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
搜索文档
江门侨乡建筑“潮改记”(侨界关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2 07:02
陈健强摄 开平华侨华人服务中心供图 赤坎华侨古镇的骑楼建筑群。 赤坎华侨古镇供图 扫码观看视频 青砖灰瓦的老骑楼,变身"密室逃脱"体验馆;昔日的旧粮仓,化作格调十足的艺术剧场;斑驳的老 侨房,变为设计感拉满的精品民宿……在广东省江门市,不少侨乡老建筑正迎来"逆生长"。 塘口墟由侨房改建的咖啡馆。 今年夏天,近50名美国青年组成交流团,参观开平侨乡建筑,体验非遗。 江门是著名侨乡。分布在江门各地的古建筑、古村落等,凝结着江门籍华侨华人共同的乡情。近年 来,当地持续推进对骑楼街区、名人故居、侨房、码头等建筑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在"修旧如旧"与创新 开发中,为老建筑赋予了"潮范儿"。 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8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传 承""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江门的生动实践是传承侨乡历史文化、打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益尝试。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江门开 平市赤坎镇、塘口镇等地,实地探访江门侨乡建筑的"潮改"经验。 留住侨韵,增添创意 "漫步古镇,发明电灯公司旧址、灵通电话公司旧址、巴黎大旅店、天 ...
21现场|在肯尼亚百年老宅,中国年轻人开了家民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8 13:19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绿树成荫的使馆区,一栋拥有百年历史的英式别墅正焕发着新的生机。这里是由一 群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的年轻创业者共同打造的复合空间——DB SPACE,它集咖啡馆、酒吧、民宿、 中餐厅与活动中心于一体,正迅速成为连接中非青年文化的一座桥梁。 这个名为DB SPACE的据点,被创始团队视为一个"双向窗口"。它不仅让当地非洲朋友有机会近距离了 解当代中国青年的活力与创意,也为旅居肯尼亚的华人乃至国内同胞,提供了一个打破刻板印象、感受 立体而真实非洲的平台。其主理人辛忠寰表示,他们希望这里能成为文化交流与思想碰撞的港湾。 项目所在地原是一位咖啡农场主的住宅,古朴的英式建筑风格被完整保留。而在内部的改造中,这群年 轻人巧妙融入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雅致的瓷器、流光溢彩的琉璃以及充满韵味的古风挂件,与 原有的欧式结构相映成趣。这种跨越时空与地域的美学融合,使得每一位访客都能在古朴庄园中,同时 感受到东方的典雅与非洲的热情。 肯尼亚青年公共社区DB SPACE负责人辛忠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许多人对非洲抱 有刻板印象——"天天打仗"、"又脏又乱又差"。但在他看来,非洲既有原始粗犷的一面, ...
收入水平全国第三 浙江如何提振消费?
证券时报· 2025-08-05 10:11
政策导向与消费潜力释放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有效释放内需潜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1] - 浙江通过居民收入增长(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7813元,同比增5 1%)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乡倍差1 67)推动消费需求扩大[1][3] - 浙江计划到2035年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通过"千万工程"和"山海协作"缩小区域差距[4] 区域收入结构与增长亮点 - 杭州、宁波、绍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万元(44709元、43797元、43030元),丽水、衢州增速领先(均≥6%)[2][3] -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5 7%)快于城镇(4 7%),工资性、财产净、转移净收入增速均高于城镇[3] - 丽水居民经营净收入增长显著(7 4%),四大收入来源全面增长[3] 消费场景创新与业态融合 - 杭州大运河杭钢公园改造为工业风文旅综合体,融合市集、演艺、露营等多元消费场景[5] - 浙江暑期促消费行动聚焦文旅、体育、夜间经济等领域,上虞夜间演艺带动客流增40%[5] - 乡村消费升级案例:义乌李祖村创客业态达73家,年销售额超7000万元,游客量破百万[6] 乡村经济与产业联动 - 天台县塔后村形成"民宿+康养+文化"产业链,集群发展70家民宿及配套业态[7][8] - 浙江农村通过IP赋能(如扎染工坊改造)吸引年轻消费群体,探索差异化文旅产品[6][8] - 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如数字游民配套)成为乡村消费升级的支撑点[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