant nuclear industry experienceWASHINGTON, Nov. 05, 2025 (GLOBE NEWSWIRE) -- ASP Isotopes Inc. (NASDAQ: ASPI) (“ASP Isotopes” or the “Company”), an advanced materials company focused on developing technologies and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isotopes for multiple industries, today announced a regulatory progress update in its initiative to produce High-Assay Low Enriched Uranium (“HALEU”) in ...
Amentum Wins Prime Positions on Multi-billion Pound Sellafield Decommissioning Framework
Businesswire· 2025-10-31 17:00
Amentum Wins Prime Positions on Multi-billion Pound Sellafield Decommissioning Framework Share Image credit: Sellafield Ltd CHANTILLY, Va.--(BUSINESS WIRE)--Amentum (NYSE: AMTM) has secured positions on a new multi- billion pound framework to deliver expert decommissioning solutions for the Sellafield nuclear site in the United Kingdom. "We will bring world-class, multidisciplinary, end-to-end engineering and project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to the UK's most significant nuclear legacy challenges." Share Unde ...
Cameco and Brookfield Establish Transformational Partnership With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to Accelerate Deployment of Westinghouse Nuclear Reactors
Businesswire· 2025-10-28 17:15
Oct 28, 2025 5:15 AM Eastern Daylight Time Cameco and Brookfield Establish Transformational Partnership With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to Accelerate Deployment of Westinghouse Nuclear Reactors Share All amounts in Canadian dollars unless specified otherwise SASKATOON, Saskatchewan--(BUSINESS WIRE)--Cameco Corporation (TSX: CCO; NYSE: CCJ) today announced that it, along with 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 (Brookfield), has entered into a binding term sheet with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US Govern ...
Cameco and Brookfield Establish Transformational Partnership With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to Accelerate Deployment of Westinghouse Nuclear Reactors
Businesswire· 2025-10-28 17:15
SASKATOON, Saskatchewan--(BUSINESS WIRE)--Cameco Corporation (TSX: CCO; NYSE: CCJ) today announced that it, along with 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 (Brookfield), has entered into a binding term sheet with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US Government) to establish a strategic partnership, which is expected to accelerate the global deployment of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s (Westinghouse) nuclear reactor technologies and reinvigorate supply chains and the nuclear power industrial base in the US a ...
Where Will Centrus Energy Be in 5 Years?
Yahoo Finance· 2025-10-20 21:4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唯一获得美国核管理委员会许可,可为商业和国家安全应用生产高丰度低浓铀的实体,也是俄罗斯以外唯一已知的HALEU生产商[9] - 公司是唯一拥有成熟浓缩技术、能满足商业和国家安全需求的美国公司,被分析师认为在重建核燃料浓缩供应链方面具有“独特定位”[10] - 公司业务分为技术解决方案和低浓铀两大板块,技术解决方案板块为核工业和美国政府提供先进铀浓缩服务,其大部分收入来自与美国能源部的HALEU运营合同[2],而LEU板块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向商业核电站销售LEU[3] 战略发展计划与产能建设 - 公司长期目标是通过其先进离心机技术实现LEU和HALEU的自产,计划扩建其俄亥俄州派克顿工厂的铀浓缩能力[12] - 产能扩建取决于能源部的资金、私人投资和长期客户承诺,若成功公司将从经销商转型为生产商,减少对外国浓缩铀的依赖[13] - 派克顿工厂首个新生产级联(一系列用于浓缩铀的离心机)预计在获得政府资金和商业承诺后42个月(三年半)投入运营,后续级联建设时间将逐步缩短[14] 行业背景与催化剂 - 美国于2024年8月生效的俄罗斯LEU进口禁令将在2028年全面实施,届时需替代目前从俄罗斯进口的约25%的浓缩铀[11] - 人工智能的普及推动了对可扩展、零碳且地缘政治韧性强的核能需求,核能可为AI数据中心和先进制造提供基荷电力稳定性[5][6] - HALEU被视为下一代先进核反应堆的基石燃料,可实现更紧凑堆芯、更高效率、更长换料周期和更大设计灵活性,尤其适用于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和先进快堆设计[16] 合作伙伴与市场机遇 - 公司与TerraPower等公司有协议,探索合作以确保后者计划于2030年投运的Natrium示范堆的HALEU供应[17] - 多家公司正在开发HALEU或HALEU兼容反应堆设计,包括TerraPower、Kairos Power、西屋电气和Oklo[17] - 目前尚无商业运行的HALEU反应堆,仅有测试反应堆,这些测试堆可能要到2020年代末或2030年代初才能投入运营[1]
Mirion Announces Earnings Release and Conference Call Date for Third Quarter 2025
Businesswire· 2025-10-16 04:17
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发布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10月28日市场收盘后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 [1] - 财报电话会议定于2025年10月29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1:00举行 [1] - 电话会议接入方式包括拨打电话1-877-407-9208或1-201-493-6784,或通过公司投资者关系网站观看网络直播 [2] 财报会议回放信息 - 电话会议结束后将提供电话回放,有效期至2025年11月12日 [3] - 回放接入号码为1-844-512-2921或1-412-317-6671,访问代码为13756610 [3] - 会议存档回放也将在公司投资者关系网站提供 [3]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辐射安全、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业务涵盖核能与安全、医学两大板块 [4] - 核能与安全部门为研发实验室、关键核设施提供辐射安全技术 [4] - 医疗部门解决方案涵盖核医学、放射治疗QA、职业剂量测定和诊断成像领域 [4] - 公司总部位于亚特兰大,在全球12个国家拥有约2,800名员工 [4] 近期资本市场活动 - 公司完成了增发17,309,846股A类普通股的公开发行,发行价格为每股21.35美元 [6] - 普通股发行规模从先前公布的3.5亿美元有所增加 [6] - 公司完成了3.25亿美元2031年到期0.00%可转换优先票据的定价 [7] - 可转换票据发行规模较先前公布有所增加 [7] - 公司此前宣布拟私募发行2.5亿美元2031年到期可转换优先票据 [8]
北美替代能源:核能、太阳能与人工智能-North America Alternative Energy _Nuclear, Solar & AI_ Windham
2025-10-13 09:00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北美替代能源行业,重点包括核能、太阳能、储能及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驱动的电力需求 [2] * 公司:重点提及First Solar (FSLR) 和 Nextracker (NXT) 为顶级推荐标的 [5][26][36] 其他提及的公司包括Array Technologies (ARRY)、Shoals Technologies (SHLS) 等太阳能硬件制造商,以及Oklo Inc、Centrus Energy等核能公司 [23][103] 核心观点与论据 美国电力需求前景广阔,需要多种清洁能源技术 * 市场低估了美国未来数十年电力建设周期的总规模,AI数据中心需求仅是其中一部分,更大的需求来自替代化石燃料发电(占当前发电量约80%)和更换老化的核能及煤电设施 [2] * 应采用"Yes/And"框架,即太阳能、风能、储能、核能、天然气等多种技术都将被需要,而非互斥 [2][70] * 核能建设周期长,需考虑2035-2050年的大规模部署,长期需求池需考虑更深度的化石燃料替代、现有核电站更换周期、新兴技术(如核聚变)以及为替换老化太阳能项目而新增的太阳能容量 [3][92][94] 近期太阳能与储能主导新增发电容量,政策明朗化利好板块 * 截至2025年6月,美国有106GWac已获批、在建或待并网的发电容量,太阳能和储能约占获批新增容量的三分之二 [4][165] * 2025年上半年美国公用事业规模新增容量为22GWac,其中太阳能占53%(12GWac),计入储能后占73% [152][156] * 2025年7月4日美国预算通过和8月15日IRS初步指南发布,清除了主导太阳能板块情绪超过一年的政策不确定性,可能吸引增量投资者兴趣 [5][7] * 政策明朗化、大型科技公司强劲需求增长以及对美国国内制造业需求带来的强劲盈利增长,使太阳能板块有望继续股价复苏 [5][12] 公司购电协议需求强劲,科技公司是主要驱动力 * 2024年美国企业购电协议签署量同比增长60%至28GWac,2025年迄今已达14GWac,太阳能占PPA容量的78% [41] * 大型科技公司主导企业PPA市场,2025年迄今占签署容量的80%,高于2024年的60% [41][45] * 企业购电协议需求已被证明对价格不敏感,由预期电力需求增长驱动,而非当前可用的清洁能源PPA [67][68][69] * 若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Oracle和苹果这"科技六巨头"的需求以近期水平(约每年25%)持续增长,其年度增量电力需求将在2028年初超过整个美国公用事业规模太阳能行业的供应量 [63] 税收优惠向头部制造商倾斜,First Solar和Nextracker显著受益 * 45X国内先进制造业税收抵免得以保留,使作为国内主要生产商的FSLR和NXT处于有利地位 [35][36][37] * 假设美国年新增装机40GWdc,潜在的45X税收抵免总额约为78亿美元,其中近一半(FSLR占29%)流向组件制造领域的FSLR,因其碲化镉薄膜技术不依赖中国硅材料,且上游硅生产主要在美国境外 [34][35][38][39] * 共识预期未计入潜在资本再部署带来的每股收益上行空间,例如FSLR的共识模型预计到2032年净现金为160美元/股,但未包含资本再部署带来的EPS增长 [30] 核能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是长期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 美国现有核电机组运行许可证多为40年,可延长20年,许多机组将在2030-2050年间超过60年寿命,目前核能发电占美国总发电量的约20% [103] * 近期有多项核能项目公告,如OKLO在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破土动工75MW Aurora Powerhouse,目标在2027年第四季度至2028年第一季度首次部署 [107] * 核能面临成本和工期不确定性的挑战,例如南卡罗来纳州SCANA核电站项目在花费90亿美元后遭废弃 [102] * 两党对核能支持力度增强,多项法案如《通胀削减法案》中的核能生产税收抵免和《加速部署先进核能清洁能源法案》旨在加速美国核能建设 [111][113] 其他重要内容 储能与长期容量需求 * 储能容量对于实现更高可再生能源渗透率至关重要,美国储能容量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比例正在增长 [149] * 加州市场因现有抽水蓄能容量,储能已将日间发电转移至夜间消费 [145] * 深度脱碳将需要解决天然气发电问题(预计2030年占发电量的44%),并需要增加储能容量和增殖长时间储能技术 [81][146] 市场现状与估值 *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发电量同比增长2.3%(包括分布式太阳能),太阳能满足了美国年度增量电力需求的78% [4][161] * 当前约3%的年度电力需求增长率是截至2023年的20年间0.4%增长率的约7倍 [160] * 提供了相关公司的2027年预期EV/EBITDA和P/E倍数估值数据 [22][24] 风险提示 * 该行业需求历史上围绕州和联邦政策变化波动,预计这种波动性将持续 [175] * 产品制造商的利润率可能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能源价格总体水平的影响 [175]
亚洲主题投资-发掘亚洲新兴阿尔法机会-Asia Thematics-Theme Spotting Asia's Emerging Alpha
2025-10-09 10:00
**涉及行业与公司** [1] * 行业覆盖广泛 包括科技扩散 多极世界 未来能源 长寿主题 资本市场改革等[3][10] * 公司涉及亚太地区众多上市公司 重点提及的公司包括三星电子 韩华航空航天 信实工业 宁德时代 小鹏汽车 李宁等[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科技扩散主题** * 汽车与共享出行:AI正驱动汽车行业变革 预计到2030年 具备全场景L2+级智能驾驶功能的车辆将占销量的28% 远高于2024年的8% 全球ADAS/AD硬件/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美元[16][18] L2+智能驾驶到2030年可节省约300亿驾驶小时 带来约1100亿美元的年生产率提升[16] 采用速度取决于全球OEMs是竞争还是合作[17] * AI的用水挑战:AI数据中心到2028年每年耗水量可能达到1068亿升 是2024年估计值的11倍 主要由冷却和发电需求驱动[28][30] 半导体制造设施每天可消耗高达500万加仑的超纯水[28] AI的总用水量在全球范围内可能显得适中 但其影响高度本地化 超过一半的全球主要数据中心枢纽位于已面临"中等流域物理风险"的地区[35] * AI NAND机遇:AI时代终于惠及NAND存储 AI NAND市场到2029年将占全球NAND市场的34% 为总目标市场增加290亿美元的增量市场[51] 预计NAND行业将在2026年下半年进入短缺状态[53] **多极世界主题** * 供应链重新定位:自2018年以来 供应链动态发生显著变化 中国在消费电子产品中的组装份额已从85-90%降至70-75% 产能向泰国 越南 印度 马来西亚等其他亚洲国家转移[62] 下一阶段将是美国本土化生产 例如NVIDIA宣布与和硕 鸿海等合作在美国进行AI超级计算机制造[62] * 韩国国防乘数:预计韩国将在未来五年内成为全球前五的军事装备/弹药制造强国[66] 预计韩国 日本 新加坡和印度的国防支出将以1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到2029年达到3540亿美元 与中国持平[81] 看好韩华航空航天等前端价值链所有者[64][88] * 亚洲国防框架:全球国防预算正在上升 关键主题包括国防上升周期 战略主权和下一代产品[86] 国防股选择策略基于增长 利润率 回报 杠杆和估值等一系列财务指标进行排名 韩华航空航天排名第一[84] **未来能源主题** * 核能复兴:核能复兴继续积聚动力 在基准情景下 到2050年全球新增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68吉瓦 较去年的基准预测上调53%[91] 资本投资将达到约22万亿美元 高于去年预测的15万亿美元[92] 亚洲 特别是印度和中国 将是增长中心[91] * 日本天然气需求:在基准情景下 假设从2023财年至2031财年 天然气需求复合年增长率为+08% 从美国进口的LNG量复合年增长率为+14%[102] 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AI数据中心建设导致燃气发电量增加[104] * 中国反内卷对全球太阳能价值链的影响:预计多晶硅行业将在2026年初开始整合[109] 预计一体化组件生产商的毛利率将在2026年转为正值2% 2027年达到11% 而2025年为-7%[112] 偏好印度信实工业 东南亚海湾发展等公司[113] **长寿主题** * 中国生物科技崛起:预计到2030年 创新药销售额将占中国医药市场的53% 高于2023年的29% 2024年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1%[135] 中国生物科技正处于创新临界点 海外授权活动活跃 2024年达500亿美元以上[132] 中国在临床支出方面的显著成本优势使得快速跟进管线能够更快生成[139] * 布局日本新消费者:人口结构变化 75岁以上人口到2050年将比2020年增加31%[145] 通胀正在重塑消费者购物模式 行业整合正在发生[145] 零售媒体等收入驱动因素可能更显著地惠及大型运营商[147] * 日本大规模重建:到2040年 日本75%的主要道路和桥梁将超过50年历史 目前为37%[158] 2023财年日本老化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更新成本为55-6万亿日元 预计在2038-2048财年将升至6-65万亿日元 30年总计达1765-1946万亿日元[159] **资本市场改革** * 中国反内卷:反内卷是应对通缩 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的核心政策工具[177] 在基准情景下 预计MSCI中国指数的ROE到2030年将达到133% 支持因素包括有节制的政策执行 渐进的宏观再通胀和增量结构性改革[179] 采用"3P"框架识别行业机会[180] * 新加坡财富创造:新加坡正为财富创造做好准备 预计五年GDP复合年增长率为3% 家庭净资产到2030年几乎翻倍 达到4万亿美元[192] 预计市场整体ROE将从12%升至14% 市净率倍数从17倍升至23倍 股市市值到2030年可能翻倍[189][193] **其他重要内容** * 投资框架:针对AI用水问题 提出了三个战略投资方向:投资于赋能者 可再生能源公司以及具有强大水资源管理实践的公司[46] * 股票偏好:在各主题下列出了看好的股票清单 例如在NAND领域偏好供应商而非模块制造商[54] 在国防领域偏好前端价值链所有者[64] * 监管环境演变:针对数据中心和半导体制造的用水 监管环境正从反应性限制转向主动性激励和标准[43] * 风险提示:摩根士丹利寻求与研究报告所涵盖的公司进行业务往来 因此可能存在利益冲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