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凯石元鑫
icon
搜索文档
董事长被“限高”凯石基金成立8年管理规模仅1.17亿 “个人系”公募发展引关注
中国经营报· 2025-06-19 17:45
凯石基金及陈继武被限制消费事件 - 凯石基金董事长陈继武因旗下两家公司未履行法律义务被限制高消费,涉及金额50.97万元 [1][2] - 被限制消费的两家公司为凯石益正和凯石财富,陈继武分别持股100%和98% [2] - 凯石基金表示此次事件由股东持股的其他企业引起,不会影响公司日常业务 [2] 凯石基金经营状况 - 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是国内首家全部由自然人持股的"私转公"基金公司 [4] - 管理规模从2019年最高点13.48亿元下滑至2025年一季末的1.17亿元,仅有3只公募产品 [5][6] - 2020年两只产品募集失败,2025年新产品募集规模仅1061.38万元,认购户数仅4户 [5][6] 凯石基金产品表现 - 凯石澜龙头经济1年持有期混合基金近3年收益-28.98%,近两年收益-9.75% [7] - 公司整体业绩2022年后下滑,管理数量少导致风格不够分散 [6] "个人系"公募发展问题 - 凯石基金股权集中导致关联企业风险传导,缺乏机构股东制衡 [6] - "个人系"公募普遍面临股东资源匮乏、渠道推广困难等问题 [8][9] - 汇泉基金高管快速离职、淳厚基金股权之争反映行业管理问题 [8]
董事长两收“限消”令,发展欠佳的凯石基金会受影响吗?| 基金
搜狐财经· 2025-06-16 17:28
公司动态 - 上海凯石财富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因未履行给付义务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法定代表人陈继武也被限制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2] - 陈继武持有凯石财富98%的股份,同时担任公募基金公司凯石基金的董事长兼第一大股东,持有该公司65%的股权 [2] - 凯石基金回复称,此次被限制高消费事项不是由凯石基金公司引起的,公司不清楚其具体起因情况,该事不会对公司日常业务及旗下产品运作产生影响 [2] - 凯石财富因未履行上海市黄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行政处理决定,于2025年5月14日被立案执行,并于6月6日下达限制消费令 [3] - 凯石财富曾因拖欠18位劳动者2024年1月至2024年2月期间工资报酬51万余元被黄浦区人社局处罚 [4] - 今年以来,公募行业中已陆续有基金公司宣布终止与凯石财富的代销业务 [4] - 2025年3月19日,凯石基金新增凯石财富为凯石元鑫代销机构 [4] - 陈继武今年以来第二次收到"限消"令,其担任控股股东、法定代表人的上海凯石益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也因未履行给付义务收到限制消费令 [5] 公司背景 - 凯石基金成立于2017年5月10日,是行业中"私转公"的第二家基金公司,也是第一家全部由自然人持股的"私转公"公募基金公司 [6] - 陈继武有着丰富的资管行业从业经验,曾先后在浙江省国际信托、南方基金、中国人寿、富国基金任职 [7] 业务发展 - 凯石基金旗下首只公募基金凯石淳行业精选成立于2018年7月19日,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在一年多后达到14.25亿元的峰值,到2025年一季度末仅有1.17亿元 [8] - 自2020年以来,凯石基金共有六只偏股混合型基金终止运作 [8] - 目前凯石基金旗下三只基金中,凯石岐短债、凯石元鑫的2025年一季度末管理规模均低于5000万元 [8] - 凯石元鑫是2025年3月6日成立的发起式基金,在此之前凯石基金已在新基金发行市场中"消失"五年多 [8] - 2020年至今,凯石基金相继申报了五只基金,除了凯石元鑫获批并成立之外,其余四只产品仍等待审批 [8]
凯石基金董事长陈继武遭限消!公司旗下2/3产品长期跑输业绩基准,管理规模较峰值缩水逾九成
搜狐财经· 2025-06-13 11:36
公司动态 - 凯石基金董事长陈继武被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发布限制消费令 涉及旗下两家公司上海凯石财富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和上海凯石益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1] - 凯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多笔股权遭法院冻结 累计金额超3亿元 冻结期限最晚至2027年 [2] - 凯石基金总资产管理规模仅余1 17亿元 较2019年三季度14 29亿元的峰值缩水逾90% [3] 业务合作 - 凯石财富遭中信保诚基金和新疆前海联合基金终止业务合作 [2] 产品表现 - 凯石基金仅存3只产品 其中2只长期跑输业绩基准 凯石澜龙头经济持有期混合和凯石岐短债A近3年分别跑输业绩基准27 98%和2 64% [5] - 凯石元鑫混合发起式基金募集金额仅1061 39万元 且外部资金认购为零 由从未管理过公募产品的总经理李琛掌舵 [3] 行业背景 - 凯石基金作为国内第二家"私转公"的公募基金 由陈继武于2017年发起成立 [6] - 行业马太效应加剧 头部机构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 小型公司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 [6] - 截至2024年底 凯石基金规模1 90亿元 在同类"私转公"公司中排名垫底 同期鹏扬基金规模超1248亿元 [7] 发展建议 - 业内人士指出中小公募需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专注细分领域或提升服务灵活性 同时需解决股权冻结等历史遗留问题并加强投研体系建设 [7]
这家公募基金董事长被限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07:37
作 者丨庞华玮 编 辑丨姜诗蔷 图 源丨图虫 而陈继武及其"凯石系"的境遇,也折射出小基金公司的生存困境。 "凯石系"资金链问题 法院信息显示,日前,陈继武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凯石财富因未履行上海市黄浦区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局的行政处理决定,被法院于2025年5月14日立案执行,并于6月6日被下达限制消费 令,陈继武本人也被限制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根据黄浦区人民法院披露的信息,凯石财富此次被执行的案由为"其他行政处理",涉及金额 50.97万元。尽管具体纠纷细节未公开,但法院明确表示,因该公司未在指定期间履行生效法 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故依据相关规定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就在此前的5月20日,同样由于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 务,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还对陈继武旗下的凯石益正及其本人下达了限制消费令。该案执 行标的金额为12.54万元,未履行约12.37万元的债务,未履行比例为98.6%。 近日,"限消令"将凯石基金董事长陈继武推至风口浪尖。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于近期分别对上海凯石益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 称"凯石益正")和上海凯石财富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
罕见!这家公募董事长被“限消”
中国基金报· 2025-06-10 15:22
公司动态 - 凯石基金董事长陈继武因关联公司上海凯石财富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未履行法律义务,被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下达限制消费令,限制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1][2] - 限制消费措施包括乘坐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在星级以上场所进行高消费,购买不动产或高档装修,租赁高档办公场所,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旅游度假,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等 [3][4] - 陈继武旗下的凯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凯石财富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上海凯石益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存在多项股权冻结信息 [3] 公司背景 - 凯石基金成立于2017年5月10日,是国内第二家获批的"私转公"公募基金,也是第一家全部由自然人持股的"私转公"公募 [5] - 陈继武为凯石基金大股东,是国内最早一批公募基金从业者,曾担任南方基金基金经理、富国基金投资总监及副总经理,2009年"奔私"创办上海凯石益正资产管理公司,2017年重返公募成立凯石基金 [5] 业务发展 - 凯石基金成立8年多以来发展缓慢,旗下基金数量从2020年前三季度的8只缩减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3只,非货规模从2019年三季度末的14.25亿元缩水至不到2亿元,缩水约九成 [7] - 2025年3月,凯石基金时隔多年推出权益类新基金凯石元鑫混合发起式基金,募集金额为1061.39万元,由总经理李琛亲自掌舵 [5][7]
空仓一个月,这批新基金冲进去了!
券商中国· 2025-04-09 08:21
次新基金建仓动态 - 多只在3月初成立的次新基金产品在保持一个月净值零波动后于4月7日建仓 当日净值出现1%至2%波动幅度 参考上证指数跌7.34%和恒生指数跌13.22%的跌幅 显示基金在市场调整尾盘大量买入[3] - 广发同远回报基金在3月6日成立后空仓一个月 4月7日净值首次波动下跌2.32% 跌幅远小于指数 显示在市场大幅杀跌后进入 该基金两天募集18.91亿份 为今年以来最大主动权益类基金[4] - 凯石元鑫混合基金和南华丰利量化选股基金同样空仓一个月后 4月7日净值分别下跌1.69%和1.08% 显示在市场低位入市[5] 市场行情切换逻辑 - 市场正从概念驱动转向基本面业绩驱动 调整成为切换催化剂 4月8日多只基金重仓股强劲反弹 如一脉阳光涨超35% 越疆涨超22% 零跑汽车等涨幅均超8%[6] - 国产替代医疗器械股票受机构抢筹 微创机器人涨7% 方舟健客涨9% 健康之路涨6.7% 启明医疗涨7.2%[7] - 互联网龙头股因业务集中于本土市场反弹 腾讯音乐大涨10% 2024年总收入284亿元同比增长2.3% 调整后净利润81.4亿元同比增长30.7% 哔哩哔哩涨5%[7] 内需导向投资策略 - 汇通达网络表示完全立足国内下沉市场 无海外业务 利用AI赋能SaaS产品提升效率 优博讯对美国出口收入仅占2023年总收入0.04% 2024年前三季度0.09%[7][8] - 基金公司强调内需消费医疗赛道机会 长城基金指出汇金公司增持ETF 中国诚通国新增持股票资产 形成市场托底力量[9] - 华宝基金判断中国股票市场长期基本面向上 政策可能降准降息 配置应"以我为主" 重视内需支撑的大金融地产链 新消费 央企重组等[11] - 摩根士丹利基金认为内需品种相对收益将凸显 医药与医疗器械赛道值得关注 国产药企及科研试剂可能加速替代进口[12]
高管“挂帅”!这类基金持续发力
券商中国· 2025-03-21 07:23
随着市场行情回暖,主动权益基金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截至3月20日,全市场新发主动权益基金数量达到17只,以科技创新相关主题产品居多,与当前行情主线有较 高契合度。但券商中国记者发现,基金公司依然对基金发行持有担忧心理。出于对募集失败等情况的警惕,不 仅中小公募,广发、汇添富等头部公募旗下的基金大多采取了发起式方式。此外,不少基金公司还派出了高管 乃至知名基金经理。个别基金募集了逾10亿元的规模,但个别即便有知名基金经理挂帅,募集规模差强人意。 业内分析认为,主动权益基金的投资能力是公募基金业的核心竞争力,年内以来科技行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 市场人气,但仍需给主动权益基金多一些时间。随着时间推进,年内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有望形成持续示范 效应。 新发基金契合科技主题 截至3月20日,全市场一共有10只主动权益基金处于首次发行中。从投资方向来看,新发基金以科技创新相关 行业居多,包括太平科技先锋混合、德邦新兴产业混合、富达创新驱动混合、景顺长城新兴产业混合等。此 外,也有部分基金聚焦的是特定主题,尤其是央企和红利。 以融通央企精选混合为例,该基金投资聚焦的是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央企实际控制上市公司及央企参股 ...
"保成立"到"抢时间"!这类基金上新逻辑生变
券商中国· 2025-03-10 16:53
发起式基金市场动态 - 发起式基金从"保成立"工具转变为"抢时间"布局手段 当前行情升温背景下 基金公司通过发起式基金快速建仓以捕捉市场机会 [1][5] - 2025年3月前已有41只发起式基金成立 涵盖国企红利 人工智能 信息科技 软件ETF 恒生消费 港股通高股息 汽车产业等多个热门主题 [3] - 典型案例如凯石元鑫募集期缩短至2天 初始规模1061万元均由内部人员认购 景顺长城医疗产业成立后涨6% 中欧恒生科技指数涨24.86% [3][5] 发起式基金运作机制 - 发行门槛为总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 管理人/高管需自购至少1000万元并锁定三年 这种机制使基金能在市场低参与度时成功发行 [4] - 天相投顾指出 发起式基金若业绩优异 可帮助基金公司快速扩大规模并提升市场占有率 华南公募渠道人士表示可通过持续营销弥补初始规模不足 [4][5] - 华北头部公募人士强调 发起式基金能否做大规模取决于基金经理能力 公司投研资源及市场行情配合 近年多只权益类发起式基金因三年期满规模不足2亿而清盘 [7] 发起式基金风险特征 - 发起式基金面临"宽进严出"约束 三年考核期需达到2亿元规模门槛 近期清盘基金中发起式产品占比较高 如上银稳健优选因规模仅1080万元触发清算 [6] - 平安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发起式等产品临近三年大考 若2025年3月11日规模不足2亿将自动终止 已提前暂停申购 [6] - 2022年集中成立的发起式基金中大量产品未能通过规模考核 显示该类产品存在"高发行量 高淘汰率"特征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