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票务

搜索文档
阿里影业(01060.HK):大麦为基 IP衍生提供弹性
格隆汇· 2025-05-31 09:59
公司近况 - 阿里影业建议将公司名称更改为大麦娱乐 [1] - 公司提出FY25四大战略方向:内容领先、用户增长、强化商业衍生能力及积极布局海外 [1] - 投资人关注度提升,市场核心问题集中在演出行业景气度、IP衍生业务及电影业务战略规划 [1][2] 近期业务动态 - 公司致力于打造综合娱乐平台,发展多元化业务 [1] - 大麦业务5-10月为旺季,2025年五一假期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票房同比增长5.1% [1] - 新签Chiikawa和蜡笔小新等IP,6月与百联ZX造趣场进行Chiikawa快闪店活动 [1] 市场关注焦点 - 大麦业务具有先发优势,预计维持行业领先地位 [2] - 中长期可通过扩充内容品类、布局海外市场及发展内容投制业务实现增长 [2] - IP衍生业务受益于国内新消费结构变化,开始探索To C业务 [2] - 电影业务强调稳健发展,FY26重点项目包括《东极岛》《抓特务》《镖人》 [2] 财务与估值 - FY25大麦和IP衍生业务收入同比增速预计分别为39%和73% [2] - 中性预估FY26大麦和IP衍生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和25% [2] - 现价对应19.5/17.5倍FY26/FY27 Non-IFRS P/E [3] - 目标价上调40%至0.98港元,对应22/20倍FY26/FY27 Non-IFRS P/E [3] 未来展望 - 公司有望更加聚焦主业,经营效率或持续优化 [3] - 市场看重大麦业务的长期现金流稳健性和IP衍生业务的发展弹性 [2]
影市下滑,阿里影业“走出”电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07:47
公司战略调整 - 阿里影业拟更名为大麦娱乐,因"影业"已无法涵盖公司多元化业务场景(演出、商业衍生、剧集、艺人经纪等)[1] - 未来战略聚焦"娱乐和AI"两大关键词,目标是成为亚洲领先的科技基因现实娱乐公司[1] - 现实娱乐(Real-life Experience)定义为强调现场体验、互动体验和沉浸体验的现场娱乐方式[1] 业务表现 - 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分部营收27.12亿元(同比下滑10%),分部业绩0.73亿元(同比下滑91%),主因电影项目不及预期及行业整体疲软[2] - 大麦业务营收20.57亿元(同比增长236%),分部业绩12.3亿元(同比增长339%),受益于演出市场景气(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增15.4%,大型演唱会增78.1%)[2] - 计提投资减值4.28亿元,主要涉及持有的博纳影业股权[3] 行业背景 - 2025年五一档票房7.47亿元(同比下滑51.1%),日均票房1.5亿元接近10年最低(不含2020及2022年)[1] 市场反应 - 阿里影业股价单日涨幅22.95%(报收0.75港元/股),反映资本市场对更名的积极回应[3] - 上证消费80指数同日涨幅0.34%(报收4871.08点)[5]
阿里大文娱,官宣更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1 19:57
品牌焕新与战略调整 - 阿里大文娱集团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旗下阿里影业拟更名为大麦娱乐,强调以创业心态聚焦核心业务[1][3] - 品牌焕新与阿里巴巴"回归初心 重新创业"理念一脉相承,旨在通过更清晰形象贴近用户与合作伙伴[3][6] - 选择"虎鲸"象征数智、共生、快乐理念,体现公司追求灵活适应环境与生态协作的特质[3]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阿里影业2025财年营收67.02亿元(+33%),归母净利润3.64亿元(+27.7%),但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分部营收27.12亿元(-10%),业绩0.73亿元(-91%)[8][9] - 大麦业务表现亮眼:2025财年营收20.57亿元(+236%),分部业绩12.3亿元(+339%),受益于演出市场复苏[9] - 阿里大文娱集团2025财年收入222.67亿元(+5%),经调整EBITA亏损收窄至5.54亿元(2024财年亏损15.39亿元)[11] 核心业务进展 - 优酷实现季度盈利:2025年一季度大文娱集团经调整EBITA盈利3600万元(2024年同期亏损8.84亿元),主要依靠广告收入增长与成本控制[12][13] - 科技赋能成果显著:虚拟拍摄服务占比近40%,灯塔平台服务上千影视合作伙伴,节省20%以上宣发预算[6] - 战略聚焦"内容+科技"双轮驱动,强化线上线下全场景娱乐体验与全产业链服务[4][6] 行业环境与竞争格局 - 长视频行业承压:爱奇艺2024Q4营收66.1亿元(-14%),净亏损1.894亿元;芒果超媒2025Q1营收29亿元(-12.76%)[12] - 演出市场高速增长: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同比+15.4%,大型演唱会同比+78.1%,推动大麦业务爆发[9] - 广告市场分化:爱奇艺品牌广告收入从2018年110亿元萎缩至2023年40多亿元,优酷逆势实现广告增长[13]
阿里影业:大麦及IP衍生强劲,电影业务暂承压-20250521
华泰证券· 2025-05-21 12: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0.75港元 [1][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FY25营收67.02亿元,同增33%,高于预期8%,归母净利润3.64亿元,同增27.7%,低于预期,经调整EBITA 8.09亿元,同增61%,大麦增长潜力可期,电影储备项目较多,衍生品C端战略有望打开成长空间 [1] - 考虑大麦和衍生品业务较景气,上调该部分营收预测,预计公司FY26 - 28归母净利润8.66/10.81/12.55亿元,给予公司FY26 23X估值,目标价0.75港元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大麦业务 - FY25营收20.57亿元,同增236%;分部业绩12.3亿元,同增339%,主因FY25完整并表及演出市场景气带动票务GMV及现场演出内容业务增长 [2] - 未来增长潜力可期,基于24年拓展旅游演艺品类赛道并覆盖更多海外项目,推出新大麦客户端合并电影与演出票务双平台 [2] 电影相关和剧集制作业务 - FY25电影相关分部收入27.12亿元,同降10%;分部业绩0.73亿,同降91%,主因部分电影项目不及预期和24年电影行业整体偏弱 [3] - 剧集制作分部收入5亿元,同降16%;分部业绩0.25亿,同增76%,主因部分项目毛利率较高 [3] - 公司储备影片/剧集分别达40/20部,重点电影包括《东极岛》、《镖人》等 [3] IP衍生业务 - FY25营收14.33亿元,同增73%;分部业绩3.8亿,同增75%,主因阿里鱼授权IP商品零售额大幅增加,收入增长超90% [4] - 阿里鱼IP矩阵不断扩大,签约多个全球优质头部IP,将加大以电商为主的渠道建设并孵化C端品牌,有望打开新增长空间 [4] - 潮玩业务锦鲤拿趣已自主研发或签约逾10个原创潮玩IP,业务态势良好 [4] 盈利预测和估值 - 预计公司FY26 - 28归母净利润8.66/10.81/12.55亿元,FY26 - 27上调7.98%/9.86% [5] - 可比公司25年平均PE为26X,给予公司FY26 23X估值,目标价0.75港元 [5]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4|2025|2026E|2027E|2028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5,036|6,702|7,236|8,307|9,342| |+/-%|43.05|33.10|7.96|14.81|12.45|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284.79|363.57|865.54|1,081|1,255| |+/-%|197.82|27.66|138.07|24.94|16.02| |EPS(人民币,最新摊薄)|0.01|0.01|0.03|0.04|0.04| |ROE(%)|1.91|2.28|5.20|6.13|6.67| |PE(倍)|58.86|46.11|19.37|15.50|13.36| |PB(倍)|1.07|1.03|0.98|0.92|0.86| |EV EBITDA(倍)|78.14|82.41|17.98|15.97|11.35| [7] 可比公司估值 |证券代码|证券简称|预期来源|总市值(亿元)|PE(23A)|PE(24E)|PE(25E)|归母净利润(23A,亿元)|归母净利润(24E,亿元)|归母净利润(25E,亿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1896 HK|猫眼娱乐|Wind一致预期|78.0|7.5|38.2|11.0|10.05|1.96|6.84| |9992 HK|泡泡玛特|Wind一致预期|2796.0|232.8|82.4|45.9|11.94|33.75|60.51| |0136 HK|中国儒意|Wind一致预期|317.0|41.6|-154.1|21.6|7.61|-2.06|14.71| | | | | | |平均|26X| | |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