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聚酰亚胺
icon
搜索文档
高分子年会最新议程!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航空航天+eVTOL+5.5G/6G通信......
DT新材料· 2025-08-19 00:05
会议概况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将于9月10-12日在安徽合肥举办,聚焦全球化工产业变革下中国新兴产业对高分子材料的引领作用 [2] - 会议主题涵盖AI、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八大新兴产业的材料与技术机遇 [2] 组织机构 - 主办方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协办方包括舟山市投资促进中心等5家单位 [3] - 专家顾问团由8位院士及教授组成,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刘孝波等 [3] - 特别鸣谢12家国际领先企业,涵盖聚酰胺材料(浙江道默)、激光焊接(丰汇新材料)、挤出技术(江门金仕德)等领域 [3][4][5][6] 核心议程 工程塑料创新 - 中国国际工程塑料产业创新大会将探讨树脂基复材智能化生产、工程塑料抗老化等10项技术议题 [10][11] - 演讲嘉宾包括小鹏汽车材料总监黄家奇、四川大学教授杨杰等产业界与学术界代表 [11] 新能源汽车材料 - 第七届新能源汽车创新材料论坛聚焦轻量化案例(岚图汽车)、LCP材料进展、聚酰亚胺三电系统应用等8项议题 [12] - 参与企业包括中石化研究院、嘉兴道默工程塑料等产业链关键角色 [12] 具身机器人材料 - 专题论坛探讨人形机器人新材料应用(四川具身机器人)、PEEK复合材料(江苏君华)等6项技术方向 [13][14] 航空航天与低空经济 - 论坛覆盖航空混合动力系统(中科院宁波所)、eVTOL轻量化需求(南京聚隆)等9项议题,吉林大学教授王贵宾将解析聚醚醚酮应用前景 [15] 电磁复合材料 - 第三届高频/高速覆铜板材料论坛涉及5G/6G通信天线材料(中兴通讯)、MXene屏蔽材料(哈工大)等前沿研究 [16] 特色活动 - 高分子产业发展闭门会议将组织政府、企业CEO及科研院所开展工程塑料高质量发展研讨,并征集全球范围内新材料技术路演项目 [18][22] 参会信息 - 企业代表参会费3500元/位,高校教师2800元/位,DT会员享有免费参会及优先对接权益 [20] - 往届参会单位包括巴斯夫、科思创、沙特基础工业等50余家国际化工巨头 [29][30]
2025中国“卡脖子”材料100大清单与全景图:哪些材料国产化极低?(附100+行研报告)
材料汇· 2025-08-17 23:23
半导体晶圆制造材料 - 光刻胶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90亿美元,国内12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突破150亿美元,国内3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10%,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6] - 硅片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30亿美元,国内2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超200亿美元,国内5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15% [11] - 电子特气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70亿美元,国内15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120亿美元,国内35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20% [14] - 靶材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50亿美元,国内2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超200亿美元,国内4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0% [17] - CMP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25亿美元,国内4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40亿美元,国内7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15% [21] - 湿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60亿美元,国内1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90亿美元,国内2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5% [27] - 光掩模板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50亿美元,国内8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70亿美元,国内12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20% [30] - 氮化镓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20亿美元,国内3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50亿美元,国内8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0% [34] - 碳化硅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5亿美元,国内25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35亿美元,国内6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25% [35] - ALD/CVD前驱体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20亿美元,国内3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30亿美元,国内6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10% [36] 先进封装材料 - 环氧塑封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25亿美元,国内4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35亿美元,国内6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0% [39] - 芯片粘结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8亿美元,国内12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12亿美元,国内18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25% [40] - 底部填充胶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20亿美元,国内3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30亿美元,国内5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25% [42] - 热界面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80亿美元,国内1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120亿美元,国内2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5% [43] - 电镀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30亿美元,国内4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45亿美元,国内8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15% [45] - PSPI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20亿美元,国内3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30亿美元,国内6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20% [46] - 临时键合胶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5亿美元,国内2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25亿美元,国内4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10% [47] - 电子封装用陶瓷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50亿美元,国内6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70亿美元,国内1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0% [48] - 晶圆清洗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20亿美元,国内3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30亿美元,国内5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15% [50] - 引线框架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40亿美元,国内6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60亿美元,国内1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60% [51] - 封装基板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30亿美元,国内18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200亿美元,国内35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15% [53] - 切割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5亿美元,国内2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25亿美元,国内4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20% [54] 半导体零部件 - 静电卡盘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5亿美元,国内2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25亿美元,国内4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10% [56] - 石英制品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174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402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不足10% [57] - 刻蚀用硅部件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4.98亿美元,预计2030年22.61亿美元,国产化率不足20% [59] 显示材料 - OLED发光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60亿美元,国内8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超100亿美元,国内2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20% [63] - 液晶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50亿美元,国内8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70亿美元,国内15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40% [65] - 偏光片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30亿美元,国内25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180亿美元,国内4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5% [66] - 玻璃基板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50亿美元,国内2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200亿美元,国内3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0% [67] - 彩色滤光片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80亿美元,国内12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100亿美元,国内18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45% [71] - 有机硅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5亿美元,国内2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20亿美元,国内3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5% [73] - 光刻胶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8亿美元,国内25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25亿美元,国内35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20% [73] - 靶材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2亿美元,国内15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18亿美元,国内22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0% [74] - 光学膜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5亿美元,国内2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20亿美元,国内3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5% [75] - 导光板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8亿美元,国内1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10亿美元,国内15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50% [76] - 量子点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0亿美元,国内15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30亿美元,国内45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40% [77] 高性能纤维 - 碳纤维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40亿美元,国内12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超80亿美元,国内3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40% [78] - 芳纶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30亿美元,国内5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50亿美元,国内1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0% [79]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25亿美元,国内4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40亿美元,国内8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50% [80] - 玻璃纤维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20亿美元,国内2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180亿美元,国内35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70% [81] - 聚酯纤维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800亿美元,国内15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1000亿美元,国内20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90% [82] - 聚酰亚胺纤维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0亿美元,国内15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20亿美元,国内3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0% [84] - 聚苯硫醚纤维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8亿美元,国内12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15亿美元,国内25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40% [88] - 玄武岩纤维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5亿美元,国内8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10亿美元,国内18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60% [92] - 高性能维尼纶纤维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3亿美元,国内5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5亿美元,国内8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70% [94] - 芳砜纶纤维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3亿美元,国内4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5亿美元,国内7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40% [100] - 聚四氟乙烯纤维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5亿美元,国内7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8亿美元,国内12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50% [102] - 连续碳化硅纤维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119.34百万美元,国内17.33百万美元,预计2030年全球380.60百万美元,国内68.16百万美元,国产化率不足30% [105] 工程塑料 - 聚酰亚胺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8亿美元,国内25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25亿美元,国内4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20% [107] - 聚苯硫醚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5亿美元,国内2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20亿美元,国内3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0% [110]
新材料与投资逻辑:任重道远、星辰大海、精耕细作
材料汇· 2025-08-11 23:38
新材料定义与分类 - 新材料指新出现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升的材料,分为"全新"和"升级版"两类 [8] - 按《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划分为6大类:先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 [10] - 多维分类标准:应用领域(如新能源材料)、性能(如光学材料)、成分(如金属材料) [10] 国家战略与政策支持 - "十四五"规划明确突破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合金等先进金属材料,加强碳纤维、生物医用材料研发 [13] - 21世纪发达国家均将新材料列为国家战略,中国需通过技术突破实现制造业升级 [56] - 国产替代驱动因素包括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产业回流及技术自主可控需求 [55] 关键材料国产化现状 - 进口依赖材料清单覆盖半导体、显示、新能源等7大领域,如光刻胶、碳化硅纤维、质子交换膜等 [16][17] - 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率不足5%,环氧塑封料高端市场被外资垄断 [54] - 聚酰亚胺(PI)在高性能特种材料领域仍落后发达国家,但已形成泡沫/薄膜/纤维等全品类布局 [25][27] 重点材料技术特性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比模量/比强度高,应用于军工/海洋产业,国内主要企业包括同益中、东方盛虹等 [19] - **碳化硅纤维**:第三代产品耐热达1800-1900℃,拉伸强度2.5-4GPa,70%依赖进口,军事应用受西方封锁 [29][30][34] - **石墨烯**:导热系数5300W/m·K(超金刚石),载流子迁移率超硅片10倍,应用于芯片/储能/柔性设备 [42][43]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新材料CAGR达18%,半导体材料(50%)、新能源材料(52%)、生物医用材料(87%)增速显著 [61] - 技术迭代路径:功能/成本优化(如3D打印钛合金)、新产品突破(如CVD硅碳)、新场景驱动(如商业航天材料) [81][87][89] - 行业"三高三长"特征:高投入/高难度/高壁垒,研发/验证/应用周期长 [65] 国际竞争格局 - 美国全面领先,日本主导电子信息材料,欧洲强于复合材料,俄罗斯专注航空航天金属 [47] - 中国呈现"散而不强"特征,缺乏全球性巨头,中高端市场仍由外资主导 [51]
10万亿新材料市场爆发!17项半导体/显示/新能源材料正改写外资垄断格局
材料汇· 2025-07-25 23:51
新材料行业概况 - 2019年全球新材料产业产值达2.8万亿美元,形成三级竞争梯队:美国/日本/欧洲为第一梯队,韩国/俄罗斯/中国为第二梯队,巴西/印度为第三梯队 [13] - 中国新材料产业2021年总产值达6.4万亿元,2010-2021年CAGR为23.1%,预计2022年达7.5万亿元,2025年将突破10万亿元 [14] -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2021年达5950亿美元,预计2026年达7900亿美元,CAGR为6% [21] 半导体材料 - 2021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643亿美元(晶圆材料404亿+封装材料239亿),同比增长16.3% [34] - 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2021年达119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占全球比重从2006年6%提升至2020年18% [37][39] - 电子特气在晶圆制造材料中占比13%,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45.4亿美元,中国195.8亿元,国产化率不足15% [51][54] - 光刻胶全球市场规模2021年约19亿美元(半导体),预计2025年超24亿美元,中国2021年市场规模29亿元,国产化率仅5% [71][72] 显示材料 - 全球TFT-LCD面板出货面积从2014年1.7亿平方米增至2019年2.2亿平方米,CAGR 6.1% [105] - 2019年全球TFT混合液晶需求779.3吨,预计2023年达874.4吨 [107] - OLED材料全球市场规模从2019年9亿美元增至2024年26亿美元,CAGR 23.6% [5] - 聚酰亚胺(PI)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24.5亿美元,2017-2022年CAGR 10.2% [20] 新能源材料 - 复合铜箔2021年市场规模2.2亿元,预计2026年达310亿元 [20] - 导电炭黑2021年市场规模28亿元,2021-2025年CAGR 25.7% [20] - 碳纤维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43亿元,2021-2025年CAGR 19.9% [20] - 质子交换膜预计2025-2035年中国市场规模达百亿级 [20] 环保材料 - 分子筛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36.8亿美元,2020-2028年CAGR 6% [20] - 润滑油添加剂2019年全球市场规模150亿美元,2019-2023年CAGR 5% [20] - 气凝胶2020年中国市场规模14.1亿元,2022-2032年全球CAGR 17% [20] - 吸附分离树脂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17亿美元,2020-2026年CAGR 5.2% [20]
这家公司光刻胶树脂预计下半年收入规模将达千万级丨机构调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3 18:24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布局"显示+医药+半导体"三大产业,主营业务为液晶显示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3] - 光刻胶树脂已实现稳定供货,预计2025年下半年实现千万级别收入规模 [2][9] - 车载显示液晶材料已通过多家客户测试,两款实现销售 [2][10] 光刻胶树脂业务进展 - 光刻胶树脂已产生收入并实现百公斤级稳定供货,百吨级产能基本建设完成,预计下半年正式量产 [9] - 预计2025年下半年实现千万级别收入规模,未来随着国产化比例提升和出货量增加,收入水平将继续提升 [9] - 多款树脂在客户端验证通过并逐步上量,与多家头部光刻胶厂商合作开发多款树脂 [9] - 子公司上海八亿时空引进战略投资方厦门恒坤(持股11.11%),形成"战略入股+业务合作"关系 [9] 聚酰亚胺业务进展 - 含氟光敏聚酰亚胺面板光刻胶工艺优化和产品稳定性验证完成,首个客户测试验证已通过,预期2025年形成订单 [10] - 显示用PSPI在客户端验证顺利,有望下半年实现小批量销售 [10] - 封装用PSPI和无氟PSPI在客户端小试验证中 [10] 车载显示业务进展 - 车载显示液晶材料已通过多家客户测试,两款材料实现销售 [10] - 应用于天窗智能调光的染料液晶方案进入某汽车高端车市场,其他海外客户同步推进中 [10] - 汽车智能化对液晶需求显著,天窗智能调光市场已研发并与客户配合两三年 [10] 行业与机构观点 - 公司为国内液晶材料领军者之一,自主研发成功切入半导体材料领域,有望成长为平台型材料企业 [12]
日本宇部欲扩大特化品业务
中国化工报· 2025-06-30 10:32
业务结构调整 - 公司将在2028年3月前停止日本宇部市主要工厂的氨和相关产品生产,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多 [1] - 己内酰胺和聚酰胺材料的生产将于2027年3月停止 [1] - 泰国子公司将停止生产环己酮、己内酰胺和硫酸铵,并关闭两条聚酰胺生产线中的一条 [1] - 泰国生产基地将继续扩大复合材料、聚碳酸酯二醇和弹性体业务 [1] - 西班牙工厂将继续生产己内酰胺和聚酰胺,同时扩大回收和生产生物基产品 [1] 特种化学品业务扩张 - 宇部工厂未来将专注于特种化学品业务,包括聚酰亚胺、分离膜、陶瓷、制药和高纯度化学品 [1] - 泰国生产基地将继续扩大复合材料、聚碳酸酯二醇和弹性体业务 [1] -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工厂将生产10万吨/年碳酸二甲酯(DMC)和4万吨/年碳酸甲乙酯(EMC),用于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溶剂和半导体制造 [2] 可持续发展计划 - 公司预计到2028年将提前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即在2013年基础上减排50% [2] - 西班牙工厂将促进欧洲的碳中和 [1] - 到2030年,公司将继续专注于增长战略,包括加强全球管理和可持续性管理 [2] 产能调整 - 泰国宇部精细化工(亚洲)将停止生产1,6-己二醇和1,5-戊二醇 [1] - 西班牙工厂在完成协调后将停止生产环己烷、1.6-己二醇和1.5-戊二醇 [1] - 美国新工厂预计2026年完工,是生产基地有史以来最大投资 [2]
新材料投资:100+页PPT详解17种化工新材料潜在投资机会
材料汇· 2025-06-22 23:11
新材料行业概况 - 2019年全球新材料产业产值达2.8万亿美元,形成美日欧为第一梯队、中韩俄为第二梯队的竞争格局 [2][8] - 中国新材料产业2021年总产值6.4万亿元,2010-2021年CAGR达23.1%,预计2025年突破10万亿元 [2][9] - 下游新能源、信息产业、航空航天等需求驱动,叠加政策推动材料自主可控,行业进入加速发展期 [13][14] 半导体材料 - 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5950亿美元,预计2026年达7900亿美元(CAGR 6%),中国增速显著高于全球 [3][16] - 半导体材料2021年全球/中国市场643/119亿美元,电子特气(占比13%)和光刻胶(占比6%)进口依赖度高 [3][29] - 华特气体拓展特气品类,彤程新材KrF光刻胶已量产,ArF光刻胶处于认证阶段 [3] 显示材料 - 全球OLED材料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9亿美元增至2024年26亿美元(CAGR 23.6%) [4] - 液晶材料需求稳步增长,2019年全球TFT混晶需求779.3吨,预计2023年达874.4吨 [103] - 万润股份、瑞联新材为全球领先液晶单体和OLED粗单体供应商,客户覆盖Merck等国际龙头 [4][106] 新能源材料 - 复合铜箔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从2.2亿元增至310亿元,导电炭黑2021-2025年CAGR达25.7% [5][74] - 钠电池正负极材料2025年市场空间预计达73.8亿元和46.2亿元,碳纤维需求增速19.9% [75] - 质子交换膜在氢能领域应用潜力大,国内东岳集团等企业布局 [76] 环保材料 - 气凝胶为高性能隔热材料,2022-2032年全球CAGR 17%,建筑和新能源车驱动需求 [56] - 分子筛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36.8亿美元(CAGR 6%),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 [77] - 润滑油添加剂2019年全球市场150亿美元,瑞丰新材突破外资垄断 [78] 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 - 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率不足40%,大尺寸硅片、光刻胶等关键品类依赖进口 [37][40] - 显示领域光学膜2020年中国市场390亿元,东材科技等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74] - 政策推动下,电子特气、光刻胶、PI材料等高端领域国产化进程加速 [13][14]
又一聚酰亚胺项目公示
DT新材料· 2025-06-15 21:26
浙江清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改项目 - 公司计划投资1200万元在浙江省仙居经济开发区建设新生产线,新增产能包括130吨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500吨1,3-环己二胺、200吨1,4-环己二胺、5吨聚酰亚胺QPI-SL20、10吨聚酰亚胺QPIP330、20吨聚酰亚胺QPI-P350 [1] - 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技改,将糠酸产能从100吨/年提升至500吨/年,反式-4-氨基环己醇产能从200吨/年提升至280吨/年,同时将QPI-P280产能从60吨/年削减至25吨/年 [1] - 调整部分现有产品产能:YS20从40吨/年减至30吨/年,QPI-P460从30吨/年减至20吨/年,QPIP250从100吨/年减至65吨/年,ODPA从120吨/年减至60吨/年,PACM从1200吨/年减至400吨/年,2,2-二(四氢呋喃)丙烷从750吨/年减至620吨/年 [2] - 取消原计划建设的300吨/年四氢糠基乙醚生产线 [2] 公司背景 - 浙江清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由江苏清泉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设立 [3] - 母公司清泉化学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新材料、功能性单体、精细化学品等领域的研发生产,是全球呋喃及其衍生系列产品的龙头厂家 [3] 产品结构调整 - 聚酰亚胺系列产品中,新增QPI-SL20(5吨/年)、QPIP330(10吨/年)、QPI-P350(20吨/年)产能 [4] - 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方面,新增1,3-环己二胺(500吨/年)和1,4-环己二胺(200吨/年)产能 [4] - 技改后公司总设计产量从11265吨/年调整为11230吨/年,副产品硫酸钠产量从1440吨/年调整为1379.5吨/年 [4]
研判2025!中国聚酰亚胺(PI)行业市场规模、产业链及竞争格局分析: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增加及技术不断进步,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达175.5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3 08:52
聚酰亚胺(PI)行业概述 - 聚酰亚胺是一种主链含酰亚胺结构的高性能聚合物,具有优异的耐温性(-269℃-400℃)、机械性能(拉伸强度达400MPa)、绝缘性(介电常数2.5-3.6)和化学稳定性,被誉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1][2] - 材料特性包括:分解温度500-600℃、热膨胀系数低至1×10^-7/℃、体积电阻1×10^17Ω·cm、燃烧残炭率超50%,在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2][3][4] - 合成方法主要包括溶液聚合、熔融聚合和界面聚合三种工艺,其中溶液聚合产物纯度最高,熔融聚合效率最优[5]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PI市场规模达175.5亿元,同比增长超10%,主要受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需求拉动[1][10] - 行业呈现分层竞争格局:高端市场由龙头企业技术垄断,低端市场聚焦电工级PI薄膜价格竞争[1] - PI薄膜价格呈下降趋势,瑞华泰产品均价从2022年38.8万元/吨降至2024年27.3万元/吨[12] 产业链分析 - 上游核心原料为二酐(PMDA)和二胺(ODA)单体,代表企业包括南京奥沙达、南通汇顺等[17] - 中游产品形态分为薄膜、浆料、纤维等五大类,90%需求集中在电子领域[7][19] - 柔性OLED出货量增长驱动PI需求,2024年全球柔性OLED出货量6.3亿片(同比+19%)[19][21] 下游应用领域 - 电子领域:PI薄膜作为FPC基材支撑1500亿元市场规模,在柔性OLED基板应用持续渗透[21] - 航空航天:2024年全球航天产业规模4184亿美元,PI材料用于卫星热控和飞机减重部件[23] - 医疗器械:2024年市场规模1.2万亿元,PI应用于心血管支架、导管等介入器械[25] - 半导体:光敏PI(PSPI)作为光刻胶可简化芯片封装工序,用于晶圆级封装缓冲层[27] 发展趋势 - 技术突破推动高端产品国产替代,重点优化耐热性、机械性能等核心指标[29] - 柔性电子、商业航天等新兴领域将打开增量空间,行业渗透率持续提升[21][23][29] - 研发投入加大带动产能扩张,预计未来三年保持10%以上增速[1][10]
利安隆:25Q1业绩稳健,多元布局助力成长-20250429
华泰证券· 2025-04-29 15: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 29.54 元 [1][4][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 25Q1 业绩稳健,收入 15 亿元,同环比 +9%/+4%;归母净利润 1 亿元,同环比 +0.7%/-4%,净利与业绩前瞻基本一致 [1] - 考虑新建项目逐步爬坡释放,电子级 PI 与生命科学板块产业化持续推进,预计公司未来仍有增长空间 [1] - 维持前次盈利预测,预测公司 25 - 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4.8/5.3/5.8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4%/10%/10%,对应 EPS 为 2.11/2.32/2.55 元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5Q1 业绩表现 - 公司加强下游市场开拓,25Q1 业绩表现稳健,毛利率为 21.52%,同环比基本持平;综合费用率为 12%,同环比 -0.04/+1.47pct,环比增加主要是研发费用增加所致 [2] - 25Q1 辽宁省润滑油添加剂出口量 0.77 万吨,同环比 +15%/+6%,海外市场持续开拓 [2] 业务布局 - 助剂业务方面,公司拟在马来西亚建设研发生产基地,生产销售抗老化添加剂与润滑油添加剂,有助于落实国际化战略布局,提升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 - 生命科学板块,建有 6 万吨核酸单体中试车间,2024 年转型为研发和市场双轨运营,全年开发客户近 90 家;亚磷酰胺单体进入下游客户供应链体系;dNTP 达国内先进水平,与 70 多家客户有订单合作 [3] - 聚酰亚胺方面,完成宜兴创聚与韩国 IPI 并购交割,与国内柔性屏龙头企业建立合作,预计 2025 年批量供货;宜兴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稳步推进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前次预期,预测公司 25 - 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4.8/5.3/5.8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4%/10%/10%,对应 EPS 为 2.11/2.32/2.55 元 [4] - 结合可比公司 25 年 Wind 一致预期平均 18xPE,考虑公司传统产品较多,给予公司 25 年 14xPE(前值 15xPE),目标价 29.54 元(前值 31.65 元) [4] 基本数据 - 目标价 29.54 元,收盘价(截至 4 月 28 日)27.51 元,市值 63.17 亿元,6 个月平均日成交额 1.6836 亿元,52 周价格范围 22.38 - 34.47 元,BVPS 19.91 元 [6]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5278|5687|6374|6907|7358| |+/-%|9.00|7.74|12.08|8.36|6.53|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362.49|426.32|484.47|532.29|584.62| |+/-%|(31.05)|17.61|13.64|9.87|9.83| |EPS(人民币,最新摊薄)|1.58|1.86|2.11|2.32|2.55| |ROE(%)|8.35|8.76|9.28|9.40|9.49| |PE(倍)|17.43|14.82|13.04|11.87|10.81| |PB(倍)|1.54|1.42|1.30|1.19|1.09| |EV EBITDA(倍)|10.17|9.33|10.02|8.07|7.03|[9] 可比公司估值 |公司名称|股票代码|股价(元/股)(2025/4/28)|市值(亿元)(2025/4/28)|EPS(元)(2025E)|EPS(元)(2026E)|EPS(元)(2027E)|P/E(x)(2025E)|P/E(x)(2026E)|P/E(x)(2027E)| |----|----|----|----|----|----|----|----|----|----| |皇马科技|603181 CH|11.98|71|0.84|0.98|1.12|14|12|11| |瑞丰新材|300910 CH|60.21|176|2.97|3.59|4.28|20|17|14| |呈和科技|688625 CH|47.58|64|2.40|2.87|-|20|17|-| |平均| | | | | | |18|15|12|[10] 盈利预测(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 包含 2023 - 2027E 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如流动资产、现金、应收账款、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项目的金额及变化情况,以及主要财务比率(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数据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