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代客泊车
icon
搜索文档
佑驾创新会议纪要:高速公路 / 城市 NOA 和一站式集成解决方案推动未来增长
智通财经· 2025-05-29 19:19
公司业务与竞争优势 - 佑驾创新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包括高速公路NOA、HAVP、DMS和APA等功能,主要客户包括奇瑞、蔚来、吉利、上汽和长安等[3][4] - 公司具备全栈解决方案能力,涵盖核心算法、软件、域控制器产品和验证服务,能够高效增强解决方案[3] - 公司在广州和深圳设有生产基地,并利用端到端AI模型优化算法,提升行为预测准确性和定制化车内服务[3] 产品与技术升级 - 公司从巡航控制升级到高速公路和城市NOA功能,提升驾驶员体验,并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1] - 公司已为OEM客户提供高速公路NOA解决方案iPilot,并计划扩展到城市NOA解决方案[4] - 产品在扩大检测范围的同时,以更低计算工作量实现更高精度[4]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中国ADAS/AD趋势持续增长,本土OEM分散芯片组供应商的趋势推动行业增长[2] - 地平线机器人推出计算能力达560 TOPS的J6P SoC,并提供高清软硬件集成解决方案superDrive[1] - 高盛预计地平线机器人2025年和2026年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0%和121%[2] 估值与目标价 - 高盛基于30倍EV/EBITDA倍数(2028年EBITDA估计)得出地平线机器人12个月目标价13.33港元[5] - 估值方法采用1.5%资本成本(6.5%股权风险溢价、3.0%无风险利率和1.3贝塔系数)折现至2025年预期[5]
车辆那些高大上的名词是什么意思?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23 15:48
底盘控制名词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ABS中文名为"防抱死制动系统"。在紧急制动的时候,如果四个轮子全部被制动系统锁死,那么车轮就会由滚动变成滑动,这时候车辆很容易发生侧滑 或跑偏。 而ABS系统不会对轮子完全锁死,会以每秒60—120次的频率对车辆进行"点制动",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 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 需要说明的是,要利用好ABS系统,需要在制动时全力踩下制动踏板,此时会感觉制动踏板有振动,这种现象完全正常,说明ABS系统工作正常,请不 要人为尝试点刹,不要降低踩踏的力度,这样会造成更大的危险。 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 EBD中文名"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作用是车辆在制动时,车载电脑会根据车辆每个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不同,对每个车轮施加不同的制动力,从而保 证车辆的稳定性。 如左侧车轮处于湿滑路面,而右侧接触的是干燥路面,左右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不同,如果对四个轮子施加相同的制动力,就容易产生打滑、倾斜和侧 翻等现象。而配有EBD系统的车辆则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现在的EBD一般与ABS整合在一起。 紧急制动辅助系统(BA/EBA/BAS ...
智驾已改辅助驾驶,小米汽车终端销售人员“说辞松动”,仍存不规范表述
华夏时报· 2025-05-08 09:13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温冲 于建平 北京报道 近日,小米SU7在宣传口径中将"智驾"改为"辅助驾驶"的消息登上热搜,引发热议。关于更名的原因,《华夏时 报》记者拨打了小米汽车官方客服电话,得到的解释是,此举是在响应国家标准号召,顺应国家汽车驾驶自动化 分级标准。 5月6日,记者前往小米汽车门店,了解宣传口径的落地情况,却发现销售人员在介绍智能化功能时,虽有变得谨 慎,但仍存在不规范表述。例如,其会强调是L2级辅助驾驶,但"手不用把着方向盘""自动驾驶"等词汇仍在出 现。这种"说辞松动",仍可能会埋下安全隐患。 将"智驾"改为"辅助驾驶",小米并非个例,而是行业趋势。特斯拉、理想、小鹏等品牌也做出了相关改变,使汽 车智能化宣传回归理性,并把行业向"组合辅助驾驶"规范宣传的"变革"推向高潮。 终端销售尚未完全跟上官方宣传口径 登录小米汽车官网可以看到,小米SU7车型的"小米智驾Pro"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SU7 Pro和Max车型的"小 米智驾Max"更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此外,"代客泊车"功能的介绍也被修改为"代客泊车辅助"。同时,探 索小米汽车前沿科技下 ...
小米汽车客服回应将智驾改称辅助驾驶:顺应汽车行业分级标准
南方都市报· 2025-05-06 12:57
近日,小米SU7在宣传口径上将"智驾"改为"辅助驾驶",消息引发热议。5月6日,小米汽车官方客服回 应南都记者称,"此举系为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汽车行业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目前强调相关功能属于 辅助驾驶。"南都此前发布《风波中的智能驾驶:车企营销"变形"如何导致认知混乱及偏差》,有专家 称,行业陷入"技术越先进,责任越模糊"的悖论。 小米汽车官网。 南都记者检索小米汽车官网发现,SU7车型"小米智驾Pro"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SU7Pro和Max车 型的"小米智驾Max"更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此外,"代客泊车"功能的介绍被修改为"代客泊车辅 助"。 针对这些宣传措辞的修改,5月6日,小米汽车官方客服向南都记者表示,"此举系为响应国家号召,顺 应汽车行业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我们目前是强调相关功能属于辅助驾驶功能,要求驾驶者时刻关注路 况,紧急情况时可以及时控制车辆。" 该客服人员还介绍道,"代客泊车是在停车场区域的一个辅助驾驶功能,按照记忆的路线自动巡航并泊 入车位。功能和之前是没有变化的,只是名字改了。" 南都此前报道,4月16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 ...
一个智驾泊车霸主的消亡史
雷峰网· 2025-03-11 18:48
文章核心观点 - 纵目科技从行业风向标走向消亡,是技术失先、高管失和、成本失控的范例,在客户策略、技术路线决策、项目交付、成本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错失发展机遇和收购关键期,最终在行业竞争中倒下 [1][2] 为何连丢两大客户 - 2021 - 2023年公司与多家车企建立业务合作,获多个项目定点,曾是“量产能力最强”的本土Tier1 [4] - 创业初期唐锐技术敏锐度好,能识别人才,2017 - 2020年乔梦龙制定市场战略使公司业务高速发展,但唐锐后续推翻承诺干预销售策略埋下失败伏笔 [8][9] - 2021 - 2023年赛力斯收入从2.35亿元降至1.27亿元,下滑46%,因唐锐犹豫及华为入局,赛力斯投入华为怀抱 [9] - 2021年公司在“选比亚迪还是小米”上有分歧,唐锐决定与小米合作 [10][11] - 2023年乔梦龙因唐锐认为其拥兵自重而离职 [12] - 2023年10月理想将公司踢出供应商名单,可能因公司有意放弃或理想对公司内部高管变动不放心 [13][14] - 2021年后外部融资环境恶化,失去大客户使公司现金流不稳定 [15] 技术水平为何停在2022年 - 2021年初唐锐提出进军中阶智能驾驶,后因烧钱和准备上市放弃,经高管施压又重启,但芯片选型有分歧,最终开发计划停止 [17][18] - 2021年底行泊一体方案再被提起,2022年春节后唐锐再次否定,推迟高速NOA开发节点,堵死上升通道 [19][20] - 唐锐与多位高管失和,如与王凡在组织调整、充电机器人商业模式等方面有分歧,王凡离职后核心员工离开,技术能力断档 [21][23][25] - 2024年初蒋伟平离职,徐一梁接任CTO,其建体系和管理能力受质疑,CTO角色更迭冲击技术前瞻性和量产进度 [26] 项目交付的怪象 - 公司与头部央企合作的自主代客泊车项目交付拖沓,2022年8月勉强完成性能优化,2023年7月需再测,五年才结尾款,亏损大,原因是产品定义超前 [28] - 公司与兵工企业合作三代产品,APA 7.0结果不佳,J3泊车方案交付后被兵工企业以白盒形式买下给其他供应商,2024年预计50款车型定点实际仅交付4、5款 [29][30] - 2024年9月底公司给兵工企业项目量产备货时摄像头脱落,排查后工资发不出 [30] - 公司项目经理频繁变动,影响车企印象,部分项目经理设置不合理 [31] 失控的成本管理:如何花光20多个亿 - 公司完成9轮融资超22亿元,2021 - 2023年营收增长但净亏损累计达15.86亿,2023年毛利率才转正至3.5% [33] - 公司在泊车后装、智慧城市、无线充电等旁支业务亏损巨大,跨界投资超千万,无人小车项目三年研发资金超5亿 [34][35][36] - 公司为支撑分散业务大量招人,2023年员工达1200人,内部高管薪资高,人力冗余成本高昂 [37][38] - 公司定位Tier1需把控成本,但销售负责人推动的轻资产合作未成功 [38][39] - 2023年公司投入300人拓展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业务,2024年推出蚕丛机器人,投入超1.5亿元,但成本高、功能开发有问题、应用场景回本难 [40][41][44] 错失收购的关键期,倒在春天前 - 2024年下半年公司寻求收购,先后找华勤技术、麦格纳、四维图新等,因唐锐认为四维图新开价与业务估值差距大而错失时机 [46] - 公司联席CEO张爽找到均胜智行,双方拟成立公司,但对接小组8名高管拿88万保供款后离职,双方各执一词成“罗生门” [47][48][49] - 科技巨头和车企挤压下第三方智能驾驶供应商生存艰难,头部效应明显,2025年春天实力强的供应商或逢凶化吉,公司却倒下 [49]
黄仁勋力捧,高盛开始讨论“物理AI”,给了这份名单
硬AI· 2025-03-04 18:34
点击 上方 硬AI 关注我们 在高盛看来,自动驾驶、AI装备、机器人自动化已是目前物理AI应用最为重要的领域。在自动驾驶领域,高盛点名了优 步、小马智行、比亚迪、理想汽车、小米和百度。AI装备方面,高盛看好地平线机器人、Mobileye Global、瑞声科技和 广达电脑。在机器人自动化,高盛最为关注Harmonic Drive Systems、安川电机、三花智控和深圳汇川技术。 硬·AI 作者 |许 超 编辑 | 硬 AI 当特斯拉、Nvidia等科技巨头还在虚拟世界里卷AI模型的时候,一股新的浪潮已经悄然兴起——物理AI (Physical AI)。这可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让机器能够真正感知、互动并改变物理世界的技 术。 高盛在3月3日的研报中,对自动驾驶、机器人、以及连接智能机器的关键技术等领域进行了地毯式搜索, 精选出了一批他们认为物理AI最具潜力的公司。 01 什么是物理AI? 物理AI,也称为生成式物理AI,是一种使自主机器(如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能够在真实物理世界中 感知、理解和执行复杂操作的技术。 它扩展了传统的生成式AI,使其能够理解3D世界的空间关系和物理行为。通俗地理解,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