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凯石元鑫
icon
搜索文档
主动权益基金罕见分红,释放什么信号?
国际金融报· 2025-11-14 13:37
基金分红现象概述 - 一批成长风格的主动权益基金在近期罕见地集中进行分红 [1] - 易方达基金、万家基金、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安信基金等公募机构宣布旗下部分主动权益基金年内首次分红 [1][2] - 部分成长风格主动权益基金是近几年来首次分红 例如易方达科讯距上次分红近一年 再往前一次间隔三年 易方达科翔、易方达科汇、易方达平稳增长等基金距上次分红已时隔近四年 [2] - 仅四季度以来就有超过30只主动权益基金进行了分红 [5] 分红基金的具体情况 - 近期分红的基金均为主动权益类型 且大部分主要投资科技等成长板块 [2] - 部分基金年内积累了较高收益 例如易方达科讯年内收益超100% 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开A年内收益率超70% 易方达科翔年内收益超65% [2] - 安信新成长A类份额年内收益仅3.21% 表现远低于重仓科技、医药、新能源等赛道的同类基金 [2] - 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开是一只聚焦专精特新的成长型基金 自成立以来首次分红 [3] - 易方达科翔、易方达科汇、易方达平稳增长三只基金均重仓人工智能产业链 上一次分红收益分配基准日要追溯到2021年底的市场阶段性高点 [3] 分红行为的背景与原因 - 成长风格主动权益基金的分红更多依赖于基金经理通过卖出股票所实现的价差收益 以往并不常见 [1][3] - 核心背景在于今年以来成长板块表现突出 部分基金积累了可观收益 管理人通过分红帮助投资者将部分收益落袋为安 [6] - 分红可视为基金经理主动优化持仓结构、控制基金规模以保持策略效率的一种方式 [6] - 4月市场触底后大盘反攻站上4000点 成长板块领涨 但科技行情能否续写强势仍存分歧 [6] 市场环境与估值分析 - 目前科创50指数PE(TTM)高达157倍 处于历史89%分位 估值显著高于整体A股 科技板块贵溢价特征突出 [6] - 主动权益基金对TMT配置集中度刷新纪录 筹码结构极度拥挤 三季报披露后资金兑现收益的动力增强 [6] - AI概念驱动的半导体高估值面临压力测试 海外AI泡沫化声浪此起彼伏 费城半导体指数接连回调 [6] - 短期风险收益比已明显转差 建议把风控放在首位 等待估值消化后再择机回补 [7]
董事长两收“限消”令,发展欠佳的凯石基金会受影响吗?| 基金
搜狐财经· 2025-06-16 17:28
公司动态 - 上海凯石财富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因未履行给付义务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法定代表人陈继武也被限制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2] - 陈继武持有凯石财富98%的股份,同时担任公募基金公司凯石基金的董事长兼第一大股东,持有该公司65%的股权 [2] - 凯石基金回复称,此次被限制高消费事项不是由凯石基金公司引起的,公司不清楚其具体起因情况,该事不会对公司日常业务及旗下产品运作产生影响 [2] - 凯石财富因未履行上海市黄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行政处理决定,于2025年5月14日被立案执行,并于6月6日下达限制消费令 [3] - 凯石财富曾因拖欠18位劳动者2024年1月至2024年2月期间工资报酬51万余元被黄浦区人社局处罚 [4] - 今年以来,公募行业中已陆续有基金公司宣布终止与凯石财富的代销业务 [4] - 2025年3月19日,凯石基金新增凯石财富为凯石元鑫代销机构 [4] - 陈继武今年以来第二次收到"限消"令,其担任控股股东、法定代表人的上海凯石益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也因未履行给付义务收到限制消费令 [5] 公司背景 - 凯石基金成立于2017年5月10日,是行业中"私转公"的第二家基金公司,也是第一家全部由自然人持股的"私转公"公募基金公司 [6] - 陈继武有着丰富的资管行业从业经验,曾先后在浙江省国际信托、南方基金、中国人寿、富国基金任职 [7] 业务发展 - 凯石基金旗下首只公募基金凯石淳行业精选成立于2018年7月19日,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在一年多后达到14.25亿元的峰值,到2025年一季度末仅有1.17亿元 [8] - 自2020年以来,凯石基金共有六只偏股混合型基金终止运作 [8] - 目前凯石基金旗下三只基金中,凯石岐短债、凯石元鑫的2025年一季度末管理规模均低于5000万元 [8] - 凯石元鑫是2025年3月6日成立的发起式基金,在此之前凯石基金已在新基金发行市场中"消失"五年多 [8] - 2020年至今,凯石基金相继申报了五只基金,除了凯石元鑫获批并成立之外,其余四只产品仍等待审批 [8]
"保成立"到"抢时间"!这类基金上新逻辑生变
券商中国· 2025-03-10 16:53
发起式基金市场动态 - 发起式基金从"保成立"工具转变为"抢时间"布局手段 当前行情升温背景下 基金公司通过发起式基金快速建仓以捕捉市场机会 [1][5] - 2025年3月前已有41只发起式基金成立 涵盖国企红利 人工智能 信息科技 软件ETF 恒生消费 港股通高股息 汽车产业等多个热门主题 [3] - 典型案例如凯石元鑫募集期缩短至2天 初始规模1061万元均由内部人员认购 景顺长城医疗产业成立后涨6% 中欧恒生科技指数涨24.86% [3][5] 发起式基金运作机制 - 发行门槛为总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 管理人/高管需自购至少1000万元并锁定三年 这种机制使基金能在市场低参与度时成功发行 [4] - 天相投顾指出 发起式基金若业绩优异 可帮助基金公司快速扩大规模并提升市场占有率 华南公募渠道人士表示可通过持续营销弥补初始规模不足 [4][5] - 华北头部公募人士强调 发起式基金能否做大规模取决于基金经理能力 公司投研资源及市场行情配合 近年多只权益类发起式基金因三年期满规模不足2亿而清盘 [7] 发起式基金风险特征 - 发起式基金面临"宽进严出"约束 三年考核期需达到2亿元规模门槛 近期清盘基金中发起式产品占比较高 如上银稳健优选因规模仅1080万元触发清算 [6] - 平安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发起式等产品临近三年大考 若2025年3月11日规模不足2亿将自动终止 已提前暂停申购 [6] - 2022年集中成立的发起式基金中大量产品未能通过规模考核 显示该类产品存在"高发行量 高淘汰率"特征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