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用评分
icon
搜索文档
Exploring Analyst Estimates for Fair Isaac (FICO) Q4 Earnings, Beyond Revenue and EPS
ZACKS· 2025-10-31 23:38
核心财务预测 - 华尔街分析师预计公司季度每股收益为7.34美元,同比增长12.2% [1] - 预计季度营收将达到5.1178亿美元,同比增长12.8% [1] - 但在过去30天内,共识每股收益预期被下调了2.7% [2] 分业务收入预测 - Scores业务收入预计为3.0378亿美元,同比增长21.9% [5] - Software业务收入预计为2.1053亿美元,同比增长2.9% [5] - Professional services业务收入预计为2187万美元,同比下降4.5% [5] 细分业务指标预测 - Scores业务中,Business-to-consumer收入预计为5773万美元,同比增长10.9% [5] - Scores业务中,Business-to-business收入预计为2.4778亿美元,同比增长25.7% [6] - On-premises and SaaS software收入预计为1.8913亿美元,同比增长4.1% [5] 年度经常性收入预测 - 平台业务年度经常性收入预计为2.6765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27亿美元 [6] - 非平台业务年度经常性收入预计为4.940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4.942亿美元基本持平 [7] - 总年度经常性收入预计为7.6169亿美元,去年同期为7.212亿美元 [7] 市场表现与评级 - 公司股价在过去一个月下跌11.2%,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2.1% [7] - 公司股票获Zacks Rank 1(强力买入)评级 [7]
Fair Isaac (FICO) Moves 18.0% Higher: Will This Strength Last?
ZACKS· 2025-10-03 22:16
股价表现 - Fair Isaac股票在最近一个交易日大幅上涨18%至1美元收盘成交量显著放大[1] - 此次上涨抵消了该股过去四周累计05%的跌幅[1] - 同行业公司Nutanix在上一交易日上涨18%至7692美元过去一个月累计上涨112%[3] 股价驱动因素 - 股价上涨的直接原因是公司宣布将直接向抵押贷款转售商出售信用评分产品[1] 财务预期 - 市场预期公司下一季度每股收益为746美元同比增长141%[2] - 预期季度收入为51741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4%[2] - 在过去30天内公司对该季度的共识每股收益预期保持不变[3] 行业比较 - Fair Isaac所属行业为Zacks计算机-IT服务行业另一家同业公司Nutanix的共识每股收益预期在过去一个月下调28%至041美元同比变化为-24%[4] - 两家公司目前均持有Zacks Rank 3(持有)评级[3][4]
加纳引入银行评估制度
商务部网站· 2025-08-16 00:01
信用评分制度实施 - 加纳银行批准信用机构实施信用评分制度 旨在加强负责任的贷款并强化国家信贷基础设施 [1] - 新制度显著提高贷款效率 降低违约率 并为缺乏抵押品但表现负责任借贷行为的人群提供信贷 [1] 信用报告系统改进 - 信用评分的引入是信用报告系统多项进展之一 [1] - 授权MyCredit Score Limited成为第三家信用机构 [1] - 数据提供商范围扩大至非传统机构 [1] - 建立跨境信用咨询合作伙伴关系 [1]
八项政策措施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9
金融开放举措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八项金融开放举措 覆盖金融基础设施 跨境投融资 结构性货币政策创新等领域 旨在提升金融市场国际竞争力与风险防控能力 为实体经济与跨境贸易提供高效多元服务支持[1] - 政策传递中国金融治理逻辑深刻转型信号 从侧重流量通道和市场准入的要素开放阶段 迈向围绕规则设计制度保障的制度型开放阶段[1]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 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 高频汇集分析银行间债券 货币 衍生品 黄金 票据等金融子市场交易数据 服务金融机构 宏观调控和金融市场监管[2] - 交易报告库作为后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源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加强场外衍生品监管需求 2012年被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证监会组织列入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组成部分[2] - 设立个人征信机构 优化征信市场布局 增加个人征信供给 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2024年个人征信机构提供信用评分 信用画像 反欺诈等各类征信服务700多亿次[3] - 数据科技赋能是重点 需深挖数据要素价值实现数据赋能 更全面征信数据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与质量[4] 跨境金融政策 - 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 实现优质企业与境外资金高效融通 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5] - 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 创新业务规则 支持发展离岸贸易[5] - 离岸贸易因两头在外缺乏海关报关单 真实性审核难度大 更适合在临港开展 监管对货物流资金流不一致的跨境收付将给予更大空间和自主权[5][6] - 试点提升跨境支付结算 贸易融资 风险管理工具效率 如某商业银行推出离岸贸易区块链信用证 将单据核验时间从3天缩短至4小时[6] - 试点显著提升人民币在离岸贸易结算中使用占比[6] 结构性货币政策创新 - 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反映中国人民银行以更具差异化和定向性方式支持实体经济 服务科技创新发展[6] - 试点有助于形成中国特色结构性宽信用路径 精准滴灌重点领域 避免传统广义货币扩张带来的系统性风险[6] -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024年12月启动跨贸再融业务试点 对商业银行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提供再融资支持 缓解外贸企业融资难题 盘活内外贸资产[7] - 跨贸再融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促进跨境人民币使用 增加银行办理这类业务动力[7]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八项政策几乎全部以上海为先行区域 体现其在制度供给规则实验全国推广中的核心功能[8] - 政策是对金融贸易监管三元融合的新体系建构 表现从资金流向数据流 从结构化支持到差异化识别 从开放通道到规则出口的金融治理转向[8] - 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局批复上海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方案及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8] - 上海作为改革试验田 试点形成的制度成果加速向全国辐射 如离岸贸易主体白名单管理 跨境资金池便利化等创新举措已在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复制推广[9]
八项政策措施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高水平金融开放向深向实
金融时报· 2025-06-23 09:42
金融开放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八项金融开放举措,覆盖金融基础设施、跨境投融资、结构性货币政策创新等领域,旨在提升中国金融市场国际竞争力与风险防控能力 [1] - 政策传递中国金融治理从"要素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型的信号,围绕规则设计和制度保障展开 [1] - 八项政策几乎全部以上海为先行区域,体现其在"制度供给—规则实验—全国推广"中的核心功能 [8]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 在上海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汇集分析银行间债券、货币、衍生品等各金融子市场交易数据,强化信息透明度和风险监测 [2] - 交易报告库是"后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国际经验显示其有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2] - 设立个人征信机构,优化征信市场布局,2024年个人征信机构已提供各类征信服务700多亿次 [3] - 目前有百行征信、朴道征信、钱塘征信三家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与征信中心协同发展 [3] - 强化数据科技赋能,深挖数据要素价值,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与质量 [4] 跨境金融政策 - 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5] - 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业务规则 [5] - 离岸贸易金融服务试点提升跨境支付结算效率,某商业银行"离岸贸易区块链信用证"将单据核验时间从3天缩短至4小时 [6] -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启动"跨贸再融"业务试点,通过再融资支持缓解外贸企业融资难题 [7]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凸显上海"先行先试"地位 [8] - 上海试点形成的制度成果如"离岸贸易主体白名单管理""跨境资金池便利化"等已向全国辐射 [9]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批复上海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方案及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8]
央行将设立个人征信机构,为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个人征信产品
华夏时报· 2025-06-19 17:17
政策动态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8项重磅金融政策,包括设立个人征信机构以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个人征信产品 [2] - 新征信机构设立将加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等举措协同提升金融市场国际竞争力 [2] - 央行推动征信市场向"政府+市场"双轮驱动转型,引入技术领先的市场化机构提升数据时效性和精准度 [3] 行业影响 - 多元化征信产品打破传统单一模式,优化金融机构风控模型并降低金融风险 [3] - 差异化服务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为缺乏征信记录但具备还款能力的群体提供包容性评估 [3] - 个人征信牌照或加快发放,推动个人征信与企业征信双轮发展 [4] - 2024年个人征信机构提供信用评分、反欺诈等服务超700亿次,数据库覆盖11.6亿自然人和1.4亿企业 [6] 现存挑战 - 行业存在数据孤岛现象,部门间数据格式不统一且共享不足,导致数据碎片化 [5] - 服务集中于信贷审批领域,电商交易风险评估等场景应用不足 [5] - 头部机构主导但区域覆盖失衡,替代数据整合不足且区块链技术应用待深化 [4] 未来方向 - 覆盖缺乏传统信贷记录的群体,整合公共与市场数据,运用AI与隐私计算升级风控能力 [5] - 深耕供应链金融等B端场景,延伸至租房等C端非金融服务领域 [5] - 《征信业务管理办法》颁布后,增设个人征信机构促进征信业市场化、法治化与科技化 [6] 市场现状 - 我国已建成全球数据规模领先的公共征信系统,批设百行征信等3家市场化机构 [6] - 2024年信用报告查询服务达67亿次,征信体系成为网络平台不可或缺的环节 [6] - 央行系统性优化征信市场架构,发展多层次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覆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