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枢·三医大模型

搜索文档
AI与数据双轮驱动,深化“三医”战略布局 国新健康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成功举办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19:20
公司业绩与经营成果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553万元[5] - 业务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多个地区[5] -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巩固"三医"基本盘 加速培育医疗健康大数据创新业务[5] 数字医保业务 - 支付方式市场占有率达40.5% 基金监管市场占有率达17.4%[5] - 成功中标药品招采子系统及金额1066万元的医保飞行检查等服务项目[5] - 与国家医保局合作实现多项突破 承担国家追溯码应用研究课题[5] 数字医药业务 - 发展势头强劲 成功签约重庆"渝药安"、浙江药监局一体化平台等项目[5] - MDI项目实现新突破 DRO业务储备丰富[5] 数字医疗业务 - 加快AI转型 推出智能审核2.0等产品[5] - 积极布局疾控领域 推动"医院—疾控—卫健委"智慧服务生态建设[5] 健康服务业务 - 稳步推进 优化慢病管理[5] - 多个慢病管理中心投入运营[5] 技术创新 - 成功发布"天枢·三医"大模型和"灵犀"智能体开发平台[6] - 全面推进"AI IN ALL"专项计划 在部分地区医保局和重点医院服务平台实现AI融合应用突破[6] 数据要素应用 - 构建多维度数据库体系[6] - 与国家医保局合作开展课题研究 探索数据授权应用[6] 运营效率提升 - 深入推进综合性改革 优化DSTE流程 加强LTC管理[6] - 新设业务条线 区域试行AT分工机制[6] - 科学配置人力资源 推进交付运维标准化 强化成本控制[6] 合规经营 - 法律合规审查全面嵌入决策流程[6] - 顺利完成年报披露与财务决算 加强资金管控[6] - 建立健全募投项目台账机制 确保募集资金规范使用[6] 未来规划 - 围绕营业收入稳步增长与降本增效两大核心目标[6] - 聚焦AI大模型赋能"三医"协同 深化数据要素应用与合作[6] - 坚定推进综合性改革 推动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6]
国新健康(000503) - 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活动记录
2025-09-16 17:04
AI业务发展 - AI已在医保、医疗、医药、健康服务四大领域实现场景落地与商业化应用 [3] - 医保领域:为广东某市部署DeepSeek全流程本地化应用 为山东某市上线医保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平台 在中部某省部署AI+复审智能体 [3] - 医疗领域:产品覆盖800余家医院 在新疆某医院落地产品+AI全面升级 在浙江某医院推进AI+审核质控智能体 [3] - 医药领域:打造8个数智监管员系列智能化应用 在某地方药监局落地数智风控员项目 实现智能化辅助医疗器械审评审批 [3] - 健康服务领域:已打造AI医疗健康咨询智能体、AI药师智能体、AI健康管理师智能体、AI全科医生智能体 [3] - 中长期AI战略以天枢・三医大模型和灵犀智能体开发平台为支撑 目标构建三医领域AI能力闭环 [3] 健康险业务发展 - 2025年国家出台多项健康险政策 包括建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和双目录机制 [4] - 健康险行业需求从规模扩张转向风险控制与产品创新并重 [4] - 公司已与国内多家保险公司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推进健康险全链条服务 [4] - 通过杭州公共数据授权场景运营、江西萍乡个人医保数据授权查询使用等项目完善数据合规实践 [4] 数字医保与数字医疗业务 - 政策端支持力度持续加码 包括医疗保障按病种付费管理暂行办法和智能监管改革试点 [5] - 医保服务需求保持旺盛 同比呈现良好增长态势 [5] - 数字医保业务基本盘随支付方式改革深化保持稳定 [5] - 数字医疗业务推出医院智能审核2.0、病组诊疗路径、门诊支付方式服务(APG)等新产品 [5] - 公司已覆盖800余家医院 为新产品的落地提供支撑 [5] 数字医药业务 - 2025年上半年数字医药业务收入实现81%高增长 [5] - 毛利率显著提升至6% [5] - 业务从药械智慧监管服务向药企数字化服务拓展 [5] - 药企数字化服务市场空间远大于药械监管服务市场 [5] 慢病管理业务 - 业务布局采用一个中心、两大平台、三类服务框架 [5] - 一个中心即建设慢病管理中心 [5] - 两大平台是打造慢病服务平台和供应保障平台 [5] - 三类服务为提供药品供应、慢病管理和专病防控服务 [5] - 商业模式侧重为患者提供快捷方便的慢病就医用药综合服务 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管理方案与工具 [5][6] 财务表现与成本控制 - 2025年上半年整体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影响整体毛利率下降 [6] - 主要成本由人工成本构成 人员成本相对固定 [5][6] - 下半年将通过业务结构调整、数据创新业务和健康服务业务快速增长推动收入增长 [6] - 成本控制以提升运营效率、优化投入产出比为目标 采用DSTE、MM、LTC、IPD等流程体系 [6] - 已出台第三方成本支出专项管理办法 深化财务管理颗粒度 [6] - 销售费用管理以投入产出效率最大化为导向 动态调整资源配置策略 [7] 数据要素发展 - 发布首个专注三医协同的垂类大模型天枢・三医及灵犀智能体开发平台 [7] - 推动数智创新战略和AI in ALL行动 [7] - 获得杭州公共数据授权场景运营 开展商业健康险理赔直达服务 [8] - 落地江西萍乡个人医保数据授权查询使用项目 [8] - 探索场景化授权+收益分成创新商业模式 [8] - 与湖北数据集团合资成立中部健康医疗大数据公司 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业务 [8] 股东增持 - 大股东基于对公司战略发展的坚定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实施增持 [8] - 增持计划在披露后的6个月内择机实施完成 [8]
新华数字经济沙龙 | 以数据共享小切口释放“三医”协同大价值
新华财经· 2025-08-21 13:29
数据要素在"三医"协同中的核心作用 - 数据是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的关键要素 以数据驱动"三医"协同已成为趋势 [1] - 需强化数据质量 完善数据标准 加快推动数据资源高效流通利用 [1] - 医保数据质量最佳 全国智慧医保大赛首次跨区域汇集医保数据并尝试跨行业融合 体现"以赛促用"效果 [2] 数据标准化与隐私保护建设 - 推动"三医"数据标准协同 强化数据共享中的隐私保护是激活数据生产力的关键 [1] - 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承担多项数据要素驱动"三医"协同的技术标准与政策制定 推动数据分类和隐私保护规范落地 [1] - 需建设"三医"协同数据质控体系 以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为抓手推进数据开发利用与供需对接 [2] - 目前我国健康医疗数据细颗粒度语义控制体系缺失 需通过国家级医学术语体系建设推动ICD-11、SNOMED CT等国际标准应用 [5] 医保数据的驱动价值与政策推进 - 医保数据一手牵动医疗端 一手牵动医药端 可发挥支付杠杆作用和数据要素价值推动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 [3] - 国家医保局要求2025年7月1日前三级医院实现带码结算 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与上传 推动药品全链路数据打通 [3] - 国新健康发布"天枢·三医"大模型与"灵犀"智能体开发平台 围绕医保效益管理、医药协同创新和医疗质量提升数智驱动"三医"标准融合 [3] 中医药数字化发展 - 202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数据局提出全力打造"数智中医药" 将数字技术融入中医药传承创新 [4] - 需加大"三医"协同中对中医药的政策支持 加快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区域均衡分布 加速中医药数字化人才培养 [4] - 玉生堂慧中医已构建中医智能装备+互联网医院+健康数据平台的全产业链模式 [4] 跨部门协同实践与顶层设计 - 制定跨"三医"数据标准重在支撑数据转换而非代替各自标准 数据采集治理需先符合部门法定职能再开展协同应用 [5] - 海南"三室一厅"医改信息化顶层设计和北京"京智""三医"联动平台是重要实践 短期应优先做好内部数据应用再强化跨部门决策支撑 [5][6] - 健康医疗是我国较早布局数据要素市场化的行业领域 2024年将加快推进"三医"协同数据共享作为工作任务之首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