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民宿

搜索文档
宝藏村里“绿生金”
经济日报· 2025-06-24 06:04
天麻种植产业 - 宝藏村采用"林麻间种"仿野生栽培模式种植天麻,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不施化肥、农药、除草剂,保证原生态和道地性 [1] - 村民通过电商直播拓宽天麻销路,2020年起有农户代销天麻8万多斤,销售额近400万元 [1] - 天麻种植实现森林植被保护和生态经济效益双提升 [1] 乡村旅游发展 - 宝藏村2022年启动"秘境宝藏"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新增游客中心、休闲特色农业体验园、精品民宿等业态 [1] - 创新"党建引领+村集体+乡村CEO团队+村民"管理模式,由专业团队运营景区 [2] - 推行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2] 区域发展规划 - 以宝藏村为核心辐射周边,打造四季旅游品牌,包括春赏花海、夏享避暑、秋品天麻、冬观雾凇 [2] - 深化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活力 [2]
新疆兵团:绘就绿富同兴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6-12 17:45
庭院经济发展模式 - 新疆兵团引导职工整合空置房间、院落及零星土地资源,将庭院经济与人居环境提升相融合,实现创收与环境优化双赢[1] - 典型案例包括李大叔在自家庭院建设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实现家庭自给并外销市场,显著节省开支[1] - 赵明辉通过后院养殖肉牛和奶牛,每头牛年收入约5000元,并计划扩大养殖规模[2] 农文旅产业融合 - 新疆兵团推动基层培育农事体验、特色农家乐、精品民宿等业态,构建多产业融合的全域旅游格局[2] - 第八师150团赵拥军打造军垦特色民宿,涵盖休闲娱乐、采摘、烧烤等功能,吸引城市游客[2] 经济效益与规模扩展 - 庭院经济模式使职工家庭将"方寸地"变为"聚宝盆",如蔬菜大棚实现自给并外销增收[1] - 养殖户通过扩大品种牛引进规模提升收入潜力,单头牛年收入达5000元[2] - 民宿经济因休闲旅游需求增长而持续扩张,退休职工通过特色经营实现创收[2]
六五特刊 | 家庭“小美”汇成乡村“大美”
中国环境报· 2025-06-05 08:14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 吉兴村依托国家4A级风景区吉林鸡冠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旅游经济,森林覆盖率达30%,负氧离子含量高[1] - 全村54户90人,曾获省级文明村称号、入选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5年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1] - 初期因人口老龄化(平均60岁)及缺乏运营经验,传统农家乐模式效果不佳[1] 庭院经济实施策略 - 以家庭为单位发展特色民宿、种养殖业(土豆/西瓜/蔬菜)及民俗作坊(蜂蜜/酱菜/煎饼/豆腐)[2] - 选择10户村居进行统一规划改造,保留乡村特色同时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建成29家精品民宿可接待200人[3] - 通过"积分制管理"激励环境维护,纳入"文明家庭"评比并实行"红黑榜"公示[3]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村民年收入从1万元增至3万元,带动30余人就业,75岁村民可通过煎饼坊获得收入[3] - 模式已推广至复兴村、吉乐乡等周边地区,形成区域联动效应[4] - 全国"十四五"期间新增6.7万个行政村完成环境整治,农村生态显著改善[4] 行业趋势 - 乡村旅游与生态保护结合成为乡村振兴重要路径,典型案例显示小规模精细化运营可行性[1][2][3] -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产业升级[4][5]
金融赋能恩阳文旅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5-27 11:16
金融支持文旅产业发展 - 中国人民银行巴中市分行指导银行机构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1.68亿元用于文旅项目包括古镇保护红色研学乡村旅游等助力恩阳文旅产业提质升级[1] - 农发行巴中分行累计授信政策性资金5亿元支持恩阳古镇改造项目总投资8.78亿元其中已投放4.88亿元用于古建筑修缮基础设施升级等[2] - 改造后的恩阳古镇2024年吸引游客约40万人带动760余家商户入驻文旅项目实现年收入约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1500个助力1714名脱贫群众年均增收5000元[2] 红色文化研学发展 - 农发行巴中分行累计投放3.66亿元信贷资金支持恩阳区红色文化研学示范基地建设[3] - 红色文化研学基地2024年投入运营后累计接待研学团队等超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7600万元[3] - 该项目直接和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3] 农旅融合项目成效 - 万寿村从贫困村发展为AAAA级旅游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59.69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2191万元[4] - 巴中农商银行累计投放贷款3750万元支持万寿村现代农业项目贷款利率从6%降至4.85%[4][5] - 现代农业项目整合3598.57亩土地资源打造生态农业餐饮住宿休闲康养等全季候旅游产品体系[4]
安徽庐江县去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百亿元 全域旅游激活县域经济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5-08 06:26
全域旅游发展 - 庐江县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文旅产业聚人气、促消费,激活县域经济发展,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1] - 该县打造了汤池温泉旅游度假区、精品民宿"云里安凹"、自驾路线"庐南川藏线"等多个休闲旅游项目 [1] - 实施"54321"旅游发展工程,计划培育50家精品民宿、建设400家家庭民宿、打造3大旅游风景线、发展20个主题游乐项目、集聚10大重点景区 [2] 民宿产业发展 - 庐江县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营、群众受益"的民宿产业发展模式,建成48家精品民宿、55家家庭民宿 [2] - 庐江县旅游投资发展公司投资3000余万元改造全县首家精品民宿"云里安凹",带动虎凹欢乐茶谷、少间·王圩里等精品民宿相继落成 [1] - 县乡村振兴投资有限公司收储或租赁乡村闲置资产,由政府统筹资金开发民宿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 [1] 旅游经济成效 - 庐江县已形成汤池、万山、柯坦三大民宿集聚区,带动"民宿+"产业融合 [2] - 2023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百亿元 [2] - 未来计划探索滑雪场、低空旅游、航空航天研学基地等新场景,提升旅游体验 [2] 景区项目特色 - "十里长冲"景区新增橡胶步道、农场等设施,吸引亲子游客参与抓鱼摸虾、放风筝等活动 [1] - 长冲亲子谷设有野坡咖啡、万山电影公园等特色项目,丰富游客体验 [2] - 云里安凹民宿节假日一房难求,需提前两周预订 [1]
清原满族自治县:文旅深度融合 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人民网· 2025-04-27 09:18
文旅产业规划 - 清原满族自治县提前谋划2025年春夏旅游项目筹备工作 全面优化文旅产业发展机制 [2] - 重点推动文旅融合 包括红河峡谷漂流提质升级 并颁布《清原满族自治县旅游条例》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 - 作为辽东绿色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 清原拥有丰富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优势 [4] 文旅融合举措 - 围绕红色研学 精品民宿 特色本地商品三大方向推动产业融合 [4] - 整合红色历史资源 开发包含抗联纪念馆等景点的研学路线 升级筐子沟红色教育基地 [4] - 提升精品民宿接待能力 强调"一宿一主题"特色 融入本地文化元素 [4] - 开发民族元素文创产品 加强"清原大米""清原鹿茸"等特色农产品宣传 [4] 景区升级计划 - 对4A级红河峡谷漂流景区全方位提质升级 该景区漂流流域全长12.8公里 [6] - 以漂流为核心 联动玉龙溪 筐子沟等景区 提供"吃住行娱购游"全链条服务 [6] - 打造夜市商圈夜间消费热点 开发"夜经济"满足多样化需求 [6] 服务保障体系 - 运用智慧旅游管理平台 开通"迎且"专线提供一站式服务 [6] - 《清原满族自治县旅游条例》将于5月实施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