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储龙105
icon
搜索文档
跨越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 创新链如何让技术奔向生产线
中国青年报· 2025-07-22 06:24
大连科天新材料有限公司 - 公司核心技术为"陶瓷铝晶种工程化制备技术",源自哈尔滨工业大学1994年的实验室构想,历经4000余轮测试实现产业化 [1] - 在第三届链博会创新链展区展示"新材料的长征之路",完整呈现从博士论文到实验室材料、样品、试制品及产业化商品的全链条转化路径 [1] - 成功关键在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两款展品均为与下游伙伴合作研发成果,强调通过扩大"朋友圈"实现技术落地 [1] 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 - 中国贸促会首次设立创新链专区,吸引14家机构参展,覆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家知识产权局及企业代表,展示基础研究至市场反馈的全链条转化 [2] -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通过"一条龙"应用计划联合上下游企业,已在113个方向形成协同应用联合体,带动1600余家企业合作,产出186项标准及1300项发明专利 [2] - 中兴通讯、国家知识产权局及中国技术交易所分别展示专利管理、导航平台及质押融资服务,推动"知识变技术、产品进市场" [2] 企业合作案例 - 中储国能与卧龙电气南阳防爆集团联合研制全球最大105兆瓦高速电机"储龙105",填补国内空白,双方分工攻克热管理与全流程制造难题 [3] - 上海技术交易所构建技术定价机制,融合产业大数据与历史交易数据,支撑超100亿元金融授信,链博会期间收到多份专利转让申请 [3] 创新链发展动态 - 中国贸促会推动创新链专区打通知识产权确权、技术孵化至产业化全流程,加速创新资源从"书架"向"货架"转化 [4] - 未来计划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使创新链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链 [5]
让实验室“金点子”加速变成产业发展“金钥匙”
中国青年报· 2025-07-18 20:59
公司研究:大连科天新材料有限公司 - 公司核心优势在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陶瓷铝晶种工程化制备技术,该技术起源于199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论文,经过4000余轮试验及30余年研发历程实现产业化[1] - 公司成功跨越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展示从博士论文到实验室材料、样品、试制品直至产业化应用商品的全链条转化过程[1][10] - 企业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实现技术推广,两款参展产品均为与下游企业联合研发[2] 行业趋势: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 第三届链博会首次设立创新链专区,吸引14家机构参展,包括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及科创企业,旨在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2] - 产业基础"一条龙"应用计划由工信部发起,已覆盖113个应用方向,带动1600余家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形成186项标准及1300项发明专利授权[4][8] - 中储国能与卧龙电气联合研制全球最大105兆瓦2极高速电机"储龙105",填补国内百兆瓦级双工况电机产品空白[4] 科技成果转化实践 -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展示3条产业协同创新链,通过整合上下游企业专攻不同环节实现技术突破[3] - 上海技术交易所构建技术定价机制,结合产业大数据形成公允价格参考,已促成超100亿元金融授信[5][12] - 创新链专区首日即收到多项专利技术转让申请,通过服务打通信息壁垒加速供需对接[6]
全球最大105MW 2极高速电机发布 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再添新"重器"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储龙105"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内空白,总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电机容量和效率等指标国际领先 [1] - 单机容量105兆瓦,比同类压缩空气储能产品容量增加一倍以上 [2] - 综合效率达98.8%,超低振动低于35μm(不到国标一半),被称为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超强心脏" [2] - 国内首创一体化设计,规避分体式多电机联合运行的弊端,提高系统稳定性 [3] - 攻克百兆瓦级电机"卡脖子"技术,填补国内百兆瓦级双工况电机产品空白 [3] 行业影响与意义 - 该产品实现能源存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增添关键装备 [1] - 压缩空气储能因规模大、寿命长、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势成为全球长时储能技术竞争制高点 [1] - 标志着我国在大功率同步电动发电机领域实现跨越,支撑长时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2] - 体现"产学研用"协同机制,科研院所、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与装备制造企业联合创新 [2] 经济效益与优势 - 相比同等功率多台常规电机节省占地面积40%以上,效率提高0.4%,年节约电费约180万元 [3] - 显著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直接影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成本、效率和性能 [3] 公司合作与发展 - 由中储国能与卧龙电气南阳防爆联合研制,双方签署战略协议持续研发高端装备 [2][3] - 未来将推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向大型化、高效率、高可靠性发展,建立规模化、产业化合作模式 [3]
全球最大105MW 2极高速大容量同步电动发电机发布
中国能源网· 2025-04-28 17:19
产品技术突破 - 全球最大105MW 2极高速大容量同步电动发电机"储龙105"正式发布,填补国内空白,总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电机容量和效率等指标国际领先[1] - 产品单机容量105兆瓦,比同类压缩空气储能产品容量增加一倍以上,综合效率达98.8%,超低振动低于35μm(不到国标一半)[2] - 在国内储能大电机领域率先采用一体化设计,规避分体式多台电机联合运行的弊端,提高系统稳定性[3] - 攻克百兆瓦级电机"卡脖子"技术,填补国内百兆瓦级双工况电机产品空白[3] 经济效益 - 相较同等功率多台常规电机节省占地面积40%以上、效率提高0.4%、年节约电费约180万元[3] - 极大降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3] 行业影响 - 实现我国能源存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重大突破,为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增添关键装备[1] - 压缩空气储能凭借规模大、寿命长、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势,成为全球长时储能技术竞争的制高点[1] - 大功率电机直接影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成本、效率和性能,是系统的核心设备[3] - 标志着我国在大功率同步电动发电机领域实现跨越,为长时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产业提供关键装备支撑[2] 合作模式 - 由中储国能与卧龙电气南阳防爆联合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2] - 体现"产学研用"协同机制,科研院所、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装备制造企业强强联合[2] - 双方签署下一步战略合作协议,将持续研发压缩空气储能领域高端装备[4] - 未来将开展全方位研发协作,建立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战略合作模式[4]
我国储能核心装备获突破:历时四年攻关,攻克世界级难题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4-24 18:16
全球最大105兆瓦2极高速电机发布 - 中储国能与卧龙电气南阳防爆联合研制全球最大105兆瓦2极高速电机"储龙105",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1][4] - 该电机在国内首次采用一体化设计,具备电动和发电双工况运行能力,可灵活切换工作场景 [5] - 产品效率高达98.8%,振动低于35微米(国标80微米),填补国内百兆瓦级双工况电机领域空白 [8] 技术突破与性能优势 - 历时四年攻关攻克世界级难题,实现"动力引擎"与"发电心脏"的完美协同 [11] - 定子线圈自动化产线采用自主研发数字仿生系统,线圈一致性误差控制在万分之三以内 [13] - 振动指标较国标严格3倍,达到航空级精密设备标准 [17] - 较同等功率多台常规电机节省占地面积40%以上 [10] 压缩空气储能行业发展 - 压缩空气储能正迎来产业化爆发期,我国在建项目超10个、规划装机突破10吉瓦 [19] - 已建成10兆瓦级、100兆瓦级、300兆瓦级三代示范项目十个以上,形成完整技术链条 [20] - 2024年全球新型储能装机165.4吉瓦,我国新增43.7吉瓦,压缩空气储能成为电网级首选方案 [24] - 预计到2030年我国压缩空气储能装机将突破50吉瓦,年减排二氧化碳超2亿吨 [28] 应用效益 - 搭载"储龙105"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可提升区域可再生能源并网比例15%-20% [10] - 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50万吨 [10] - 全生命周期启停次数达到2万次,满足压缩空气储能电动机每日启停需求 [15]
我国储能核心装备获突破:历时四年攻关,攻克世界级难题
全球最大105兆瓦2极高速电机发布 - 中储国能与卧龙电气南阳防爆联合研制的全球最大105兆瓦2极高速电机"储龙105"正式发布,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2][5] - 该电机在国内首次采用一体化设计,具备电动和发电双工况运行能力,可灵活切换工作场景,大幅提高设备利用率 [6] - 产品效率高达98.8%,振动低于35微米(国标80微米),填补国内百兆瓦级双工况电机领域多项技术空白 [9] 技术突破与性能优势 - 历时四年攻关攻克世界级难题,实现"动力引擎"与"发电心脏"的完美协同,定子线圈一致性误差控制在万分之三以内 [12][14] - 振动指标较国标严格3倍,达到航空级精密设备标准,全生命周期启停次数达2万次 [16][18] - 较同等功率多台常规电机节省占地面积40%以上,搭载该电机的系统可提升区域可再生能源并网比例15%-20%,年减排二氧化碳50万吨 [11] 压缩空气储能行业发展 - 压缩空气储能作为高效大规模储能技术,正迎来产业化爆发期,我国在建项目超10个,规划装机突破10吉瓦 [20] - 已建成10兆瓦级、100兆瓦级、300兆瓦级三代示范项目十个以上,形成完整技术链条 [21] - 2024年全球新型储能装机165.4吉瓦,我国新增43.7吉瓦,压缩空气储能因长寿命、高安全性成为电网级首选方案 [25] 市场前景与政策支持 - 压缩空气储能纳入"十四五"新型储能重点发展方向,多地出台专项补贴政策 [29] - 业内预计2030年我国压缩空气储能装机将突破50吉瓦,年减排二氧化碳超2亿吨,相当于关停60座百万千瓦级燃煤电厂 [29] - 我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已实现从100兆瓦到300兆瓦的跨越,市场潜力巨大 [23][27]
央视新闻丨我国储能核心装备攻克世界级难题实现“新”突破 产业发展驶上“快车道”
国家能源局· 2025-04-24 17:43
技术突破 - 我国自主研制全球最大105兆瓦2极高速大容量同步电动发电机"储龙105"通过评审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总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1] - 电机采用一体化设计 具备电动和发电双工况运行能力 设备利用率大幅提升 [1] - 产品效率高达98.8% 振动低于35微米(国标80微米) 填补国内百兆瓦级双工况电机领域空白 [3] - 两极高速电机攻克"高度系统集成"世界级难题 实现"动力引擎"与"发电心脏"协同 [7] - 自主研发数字仿生系统 定子线圈缠绕精度达0.01毫米 一致性误差控制在万分之三以内 [10] - 通过高速动平衡测试 振动指标较国标严格3倍 达航空级精密设备标准 [13] 性能优势 - 较同等功率多台常规电机节省占地面积40%以上 [5] - 搭载该电机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可提升区域可再生能源并网比例15%-20% [5] - 全生命周期启停次数达2万次 满足每日启停需求 [9] - 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50万吨 [5] 行业发展 - 压缩空气储能成为抽水蓄能外最成熟的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 我国技术与工程应用领跑全球 [12] - 国内在建项目超10个 规划装机突破10吉瓦 形成"研发-示范-规模化"完整技术链条 [12] - 已建成10兆瓦级、100兆瓦级、300兆瓦级三代示范项目十个以上 [12] - 2024年全球新型储能装机165.4吉瓦 我国新增43.7吉瓦 压缩空气储能成电网级首选方案 [17] - 压缩空气储能纳入"十四五"新型储能重点发展方向 多地出台专项补贴政策 [21] - 预计2030年我国压缩空气储能装机将突破50吉瓦 年减排二氧化碳超2亿吨 [21] 项目进展 - 河南信阳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采用山体平洞作为人造储气库 人工硐室已开挖过半 [12] - 我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从100兆瓦到300兆瓦的跨越 [15]
我国储能核心装备攻克世界级难题实现“新”突破 产业发展驶上“快车道”
央视网· 2025-04-24 09:34
核心观点 - 中国自主研制全球最大105兆瓦2极高速大容量同步电动发电机"储龙105"通过评审 总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为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产业提供关键技术支撑[1] - 压缩空气储能作为高效大规模储能技术 正迎来产业化爆发期 中国在建项目超10个 规划装机突破10吉瓦 技术与工程应用领跑全球[15] 技术突破 - 电机采用一体化设计 具备电动和发电双工况运行能力 可在不同工作场景灵活切换 大幅提高设备利用率[1] - 产品效率高达98.8% 振动低于35微米(国标80微米) 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百兆瓦级双工况电机领域空白[3] - 较同等功率多台常规电机节省占地面积40%以上[5] - 两极高速电机核心难点在于"高度系统集成" 需在同一设备内实现"动力引擎"与"发电心脏"的完美协同[6] - 定子线圈自动化产线采用0.01毫米精度缠绕绝缘材料 自主研发数字仿生系统将线圈一致性误差控制在万分之三以内[8] - 通过全流程精度控制 振动指标较国标严格3倍 达航空级精密设备标准[12] 性能参数 - 电机直径3米 重量超200吨[6] - 全生命周期启停次数达2万次 对寿命和稳定性要求极高[10] - 搭载该电机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可提升区域可再生能源并网比例15%-20%[5] - 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50万吨[5] 产业发展 - 压缩空气储能成为抽水蓄能外最成熟的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15] - 中国已建成10兆瓦级、100兆瓦级、300兆瓦级三代示范项目十个以上 形成"研发—示范—规模化"完整技术链条[15] - 技术实现从100兆瓦到300兆瓦的跨越[17] - 2024年全球新型储能装机165.4吉瓦 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达43.7吉瓦[19] - 压缩空气储能因长寿命、高安全性成为电网级储能首选方案[19] 市场前景 - 压缩空气储能发电效率和经济性具独特优势 中国市场潜力巨大[21] - 技术纳入"十四五"新型储能重点发展方向 多地出台专项补贴政策[23] - 预计2030年中国压缩空气储能装机将突破50吉瓦 年减排二氧化碳超2亿吨 相当于关停60座百万千瓦级燃煤电厂[23]
我国成功研制全球最大高速电机 为压缩空气储能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快讯· 2025-04-24 07:24
技术突破 - 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全球最大105兆瓦高速电机"储龙105" [1] - 产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总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1] - 为长时间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产业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1] 行业发展 - 压缩空气储能产业在没有成熟行业标准与技术借鉴情况下步入发展快车道 [1] - 行业正迎来产业化爆发期 [1] - 在建项目超10个且规划装机突破10GW [1] 全球地位 - 技术与工程应用已全面领跑全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