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分红型寿险
icon
搜索文档
2220亿险资入市,大象起舞,蚂蚁寻缝
虎嗅· 2025-07-09 08:43
险企长线资金入市背景 - 在利率下行、传统险利差损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保险资金通过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加速涌入资本市场,三批试点总规模预计达2220亿元[1] - 监管部门已批准三批试点,首批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规模500亿元,第二批8家险企规模1120亿元,第三批600亿元正在陆续获批[1] - 低利率环境下国内长债收益率已降至2%以下,险企持有大量国债和银行存款导致投资收益承压[3] - 前两年预定利率较高阶段(高于2%)卖出大量保单,如今形成高成本负债兑付压力[5] 政策支持与投资策略 - 2024年9月《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保险机构做坚定价值投资者[9] - 2025年1月《实施方案》要求大型国有险企每年新增保费30%投资A股,4月监管比例上调5%释放增量空间[9] - 国金证券预计未来三年保险资金入市增量约6000-8000亿元[9] - 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50%-350%区间的险企权益类资产比例上限提高5个百分点[10] 资产端投资布局 - 第一批试点基金鸿鹄志远500亿元已全部投资落地,重仓伊利股份(股息率4.4%)、陕西煤业(6.96%)、中国电信(3.38%)[13][15] - 新华保险2024年投资业绩156.74亿元,较2023年增加216.35亿元,成为利润主要驱动力[15] - 第二批、第三批试点企业在高股息资产基础上增加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配置[16][17] - 投资策略呈现"高股息资产打底+新兴产业博弹性"的双轨模式[18] 负债端产品调整 - 险企计划提高分红险占比,中国平安、中国太平等目标达50%,新华保险目标不低于30%[24] - 浮动收益产品竞争力提升有望对冲传统险利差损风险[23] - 当前分红险销售面临产品同质化、营销专业性不足、消费者接受度低三大痛点[25][26] 行业竞争格局影响 - 险资入市将加剧行业分化,头部险企凭借资金实力和投研能力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27] - 中小险企在资金压力、人才短板制约下可能面临被整合或淘汰风险[27][28] - 行业呈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2220亿元入市实质是低利率时代的自救行动[29]
预定利率降至1.5% 保险产品保底收益“贴地飞行”
新京报· 2025-06-18 16:32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 - 同方全球人寿传世尊享G/F款预定利率已降至1.5% [1][2] - 中意人寿、恒安标准人寿也推出预定利率为1.5%的分红型寿险产品 [2] - 华泰证券研报称传统险预定利率或由2.5%下调至2.0% [3] 市场利率变化 - 5月20日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均较前值下调10个基点 [2] - 六大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跌破1%,三年期和五年期分别降至1.25%和1.3% [2] - 4月21日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13%,较一季度下降21个基点 [3] 行业动态与监管 - 监管发布《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 [2]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定期组织专家会议研究预定利率,每季度发布研究值 [2] - 保险公司转向销售"低保证利率+浮动收益"型产品如分红险 [4] 产品结构与销售 - 截至6月中旬保险公司推出的400余款产品中超150款是分红险,占比接近40% [5] - 销售人员以预定利率下调为契机推销分红险产品 [4] - 分红险因具备分红属性相较其他产品更具吸引力 [5] 投资者影响 - 预定利率下降导致保证利益缩水,保底收益下降 [4] - 保险产品流动性较差,投资者考虑其他替代型产品 [4] - 保险产品仍具有独特保障功能优势,对投资者有吸引力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