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咨询顾问业务
icon
搜索文档
银行业“反内卷”,究竟是在“反”什么?
金融时报· 2025-08-12 08:57
银行业竞争现状 - 行业陷入高度同质化竞争状态,表现为利率战和规模战,消费贷和经营贷利率跌破3%,触及银行资金成本底线[1] - 规模导向的考核模式导致基层员工高压,出现手工补息、高息买存款等违规行为[1] - 信贷资源错配严重,资金过度集中于大型企业,创新型企业面临融资难问题[1] 行业影响 - 低水平竞争压缩银行利润空间,削弱创新动力和服务质量,形成"规模扩张—价格血拼—风险积聚"的恶性循环[2] - 单一营收结构(依赖存贷利差)加剧内卷,需拓展财富管理、支付结算等非利息收入业务[2] 解决方案 - 银行需明确差异化定位:国有大行发挥主力军作用,地方性银行聚焦区域特色,走"小而美"路线[3] - 优化考核机制,引入业务创新、风险管理等多元化指标,替代单一规模考核[3] - 金融管理部门应分类设置考核指标,推动错位竞争,构建分层有序的行业生态[3] 行业转型方向 - 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驱动",通过制度约束引导可持续发展[2] - 摒弃低价换市场策略,以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体验[4]
【西街观察】银行反内卷要先破同质化
北京商报· 2025-06-04 22:04
银行业零售业务内卷现状 - 部分银行主动暂停赔本的车贷高息返佣生意 同时存在员工通过同行"互贷"冲业绩现象 反映零售业务疯狂内卷[1] - 贴息返佣车贷本质是为争夺客户和市场份额 但"赔钱赚吆喝"模式不可持续 加剧经营成本累积金融风险[1] - 员工"互换贷款""自掏腰包贴息"等现象是绩效考核内卷的表现 扭曲服务本质并积攒风险隐患[1] 同质化竞争问题 - 银行盲目跟风推出相似金融产品 缺乏独特性 通过价格战和规模战压缩利润空间[2] - 低水平重复竞争造成资源浪费 削弱银行创新动力和服务质量[2] - 内卷导致贷款利率"下行快"、存款利率"降不动" 存贷款市场利率传导效率受损[2] 监管措施与成效 - 人民银行采取规范存款市场利率定价 建立报备机制 规范手工补息等措施维护市场秩序[2] - 监管部门要求银行按风险定价原则发放贷款 不发放税后利率低于国债收益率的贷款[2] - 上述举措已取得不错成效[2] 破局建议 - 银行业协会应组织达成自律公约 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避免恶性竞争[3] - 商业银行需拓展支付结算 代理业务 理财业务等非利息收入 减少对利差收入的依赖[3] - 银行应明确差异化定位 区域性银行深耕本地 大型银行发力科技金融和跨境业务[3] - 优化绩效考核体系 增加客户满意度 业务创新等多元化指标 激发员工积极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