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

搜索文档
求锤得锤!支持乱港的“二世祖”亲手毁掉家族企业,“大班”贱卖割席也难逃倒闭,拖欠薪资3800万引港府发声
新浪财经· 2025-06-26 20:28
(转自:澳门江湖) 一心向"黄"的"大班"这次真的黄了!6月24日,曾首创冰皮月饼、在港经营约40年的连锁企业大班面包 西饼(以下简称"大班")宣布全线结业。公司称是受到"难以预计"且"不可抗拒"的冲击,然而,这背后 实则是其自食恶果。 其实,大班的结局早在2019年就已埋下祸根。当时,公司创办人郭鸿钧之子郭勇维在网络社交媒体接连 发帖,公然支持"乱港"势力,诋毁爱国爱港力量,引发公愤。 内地和香港众多消费者纷纷"罢买"大班甜食。在股东压力下,郭勇维虽被迫发文致歉,公司也发布"严 正声明"称是其个人言行,市场部经理还强调"公司一贯的宗旨是没有政治立场",但这种含糊其辞、企 图蒙混过关的做法并未得到大众认可。郭勇维甚至在网上装作若无其事地为新店宣传,账号头像还 是"一只眼",毫无悔改之意。 消费者对大班冰皮月饼的抵制立竿见影。2019年中秋前夕,广州友谊商场、华润万家、永旺等超市纷纷 下架大班月饼及其所有商品,上海、北京等大超市也迅速跟进。同时,某宝、某东等电商平台也将大班 月饼旗舰店下架,搜索功能也被屏蔽。《人民日报》官微发文点名"大班月饼"背离底线,指出其所 谓"纯属个人分享"无法撇清与"乱港"分子的关系。 ...
华图山鼎:公考培训线下新龙头业绩靓丽,股权激励25年扣非净利目标3.2亿
天风证券· 2025-04-30 17: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上次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24年非学历培训营收规模可观,25Q1业绩增长良好,分红回购彰显诚意,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提振信心,有望提高市场占有率,建议积极关注 [1][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4年业绩情况 - 全年表观营收28亿,同比增长1046%,归母5299万同比扭亏,扣非2445万同比扭亏 [1] - 非学历培训营收27.91亿,面授占比94%,净利润7665万,毛利率54%,净利率2.7%,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27%/16%/7%,收取培训费34亿 [1] - 年末非学历培训业务合同负债7.78亿,分段付费课程对应出成绩后可补收金额上限为4.48亿 [1] 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情况 - 营收8.3亿,同比增长19%,归母1.21亿,同比增长67%,扣非1.18亿,同比增长107% [2] - 毛利率61%,同比增加6pct,归母净利率15%,同比增加4pct,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23%/14%/4%,同比变化-2/-6/+3pct [2] - 一季度末合同负债8.34亿,同比增长53%,预计后续收入增长积极 [2] 分红回购情况 - 分红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5元含税,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1.8股,以未分配利润每10股送2.2股红股,分红率68% [3] - 回购拟以集中竞价回购2.25亿 - 4.5亿,价格上限127.91元/股,预计回购176万股 - 352万股,占总股本的1.25% - 2.5%,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3] 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情况 - 拟授予不超过272万股,占总股本的1.94%,受让价格45.91元/股,股权激励首次授予对象270人,员工持股计划总人数不超过275人,其中高管13人 [4] - 业绩考核目标25/26年扣非归母净利目标值3.2亿/4.0亿,对应同比增长1209%/25%;触发值2.56亿/3.2亿,对应同比增长947%/25%,解锁条件按实际达成情况分档 [4] 投资建议 - 截止24年末培训学员超33万人次,已覆盖300多个地市和600多个县区,辐射超1000家学习网点,围绕学员需求打造产品,有望提高市场占有率 [4] - 按25 - 26年激励目标值扣非净利计算,对应PE为42/33倍,建议积极关注 [4]
粉笔2024年财报解析:利润突围与战略跨界下的挑战与争议
新浪证券· 2025-04-29 16:5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7.7%至27.9亿元,主要因公考培训行业竞争加剧及政策变动影响 [1][2] - 大班课程付费人次锐减30%,收入同比下滑23.7%至5.082亿元,图书销售订单量减少13%,收入同比下降11.4%至4.49亿元 [2] - 净利润逆势增长27%至2.4亿元,主要得益于人力成本削减2.89亿元、大班课程涨价30%及AI技术降本增效 [1][2] - 培训服务毛利率提升至57.9%,师均收入贡献达51.8万元 [2] 业务结构调整 - 核心业务收缩:大班课程付费用户从120万降至90万,在线大班课程最高定价从980元上调至1280元 [2] - AI技术应用:投入2.211亿元研发费用推出自研垂域大模型,落地"AI刷题系统班"等产品,垂域模型在公考答疑场景跑分超越通用模型 [2] - AI产品月活用户停滞在910万,面临低价竞品分流压力 [3] 战略转型与大健康业务 - 公司跨界大健康产业,尝试以"高性价比产品+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切入保健品市场,依托粉笔App的900万月活用户进行私域流量转化 [4] - 首款鱼油产品"VIK"因宣传与实际标识不符(标注97% vs 实际90%),导致赔偿596名消费者超60万元,暴露供应链审核漏洞和合规风险 [4] - 调整策略:暂停平台直接销售保健品转为投资外部团队,研发独立App"健康营养学院"聚焦健康知识传播 [4] 挑战与矛盾 - 资源分配矛盾:AI研发需持续投入,跨界健康业务消耗管理精力与资金 [5] - 品牌信任风险:保健品事故可能损害教育主业积累的用户信任 [5] - 政策合规差异:职业教育与健康产业监管逻辑差异显著需重构合规体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