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海鲜(文蛤
搜索文档
以“鲜”为媒,文商旅融合 如东烹出“双节”活力“大餐”
扬子晚报网· 2025-10-08 19:50
活动概况与核心成果 - 活动以“游在南通鲜到如东”为主题,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举办海鲜美食嘉年华暨促销活动,核心是实践文商旅融合 [1] - 活动累计参与人次超6万,其中上海及外地游客超3200人,总销售额超1400万元 [1] - 活动通过串联美食、音乐、赛事、科技与消费,展示了超越传统观光旅游的假日经济新内涵 [1] 海鲜产业的品牌与文化升级 - 如东作为“中国海鲜之乡”,拥有文蛤、栟茶煨竹蛏、黄泥螺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海鲜是本地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和对外名片 [2] - 活动设有43个美食摊位,其中15个为本港海鲜档口,现场演绎汤鲜、贝鲜、虾鲜、蟹鲜、鱼鲜五大主题 [2] - 通过家庭烹饪赛和明星品鉴等环节,海鲜从食材升级为文化符号,活动期间产生380桌海鲜订单,显示消费者对海鲜文化的认可 [5] 多元业态融合提升体验与引流 - 音乐演出从“氛围点缀”升级为“流量引擎”,通过乐队演唱、明星献唱(如刘大成、云飞)等构建“听觉吸引—情感共鸣—消费转化”链路 [6] - 活动包含亲子魔术剧、剧团展演、少儿朗诵等,覆盖不同年龄层兴趣点,同时通过“苏超”赛事直播打造“体育+美食”强记忆点 [6][8] - 加入VR体验、机器人互动、文创非遗展等科技与文化元素,回应现代游客追求有情感、有互动、有记忆的体验需求 [8] 消费场景构建与销售提振策略 - 活动构建了美食展销、汽车体验、品质生活、科技文创等多个主题消费场景,使消费行为在“逛、吃、玩、看”中自然发生 [9] - 场景化消费效果显著,例如万顺源包子一天卖出1000多个,燕京啤酒每天销量近200箱 [9] - 采用“政策+活动”双轮驱动,结合汽车家电专属优惠、幸运抽奖、网红直播等方式激发消费热情,最终实现1400万元总销售额 [9][11]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常态化运营海鲜美食街,通过优化硬件、丰富业态、提升服务、强化营销,将节庆的爆发式狂欢转化为可持续的常态化吸引力 [11]
用“鲜”锁住游客脚步,以体验感带动消费 如东:打造长三角短线游热门“目的地”
扬子晚报网· 2025-09-15 08:36
文旅战略升级 - 公司从单一景区打卡模式转向综合体验模式 整合海鲜美食 温泉康养 古镇夜游和体育赛事等业态 推出个性化场景与路线 [4] - 通过"海鲜+"沉浸式体验设计 包括清晨滩涂踩文蛤 中午渔港抢鲜 下午泡温泉品蛋 傍晚古镇观秀尝鲜等全链条服务 [7] - 累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仅栟茶古镇苏超第二观赛点就吸引数千游客 形成体育与美食的跨界消费场景 [8] 消费市场表现 - 夏季旅游市场火爆 周末餐厅翻台达100桌 游客跨省自驾2小时排队3小时购买虾籽烧饼 6人分食一个烧饼仍觉值得 [4][7] - 海鲜餐馆人流暴增 出现游客自带桌椅室外用餐现象 烧饼店因纯手工制作需限购 食材准备量加倍并增派人手 [10] - 上海一日游首发线路吸引70余位游客 渔港现凌晨排队抢购第一网梭子蟹现象 当场蒸制即食成为消费亮点 [6][7] 品牌与产业基础 - 拥有86公里海岸线和100余万亩滩涂 海产资源超1000种 文蛤被誉为天下第一鲜 条斑紫菜等多件地理标志产品 [6][10] - 建设国家中心渔港与发展规模化海洋牧场 同步推进海鲜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培育名菜名店名师餐饮体系 [10][11] - 通过苏超赛事 音乐节 烟火秀 啤酒节等文旅+活动组合拳 强化"海港 海鲜 海泉 海韵"品牌认知度 [8][9][10] 传播与转化效果 - 凭借博主创作分享频繁出圈 成为长三角短线游热门选项 网友评价为"滨海小城凭独特资源赢口碑"的典型案例 [4][10] - 从流量向留量转化 从过境地向目的地升级 通过线路设计与业态培育持续激活消费力 带动地方产业全面发展 [11]
一片海何以“鲜”动长三角?
扬子晚报网· 2025-08-27 23:29
核心观点 - 如东海鲜产业通过自然资源优势、产业整合及文旅融合实现爆发式增长 成为长三角短途游热门目的地 带动当地消费和产业升级 [1][3][6] 自然资源优势 - 拥有86公里海岸线和100余万亩滩涂 孕育1000余种海产 [6] - 文蛤被誉为"天下第一鲜" 梭子蟹年产量占全省30% [6] - 地处长江入海口与黄海交汇处 浮游生物丰富 形成独特鲜味优势 [3][6] 产业整合举措 - 打造全产业链:从建设国家中心渔港到发展海鲜精深加工 实现从"论斤卖"转向"论值卖" [6] - 推进标准化生产:制定工艺标准 培育餐饮"名菜、名店、名师" 促进规模化连锁化 [10] - 完善物流体系:政府快速完善冷链物流 实现"全国快递次日达" [10] 文旅融合创新 - 创造沉浸式体验:结合"海上迪斯科"踩文蛤、渔港抢鲜、温泉康养、古镇夜游等多元业态 [6][9] - 形成"海鲜+"模式:将美食与温泉、古镇等资源打包 设计一站式休闲线路 [6][13] - 典型案例:上海游客驱车2小时抢第一网梭子蟹 南京游客排队3小时购买虾籽烧饼 [9] 品牌建设与政府支持 - 2007年获"中国海鲜之乡"称号 系统推进品牌建设 [10] - 构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作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保障消费体验 [10] - 拥有多件地理标志产品:如东文蛤、如东条斑紫菜等 [13] 市场反响 - 周末餐厅翻台达100桌 出现"做不完"的火爆场面 [3] - 成为长三角短线游热门选项 攻略帖持续涌现 [1] - 游客复购率高 "体验差"成为持续吸引力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