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压缩空气储能
icon
搜索文档
肥城:36亿元大项目背后的暖心故事
齐鲁晚报网· 2025-08-20 19:42
项目概况 - 中电建肥城2×30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总投资36亿元 年发电量达11.88亿度 [1] - 项目采用2台300兆瓦/1800兆瓦时压缩空气储能机组 储热温度224℃ 充电8小时 放电6小时 设计充放电效率超70% [3] - 介质温度 主气参数和机组规模达国内最大 国际领先水平 具有系统简洁 效率高 投资低 运维费用少等特点 [3] 技术突破 - 项目为压缩空气储能行业投资总额最高 单井口径最大 运行压力最高的示范项目 [2] - 利用天然盐穴作为储存容器 将废弃矿坑转化为新能源发展支点 [2] - 8月2日厂外盐穴第一口注采井正式开工 [3] 社会效益 - 项目满足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和用户用能方式升级的系统平衡需求 [4] - 为电网提供灵活高效的调峰 调频和备用容量服务 提升区域电网调节能力 [4] - 推动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 支撑清洁低碳 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 [4] 政策支持 - 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清单和省级重大项目 [4] - 300MW压缩机组纳入省能源领域新技术推广目录 [4] 建设管理 - 实施"党建+质量管理"体系 设立党员责任区和党员攻坚小组 [3] - 隐蔽工程实行党员挂牌验收制度 需经党员专班签字确认 [3] - 联合施工 监理 设计 主机设备等多方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 [3]
试验成功!我国全面掌握这一关键技术
新浪财经· 2025-08-19 08:21
记者8月18日从中国能建集团所属中国能建数科集团获悉,世界最大人工硐室储气原位试验平台开展的 储气密封循环试验日前在湖南省长沙市取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人工硐室储气领域相关技 术,将加速推动压缩空气储能行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此次试验压力突破人工硐室储气库最高压力等 级18兆帕。通过高低压循环、长时保压"双168小时"连续运行验证,储气库密封性、稳定性等各项性能 指标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创下超高压力、超严密封、超高可靠、超全感知、超高效率五项世界纪录。 (科技日报) ...
我国人工硐室储气库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科技日报· 2025-08-19 08:15
技术突破 - 世界最大人工硐室储气原位试验平台储气密封循环试验成功 压力突破最高压力等级18兆帕[1] - 通过高低压循环和长时保压双168小时连续运行验证 储气库密封性稳定性等性能指标达国际一流水平[1] - 创下超高压力超严密封超高可靠性超全感知超高效率五项世界纪录[1] 试验平台特性 - 平台拥有两座超大型试验洞 最大埋深110米 最高试验压力达20兆帕 具备双洞同步试验能力[2] - 规模与压力参数均居世界之最 实验室筹建于2022年12月 2024年8月投用[2] - 攻克人工硐室型高压力多介质长周期气体存储的安全与经济性世界难题[2] 研发过程 - 数十位研究人员驻扎深山老林近700天 经过上千次实验实现关键技术突破[1] - 攻克刚柔复合密封体系围岩承载理论全域温度场数据获取高压空气状态观测等多项技术难题[2] - 实现100%自主知识产权[2] 行业影响 - 全面掌握人工硐室储气领域相关技术 加速推动压缩空气储能行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1] - 开创性拓展超高压条件下高经济性高可靠性高建造效率高运行可控的深部地下资源利用空间[2] - 技术成果为深地空间资源化利用开辟新路子 有助于开启储氢储氦储油气等能源储备新格局[2]
【干货】2025年压缩空气储能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7-28 11:11
压缩空气储能产业链全景梳理 - 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各类装置设备生产,包括空气压缩机、膨胀机、空气透平、油气换热器、离心压缩机设备、涡轮机、发电机等 [1] - 产业链中游主要为储能系统和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压缩空气储能工程建设 [1] - 产业链下游主要为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运营,通过对设备系统的维护管理,常用于新能源消纳,进行削峰填谷进行储能和发电 [1] 产业链各环节代表企业 - 上游提供空气透平机和油气换热器的企业有上海电气、东方电气和哈尔滨电气集团等 [2] - 上游生产膨胀机的企业有金灵通、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 [2] - 上游提供压缩机的企业有陕鼓集团、沈鼓集团等 [2] - 中游储能系统建设企业有中储国能、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等,相关建设项目规模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 - 中游还有科远智慧等信息企业,可以提供分散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2] 产业链区域分布 - 中国压缩空气储能相关企业及研究院所共计448家 [5] - 北京市压缩空气储能相关机构数量达75家,江苏省53家,浙江省30家,山东、陕西、广东和湖北分别有28、27、26和25家 [5] - 压缩空气储能相关上市公司共25家,分布在15个省份,其中江苏省上市企业数量最多达6家 [7] - 行业形成了以东部沿海及能源大省等为主的产业聚集带 [8] 下游应用案例 - 2022年5月,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江苏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正式投产 [2] - 该项目实现在电网低谷时将空气压缩到盐穴中,用电高峰时再释放压缩空气发电,从而实现削峰填谷,提升电网调节能力 [2]
【投资视角】启示2025:中国压缩空气储能行业投融资分析(附投融资事件和产业基金等)
前瞻网· 2025-07-08 16:02
压缩空气储能行业投融资概况 - 2015年东方电气战略融资开启行业先河 2016-2022年融资事件增多推动技术应用扩展 2023-2024年融资规模减少 2025年前5个月无融资记录 [1] - 行业单笔融资规模差异显著 2020年平均3.15亿元 2022年达76.77亿元峰值 反映高资金需求特性 [2] 投融资阶段特征 - 融资轮次集中于后期上市阶段 天使轮和A轮合计仅3起 显示高技术门槛特性 [4] - 北京(5家)和江苏(4家)为融资集中地 反映地方国企装备制造优势及政策支持 四川/上海/浙江各有2家以上企业获投 [6] 投融资方向分布 - 装备研发制造企业占比42%(10家) 技术及系统研发商占比26%(6家) 显示上中游核心技术突破为投资重点 [12] - 代表性案例包括中储国能A轮10亿元 中国电建定向增发133.32亿元 中盐化工定向增发20.22亿元 [10][11] 投资主体构成 - 资本类机构占比超83% 如信达鲲鹏/中科创星 实业类投资者包括江苏省盐业集团等产业链企业 [14] - 产业投资基金规模有限 典型如深圳远致储能(20-50亿元) 北京容百新能源(5-10亿元) [16][18] 行业上市公司布局 - 主要参与者涵盖中国能建/中国电建等工程企业 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装备制造商 以及陕鼓动力/沈鼓集团等专业设备商 [1][10][11]
我国成功研制全球最大高速电机 为压缩空气储能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快讯· 2025-04-24 07:24
技术突破 - 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全球最大105兆瓦高速电机"储龙105" [1] - 产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总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1] - 为长时间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产业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1] 行业发展 - 压缩空气储能产业在没有成熟行业标准与技术借鉴情况下步入发展快车道 [1] - 行业正迎来产业化爆发期 [1] - 在建项目超10个且规划装机突破10GW [1] 全球地位 - 技术与工程应用已全面领跑全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