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EPC

搜索文档
合康新能(300048):归母净利润yoy+734%,期待户储放量
国投证券· 2025-08-24 13:0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A评级 12个月目标价7.6元 当前股价6.99元[6][9]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4.97亿元 同比增长163.06%[1] - 归母净利润7118.37万元 同比增长732.83%[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51亿元 同比增长8.99%[1] 分业务收入结构 - 光伏EPC收入40.66亿元 同比增长239.75% 毛利率6.84%[2] - 户储类产品收入0.16亿元 同比下降73.56% 毛利率4.95%[2] - 高压变频器收入2.81亿元 同比增长1.6% 毛利率30.41%[2] 光伏业务进展 - 推出"能闪送"等系列产品 落地2个超15MW标杆项目[2] - 累计光伏电站并网容量超3GW[2] - 户用光伏覆盖省份从15个拓展至22个[2] - 获取多省售电资质 推进虚拟电厂聚合平台建设[2] 新产品与技术突破 - 发布美的品牌20KW-40KW逆变器 覆盖70%户用场景[3] - 推出第二代户储一体机等产品 适配多国市场需求[3] - 高压变频器通过中核监造验收 应用于徐大堡核电项目[4] - 成为核电商业堆循环水泵首台国产变频器应用案例[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65/83.75/97.6亿元 增速36.09%/28.84%/16.55%[9] - 预计归母净利润1.46/2.16/3.31亿元 增速1316.6%/48.4%/53%[9] - 2025年预测市盈率53.5倍 2027年降至23.6倍[10] - 净资产收益率从2025年7.9%提升至2027年13.8%[10]
与时代同频,博奇环保23年以技术迭代重塑产业竞争力
财富在线· 2025-08-18 16:16
公司发展历程 - 2002年成立 聚焦火电厂烟气脱硫业务 承接600MW至1000MW机组脱硫项目 [2] - 2006年发电机组脱硫容量排名全国第三 600MW机组脱运业绩全国第一 [2] - 2007年日本主板上市 拓展土耳其和越南脱硫脱硝项目 获建筑行业鲁班奖 [2] - 2012年引入中石化和珠江集团战略投资者 业务扩展至运行维护及特许经营领域 [2] - 2016年以66.5吉瓦装机容量位居中国燃煤电厂脱硫工程市场独立公司首位 市场份额达62.3% [3] - 2018年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业务覆盖烟气治理/污水治理/余热发电/光伏EPC等多领域 [4] 技术突破与项目成果 - 河北津西钢铁项目采用循环流化床脱硫低温SCR脱硝脱二噁英一体化技术 实现超低排放 [4] - 潞宝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中心浓水深度处理系统项目实现工业废水近零排放 [4] - 承接新天铁干熄焦及烧结余热发电等重点项目 深化余热发电及利用市场 [5] - 通过投资设立青海博奇公司 布局危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再利用业务 [5] - 2025年2月主导起草的青海省新兴固废处置地标正式实施 涵盖废光伏组件和风电机组叶片处理 [5] 业务领域拓展 - 从火电脱硫延伸至非电领域环保服务 形成气/水/固/双碳新能源+四大业务板块 [1][2] - 构建烟气治理/污水治理/余热发电/光伏EPC等环保综合服务体系 [4] - 形成气固废水及节能环保四位一体新发展格局 [5] 行业地位与影响 - 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第一大独立烟气脱硫EPC服务提供商 [3] - 业务模式从工程建设扩展到运行维护及特许经营 [2] - 见证中国环保产业从末端治理到系统解决方案的转型历程 [1][6] - 反映行业从单一污染物控制到多要素协同治理的深刻变革 [6]
合康新能(300048):美的赋能,聚焦能源,踏浪前行
国投证券· 2025-07-16 15:0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给予合康新能买入 - A 的投资评级,12 个月目标价 7.6 元 [5][9][1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合康新能多轮业务整合后聚焦新能源与变频器业务,2024 年扭亏为盈,背靠美的集团,新能源业务有望快速发展,虚拟电厂业务蓄势待发,高压变频器业务稳健且市占率领先,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和利润将保持增长 [1][2][8][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美的旗下绿色战略先锋,聚焦新能源与变频器 - 聚焦新能源与变频器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2003 年成立主攻高压变频器,2020 年被美的收购,2021 年起剥离低效资产,聚焦新能源与变频器业务,2024 年继续精简业务,股权结构稳定,实控人为何享健 [15][17] - 新能源业务为主,变频器为辅:2024 年新能源业务收入 39.15 亿元,同比增长 512.04%,占比 81.98%,涵盖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户用储能及光伏并网逆变器;变频器业务收入 6.45 亿元,占比 13.5%,聚焦高频变压器,市占率领先 [21][22] - 光伏 EPC 业务推动营收大幅提升,2024 年业绩扭亏:2024 年营收同比增长 220.31%至 47.76 亿元,归母净利润扭亏为 1000 万元,因光伏 EPC 业务增长、高压变频器业务回暖及费用管控;毛利率因业务结构调整下滑,费用率压降,净利率回暖;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波动,资产负债率 60%左右,回款情况改善 [26][29][32] 2. 光伏 EPC + 户储 + 光伏逆变器,背靠美的乘势而起 - 政策与经济性驱动海外户储需求提升:户用储能可降低用电成本,适合高电价或电网老旧地区;2024 年全球户储累计装机量 51GWh,同比增长 48%,新增装机超 16GWh,受经济性、政策支持、用电刚需驱动 [36] - 美的集团品牌与渠道赋能,公司户储产品瞄准海外市场:自主研发户储和光伏逆变器产品,获国际最高安全等级认证,海外销售以 ODM 模式为主;美的集团在品牌、渠道、供应链、制造等方面赋能,助力公司拓展海外市场;2024 年户储业务毛利转正,未来有望高增 [43][49][55] - 光伏 EPC 压舱石业务稳健:主营户用和工商业 EPC、美墅绿电解决方案,产品定制化、数字化程度高;借助美的供应链与用电需求优势,项目有望稳健发展;2024 年新能源收入 39.15 亿元,约 96%来自光伏 EPC,在手项目充足 [59][67] - 新能源全面入市,虚拟电厂蓄势待发:“136 号文”后新能源全面入市,电价市场化倒逼企业精细化运营,对管理和信息化能力要求提高;虚拟电厂需求突出,公司推出虚拟电厂聚合平台,已完成售电资质申请,商业化运营蓄势待发 [76][79][84] 3. 深耕工业传动领域二十余载,高压变频器龙头 - 变频器是工业自动化领域重要的能源优化设备:变频器是工业自动化关键设备,我国变频器市场近 500 亿元,高压变频器占比约三分之一,预计 2025 - 2029 年行业复合年增长率为 9.1%,亚太地区增长最快 [85][86] - 公司高压变频器产品丰富,市占率领先:产品涵盖通用、水冷、海外专机等系列,应用于多个关键行业;市占率领先,参与国家标准修订,完成多个代表性项目;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客户矩阵丰富;2023 年起更改销售模式,聚焦高壁垒领域实现突破,2024 年收入 5.5 亿元,同比增长 9% [95][96][103]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盈利预测核心假设:预计 2025 - 2027 年光伏 EPC 业务增速 40%/30%/15%,户用储能业务增速 100%/80%/60%,变频器业务增速 10%/8%/6%;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 65/83.75/97.6 亿元,增速 36.09%、28.84%、16.55%;归母净利润 1.46/2.07/2.55 亿,增速 1316.6%、41.9%、23.3% [113] - 可比公司估值:选取正泰电器、德业股份、固德威为可比公司,采取 PEG 法估值,可比公司 2026 年平均 PEG 为 0.32 倍,给予公司 2026 年 0.18 倍 PEG,12 个月目标价 7.6 元 [115]
ST易事特(300376) - 300376 ST易事特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02
2025-07-02 19:12
2024 年度整体发展情况 - 产业数字化与新能源 + 储能双轮驱动实现稳健发展,电力电子设备领域巩固国内市场地位,新能源 + 储能领域市场份额有一定提升 [1][2] - 技术研发持续加码,新型储能变流器转换效率突破行业水平,推动公司向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商转型 [2] - 通过供应链优化与本地化生产缓解生产成本压力,部分海外项目毛利率提升至 30%以上 [2] 储能领域布局 - 形成覆盖核心设备、系统集成及能源管理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2] - 技术研发推出新一代模块化储能变流器,最大转换效率达 99%,自研能源管理系统提升储能系统性能 [3] - 市场拓展参与国家级电网侧、发电侧、工商业储能项目,储能装机规模已突破 6.5GW.h [3][4] - 未来深化“AI + 新能源”融合,提升储能在主业收入的占比权重 [4] 人工智能对业务的影响 - 推动公司向“AI + 新能源”综合服务商转型,提升储能系统智能化和充电桩业务效率 [5] - 优化供应链与生产,提供定制化能源解决方案,完善职能管理智能化体系 [6] - 2025 年启动智能身份认证管理,构建全生命周期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6] 新能源 + 储能板块未来战略规划 新能源开发建设业务 - 采用定制化预收购模式开展光伏 EPC 业务,降低运营风险 [7] - 结合光伏、储能、充电桩业务,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7] 储能业务 - 聚焦“技术引领、全场景覆盖、全领域布局”,以“AI + 新能源”双轮驱动 [8] - 持续加码钠离子电池研发创新,构建全链条产品矩阵 [8] 新能源发电 - 采用滚动开发及持有出售模式,优化电站资产结构 [9] - 强化与能源类央、国企合作 [9] 充电桩业务 - 以“液冷超充引领、光储充全域协同、全球化布局”为核心策略 [9] - 国内针对重点客户突破,强化欧洲市场开拓 [10] - 围绕“光伏 + 储能 + 充电”一体化模式,提升补能效率与经济性 [10] 摘除 ST 相关情况 - 需满足会计差错更正和行政处罚决定书满 12 个月两个条件,预计 2025 年 12 月 31 日后申请撤销 [12] - 公司内部已全面梳理评估,预计实际操作无实质性困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