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道量检测设备

搜索文档
精测电子拟摘牌上海精测4.8%股权 半导体在手订单近17亿持续加码布局
长江商报· 2025-06-05 07:20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拟以1.83亿元受让大基金一期持有的上海精测4.825%股权,完成后持股比例由56.4213%提升至61.2460%,进一步强化半导体业务布局 [1][3] - 公司通过战略调整向半导体、新能源领域渗透,已形成"平板显示+半导体+新能源"三位一体业务矩阵,半导体检测设备覆盖前道、后道全领域 [1][4] - 上海精测先后获得大基金一期、二期联合注资合计持股9.65%,认缴出资额各1亿元,有助于加速产品在晶圆厂的验证与导入 [2] 半导体业务进展 - 2024年半导体业务营收7.68亿元(同比+94.65%),占全年总营收29.94%,在手订单16.68亿元(截至2025年4月) [1][5] - 半导体前道量测设备主力产品已完成7nm制程交付验收,更先进制程产品正在验证中,预计将成为未来业绩核心驱动力 [5] - 2024年半导体领域研发投入3.58亿元(同比+32.76%),占公司总研发投入的48.97% [4]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营收25.65亿元(同比+5.59%),但归母净利润亏损9759.85万元(同比-165.02%),主要因显示/新能源业务承压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6.89亿元(同比+64.92%),归母净利润3759.66万元实现扭亏,上海精测同期营收2.06亿元、净利2581.14万元 [2][5] - 新能源业务2024年亏损约8900万元,公司计划优化业务结构聚焦半导体优势领域 [4][5] 子公司上海精测 - 上海精测专注半导体前道量检测设备研发,技术覆盖光谱散射测量、光学干涉测量等五大核心技术,产品应用于硅片加工等四大领域 [3]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总资产31.99亿元,注册资本从13.7亿元增至20.7亿元 [2] - 公司通过增持上海精测股权至61.246%,强化对半导体核心业务的控制力 [1][3]
江苏将迎来一IPO,2024年净利润下滑21.6%|专精快报
36氪· 2025-05-26 14:49
公司概况 - 卓海科技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前道量检测设备研发、修复及销售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 公司曾于2022年6月向深交所创业板提交上市申请,并于2023年1月上会但终止,2024年8月成功登陆新三板创新层,代码874380 [1]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修复设备、自研设备、核心组件及零部件、芯片产线运维服务四大板块,收入结构呈现"一主三辅"特征 [8] 行业背景 - 前道量检测设备是借助光、电子束等介质,针对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等工艺设备的加工成果进行关键指标的量测或潜在缺陷的检测 [1] - 前道量检测设备约占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的13% [1] - 2019年至2023年,中国大陆前道量检测修复设备市场规模由14.8亿元增长至49.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5.44% [1] - 预计2027年前道量检测修复设备市场规模达12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6.69% [3] 市场格局 - 2023年度中国大陆前道量检测新设备市场,国内自研品牌市场份额仅约5%,主要被美国KLA及AMAT、日本Hitachi等国际巨头垄断 [5] - 在修复设备领域,公司市场占有率自2018年的2.07%增长至2023年的7.39%,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三,仅次于KLA和Hitachi的修复部门 [5] - 公司的修复设备已覆盖12英寸规格、14nm制程,修复业务技术、覆盖制程和品类、规模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5] 财务表现 - 2022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14亿元、3.81亿元及4.6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9亿元、1.32亿元及1.04亿元 [8] - 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1.6%,主要系半导体周期导致利润空间下降所致 [8] - 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0.58%、59.86%及46.56% [8] - 2024年修复设备收入4.28亿元,占比92.24%,销量同比增长22.3%,毛利率46.49% [9] - 自研设备2024年收入0.12亿元,占比2.62%,毛利率37.43% [10] 业务结构 - 修复设备通过修复退役设备实现二次销售,主要型号包括电子束缺陷检测设备、薄膜厚度测量仪等,覆盖14nm-28nm制程 [9] - 自研设备包括应力测量仪、四探针方块电阻测量仪,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原厂水平 [10] - 零部件收入占比约3.39%,主要产品包括高重频脉冲激光器、精密传输系统等 [10] - 技术服务收入占比约1.75%,主要通过提供设备运维、产线调试等增值服务 [10] 研发投入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4.81%、7.46%及7.25% [11] - 研发投入显著低于同行中科飞测的36.07%及精测电子的30% [11] 供应链与客户 - 公司主要采购国际IDM企业淘汰的退役设备(如KLA的缺陷检测设备),研发自主修复技术实现设备性能提升 [7] - 公司与韩国、美国等地的设备贸易商建立长期合作,通过竞拍、定向采购等方式获取退役设备 [7] - 2024年存货规模达7.41亿元,占流动资产的74.87% [7] - 客户包括华虹半导体、士兰微、华润上华等,2024年终端客户覆盖国内主流芯片厂商及比亚迪、格力电器等 [8] - 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56.12%,较2022年的70.64%及2023年的66.01%有所下降 [8] 政策环境 - 我国近日推出的"晶圆定源"政策,即芯片"原产地"按照其制造过程中关键的"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进行认定,有利于推动半导体国产替代进程 [5]
沪深北交易所2025年一季度IPO共受理只有8家,亏损1家红筹1家
梧桐树下V· 2025-04-02 20:15
2025年一季度IPO申报概况 - 沪、深、北交易所共受理8家IPO申报企业,其中上交所科创板2家、深交所主板1家、北交所5家 [2] - 科创板申报企业昂瑞微电子报告期累计亏损8.8亿元,华润新能源2023年扣非净利润达82亿元 [2] - 北交所5家企业均选择市值不低于2亿元且净利润达标的上市标准 [2] 昂瑞微电子(科创板) - 主营业务:射频前端芯片、射频SoC芯片研发设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4][6] - 财务数据:2022-2024年营收从9.23亿元增至21.01亿元,但三年累计亏损8.848亿元 [6][7] - 募资计划:拟募资20.67亿元用于5G射频芯片、射频SoC研发及总部基地建设项目 [9] 傲拓科技(科创板) - 主营业务: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研发生产,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1] - 财务数据:2024年1-9月营收1.56亿元,扣非净利润4878万元,研发投入占比11.68% [13][15] - 募资计划:拟募资7.79亿元用于产研一体化中心及技术服务中心建设 [17][18] 华润新能源(深主板) - 主营业务:香港红筹企业,专注风力及太阳能发电站运营 [20] - 财务数据:2023年营收205.12亿元,扣非净利润82.29亿元,ROE达11.34% [22][23] - 募资计划:拟募资245亿元用于717.5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建设 [25][26] 北交所申报企业核心数据 富泰和 - 主营业务:汽车发动机及新能源车电驱零部件生产,2023年营收7.32亿元 [27][28] - 募资计划:拟募资3.3亿元用于智能化生产线项目 [31][33] 睿健医疗 - 主营业务:血液净化产品研发生产,2023年毛利率52.98% [34][37] - 募资计划:拟募资4.82亿元用于高值耗材及设备研发项目 [39] 卓海科技 - 主营业务:半导体前道量检测设备,2024年营收4.65亿元 [40][42] - 募资计划:拟募资7亿元用于设备产业化及研发中心 [45][46] 双英集团 - 主营业务:汽车座椅及内外饰件生产,2024年营收25.8亿元 [48][50] - 募资计划:拟募资6.81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座椅等项目 [52][53] 华汇智能 - 主营业务:高端智能装备制造,2023年营收3亿元同比增长42.07% [55][59] - 募资计划:拟募资4.59亿元用于新能源智能装备研发生产项目 [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