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嘉实成长驱动
icon
搜索文档
嘉实基金孟夏:以“质量”与“均衡”穿越科技制造新周期
中国证券报· 2025-09-29 08:23
市场整体观点 - 科技创新与高端制造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核心引擎,半导体、芯片、创新药、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发展提速,技术持续突破,产业趋势增强,成为市场瞩目的投资焦点 [1] - 市场在A股指数连创新高后进入震荡调整阶段,此轮调整被视为上涨进程中的良性整固,有助于行情更健康持久地发展 [2] - 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市场上涨呈现显著结构性分化,以科技成长为核心的热点板块领跑,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合理区间,横向对比全球主要市场,A股估值仍具备修复空间 [2] - 结构性行情的形成得益于产业升级推动和流动性宽松环境支撑,指数未来仍具备较好的上行基础,进一步突破需构建更广泛的板块上涨格局 [2] 科技板块趋势与逻辑 - 中国经济发展已实现从依靠劳动力红利、工程师红利向科技创新红利的跨越,新质生产力正在重塑科技创新的底层能力 [3] - 长期乐观因素包括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与内需增长潜力、强大的制造业竞争力与新兴市场需求释放、人工智能技术浪潮下中国工程师资源数据优势与科技应用能力结合催生的新机遇 [3]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已占整体市值的四分之一以上,显著超过银行与房地产行业市值之和 [3] - 在A股市值前50大公司中,科技企业数量从十三五末的18家增至目前的24家,占比接近半数,科技正日益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 [3] 投资策略与选股方法 - 科技制造行业竞争激烈易形成赢者通吃格局,投资时更应注重企业质量,并在行业配置上保持适度均衡 [1][7] - 投资遵循长期重于短期、质量重于弹性的判断原则,成长意味着所投公司具备长期良好发展潜力,如未来3至5年利润有望实现1倍以上增长,质量则强调企业质地优秀且具备分红意愿和能力 [4] - 企业估值倾向于采用现金流折现模型(DCF),该模型即使面对尚未盈利的企业仍可进行合理估值,选股过程会综合考量企业商业模式、竞争优势及所处产业趋势 [4] - 过去三年多价值风格持续优于成长风格的阶段或将告一段落,市场有望开启新一轮周期,成长风格将迎来更多基本面驱动的投资机会,质量因子的权重有望进一步提升 [6] 具体投资机会 - 重点看好制造业出海与内需反转等机遇,制造业出海是中长期投资方向,综合能力突出能持续构建商业壁垒提升全球份额的优质企业将迎来重要长期投资机会 [6] - 在全球地缘政治复杂贸易格局多变背景下,有能力在海外建立生产销售乃至研发体系的企业多为行业龙头,其议价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有望提升 [6] - 内需反转方向值得关注,包括估值合理增长较快或经营出现拐点的行业机会,科技领域中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医药等细分成长赛道具备长期布局价值 [6] 基金产品表现 - 截至今年6月30日,嘉实制造升级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为54.63%,同期业绩基准收益率为28.76% [4] - 嘉实成长驱动自成立以来收益率达36.33%,同期业绩基准涨幅为9.21% [4] - 嘉实领先成长自成立以来累计收益达161.03%,同期基准涨幅为37.17% [4] - 嘉实制造升级近一年业绩在全市场标准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10,嘉实成长驱动的近一年业绩位列全市场偏股型基金前21% [5]
嘉实基金孟夏: 以“质量”与“均衡”穿越科技制造新周期
中国证券报· 2025-09-29 04:54
市场行情与趋势 - 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A股市场上涨呈现结构性分化,科技成长板块领跑 [2] - 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合理区间,横向对比全球主要市场,A股估值仍具备修复空间 [2] - 结构性行情得益于产业升级推动和流动性宽松环境支撑,当前震荡整理具有积极意义 [2]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已占整体市值的四分之一以上,显著超过银行与房地产行业市值之和 [3] - 在A股市值前50大公司中,科技企业数量从“十三五”末的18家增至目前的24家,占比接近半数 [3] 行业发展驱动力 - 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从劳动力红利、工程师红利向科技创新红利的跨越 [3] - 新质生产力正在重塑科技创新的底层能力,打破仅擅长工程化落地和成本控制的传统认知 [3] - 长期乐观因素包括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带来的内需增长潜力、强大的制造业竞争力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浪潮 [3] - 在人工智能浪潮下,中国庞大的工程师资源、数据优势与科技应用能力相结合将催生新一轮成长机遇 [3] - 半导体、芯片、创新药、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发展提速,技术持续突破,产业趋势不断增强 [1] 投资策略与风格 - 科技制造行业竞争激烈,容易形成“赢者通吃”的格局,因此投资时更应注重企业质量 [1][7] - 在行业配置上应保持适度均衡,以更好地实现穿越周期的成长回报 [1] - 倾向于采用现金流折现模型进行企业估值,该模型即使面对尚未盈利的企业仍可进行合理估值 [4] - 实际选股过程中会综合考量企业的商业模式、竞争优势及所处产业趋势 [4] - 坚持质量成长的投资风格,遵循“长期重于短期,质量重于弹性”的判断原则 [4] - 对“成长”的定义是公司未来3至5年利润有望实现1倍以上的增长,“质量”则强调企业质地优秀且具备分红意愿和能力 [4] 具体投资机会 - 过去三年多价值风格持续优于成长风格的阶段或将告一段落,市场有望开启新一轮周期 [6] - 随着政策持续发力,市场风险偏好逐步回升,“成长”风格将迎来更多由基本面驱动的投资机会 [6] - 重点看好制造业出海与内需反转等机遇,制造业出海是中长期投资方向 [6] - 在全球地缘政治复杂背景下,有能力在海外建立生产、销售乃至研发体系的行业龙头,其议价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有望提升 [6] - 内需反转方向包括估值合理、增长较快或经营出现拐点的行业机会 [6] - 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医药等细分成长赛道具备长期布局价值 [6] 基金产品表现 - 截至今年6月30日,嘉实制造升级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为54.63%,同期业绩基准收益率为28.76% [4] - 嘉实成长驱动自成立以来收益率达36.33%,同期业绩基准涨幅为9.21% [4] - 嘉实领先成长自成立以来累计收益达161.03%,同期基准涨幅为37.17% [4] - 嘉实制造升级的近一年业绩在全市场标准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10 [5] - 嘉实成长驱动的近一年业绩位列全市场偏股型基金前21% [5]
以“质量”与“均衡”穿越科技制造新周期
中国证券报· 2025-09-29 04:46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创新与高端制造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半导体、芯片、创新药、机器人等领域发展提速,蕴含显著投资机遇 [1] - 科技制造行业易形成“赢者通吃”格局,投资应注重企业质量,并在行业配置上保持适度均衡,以实现穿越周期的成长回报 [1] - 市场近期震荡是上涨进程中的良性整固,结构性行情由产业升级和流动性宽松支撑,指数中长期具备上行基础 [1] 市场行情与估值分析 - 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市场上涨呈现结构性分化,科技成长板块领跑 [1] - 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合理区间,横向对比全球主要市场,A股估值仍具备修复空间 [1]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已占整体市值的四分之一以上,显著超过银行与房地产行业市值之和 [2] - A股市值前50大公司中,科技企业数量从“十三五”末的18家增至目前的24家,占比接近半数 [2] 投资理念与选股方法 - 投资采用经典的现金流折现模型(DCF),可对尚未盈利的企业进行合理估值 [3] - 坚持质量成长风格,长期可持续回报来源于优秀企业持续成长所创造的价值 [3] - 遵循“长期重于短期,质量重于弹性”的判断原则 [3] - “成长”指公司未来3至5年利润有望实现1倍以上增长,“质量”指企业质地优秀且具备分红意愿和能力 [3] 具体投资机会 - 看好制造业出海这一中长期投资方向,重点关注综合能力突出、能持续构建商业壁垒并提升全球份额的优质企业 [4][5] - 在全球地缘政治复杂背景下,有能力在海外建立生产、销售及研发体系的行业龙头,其议价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有望提升 [5] - 内需反转方向值得关注,包括估值合理、增长较快或经营出现拐点的行业机会 [5] - 科技领域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医药等细分成长赛道具备长期布局价值 [5] 基金经理产品表现 - 嘉实制造升级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为54.63%,同期业绩基准收益率为28.76% [3] - 嘉实成长驱动自成立以来收益率达36.33%,同期业绩基准涨幅为9.21% [3] - 嘉实领先成长自成立以来累计收益达161.03%,同期基准涨幅为37.17% [3] - 截至今年6月30日,嘉实制造升级近一年业绩在全市场标准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10,嘉实成长驱动近一年业绩位列全市场偏股型基金前2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