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一图读懂《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
国家能源局· 2025-08-01 15:33
全球新型储能发展形势 - 全球各国加大战略投入,美国、欧盟、韩国、澳大利亚等通过政策法案推动新型储能发展,如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欧盟《净零碳工业法案》[5] - 全球新型储能市场快速增长,累计装机规模达2亿千瓦,同比增长98%,新增装机1.9亿千瓦,其中美国新增1100万千瓦、英国60万千瓦、澳大利亚90万千瓦[5] - 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储能系统出货量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60%[5] - 新型储能技术持续创新,包括电化学储能领域的硅负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长时储能领域的绝热压缩空气储能、液态空气储能等[5] - 多个重大项目落地,如美国加州328.7万千瓦时锂离子电池项目、缅因州8.5万千瓦铁-空气电池系统[6] 中国新型储能政策与市场 - 国家层面政策体系完善,出台《能源法》《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明确新型储能并网、调度、市场机制及安全要求[12] - 省级政策差异化推进,山东、江苏、新疆等省份聚焦独立储能、新能源融合、盈利机制优化等领域[12]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连年翻番,2024年累计装机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新增4237万千瓦/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倍[12] - 重点地区发展加速,江苏、新疆、浙江等7省区装机超百万千瓦,单站规模10万千瓦以上项目占比62%,时长2小时以上项目占比86%[13] 中国新型储能技术与应用 - 锂离子电池主导技术路线,占比96.4%,压缩空气储能和液流电池各占1%[22] - 应用场景以独立储能、共享储能和新能源配建储能为主,合计占比91%,其中独立/共享储能占46.3%,新能源配建占42%[14][15] - 技术创新取得进展,锂离子电池性能提升,多类技术向商业化过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中长/短时/超长时储能技术[20][24] - 试点项目推动技术转化,年均等效利用小时数911小时,浙江、江苏等省超100小时,新能源配建储能利用小时数改善至100小时[21] 中国新型储能产业链 - 锂电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4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超12万亿元[28] - 关键材料产量增长显著,正极材料310万吨、负极材料200万吨、隔膜210亿平方米、电解液130万吨,同比均增超20%[26][27] - 储能造价水平下降,锂电池储能EPC价格降2%,锂离子电池系统降4%,全钒液流系统降2%[29] 标准体系与发展展望 - 2024年发布新型储能国家标准26项、行业标准18项,涵盖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路线[32] - 未来将强化规划引领、完善成本疏导机制、攻关核心技术、健全供应链体系,支撑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31][33]
【干货】2025年压缩空气储能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7-28 11:11
压缩空气储能产业链全景梳理 - 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各类装置设备生产,包括空气压缩机、膨胀机、空气透平、油气换热器、离心压缩机设备、涡轮机、发电机等 [1] - 产业链中游主要为储能系统和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压缩空气储能工程建设 [1] - 产业链下游主要为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运营,通过对设备系统的维护管理,常用于新能源消纳,进行削峰填谷进行储能和发电 [1] 产业链各环节代表企业 - 上游提供空气透平机和油气换热器的企业有上海电气、东方电气和哈尔滨电气集团等 [2] - 上游生产膨胀机的企业有金灵通、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 [2] - 上游提供压缩机的企业有陕鼓集团、沈鼓集团等 [2] - 中游储能系统建设企业有中储国能、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等,相关建设项目规模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 - 中游还有科远智慧等信息企业,可以提供分散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2] 产业链区域分布 - 中国压缩空气储能相关企业及研究院所共计448家 [5] - 北京市压缩空气储能相关机构数量达75家,江苏省53家,浙江省30家,山东、陕西、广东和湖北分别有28、27、26和25家 [5] - 压缩空气储能相关上市公司共25家,分布在15个省份,其中江苏省上市企业数量最多达6家 [7] - 行业形成了以东部沿海及能源大省等为主的产业聚集带 [8] 下游应用案例 - 2022年5月,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江苏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正式投产 [2] - 该项目实现在电网低谷时将空气压缩到盐穴中,用电高峰时再释放压缩空气发电,从而实现削峰填谷,提升电网调节能力 [2]
【投资视角】启示2025:中国压缩空气储能行业投融资分析(附投融资事件和产业基金等)
前瞻网· 2025-07-08 16:02
转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国能建(601868.SH),中国电建(601669.SH),陕鼓动力(601369.SH),沈鼓集团 (A01518.SH),东方电气(600875.SH),哈尔滨电气(1133.HK),上海电气(601727.SH)等 本文核心数据:压缩空气储能行业投融资规模;代表性企业融资事件 1、近期国内压缩空气储能行业投融资热度有所减弱 压缩空气储能行业作为新型储能产业,据烯牛数据统计,2014年及之前国内尚无融资事件,2015年,东方电 气战略融资开行业先河,2016-2022年,压缩空气储能融资事件增多,吸引大量资本关注,推动技术进步和 应用扩展,行业规模迅速扩大;2023-2024年行业融资规模有所减少。2025年截至5月13日,我国压缩空气储 能行业尚无融资事件。 注:部分投融资事件未披露融资金额,供参考。 2、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单笔融资规模较高,投资轮次开始集中在后期上市阶段 从单笔融资金额来看,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单笔融资规模变动较大,2020年平均仅3.15亿元,2022年平均高达 76.77亿元。整体来看,行业对资金需求较高。 4、压缩空气储能行业投融资方向为储能 ...
全球单机最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冲刺并网
搜狐财经· 2025-06-25 12:12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发展 - 压缩空气储能(CAES)凭借大规模、长寿命、环境友好等特性成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 [1] - 中国能建主导的山东泰安350兆瓦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能储一号"是全球单机最大功率的示范项目 [1] - 项目采用非补燃技术突破性应用,计划2025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1] 项目核心技术原理 - 利用电网负荷低谷时段富余电力驱动压缩机,将空气高压注入地下盐穴储存电能 [2] - 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同步收集存储于地面储热系统,避免能量浪费 [2] - 用电高峰时释放高压空气并利用储存的热能加热,驱动透平膨胀机发电回馈电网 [2] 非补燃技术突破 - 首次工程化实现"非补燃"运行,摒弃传统补燃方式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3] - 通过热力学优化和高效储热技术构建内循环热利用体系,实现全过程零碳排放 [3] - 空气循环过程具有过滤净化作用,去除部分粉尘杂质增加环境友好附加值 [3] 规模效应与资源利用 - 350兆瓦超大单机规模可有效摊薄单位投资成本并提升能量转换效率 [4] - 项目盘活山东大汶口地区75亿吨岩盐矿床形成的废弃盐穴资源 [4] - 该模式可推广激活全国90%以上盐穴资源,支撑能源转型 [4] 项目进展与战略意义 - 2024年5月28日开工后已完成建筑工程主体、关键设备安装等节点 [5] - 项目是国家能源战略和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实践载体 [5] - 中国能建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5]
让压气储能成为绿色能源新名片
中国证券报· 2025-06-23 04:53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发展 - 压缩空气储能作为新型储能技术受到市场高度关注,中国能建在山东泰安建设全球单机功率最大的35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创新示范电站[1] - 该项目利用地下废弃盐穴作为储气库,设计储能充电8小时、释能发电4小时,年发电量达4.6亿度,相当于20多万家庭一年用电量[1] - 技术通过"非补燃"实现零污染,无需化石燃料加热空气,同时具备空气净化功能[2] 项目运营特点 - 项目被比喻为"巨型充电宝",可为中小型城市持续供电5小时,显著提升电网调节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2][3] - 采用内循环技术收集压缩热量,避免传统盐穴型电站的"补燃"环节,减少污染和能量损失[2] - 相比抽水蓄能具有选址灵活、建设周期短等优势,350兆瓦级规模可降低工程造价并提升转换效率[3] 工程建设进展 - 项目于2024年5月28日开工,已完成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等关键节点,计划2025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3] - 作为中国能建首个商业化压气储能项目,实现从技术原创到规模化应用的双向突破[4] 资源利用与产业影响 - 项目激活75亿吨岩盐矿床等废弃资源,推动全国90%以上盐穴资源再利用[4] - 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无辅助燃烧压缩空气储能工程化的国家,技术具备国际推广潜力[5] - 公司计划向全球输出包含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体解决方案,打造中国绿色能源名片[5] 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项目是国家能源战略重要载体,将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和服务"双碳"目标[3][5] - 公司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打造全球领先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5]
上汽厂特殊透平处副处长 吴仕芳 已确认演讲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LDESIC 2025)
势银能链· 2025-06-20 15:01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名称为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将于2025年7月2-3日在银川立达深杭国际酒店举办,规模300+人 [14] - 会议免费开放参会,含餐券需支付500元/人,不含餐券可免费参加 [23] - 主办单位为势银(TrendBank),联合主办单位为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单位包括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 [15] 会议议程 - 7月2日上午安排参观苏银产业园,下午为开幕式+主题报告,晚上为定向邀请晚宴 [16] - 7月3日上午为压缩空气/熔盐/氢储能专场,下午为液流电池专场,晚上为闭幕式晚宴 [16] - 开幕式将发布《2025势银长时储能产业发展蓝皮书》和新氢动力固态氢储能产品 [21] 演讲嘉宾 - 吴仕芳将发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演讲,其为上海电气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特殊透平处副处长 [5][10] - 其他演讲嘉宾包括香港科技大学赵天寿教授、国鸿氢能刘冰等,涵盖压缩空气储能、熔盐储能、氢储能等技术领域 [21][22] 苏银产业园 - 苏银产业园规划总面积5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健康和装备制造等产业 [17][18] - 园区着力构建储能电池制造产业链,培育新能源产业集群,提供"一站式服务中心"便捷服务 [18] 参会方式 - 需通过势银活动小程序使用本人手机号码报名才能完成签到和查看会议资料 [23][25] - 会议地点为银川市兴庆区清和南街1471号银川立达深杭国际酒店 [9][14]
包括电化学储能/虚拟电厂/源网荷储等!101个项目入选发改委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4-03 21:23
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核心观点 - 国家发改委发布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共纳入101个项目,涵盖光伏光热一体化、海上风电、新型储能、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多个领域[2] - 项目聚焦可再生能源替代、氢能产业链、储能技术突破及多能互补系统集成,旨在推动技术示范应用和产业化推广[31] 光伏光热一体化项目 - 中广核德令哈30万千瓦槽式光热发电示范项目采用自主知识产权大开口熔盐槽式技术,集热总面积260万平方米,年发电量7亿千瓦时,年等效利用小时数2400小时[32] - 中国大唐新疆200万千瓦光伏光热一体化项目采用线性菲涅尔式技术,光热单体规模20万千瓦,年发电量32亿千瓦时,年等效利用小时数1600小时[32] 海上风电项目 - 广东泰阳17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采用半直驱抗台风技术,配备26回66千伏集电海底电缆,年发电量59亿千瓦时,等效利用小时数3480小时[32] - 华润福建700兆瓦深水区海上风电项目突破40米水深单桩基础应用难题,配套105兆瓦/210兆瓦时储能站,年上网电量30.17亿千瓦时[32] 氢能产业链项目 - 宁夏重塑氢能1.2万吨绿氢制储输用一体化项目采用碱性+PEM电解槽混联技术,配套200兆瓦风电和光伏,制氢能力21100标准立方米/小时,储氢能力26万标准立方米[4][34] - 盐城吉电氢能8000标准立方米/小时碱液制氢项目配套200兆瓦滩涂光伏,年生产绿氢2000吨,加氢能力5500标准立方米/小时[5][34] - 中汽研天津基地构建制储运用全技术链测评能力,覆盖电解槽测试、储氢系统检测等氢能装备检验环节[6][34] 新型储能技术项目 - 新华阿克苏500兆瓦/2000兆瓦时混合储能电站采用磷酸铁锂+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功率响应时间<5毫秒,提供4小时调峰调频服务[8][34] - 陕西秦耀350兆瓦/1400兆瓦时压缩空气储能项目采用人工硐室储气技术,电-电转换效率69%,年发电量6亿千瓦时[10][34] - 中储国能河南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采用宽负荷压缩机技术,电-电转换效率72%,年发电量4亿千瓦时[14][34] 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 新疆盛聚力源网荷储项目集成210万千瓦光伏+380万千瓦风电+600万千瓦时储能,年消纳可再生能源104亿千瓦时[25][34] - 西藏拉果错零碳提锂项目配置200兆瓦光伏+540兆瓦时构网型储能,实现高海拔孤网供电,年发电量4亿千瓦时[26][34] - 安达天楹柔性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配套1吉瓦风电+0.4吉瓦光伏,年产绿甲醇25万吨、绿氨10万吨[29][34] 虚拟电厂项目 - 深圳供电局网省地一体化虚拟电厂实现1000兆瓦可调资源聚合,年度最大负荷调节能力5%,年消纳清洁能源10亿千瓦时[41][39] - 烟台数字化虚拟电厂建成500兆瓦可调资源池,响应时间≤1分钟,提升分布式资源协同控制能力[43][39] - 特来电山东项目通过8500个充放电场站聚合3000万千瓦可调资源,完成5万个直流终端双向升级[46][39]
喜报!储能联盟两项标准入选2024年工信部百项团体标准应用推广典型案例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3-11 17:17
储能行业标准化进展 - 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年1月公布2024年团体标准应用推广典型案例名单,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钠离子蓄电池通用规范》和《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系统火蔓延测试方法》2项标准入选[1] - 《钠离子蓄电池通用规范》填补国内钠离子电池领域标准空白,推动钠离子电池在储能、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2] - 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安全性高等优势,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和替代[2] - 2023年至2024年,赛西实验室依据该标准完成54个型号钠电产品测试,推动钠离子电池标准化进程[2] - 《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系统火蔓延测试方法》参考美国UL 9540A标准,针对锂离子电池系统火蔓延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为储能系统安全设计提供关键数据支持[3][4]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 成立于2010年,是中国首个聚焦储能领域的社团组织,致力于搭建储能产业创新服务平台[5] - 已形成产业研究、政策推动、活动交流、联盟标准、金融服务五大服务平台[5] - 联盟构建覆盖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飞轮储能、重力储能等多种技术的团体标准体系[6] - 截至目前,联盟已正式发布23条团体标准,另有31条标准正在编制中[6] 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5) - 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5)将于2025年4月10-12日在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召开[11] - 展览面积超16万平米,预计800+头部企业参展,500+新品发布,吸引专业观众超20万人次[11] - 同期规划40+主题论坛,邀请400+核心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企业及100+国际合作单位参与[11] 储能行业标准化工作 - 联盟在编标准包括电化学储能系统火灾抑制装置、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状态在线监测与评价导则等31项[8] - 已发布标准包括电化学储能系统评价规范、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系统火蔓延测试方法等23项[9] - 标准覆盖储能电站验收、储能系统消防等重要环节[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