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关键耗材与维保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华海清科拟赴港上市推进国际化 创新驱动中期净利5.05亿增16.8%
长江商报· 2025-09-01 06:37
核心观点 - 华海清科拟发行H股赴港上市 以推进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布局 [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19.50亿元同比增长30.28% 归母净利润5.05亿元同比增长16.82% 创历史同期新高 [1][2] - 合同负债达17.55亿元同比增长30.81% 反映在手订单充足 [5][7]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34.06亿元同比增长35.82% 归母净利润10.23亿元同比增长41.40% 创年度新高 [2]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4.60亿元同比增长25.02%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95亿元同比增长6.17% [2][3] - 晶圆再生及湿法设备收入逐步增加 关键耗材与维保服务业务规模放量 [3] 业务与技术布局 - 产品覆盖CMP装备、减薄装备、划切装备、离子注入装备等 应用于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MEMS等领域 [2] - 累计获授权专利500件及软件著作权39件 研发人员722人占比31.99% [6] - 北京厂区启用提升减薄装备产能 晶圆再生昆山项目规划总产能40万片/月(首期20万片/月) [7] 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46亿元同比增长40.44% 营收占比12.63% [6] - 2021—2024年研发投入从1.19亿元增至3.94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显著 [6] 资本市场举措 - H股上市旨在吸引国际化人才、优化资本结构、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4] - 拟以5000万—1亿元回购股份 价格上限173元/股较现价129.99元高出33% [7][8]
华海清科扩产晶圆再生项目 抢抓晶圆厂加速扩产窗口期
证券时报网· 2025-06-30 18:50
公司扩产计划 - 公司计划在江苏省昆山市建设晶圆再生扩产项目,规划扩建总产能为40万片/月,首期建设产能为20万片/月 [1] - 首期投资预计不超过5亿元,资金来源于自有及自筹资金,建设周期预计不超过18个月 [1] - 扩建完成后公司晶圆再生产能将增长2倍,从现有20万片/月提升至60万片/月 [1] 晶圆再生业务 - 晶圆再生工艺流程包括去膜、粗抛、精抛、清洗、检测等工序,使控挡片表面平整化、无残留颗粒 [1] - 公司以自有CMP装备和清洗装备为依托,已成为具备Fab装备及工艺技术服务的晶圆再生专业代工厂 [1] - 国内12寸晶圆厂加速扩产导致挡控片、测试片需求激增,公司需提高加工能力以响应客户需求 [1] 技术优势与客户基础 - CMP和清洗是晶圆再生工艺流程的核心,先进CMP研磨方式可大幅提升再生晶圆循环使用次数 [2] - 晶圆再生客户与装备业务客户群高度重合,已与国内集成电路制造厂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2] - 产品已进入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虹集团、长鑫存储等知名芯片制造企业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总营业收入34.06亿元,同比增长35.81%,归属净利润10.23亿元,同比增长41.4% [2] - 晶圆再生等其他业务收入合计4.19亿元,同比增长约八成,增速反超主营CMP/减薄装备销售 [2] - 2024年一季度归属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增长约15% [2] 平台化发展战略 - 公司践行"装备+服务"平台化战略,布局包含CMP、减薄、划切、边抛、离子注入、湿法装备及晶圆再生等业务 [3] - CMP装备收入保持较快增速,减薄装备、湿法装备逐步贡献收入,晶圆再生及耗材维保收入实现大比例增长 [3] - 减薄装备、湿法装备、晶圆再生及耗材维保等订单放量明显,划切及边抛装备取得多家客户订单 [3]
华海清科抢抓窗口期拟5亿急扩产 超10%营收投入研发净利3年增4倍
长江商报· 2025-06-30 08:22
扩产计划 - 公司拟建设晶圆再生扩产项目,规划扩建总产能为40万片/月,其中首期建设产能为20万片/月,首期投资预计不超过5亿元,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不超过18个月 [2][3] - 目前公司具有晶圆再生产能20万片/月左右,首期建成投产后产能将翻一倍 [4] - 扩产目的是为有效抢抓晶圆厂加速扩产的窗口期,扩大晶圆再生服务的市场份额 [2][4] 业务优势 - 公司在先进制程晶圆再生服务方面具有更强竞争力,已取得多家大型重点客户的订单 [2][5] - CMP和清洗是晶圆再生工艺流程的核心,公司通过采用先进的CMP研磨方式大幅提升再生晶圆的循环使用次数 [5] - 晶圆再生业务与原有装备业务具有协同性,将提高客户黏性 [6] -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CMP设备生产商,也是国内唯一实现12英寸CMP设备量产的企业,2023年在12英寸CMP市场中占据46.7%的市场份额 [7] 研发投入 - 2021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19亿元、2.17亿元、3.04亿元、3.9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超过10% [8]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研发人员634人,占员工总数的33.07% [9] - 公司已掌握17项核心技术,其中14项来自自主研发 [10]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446件,软件著作权37件 [11] 财务表现 - 2021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05亿元、16.49亿元、25.08亿元、34.06亿元,同比增长104.86%、52.11%、35.81% [12]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8亿元、5.02亿元、7.24亿元、10.23亿元,同比增长152.98%、44.29%、41.40% [12] - 2024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较2021年分别增长3.23倍、4.17倍 [13]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9.12亿元,同比增长34.14%,归母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增长15.47% [14] - 截至2024年一季度公司合同负债16.41亿元,同比增长33.8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