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鱼海棠2》
icon
搜索文档
光线传媒上半年净赚22.3亿元经营现金流增413% 《哪吒2》票房近155亿
长江商报· 2025-08-27 17:0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4亿元,同比增长143% [1] - 归母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371.6%,接近2018-2024七年净利润总和22.97亿元 [1] - 扣非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376.7%,超越过去七年扣非净利润总和 [1] - 经营现金流净额29.82亿元,同比增长412.7%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2.67亿元,同比增长1.4%;归母净利润2.14亿元,同比增长343.1% [1] - 总资产120.9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4.3%;归母净资产103.71亿元,增长18.3% [1] 电影业务表现 - 电影及衍生业务营收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受益于《哪吒2》《独一无二》等投资发行影片 [1] - 《哪吒2》累计票房154.5亿元,公司收入占比约19.6%-20.9%(基于48.4亿元票房时收入9.5-10.1亿元推算) [2] - 动画电影《哪吒2》已登陆45个国家地区,43个已上映,其中15个破票房纪录 [2] - 英文配音版登陆美加澳新市场,日文配音版筹备日本长线放映 [2] 内容战略布局 - 真人电影战略聚焦大片制作、类型化与系列化开发,典型案例《第二十条》开启法律题材系列化创作 [3] - 动画项目储备丰富,包括《去你的岛》《罗刹海市》《大鱼海棠2》《相思》等10余部制作中项目 [2] - 动画团队超170人,明后年计划扩至300人以上,实现年产1.5-2部高质量动画电影产能 [2] - 通过"神话宇宙"系列持续产出,强化动画内容供应链稳定性 [2]
「长镜头」上半年净利增长371.55%,光线传媒告别“单片赌注”,《哪吒2》之后做起长线生意
华夏时报· 2025-08-27 16:50
核心观点 - 光线传媒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371.55%至22.29亿元,主要受益于《哪吒2》等高票房影片贡献,但电影行业存在票房热度与实际收益的显著差距 [2][3] - 公司正从"高端内容提供商"向"IP创造者和运营商"转型,通过衍生品业务和游戏布局平滑业绩波动,但转型成效仍需时间验证 [5][7] - 电影产业链收益分配模式导致出品方分得不足票房50%,爆款电影需分摊渠道分成和宣发费用,且多出品方投资模式进一步稀释单家收益 [4]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32.42亿元,同比增长143%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29亿元,同比增长371.55% [2][3] - 报告期内影片总票房约154.63亿元,其中《哪吒2》票房154.46亿元 [3] 电影业务动态 - 已上映影片包括《花漾少女杀人事件》《东极岛》《非人哉:限时玩家》 [3] - 定档影片《三国的星空》将于10月1日上映 [3] - 储备真人电影项目包括《"小"人物》《她的小梨涡》 [3] - 推进中动画项目包括《大鱼海棠2》《姜子牙2》《茶啊二中2》 [3] - 动画团队规模超170人,预计明后年扩至300人以上,目标年产1.5-2部高质量动画电影 [3] IP运营转型 - 内部已组建两个IP运营团队,计划继续扩充团队规模 [5] - 衍生品业务覆盖超30个品类、500多个产品,核心围绕"哪吒"IP展开 [5] - 同步推进"大鱼海棠""张缤智和王焕君"等IP运营 [5] - 哪吒IP卡牌持续推新,二手市场出现按斤售卖现象(单价低至6.6元/斤),反映市场热度与过剩现状 [6] 游戏业务布局 - 与合作方共同组建游戏公司,团队规模超50人 [7] - 首款3A游戏已在制作中,公司具备视觉特效优势但缺乏玩家心理把握经验 [8] 行业特性分析 - 出品方与制片方分得票房收益不足总票房50% [4] - 多出品方投资模式成为行业趋势,虽分散风险但稀释单家收益 [4] - 爆款电影需承担高额渠道分成和宣发费用,且内容研发投入与产出存在时间差 [4] - IP衍生品业务需依赖持续爆款内容维持热度,否则面临影响力衰减风险 [7]
光线传媒股价微跌0.86% 多部动画电影项目密集推进
金融界· 2025-08-07 03:58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6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20.82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18元 跌幅0.86% [1] - 当日成交量为968,056手 成交金额达20.12亿元 [1] 资金流向 - 8月6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5,436.32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20,894.95万元 [1] 业务布局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电影 电视剧的投资 制作与发行 以及艺人经纪 游戏及其他衍生业务 [1] - 公司以动画电影见长 拥有《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知名IP [1] 项目进展 - 动画电影《非人哉:限时玩家》将于8月16日上映 [1] - 《三国的星空》预计年内上映 [1] - 《大鱼海棠2》《姜子牙2》等十余部动画项目正在推进中 [1] - 公司参与电影《东极岛》的投资发行 [1] IP运营 - 《哪吒之魔童闹海》已与泡泡玛特等品牌开展授权合作 [1] - 衍生品覆盖盲盒 手办等多种品类 [1]
半月15家倒闭,真人电影减产,后哪吒时代电影业迎来阵痛期
36氪· 2025-03-04 20:44
核心观点 - 《哪吒2》票房预计达150亿,成为中国影史现象级作品,但行业认为其难以复制[2][3] - 电影市场呈现两极分化,春节档票房占比显著提升,全年票房向头部集中[10][15] - 影院倒闭潮持续,半月内15家影院关闭,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7][9] - 动画电影成为行业新宠,真人电影投入缩减,因舆情风险更低[4][23] - 电影产能可能从年产400部锐减至50部,行业面临结构性变革[25] 影院行业现状 - 2月下半月全国至少15家影院关闭,主因包括租赁到期(占比60%)和经营调整(占比40%)[7][8] - 典型闭店案例:CGV长沙麓山店(经营调整)、佛山兆阳保利影城(租约到期)、上海卢米埃大融城影城(房租高昂)[8][9][18] - 县城影院春节档票房占比从2023年35%跃升至2024年50%,全年收入结构失衡[10] - 影院经营模式创新:北京万荟影城尝试"社区影院"模式,设5-6个VIP厅(<100座/厅)[22] 电影市场数据 - 《哪吒2》单日票房占比高达83.5%,碾压同期《唐探1900》(14%)和《熊出没》(2.3%)[21] - 河南某县城影院2024年1-2月票房141.9万,已达2023年全年票房(189.5万)的75%[10] - 中国影史观影人次前三:《哪吒之魔童闹海》1.6亿、《战狼2》1.59亿、《哪吒之魔童降世》1.41亿[27][29] 行业转型趋势 - 动画电影开发加速:《中国奇谭》首部电影《从前有座浪浪山》定档2025夏,追光/光线等公司重点项目推进[24] - 真人电影面临信任危机,从业者预测未来20年难有超100亿票房的真人电影[23][25] - 内容创作转向:神话IP改编+现代精神内核(如《哪吒2》"朝中有坏人"设定)成为新方向[30][31] - 放映端尝试多元化经营,探索"两个月影院+十个月活动场地"的混合商业模式[21] 产业深层问题 - 马太效应加剧:2025春节档票房占全年比例创新高,中小体量影片生存空间被挤压[25] - 观影频次低下:3亿观影人次中多数为低频消费者(年均1-2次),导致影院过剩[25][30] - 生产力瓶颈:《哪吒2》动用100+公司/4000+人/5年制作周期,缺乏技术突破[30] - 内容创新困境:需在传统IP中寻找多层内涵(如亲情线+社会批判+价值观输出)[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