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肌酸

搜索文档
牛磺酸龙头永安药业董事长陈勇已被解除留置
国际金融报· 2025-09-05 22:16
公司管理层动态 - 公司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陈勇于9月4日解除留置措施并恢复正常履职 生产经营情况正常 [2] - 陈勇于5月5日被鹤峰县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 具体原因未披露 导致公司股价应声下跌 [4] - 陈勇解除留置后首个交易日(9月4日)股价上涨5.33%至18.98元/股 但次日(9月5日)下跌4.48%至18.13元/股 总市值53.4亿元 [4]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为全球牛磺酸行业龙头企业 现有年产能5.8万吨 占据50%全球市场份额 [6] - 产品主要出口国际市场 是红牛、雀巢、可口可乐等国际公司的重要供应商 [6] - 业务板块包括牛磺酸研发生产销售、保健食品研发生产销售、特殊膳食食品(肌酸)研发生产销售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持续下滑:14.62亿元→9.73亿元→8.39亿元 [7] - 同期净利润波动明显:1.33亿元→-2841万元→5971万元 [7] - 2024年上半年营收3.67亿元(同比下滑13.7%) 净利润855万元(同比下滑83%) [7] - 业绩下滑主因牛磺酸产品产销量及销售价格同比下降 [7] 新业务发展 - 子公司凌安科技完成业务转型 全力开展一水肌酸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9] - 一水肌酸业务尚处发展初期 正在进行技改项目建设以完善产能布局 [9] - 凌安科技原从事减水剂业务 因基建行业不景气持续亏损 现通过新产品转型 [9] 行业地位与市场环境 - 全球牛磺酸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 日本仅有少量生产 [6] - 公司面临市场行情低迷压力 主营产品价格及需求双降 [7]
iHerb 借全球周年庆促销活动隆重庆祝成立 29 周年
Globenewswire· 2025-08-29 20:45
值此周年庆典之际,全球健康与保健电商领军企业 iHerb 推出 71 折优惠活动,重磅发布自有品牌新品,新增 14 种语言服务,以此拓展国际版图尔湾,加利福尼亚州, Aug. 29, 2025 (GLOBE NEWSWIRE) --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健康与保健类在线零售商之一,iHerb 即将迎来 29 周年庆盛典,同时推出史上规模最大、横跨一整月的周年促销活动。本次活动不仅呈现了 iHerb 从加州初创企业成长为全球用户信赖的零售巨擘的非凡历程,也彰显了其服务客户遍及全球 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影响力。 整个九月,iHerb 将邀请客户参与每日特惠及每周精选折扣活动,涵盖美妆、维生素与补充剂、个人护理、运动营养等多个品牌和品类,其中精选品牌可享 71 折优惠。 “近三十年来,iHerb 已从单一补充剂在线销售商成长为享誉全球的保健品零售商。”iHerb 首席执行官 Emun Zabihi 表示, “值此 29 周年庆之际,我们重申使命——让健康与保健的福祉惠及全球每位消费者,同时以优惠折扣回馈广大客户,让他们能以更实惠的价格选购信赖的心仪产品。” 全球影响力和可及性不断扩大 iHerb 欣然宣布,本 ...
2024年全球一水肌酸市场格局:前五大厂商占据81.0%份额
QYResearch· 2025-07-25 15:54
一水肌酸基本概念 - 一水肌酸是一种天然氨基酸,存在于肉类、鱼类及人体肝脏、肾脏和胰腺中,可转化为磷酸肌酸储存在肌肉中,为高强度短时运动提供能量[1] 全球市场规模 - 2031年全球一水肌酸市场规模预计达5.7亿美元,2025-2031年CAGR为3.9%[2] - 2024年全球前五大厂商市占率达81.0%,头部企业包括AlzChem、诚信永安、上海宝穗化工等[5] 产品类型与应用结构 - 化学合成类产品占据95.2%的市场份额[6] - 运动营养与补充剂应用占比78.0%,为主要需求来源[10] 市场驱动因素 - 全球健康健身热潮推动需求增长,尤其在健身爱好者、运动员群体中显著[13] - 产品创新如微粉化肌酸、软糖等新剂型提升便利性,解决口感问题[14] - 电商平台扩张及社交媒体营销加速市场渗透[14] 市场阻碍因素 - 低收入地区价格敏感性可能限制增长[15] - 原材料(氰胺、氯乙酸)供应链波动影响生产成本[16] - 地缘政治及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17] 行业创新趋势 - 配方升级:肌酸盐酸盐等新型产品提高生物利用度[18] - 清洁标签与纯素产品需求上升,推动植物基肌酸开发[19] - 消费群体扩展至女性、老年人及青少年,应用场景多元化[20] - 多成分复合补充剂(如结合BCAA、维生素)成为研发方向[21] 重点厂商与区域 - 主要厂商包括AlzChem、宁夏恒康科技、山东鲁宁药业等[23] - 重点关注中国、欧洲等生产与消费区域[23] 研究机构背景 - QYResearch成立于2007年,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提供细分行业调研服务[29][30] - 报告被BBC、陶氏化学、日本经济新闻等权威机构引用[32][33]
实控人突然遭留置,“85后”儿子紧急接棒!父子去年薪酬超360万元,牛磺酸龙头业绩持续下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8 18:25
公司管理层变动 - 永安药业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陈勇突遭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引发公司股价"一字"跌停[1][3] - 85后接班人陈子笛紧急接棒,其金融背景与创始人陈勇的实业背景形成鲜明对比[5] - 陈子笛2023年首次以高管身份亮相财报,2024年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104.52万元[5][6]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连续三年下滑:2022年14.62亿元→2023年9.73亿元(降33.48%)→2024年8.39亿元(降13.78%)[1][6] - 2025年Q1营收同比再降12.96%至1.71亿元,管理费用下降32.34%但未能抵消收入下滑影响[6] - 牛磺酸业务2024年收入6.35亿元(降4.14%),毛利率减少5.38%至24.02%,销量同比增长16.32%至4.97万吨[8] 牛磺酸行业格局 - 永安药业全球市场份额近50%,为红牛、雀巢等国际巨头供货[14] - 行业面临产能过剩:新和成3万吨/年、远大医药等企业扩产,市场从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10][11] - 牛磺酸价格波动:2022年均价2.8万元/吨,公司否认2025年"价格暴涨"传闻[11][12] 转型挑战 - 新业务表现不佳:2024年化工制造业收入0.95亿元(降21.91%),保健食品收入1.04亿元(降33.81%)[15] - 自有品牌"易加能"线上渠道已布局,但整体转型效果未达预期[15] - 欧洲专利局2024年授予"一种制备牛磺酸的方法"发明专利,但美国专利纠纷消耗公司资源[16] 战略规划 - 计划未来5年聚焦节能环保和AI应用,巩固牛磺酸主业优势[16] - 同步提升肌酸、苯氧乙醇等周边产品竞争力,探索下游自主品牌[16] - 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开拓新兴市场及国内市场以降低对欧美依赖[14][15]
牛磺酸龙头实控人遭留置,“金融少帅”能否打破永安药业转型困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8 18:09
公司管理层变动 - 永安药业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陈勇突遭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 引发公司次日股价一字跌停 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1][2] - 紧急接任的85后接班人陈子笛为金融背景出身 需同时应对治理危机和行业变局 其管理能力与团队磨合程度尚待观察 [1][2][3] - 陈勇为化工实业背景 持有公司21.54%股份 而陈子笛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会计金融专业 从业经历多涉及投融资领域 两人管理风格存在显著差异 [3]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收连续三年下滑 从2022年14.62亿元降至2024年8.39亿元 降幅分别为6.58%、33.48%、13.78% [1][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再降12.96%至1.71亿元 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下降32.34%和72.03% 但未能抵消收入下滑影响 [4] - 2024年陈勇和陈子笛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分别为257.41万元和104.52万元 [3] 主营业务牛磺酸 - 牛磺酸业务占公司营收比重从2022年68.06%升至2024年75.67% 但2024年收入同比下降4.14%至6.35亿元 毛利率减少5.38%至24.02% [4] - 公司具备5.8万吨/年牛磺酸生产能力 正在建设年产4万吨扩建项目 全球市场份额近50% 为红牛、雀巢等国际巨头提供原料 [7][10] - 牛磺酸生产工艺面临多元化竞争 环氧乙烷法虽具成本优势 但因原料价格波动(从2023年6800元/吨涨至2025年10900元/吨)导致装置停产 [10]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90%以上牛磺酸产自中国 主要厂商包括永安药业、湖北远大、江阴华昌等 市场已呈现供过于求现象 [6][7] - 新和成已有3万吨/年产能 远大医药拥有近50种氨基酸产品 行业竞争持续加剧 [7] - 牛磺酸价格从2010年2.5-3万元/吨波动至2022年2.8万元/吨 但公司否认近期价格暴涨传闻 [7][8] 转型与新业务 - 公司布局肌酸、保健品等新业务 但2024年化工制造和保健食品收入分别下降21.91%和33.81% 占比仅11.31%和12.37% [11] - 自有品牌"易加能"已开设线上旗舰店并进入线下药房 但市场接受度和产品竞争力仍有待提升 [11] - 获得欧洲专利局颁发的"一种制备牛磺酸的方法"发明专利 同时在美国赢得专利诉讼但耗费大量精力 [11][12]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在节能环保和人工智能应用方面改进 巩固牛磺酸主业优势 同时提升肌酸等周边产品竞争力 [12] - 将向下游探索 发展具有研发优势的自主品牌产品 并开拓新兴市场以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