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培他滨
搜索文档
STTT:我国学者从中药材中发现新型铁死亡诱导剂,为癌症治疗带来新思路
生物世界· 2025-07-07 15:24
铁死亡作为抗肿瘤治疗策略 - 铁死亡是一种依赖于不受限制的脂质过氧化的新型细胞死亡形式,区别于细胞凋亡和程序性坏死 [2] - 细胞内亚铁离子(Fe2+)和活性氧(ROS)的高水平是铁死亡的特征,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并导致膜磷脂的脂质过氧化 [2] - 亚铁离子通过芬顿反应促进肿瘤细胞内活性氧积累,具有潜在抗肿瘤效果 [2] GPX4和GSH在铁死亡中的作用 - GPX4利用谷胱甘肽(GSH)将脂质过氧化物还原为脂质醇,靶向GPX4或GSH的药物可能具有抗癌潜力 [3] - 脂质过氧化可能作为"找到我"信号,促进抗原呈递并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3] - 上皮-间质转化(EMT)介导的肿瘤转移和耐药性使肿瘤细胞对铁死亡敏感 [3] 铁死亡诱导剂的研究进展 - RSL3和erastin等铁死亡诱导剂可通过诱导脂质过氧化在小鼠模型和人类肿瘤细胞系中诱导铁死亡 [3] - 铁死亡诱导剂能增强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活性 [3] - 由于发现更多抗氧化系统及代谢调节机制,单一GPX4抑制策略效果有限 [3] 天然产物ACE的双重作用机制 - 天然产物acevaltrate(ACE)可同时作用于PCBP1/2和GPX4两个靶点,迅速诱导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 [4][8] - ACE通过靶向PCBP1/2提高细胞内Fe2+水平,并通过靶向GPX4抑制其酶活性,破坏抗氧化系统 [9] - ACE的双重作用使其诱导铁死亡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诱导剂 [10] ACE的临床前研究结果 - ACE在动物实验中治疗效果优于已知铁死亡诱导剂和一线临床癌症药物卡培他滨、TAS-102 [10] - ACE在结直肠肿瘤类器官中的抑制效果优于细胞水平,显示临床应用潜力 [10] - ACE通过双重机制规避单靶点诱导剂的补偿性耐药问题,实现高效低毒性的肿瘤选择性杀伤 [12]
罕见十二指肠癌多发肝转移,如何逆天改命
虎嗅· 2025-04-29 20:59
医疗行业趋势 - 社区医院设备升级但缺乏专业诊断能力 显示基层医疗资源仍存在短板 [5] - 三甲医院与专科医院在复杂病例诊断中发挥关键作用 体现分级诊疗必要性 [5][6] - 微卫星稳定型癌症患者面临免疫治疗无效的困境 反映精准医疗领域待突破 [22][27] 癌症治疗技术 - 腹腔镜超声引导下ICG荧光染色技术显著提升肝脏肿瘤切除精准度 [32]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仍属高风险手术 围手术期死亡率达3% [33] - 新辅助化疗在转化治疗中展现显著效果 肿瘤体积缩小率达31.9% [31] 临床研究进展 - 医院开展针对肝内胆管癌的三期临床试验 为患者提供治疗新选择 [14] - 结直肠癌治疗方案被尝试用于十二指肠癌 显示罕见癌种治疗手段有限 [26][27] - 多学科会诊(MDT)模式在部分医院尚未成熟 需患者自行协调诊疗 [10] 医疗资源配置 - 新院区硬件设施完善但高端设备配置滞后 影响手术方案选择 [56] - 医联体医院处理术后并发症能力不足 凸显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55] - 肿瘤专科医院就诊流程优化 检查预约效率显著提升 [44] 患者诊疗体验 - 互联网医疗信息传播加速医患匹配 但需甄别信息真实性 [37] - 病友组织提供专业支持 严格审核机制保障交流质量 [29] - 远程会诊需求增长 跨区域医疗协作成为趋势 [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