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管理

搜索文档
德勤中国高管:未来五年中国服务消费将涌现一批“黑马”
中国新闻网· 2025-09-13 16:32
李鹏说,中国市场在高端医疗、金融服务、数字文娱等领域需求持续增长,外企可依托相关经验与技术 优势,充分把握市场红利。 中新社北京9月13日电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正在北京举行,德勤中国政府与公共政 策副主管合伙人李鹏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未来五年,中国服务消费市场将在人口结构变迁、 技术创新迭代与政策精准引导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涌现一批兼具增长爆发力与产业变革力的"黑马"。 数据显示,2020至2024年,中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今年1月至7月,中国服务零售额 同比增长5.2%,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 李鹏表示,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日益加重。过去10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平 均为54.6%,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将进一步推动该比重提升,促使经济结构从以工业和商品贸易为主向服 务经济加速转型,形成更具活力与韧性的经济结构。 从消费结构层面分析,这表明居民消费观念从注重物质商品转向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体验。旅游、文 化、健康服务等领域需求激增,会加速产业升级,形成供需互促的良性循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 能。 对有意中国巨大市场的跨国企业而言,这无疑是重大机遇 ...
Robinhood Markets获纳入标普500指数-美股-金融界
金融界· 2025-09-08 07:52
因模因股狂潮而名声大噪的散户经纪公司Robinhood Markets已成为标普500指数的最新成份股之一。 公司市值至少要达到227亿美元才能获得纳入资格。此外还有其他标准,最终由一个委员会决定哪些股 票能够入选。Robinhood的市值约为900亿美元。 责任编辑:栎树 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S&P Dow Jones Indices)上周五表示,将于9月22日将该公司以及AppLovin和 Emcor Group纳入该基准指数。这对这家交易和投资公司来说是一个里程碑;Robinhood的业务已超越 YOLO股票交易和加密货币押注,并拓展到信用卡和财富管理等其他业务领域。加入标普500指数会为 一家公司带来声望,而且通常会提振股价。追踪该指数的基金必须买入股票以重新平衡持仓。 ...
券业“净利一哥”易主!中信、国泰海通“双雄争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14:17
行业格局变化 - 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后成立国泰海通 2025年上半年以163.21亿元净利润超越中信证券的141.46亿元 成为行业第一[1][2] - 这是中信证券连续八年蝉联净利润冠军后首次失去榜首位置 但中信证券净利润仍创历史新高[1][2] - 合并进程迅速 从2024年9月官宣到2025年3月完成仅用半年时间 合并后三个月即显现协同效应[1][2] 财务表现对比 - 营业收入方面中信证券以330.39亿元保持第一 领先国泰海通91.67亿元[1][9] - 自营业务成为中信证券核心优势 收入达190.52亿元 领先国泰海通97亿元[1][10] - 若剔除自营业务 国泰海通营业收入将超过中信证券[10] - 国泰海通净利润同比跃升近100亿元 从2024年上半年合计65.46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163.21亿元[4] 业务结构分析 - 经纪业务客户规模上国泰海通占据优势 合并后客户量远超中信证券[11] - IPO储备项目中国泰君安以42家领先中信证券的38家[13] - 全口径股权业务中信证券以73家项目保持第一 国泰海通62家位列第二[13] - 股权承销金额中信证券以1545.52亿元领先 但IPO承销金额国泰海通反超18.44亿元[13] 历史业绩回顾 - 2016年国泰君安曾以61.91亿元净利润超越中信证券的54.94亿元[5] - 近十年中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净利润之和多数年份高于中信证券 2021年上半年曾领先45.41亿元[6] - 海通证券2022-2024年净利润持续下滑 从行业前三跌至第17名 2024年上半年仅12.30亿元[7] - 海通证券业绩下滑与历史风险出清相关 坏账计提完毕后盈利能力有望恢复[7] 未来竞争焦点 - 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成为双方主要竞争领域[11] - 投行业务存在项目重叠问题 合并后可能面临承销费用减半的压力[12] - 中信证券已对各业务条线进行摸排 包括客户量和储备项目[13] - 行业关注中信证券是否与中信建投合并以重新夺回冠军位置[8]
洪偌馨:零售银行「过冬」
新浪财经· 2025-09-02 09:57
零售银行业绩普遍承压 - 2025年上半年零售银行营收与利润普遍下滑 多家银行零售金融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出现负增长 例如农业银行零售金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6%至1901.77亿元 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3.59%至685.05亿元[1][4][5][6] - 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表现最为剧烈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0.49%至310.81亿元 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5.98%至12.04亿元 零售利润贡献占比降至4%[1][5][8] - 工商银行零售利润总额同比大幅增长46.05%至927.69亿元 主要因2024年同期基数较低(2024年上半年利润同比下降超30%)[5][7] 零售信贷增长失速与资产质量压力 - 信用卡业务规模持续收缩 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量较最高位8.07亿张下降11.4%至7.15亿张 已连续11个季度下滑[14] - 平安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较上年底下降超9% 消费总额同比下降近17% 农业银行信用卡消费额同比下降5.7%至1.05万亿元[14] - 零售贷款不良率整体承压 招商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含信用卡)为1.04% 较上年末上升0.06个百分点 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为2.73% 较上年末上升0.22个百分点[13][14] 财富管理转型面临挑战 - 财富管理业务未能及时弥补零售信贷收入缺口 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仍处于低位 23家上市银行2024年该项收入较2023年下降9.3%[16] - 部分银行陷入AUM规模陷阱 通过冲量式销售或做大定期存款支撑规模 而非提升财富管理价值链价值 例如农业银行零售存款占零售AUM比重高达85.1%[20][21] - 招商银行财富管理能力领先 零售AUM达160293.95亿元 零售存款占比仅25.1% 大财富管理收入同比增长5.45%至208.57亿元 占中间业务收入50%[21][22][24] 低成本负债与战略转型成关键 - 招商银行负债成本优势显著 个人存款平均付息率为1.18% 整体存款平均付息率为1.26% 远低于同业 主要得益于零售活期存款占比近50%[22][23] - 银行战略重心转向质量与效益 中信银行强调放弃规模情节 招商银行提出回归存贷汇本源 升级人+数字化服务模式 以及以AI决胜未来[18] - 财富管理业务长期价值凸显 存款搬家趋势不可逆 财富管理能力强的银行将获得更大优势 2025年部分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已步入收获期[19][23][24]
零售银行“过冬”
36氪· 2025-09-02 09:29
零售银行业务整体承压 - 2025年上半年零售银行继续承压 资产质量下滑 增长失速[1] - 零售信贷和财富管理两大板块中 信贷引擎渐失动力 财富管理未能及时补位[1] - 居民收入波动 消费需求低迷 房产行业下行导致业务发展受阻[1] 代表性银行业绩表现 - 农业银行零售金融营业收入1901.77亿元同比下降6.6% 利润总额685.05亿元同比下降23.59%[4] - 建设银行零售金融营业收入1814.65亿元同比微增0.99% 利润总额787.34亿元同比下降19.62%[4] - 工商银行零售金融营业收入1693.06亿元同比下降0.67% 利润总额927.69亿元同比上升46.05%[4][6] - 招商银行零售金融营业收入961.93亿元同比微增0.26% 利润总额520.36亿元同比上升1.64%[4] - 平安银行零售金融营业收入310.81亿元同比下降20.49% 利润总额12.04亿元同比下降45.98%[4][7] - 中信银行零售金融营业收入404.85亿元同比下降6.85% 利润总额55.95亿元同比上升109.24%[4][8] 资产质量与风险表现 - 招商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1.04% 较上年末上升0.06个百分点 信用卡不良率1.75%与上年末持平[13] - 中信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1.29% 较上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 信用卡不良率2.73%上升0.22个百分点[13] - 平安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1.27% 较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 信用卡不良率2.3%下降0.26个百分点[13] - 兴业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1.22% 较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 信用卡不良率3.28%下降0.36个百分点[13] - 信用卡总量从高位8.07亿张下降至7.15亿张 连续11个季度下滑[13] - 平安银行信用卡消费总额同比下降近17% 贷款余额较上年底下降超9%[13] 财富管理业务转型 - 零售AUM中零售存款占比反映财富管理能力 招商银行占比25.1% 中信银行35.7% 平安银行31.5%[22] - 农业银行零售AUM23.68万亿元 零售存款占比85.1% 建设银行零售AUM超22.04万亿元 占比80%[22] - 工商银行零售AUM超24万亿元 零售存款占比82.6%[22] - 招商银行个人存款平均付息率1.18% 整体存款平均付息率1.26% 显著低于同业[24] - 中信银行个人存款平均付息率1.95% 平安银行1.92% 兴业银行1.89%[24] - 招商银行2025年上半年大财富管理收入208.57亿元 占中间业务收入50% 同比增长5.45%[25] 战略调整与发展路径 - 银行战略重心从高风险高收益资产业务向低成本负债战略转移[16] - 财富管理业务需要长周期战略性投入 短期难以弥补信贷收入下滑[17] - 2024年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9.3% 中收业务仍处低位[18] - 部分银行通过冲量式销售推动AUM增长 未能真正挖掘价值链[20]
不再“规模至上” 银行行长纷纷表态“反内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19:09
行业政策导向 - 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1] -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次用内卷形容银行业 直指存贷偏离度影响货币效能 [1] - 国家层面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传递供给侧改革信号 [5] 银行业战略转型 - 行业关注点从外部关税冲击转向内部反内卷结构性调整 [1] - 多家银行高管在业绩会强调高质量发展 摒弃规模情结 [7][8] - 工行提出匀速平衡发展理念 避免盲目追求规模增速 [9] 差异化实践路径 - 民生银行明确不搞内卷式竞争 深化客户经营并降本增效 [3] - 华夏银行规范存贷款定价机制 坚持风险定价维护市场秩序 [3] - 工行通过平衡量价策略同步调降存贷利率 熨平净息差影响 [4] 资产负债结构优化 - 中信银行构建40%公司业务+40%零售业务+20%金融市场业务的营收格局 [5] - 资产端实施增高减低原则 提升实体信贷压降票据资产 [6] - 负债端强化交易结算银行建设 提升活期存款占比 [6] 非息业务发展 - 工行上半年非利息收入达955亿元 其中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38% [10] - 建行非利息净收入992亿元同比增长25.93% 占比提升4.68个百分点至25.70% [11] - 中信银行二季度非息净收入环比改善19.4个百分点 手续费收入逆势增长6.18% [12] 业务创新突破 - 农行养老产业贷款余额216.2亿元较年初上涨94.6% 通过科技赋能提升业务效率49% [13] - 工行国际化与综合化业务占集团营收9.8%及税前利润13% 成为新增长曲线 [10] - 多家银行拓展财富管理、投行资管、跨境金融等多元非息业务 [12][13]
转型压力下的生存法则,看苏州银行如何破局锚定自身增长曲线
南方都市报· 2025-09-01 17:39
核心观点 - 区域性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科技渗透背景下面临转型考验 公司通过深耕区域市场 优化成本效益和强化风控能力保持竞争优势并寻求新增长引擎 [1][6] 区域市场优势 - 江苏省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70万亿元居全国第二 苏州市同期生产总值和进出口总额均为1.30万亿元 [3] - 公司作为苏州唯一法人上市城商行实现江苏省内地市全覆盖 市盈率和市净率处于行业前列 获多家券商买入评级 [3] - 2025年上半年总资产7549.74亿元较上年末增8.83% 存款4627.52亿元增10.98% 贷款3634.97亿元增9.04% ROA与ROE处于同业较好水平 [3] 成本控制与收入结构 - 2025年6月末成本收入比降至30.51% 较上年末下降6.28个百分点 经营效率显著改善 [4] - 通过优化存款结构降低付息成本 推动利息净收入稳步增长 [4] - 财富管理 投资银行 支付结算等中间业务收入稳步增长 形成多元化收入结构 [4] 资产质量与风控 - 2025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0.83% 拨备覆盖率437.91% 拨贷比3.63% 风险抵补能力同业突出 [6] - 逾期贷款占比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通过加大核销力度优化资产结构 [6] - 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监测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及操作风险 [6] 发展前景 - 公司在金融科技应用 消费金融服务和跨境业务拓展等领域寻求突破 [6] - 通过市场策略优化和资产质量把控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6]
招商银行副行长彭家文:信用卡收入拖累手续费收入
贝壳财经· 2025-09-01 13:09
核心观点 - 招商银行信用卡收入显著下滑但市场份额提升 财富管理收入实现强劲增长 [1][2] 信用卡业务表现 - 信用卡交易量达2万亿元 同比下降8.3% [1] - 信用卡收入负增长16% 主要因户均消费和笔均消费金额下降 [1] - 信用卡市场份额逆势提升0.3个百分点 [1] - 信用卡客户数量保持增长态势 [1] 财富管理业务表现 - 财富管理收入三年首次增速转正 同比增长超11% [2] - 代销理财/信托/基金收入均实现较快增长 [2] 整体手续费收入结构 - 信用卡收入占比高 其下滑对整体手续费收入形成主要压力 [1] - 财富管理业务成为上半年手续费收入的重要亮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