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聚酰亚胺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聚酰亚胺(PI)行业市场规模、产业链及竞争格局分析: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增加及技术不断进步,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达175.5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3 08:52
聚酰亚胺(PI)行业概述 - 聚酰亚胺是一种主链含酰亚胺结构的高性能聚合物,具有优异的耐温性(-269℃-400℃)、机械性能(拉伸强度达400MPa)、绝缘性(介电常数2.5-3.6)和化学稳定性,被誉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1][2] - 材料特性包括:分解温度500-600℃、热膨胀系数低至1×10^-7/℃、体积电阻1×10^17Ω·cm、燃烧残炭率超50%,在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2][3][4] - 合成方法主要包括溶液聚合、熔融聚合和界面聚合三种工艺,其中溶液聚合产物纯度最高,熔融聚合效率最优[5]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PI市场规模达175.5亿元,同比增长超10%,主要受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需求拉动[1][10] - 行业呈现分层竞争格局:高端市场由龙头企业技术垄断,低端市场聚焦电工级PI薄膜价格竞争[1] - PI薄膜价格呈下降趋势,瑞华泰产品均价从2022年38.8万元/吨降至2024年27.3万元/吨[12] 产业链分析 - 上游核心原料为二酐(PMDA)和二胺(ODA)单体,代表企业包括南京奥沙达、南通汇顺等[17] - 中游产品形态分为薄膜、浆料、纤维等五大类,90%需求集中在电子领域[7][19] - 柔性OLED出货量增长驱动PI需求,2024年全球柔性OLED出货量6.3亿片(同比+19%)[19][21] 下游应用领域 - 电子领域:PI薄膜作为FPC基材支撑1500亿元市场规模,在柔性OLED基板应用持续渗透[21] - 航空航天:2024年全球航天产业规模4184亿美元,PI材料用于卫星热控和飞机减重部件[23] - 医疗器械:2024年市场规模1.2万亿元,PI应用于心血管支架、导管等介入器械[25] - 半导体:光敏PI(PSPI)作为光刻胶可简化芯片封装工序,用于晶圆级封装缓冲层[27] 发展趋势 - 技术突破推动高端产品国产替代,重点优化耐热性、机械性能等核心指标[29] - 柔性电子、商业航天等新兴领域将打开增量空间,行业渗透率持续提升[21][23][29] - 研发投入加大带动产能扩张,预计未来三年保持10%以上增速[1][10]
加强产业整合,实现协同增效—— 并购重组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6-03 06:00
深市并购重组市场表现 - 2024年9月"并购六条"政策发布后,深市累计披露并购重组817单,涉及金额379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3%、111% [1] - 重大资产重组99单,金额178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9%、215% [1] - 70%的新披露重组项目标的是新质生产力方向,80%为同行业或产业链上下游并购 [1] 并购重组特点 - 加强产业整合:电投能源拟收购白音华煤电100%股权扩充煤电清洁转型业务 [2] - 推动自主可控:华大九天拟收购芯和半导体100%股权实现EDA产业自主可控 [2] - 拓宽产品线:隆扬电子收购德佑新材、扬杰科技收购贝特电子以强化行业地位 [2] 新质生产力并购案例 - 半导体领域:阳谷华泰拟收购光敏聚酰亚胺龙头波米科技实现进口替代 [2] - 跨行业转型:友阿股份拟收购尚阳通切入功率半导体领域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2] - 技术补链:麦捷科技收购亏损产业链上游资产以增强供应链安全性 [3] 并购生态变化 - 当前并购呈现"纵向技术补链+横向生态拓维"双轮驱动特征 [3] - 形成"技术并购—工艺革新—产能跃升"正向循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3] 政策支持与优化 -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深化"并购六条",简化审核流程并提升监管包容度 [4] - 政策通过创新交易工具等方式为并购市场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4] 行业专家观点 - 并购重组需强化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及投后管理价值释放机制 [3] - 政策机遇需转化为可持续生产力跃升以构筑全球竞争优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