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产新能源SUV
icon
搜索文档
从单车净赚10万元到断崖式下跌,出口俄罗斯“退烧”,中国车商做了个大胆的决定
36氪· 2025-11-10 11:37
中国汽车对俄罗斯出口市场现状 - 2025年前9个月,中国汽车对俄罗斯出口量为35.77万辆,同比下滑58% [3] - 俄罗斯从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大目的国滑落至第三位,次于墨西哥(41.07万辆)和阿联酋(36.78万辆) [3] - 行业已进入低利润、高度竞争阶段,部分公司暂停或缩减俄罗斯业务 [3][7][12] 俄罗斯市场政策变化的影响 - 自2024年10月1日起,俄罗斯新进口汽车的报废税率提高70%-85% [8] - 发动机排量2-3升、车龄超3年的二手车报废税从130万卢布(约11.4万元人民币)飙升至237万卢布(约20.8万元人民币),涨幅近83% [8] - 2025年1月1日起,俄罗斯将进口汽车关税系数调整为20%-38%,中国汽车清关费用最高增加30000卢布(约2637元人民币) [9] 俄罗斯市场环境与需求变化 - 俄罗斯基准利率长期维持21%,汽车贷款年化利率飙升至30%,购车成本攀升抑制需求 [11] - 俄罗斯消费者对丰田、宝马等外资品牌重返市场抱有期待,产生观望态度 [14] - 燃油车仍是俄罗斯市场主流需求,部分消费者将新能源车视为“大玩具” [4] 中国品牌在俄罗斯市场的表现 - 2025年9月俄罗斯汽车销量前十品牌中,中国自主品牌占据六席,但集体销量下滑 [11] - 哈弗品牌9月销量约1.7万辆,同比下滑15.5%;吉利销量9741辆,同比下滑39.3%;奇瑞与长安销量均有约50%的跌幅 [11] - 2025年一季度俄罗斯关闭的274家汽车展厅中,约213家为中国汽车展厅,占比达78% [11] 行业转型与本地化战略 - 前两年中国汽车对俄出口的高增长被视为“外资撤出后的填补式增长”,缺乏长期竞争力 [16] - 公司正从“赚快钱”转向“扎下根”,通过本地化生产规避高额进口税并享受本土产业补贴 [18] - 例如长城汽车在图拉州的工厂采用KD组装模式,本地化率已达65%以上 [18] 售后服务与品牌建设挑战 - 中国智能电动车在俄罗斯市场售后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如电池维修问题可能影响品牌口碑 [14] - 行业分析建议将核心部件本地化率提升至60%以上,并提升服务覆盖率至90%以上 [19] - 需针对俄罗斯消费者“低价低质”的刻板认知,通过技术背书建立高端形象 [19]
俄罗斯大幅加税,中国汽车出口骤降58%!1辆净赚几万已成过去,有商家暂停对俄业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0 08:09
中国汽车对俄罗斯出口市场现状 - 2025年前9个月,中国汽车对俄罗斯出口量为35.77万辆,同比下滑58% [4] - 俄罗斯从过去两年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大目的国,下滑至第三大目的国,前两位分别为墨西哥(41.07万辆)和阿联酋(36.78万辆) [4] - 行业已进入低利润、高度竞争阶段,过去出口一辆新能源车到俄罗斯净利润可达数万元人民币的情况已不复存在 [4][6] 俄罗斯市场政策变化的影响 - 自2024年10月1日起,新进口汽车的报废税率提高70%至85%,例如特定二手车的报废税从130万卢布飙升至237万卢布,涨幅达83% [8] - 2025年1月1日起,俄罗斯将进口汽车关税系数调整为20%至38,导致中国汽车清关费用最高增加30000卢布 [8] - 俄罗斯国内经济状况严峻,基准利率长期维持21%,汽车贷款年化利率飙升至30%,购车成本攀升抑制需求 [8] 中国品牌在俄罗斯市场的表现与挑战 - 2025年9月俄罗斯汽车销量前十品牌中,中国自主品牌占据六席,但销量普遍下滑,例如哈弗销量同比下滑15.5%,吉利下滑39.3%,奇瑞与长安跌幅约50% [8] - 2025年一季度,俄罗斯关闭的274家汽车展厅中,约213家为中国汽车展厅,占比高达78% [9] - 部分头部车企开始收缩在俄业务,例如奇瑞汽车在招股书中披露开始缩减俄罗斯营运规模并出售部分当地资产 [9] 市场挑战与消费者心态变化 - 俄罗斯消费者对丰田、宝马等外资品牌重返市场抱有期待,产生持币待购的观望心态,影响当前销售 [11] -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售后服务存在短板,例如新能源汽车电池出现问题后维修不及时,对品牌口碑造成影响 [11] - 前两年的高增长被行业专家认为是“外资撤出后的填补式增长”,缺乏长期竞争力 [13] 行业转型与未来破局方向 - 行业共识是从“赚快钱”的投机模式转向“扎下根”的长期经营,重点构建本地化生产、售后服务体系 [13][15] - 具体转型案例包括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图拉州的工厂采用KD组装模式,本地化率已达65%以上,有效规避高额进口税 [15] - 专家建议中国车企需将核心部件本地化率提升至60%以上,加强极寒环境产品研发,并提升服务覆盖率至90%以上 [16] - 中国汽车全球化应致力于建立“安全、可靠、高端”的新形象,向全球质量标杆和一流品牌迈进 [16]
俄罗斯大幅加税 中国汽车出口骤降58%!1辆净赚几万已成过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0 07:25
中国汽车对俄罗斯出口市场剧变 - 2025年前9个月中国汽车对俄罗斯出口35.77万辆,同比下滑58%,俄罗斯从中国汽车第一大出口目的国滑落至第三位 [4] - 同期中国对墨西哥汽车出口41.07万辆成为第一,阿联酋以36.78万辆位列第二 [4] - 过去两年俄罗斯一直是中国汽车第一大出口目的国,当前变化反映出口格局生变 [1] 俄罗斯市场环境恶化原因 - 自2024年10月1日起俄罗斯新进口汽车报废税率提高70%-85%,发动机排量2-3升、车龄超3年汽车报废税从130万卢布(约11.4万元人民币)飙升至237万卢布(约20.8万元人民币),涨幅83% [9] - 2025年1月1日起俄罗斯进口汽车关税系数调整为20%-38%,中国汽车清关费用最高增加30000卢布(约2637元人民币) [9] - 俄罗斯基准利率长期维持21%,汽车贷款年化利率飙升至30%,购车成本攀升抑制需求 [11] - 俄罗斯通胀率达10%,卢布汇率波动加剧,购买力持续萎缩 [11] 中国品牌在俄销售表现与战略调整 - 2025年9月俄罗斯汽车销量前十品牌中中国自主品牌占六席但集体销量下滑,哈弗销量约1.7万辆同比下滑15.5%,吉利销量9741辆同比下滑39.3%,奇瑞与长安销量均有50%左右跌幅 [11] - 2025年一季度俄罗斯关闭274家汽车展厅中约213家为中国汽车展厅,占比78% [11] - 奇瑞汽车在招股书中披露2025年开始缩减俄罗斯营运规模并出售部分当地资产及经销渠道 [11] - 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图拉州工厂采用KD组装模式,本地化率已达65%以上以规避高额进口税并享受本土产业补贴 [20] 行业转型与未来发展方向 - 前两年中国汽车对俄出口高增长是外资撤出后的填补式增长,缺乏长期竞争力,当前行业进入低利润、高度竞争阶段 [4][16] - 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市场需深化本地化生产,将核心部件本地化率提升至60%以上,并加强极寒环境下产品研发如优化电池低温性能 [21] - 需搭建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覆盖率至90%以上,并做好品牌价值重塑与精准营销以改变低价低质刻板认知 [21] - 汽车出口发展是一场持久战,需三到五年培育期,应从追求规模速度转向建立安全、可靠、高端新形象 [16][21]
俄罗斯大幅加税,中国汽车出口骤降58%!1辆净赚几万已成过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0 06:27
中国汽车对俄罗斯出口现状 - 当前出口业务面临挑战,订单交付存在不确定性,例如一批10台订单仅交付1台,客户因高额报废税可能放弃提车 [2] - 俄罗斯市场风向转变,行业从高利润“狂欢”期进入理性、低利润和高度竞争阶段,部分同行已暂停或减少对俄业务 [2][4] - 对俄罗斯汽车出口已进入“持久战”阶段,毛利润不断下降 [4] 出口数据与格局变化 - 2025年前9个月中国汽车总出口571万辆,同比增长21% [2] - 出口目的地格局生变,墨西哥以41.07万辆成为第一大目的国,阿联酋以36.78万辆位列第二,俄罗斯以35.77万辆滑落至第三位 [2][4] - 中国汽车对俄罗斯出口量同比下滑58% [4] - 俄罗斯在过去两年曾是中国汽车第一大出口目的国 [2] 俄罗斯市场政策影响 - 自2024年10月1日起,新进口汽车报废税率提高70%至85% [7] - 特定二手车报废税从13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11.4万元)飙升至237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0.8万元),涨幅近83% [7] - 2025年1月1日起,俄罗斯将进口汽车关税系数调整为20%至38%,清关费用最高增加30000卢布(约合人民币2637元) [7] 市场环境与需求挑战 - 俄罗斯经济面临结构性衰退,通胀率达10%,基准利率长期维持21%,汽车贷款年化利率飙升至30%,购车成本攀升抑制需求 [9] - 俄罗斯消费者对西方品牌重返市场抱有期待,产生观望情绪,影响当地销售 [13] - 燃油车仍是俄罗斯市场主流需求,部分消费者将新能源车视为“大玩具” [5] 中国品牌表现与战略调整 - 2025年9月俄罗斯汽车销量前十品牌中,中国自主品牌占据六席,但集体销量下滑 [9] - 具体品牌表现:哈弗销量约1.7万辆(同比下滑15.5%),吉利销量9741辆(同比下滑39.3%),奇瑞与长安销量均有约50%跌幅 [9] - 2025年一季度俄罗斯关闭的274家汽车展厅中,约213家为中国汽车展厅,占比78% [10] - 头部车企如奇瑞开始缩减俄罗斯营运规模并出售部分当地资产及经销渠道 [10] 本地化与长期发展战略 - 行业共识从“赚快钱”转向“扎下根”,投机想法不可取,需深耕长期价值 [16][19] - 前两年的高增长被视为“外资撤出后的填补式增长”,缺乏长期竞争力 [16] - 本地化生产成为关键破局之路,例如长城汽车在图拉州的工厂采用KD组装模式,本地化率已达65%以上,规避高额进口税并享受本土补贴 [19] - 企业正构建全价值链平台,提供车源整合、跨境物流、数字服务及售后保障 [19] - 专家建议深化本地化生产、加强极寒环境产品研发、搭建完善售后服务体系、进行品牌价值重塑与精准营销 [20] - 中国汽车全球化应追求建立“安全、可靠、高端”的新形象,而非只追求规模和速度 [20]
从单车净赚10万元到断崖式下跌!出口俄罗斯“退烧”,中国车商做了个大胆的决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9 23:41
中国汽车对俄罗斯出口市场现状 - 俄罗斯市场从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大目的国滑落至第三位,前9个月出口量为35.77万辆,同比下滑58% [4] - 同期对墨西哥出口41.07万辆成为第一,阿联酋以36.78万辆位列第二 [4] - 行业进入低利润、高度竞争阶段,部分经销商暂停或减少对俄业务 [4][7] 俄罗斯市场政策变动影响 - 自2024年10月1日起,新进口汽车报废税率提高70%-85%,部分二手车报废税从130万卢布飙升至237万卢布,涨幅83% [8] - 2025年1月1日起,进口汽车关税系数调整为20%-38%,清关费用最高增加30000卢布 [8] - 高报废税导致客户可能放弃订单,10台订单仅交付1台的情况出现 [2] 俄罗斯市场环境与需求变化 - 俄罗斯基准利率维持21%,汽车贷款年化利率达30%,购车成本攀升抑制需求 [10] - 通胀率10%,卢布汇率波动加剧,购买力萎缩 [10] - 消费者对丰田、宝马等外资品牌重返市场有期待,产生观望情绪 [14] - 燃油车仍是主流,新能源车被部分消费者视为"大玩具" [5] 中国品牌在俄销售表现与战略调整 - 2025年9月俄罗斯汽车销量前十中中国品牌占六席,但集体下滑,哈弗销量1.7万辆同比下滑15.5%,吉利销量9741辆同比下滑39.3%,奇瑞与长安跌幅约50% [10] - 2025年一季度俄罗斯关闭274家汽车展厅,其中约213家为中国品牌,占比78% [10] - 奇瑞汽车在招股书中披露2025年开始缩减俄罗斯营运规模并出售部分当地资产 [10] - 头部车企如长城汽车采用KD组装模式,在俄工厂本地化率已达65%以上以规避高额进口税 [19] 行业挑战与转型方向 - 早期出口存在售后服务跟不上的问题,如新能源车电池维修不及时影响品牌口碑 [14] - 前两年高增长被分析为"外资撤出后的填补式增长",缺乏长期竞争力 [15] - 行业共识是从"赚快钱"转向本地化深耕,需提升核心部件本地化率至60%以上,加强极寒环境产品研发,搭建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19][20] - 中国汽车全球化需建立"安全、可靠、高端"的新形象,而非只追求规模和速度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