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压力
icon
搜索文档
晶升股份上市两年,IPO募投项目之一仅投入4%!现筹划收购
IPO日报· 2025-08-27 11:24
公司重大资产重组 - 公司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北京为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权并同步募集配套资金 [1] - 因交易存在不确定性公司股票自8月26日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2亿元4.06亿元及4.25亿元其中2023年营收增速达83% [3] - 同期毛利率水平分别为35.22%33.46%及26.07%呈现持续下滑趋势 [3] 收购标的分析 - 北京为准成立于2014年专注半导体级温度压力真空智能测控系统的研发与生产其产品是长晶炉的核心大脑与神经 [5] - 该公司产品已通过头部晶圆厂认证客户覆盖国内外主流手机品牌技术应用于数亿部手机生产测试 [6] - 收购完成后智能测控系统可补齐公司高端长晶炉卡脖子部件短板助力实现设备+智能控制纵向一体化降低外采成本并缩短认证周期 [6] 募投项目进展 - IPO募投项目包括总部生产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晶体生长设备项目拟投资金额分别约2.7亿元和2亿元 [8] - 半导体晶体生长设备总装测试厂区建设项目经历两次延期和两次变更地点 [8] - 截至2024年底该项目累计投入进度仅为4.29% [9] - 项目延期系受下游应用领域及半导体等行业短暂调整及供需错配等因素影响 [11]
歌尔微电子招股书解读:一季度收入大增54.4%,净利润却下滑43.6%
新浪财经· 2025-07-22 08:28
业务模式 - 公司采用平台化商业模式,覆盖材料研发、芯片设计到算法软件开发等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的关键环节,通过UniSense全栈能力协同提供多样化解决方案 [2] - 产品线包括传感器(声学、压力、惯性传感器)、SiP(TWS SiP、触控SiP等)及传感交互模组(车载类和消费类),具有高度定制灵活性,声学传感器在尺寸、SNR等性能优于行业平均 [3]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54.4%,但净利润2.305亿元同比下滑43.6%,呈现收入与利润背离现象 [1][4][5] - 传感器业务收入占比持续超69%(2025Q1达80.8%),其中声学传感器占比75.4%;SiP业务占比波动(2025Q1为12.9%),传感交互模组规模较小但呈增长趋势 [9][10] 盈利结构 - 毛利率受成本增长压力推测承压,净利率下滑或与研发投入增加、市场推广费用上升有关,但招股书未披露具体毛利率数据 [6][7] 行业地位 - 公司为全球第五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及中国第一大,但盈利指标与同业对比需进一步分析以明确竞争地位 [14] 客户与供应链 - 服务全球126家直销客户包括前九大手机厂商,需关注客户集中度风险 [15] - 供应商集中度若较高可能影响原材料供应稳定性及采购议价能力 [16] 股权与管理 - 需评估实控人及大股东持股结构稳定性,管理层履历及激励机制对战略执行的影响 [17][18] 业务挑战 - 成本控制不力导致净利润下滑,需优化供应链及生产流程以提升盈利能力 [12][13] - 关联交易公允性需核查,可能影响财务独立性 [11]
超5亿元!上市企业威尔泰收购紫江新材51%股份
搜狐财经· 2025-07-18 10:28
交易概况 - 威尔泰拟以5.46亿元现金收购紫江新材51%股份 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 完成后紫江新材将成为控股子公司 [1] - 紫江新材此前为紫江企业控股子公司 多次分拆上市未果 本次交易为实控人沈雯旗下资产整合的曲线上市举措 [3][13] 威尔泰经营现状 - 公司成立于1992年 主营工业自动化仪表研发生产 2006年深交所上市 曾为行业佼佼者 [4][5] - 近年陷入盈利困境:2022-2024年营收1.48亿/1.57亿/1.63亿元 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2098万/-1705万/-1724万元) [6]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1.3-1.65亿元(上年同期亏771万) 主因整合铝塑膜资产创造新增长点 [7] 紫江新材业务优势 - 成立于1995年 专注铝塑膜研发 国内最早实现国产化替代 打破日系垄断 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8][9] - 核心产品五项性能指标媲美进口 获多项国家级认证 2021年对比亚迪销售1.16亿元(占比31.59%) [9][10] - 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厂商 2023-2024年营收7.11亿/6.23亿元 净利润9023万/5351万元 [12] 战略协同效应 - 威尔泰借此切入锂电池材料高成长赛道 优化业务布局 加速向新质生产力转型 [7][11] - 紫江新材可借助上市公司平台获得资本支持 实现多年未完成的上市目标 [3][12][13] - 双方实控人均为沈雯 交易属于集团内部资源整合 有望产生产业链协同效应 [3][13] 紫江新材上市历程 - 2017年启动新三板挂牌 2020年拟分拆至科创板 后改道创业板 2022年受理后于2023年撤回 [13] - 2024年7月新三板挂牌 本次收购成为其第三次冲击资本市场的替代方案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