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万象大模型

搜索文档
逐鹿具身智能 魔法原子的“快”与“慢” | 机器人产业链一线调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1 10:27
公司发展 - 魔法原子成立于2024年,创始团队早在数年前已涉足机器人研发,并参与小米第一代仿生四足机器人"铁蛋"的研发生产[3][10] - 2023年3月推出第一代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成为国内极少数具备行走能力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并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实现全球首个咖啡拉花人形机器人[13] - 2023年底获得1.5亿元天使轮融资,计划2024年量产400台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商业场景[15] 技术突破 - 人形机器人"小麦"具备42个自由度,跑步速度达每秒2米,适应多种地形环境[5][7] - 2023年电机技术小型化与大扭矩取得突破,结合运动控制算法使电驱人形机器人具备液压驱动级爆发力[5] - 2024年2月推出自研灵巧手MagicHand S01,采用11个大扭矩电机实现5公斤高负载能力[5] - 发布端到端"原子万象大模型",整合多模态感知、自主导航、操作抓取与运动控制功能[7] 行业趋势 - 2023年以来具身智能技术范式巨变,端到端技术路线加速机器人自主能力落地[3] - 行业出现本体轻量化趋势,电机驱动技术成为主流并经历多轮迭代[5] -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超82亿元,B端场景市场容量巨大但家庭服务领域可能形成红海[17] 产品应用 - 与追觅科技合作采集生产环境真实数据,已形成数百万条高价值训练样本,在点胶工序中成功率和效率提升数倍[13] - 应用场景覆盖工业搬运、商业导购、餐厅服务等,未来五年有望进入家庭生活领域[6][15][17] - 采用"快慢双模"协同架构,快系统增强运动能力,慢系统实现长序列任务自主规划[8][9] 研发方向 - 重点投入本体量产、技术迭代及应用开拓,探索激光雷达与视觉传感器数据共享[17] - 需解决真实物理交互数据采集问题,标准化规模化处理数据是走向通用的关键[9] - 工业场景侧重负载能力,家庭场景需优化运动范围以实现自主爬起等功能[6]
人形机器人“天团”成员再刷新!看这些企业如何玩转具身智能
南方都市报· 2025-03-28 10:29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 - 人形机器人技能不断突破,包括扭秧歌、骑单车、爬楼梯、前空翻、侧空翻、烤面包等[1] - 具身智能赛道火热,各地出台相应政策和行动规划[1] - 2025年被业内普遍视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元年[1][4] - 科技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为目标[1][9] 魔法原子公司动态 - 魔法原子推出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人,国内人形机器人"天团"再添一员[1] - 公司成立于2024年1月,专注通用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技术[4] - 创始团队2020年8月开始研发四足机器人,曾参与小米第一代机器狗"铁蛋"研发[4] - 2022年团队入局人形机器人领域[4] 产品技术参数 - 人形机器人"小麦"走路速度从0.3m/s提升至持续跑步速度2m/s[4] - 能在奔跑状态下适应马路、跑道、草地、山坡等多种地形[4] - 灵巧手MagicHand S01负载能力与灵活性行业领先[6] - 关节系统在机器人总成本中占比超过70%[6] - 直驱电机扭矩密度是行业平均水平的1.5倍[6] - 2024年电机产值相较上一年翻了4倍[6] 商业化应用场景 - 展示商场工作案例包括停车场交通疏导、汽车门店导购、餐厅服务员、美发工作人员等[4] - 启动"千景共创计划",拓展1000家合作伙伴,打造1000个落地应用场景[4] - 预计2024年将有400台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商业场景[4] - 已有部分购买、租赁订单来自工业、商业、会展等场景[9] 核心技术研发 - 早期采用经典控制路线,后期转到强化学习、模仿学习技术路线[4] - 打造"大脑+小脑+肢体"全栈技术创新[6] - 自研关节模组、灵巧手、减速器、驱动器、主控等核心零部件[6] - 推出端到端"原子万象大模型",融合视觉语言大模型与动作专家系统[7][9] - 打造MagicNet多机协同系统和MagicDataAI数据引擎[7] 融资与政策支持 - 已完成1.5亿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9] - 将扩大人才招募,持续加码具身智能核心技术研发[9] - "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9] -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5年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9]
魔法原子今年将量产400台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工业、商业场景
IPO早知道· 2025-03-27 14:23
人形机器人产品发布与量产计划 - 公司于3月26日正式推出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人,并首次发布端到端"原子万象大模型",展示具身智能技术在工业、商业场景的应用范式 [3] - 公司总裁吴长征透露人形机器人量产计划,预计2024年将有400台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商业场景 [3] - 人形机器人"小麦"已具备仿人行走与奔跑能力,能适应马路、跑道、草地、山坡等多种地形,并报名参加2024年4月北京机器人马拉松比赛 [3] 技术路线与场景应用进展 - 人形机器人技术路线从经典视觉识别、位姿估计进化至快慢双系统的端到端技术路线 [5] - 在商业场景中,人形机器人已承担停车场交通疏导、汽车导购、餐厅服务员、美发师等岗位,展示多场景服务能力 [5] -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身高174cm,配备自研灵巧手和大语言模型,可基于视觉语言模型识别用户特征、预测偏好并提供定制化服务 [5] 工业与商业场景落地成果 - 人形机器人已在追觅科技工厂实现物料搬运、产品检测、点胶等工序落地,点胶工位工作效率和成功率通过3个月提升数倍 [7] - 选择家电制造领域切入因其"品种多、产线柔性需求高"特性,有利于通过多样性场景训练提升机器人通用性 [7] - 商业场景中,人形机器人已应用于交通引导、汽车导购、餐饮服务、美容美发,并亮相全国两会报道、科技展会等高端场合 [7] 战略合作与社会责任计划 - 公司启动"千景共创计划",目标拓展1000个合作伙伴,打造1000个落地应用场景以加速商业化 [7] - 推出"光引001"四足机器人项目,利用多模态交互能力为视障人士提供出行便利解决方案,强调科技向善理念 [9] 行业观点 - 公司提出人形机器人需满足"有用、好用、有人用"标准才能释放新质生产力价值,场景应用将驱动行业下一轮发展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