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妙可蓝多奶酪棒
icon
搜索文档
“厦门帮”求生记
虎嗅· 2025-10-10 21:58
厦门帮现象与行业影响 - 厦门帮指扎根厦门、深耕美妆洗护大健康赛道的企业群体,擅长批量化产出素材、集中打爆高毛利单品,并通过高预算投流打造可复制的白牌爆款,部分白牌月GMV超过1亿[1] - 温博士、VC、三资堂、eLL等白牌曾在美妆月榜力压海外大牌,名列前茅,背后均有厦门帮运作[1] - 在美妆行业不断内卷的背景下,国产美妆巨头和新兴品牌均尝试学习厦门帮的直播电商玩法,自2024年起大量美妆公司前往厦门与海尼集团、跑红集团、纯朴科技等代表企业交流,尝试“品牌白牌化”[2] 传统打法面临的挑战与失效原因 - 厦门帮最辉煌时期在2024年初,直播电商平台当年2月美妆TOP10中,温博士、娇润泉、VC、造物者四大白牌冲入榜单,其中温博士2024年1月至2月总销售额近5亿,VC销售额近3.5亿[9] - 随着平台自然流红利消失,付费流量占比大幅提升,2024年大盘付费流量占比超过90%,投流ROI不断下滑,品牌投流费率拉至70%以上[10] - 平台监管趋严,考核重点转向GMV,更倾向于与珀莱雅、韩束、自然堂等优质老牌国货美妆合作,对白牌态度谨慎,并严厉打击“伪KOC”和“虚假素材”[11][12] - 美妆行业常见加价倍率在10倍左右,而厦门帮白牌倍率高达20倍,定价三五十元的产品成本可能低至1到2元,导致产品质量存疑,引发大量投诉和差评[11] - C端消费者辨别力上升,对白牌信任度下滑,购买前会去小红书等平台查询口碑,而白牌在小红书往往缺乏讨论或出现大量避雷帖[14][15] - 白牌生命周期被压缩,爆品往往运营不到一个月便失去空间,2024年以来各平台美妆电商榜单TOP20中已少见白牌身影,月GMV大幅下滑[16] 转型方向一:品牌服务与代运营 - 为增强资金积累,大量厦门帮头部公司开展针对老品牌的电商代运营服务,例如海尼集团与广药集团白云山合作,为其在护肤、口腔、洗护等多领域打造新品,累积销售额达到百亿量级[19][20][22] - 中型工作室如扶光文化向品牌服务转型,服务客户包括妙可蓝多、华熙生物、HBN等,主攻美妆、大健康和食品领域合作[23][25] - 服务模式并非单纯素材生产,而是与品牌联合选品、开品、测品,找出有爆点且可可视化转化的产品,并通过“素材调优”能力强化内容锚点[27] - 例如扶光文化帮助妙可蓝多奶酪棒挖掘出补钙、促进长高等卖点,并通过特定场景拍摄强化转化,最终在6个月内于单一线上平台销售额突破6000万,超过去年全年水平[28] 转型方向二:品牌化战略升级 - 以海尼、跑红为代表的头部集团大力推进白牌品牌化运作,头部五家公司均聘请品牌咨询顾问,并大规模减少投手岗位,招聘品牌总监和研发人才[5][33] - 海尼集团已与旗下王牌品牌温博士“分家”,旨在自上而下高度集权,坚定推进品牌化[5] - 人才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头部公司密集招聘品牌营销端、研发端人才,海尼集团创始人甚至开出500万年薪和分红招聘CMO[35][39] - 产品端开启品质升级,从依赖广州代工厂转向深入供应链研究,跑红集团投资自有工厂,海尼集团在广州打造六层研发中心发力自研产品[40][41] - 营销侧减少暴力投流,发力明星代言人、全渠道种草和线下渠道,例如海尼主推品牌BUV签约黄子韬、陈梦等明星,并与央广网合作,同时切入男士护理新赛道[42] - 进行全面的合规化调整,包括内容监管和税务等方面,确保正规化运营[43] 转型的困难与决心 - 白牌品牌化转型比创立新品牌更困难,涉及扭转因前期口碑危机造成的用户刻板印象和信任缺失[45] - 转型需要忍受一年以上甚至数年的“看不见明确回报的投入”,这与过往“挣快钱”的ROI模式完全不同,导致内部出现反对声音[46] - 头部公司老板对品牌化有全貌认知,学习能力强,展现出极强的耐心和战略定力,愿意花费数百万聘请品牌战略咨询顾问帮扶转型[47]
一年输掉几十亿,她带出一堆徒弟,差点儿饿死自己
36氪· 2025-07-31 07:34
毕业后,柴琇进入商业系统的国企工作,改革开放劲风吹拂,身边每天都有人发家致富。长白山里长大的她总觉得自己能做出点儿事业,于是1996年下海 经商。 柴琇的生意从代理贵州土豆片等休闲食品做起,有一定积累后开了家面包加工厂。2001年,毕业于吉林农大畜牧专业的崔民东认为,乳业会有很好的机 会,两人于是成立了广泽乳业,从澳洲引进奶牛,自己种植饲料喂养,很快在吉林乳制品中脱颖而出。 短短几年,"广泽牛奶,新鲜到家"的广告语就在吉林家喻户晓,产量一度占到省内乳制品企业总和的90%,成为吉林乳品的第一品牌,取得了过亿的销售 额。 柴琇一直有个"第一"的梦想,"不管多小的赛道,我就想要成为中国第一。" 她用五年时间,布局、启蒙市场,把奶酪做成一个热门赛道并成为中国第一,却也遭遇了巨头、外资和行业新秀的前后夹攻,陷入大起之后大落的困局。 快速成王 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在中国各地方电视台播出,片中汤姆猫和老鼠杰瑞争夺不休的,是一块蜂窝造型的奶酪,这让荧幕前的孩子, 乃至成人都很好奇,"奶酪"到底有多好吃? 当时,吉林人柴琇正在省城长春上大学,也同样不知奶酪的滋味。 拿下吉林第一的柴琇,想把广泽做成全国品牌, ...
83亿破纪录收购案背后:分众如何催生百亿电梯媒介帝国?
吴晓波频道· 2025-04-27 00:55
行业并购事件 - 分众传媒以83亿元收购新潮传媒 创下中国户外媒体并购案金额之最[2] - 并购后双方市场份额将从14 5%和2 7%提升至17% 形成"分众+新潮"双超格局[22] - 合并后媒体终端总数达284万台 日均触达人群超5 8亿[24] 电梯媒体核心优势 - 电梯场景实现79%触达率 远超互联网广告数倍[7] - 用户主动关注度达45% 显著高于传统户外广告的7%-11%[8] - 完整广告播放时长可达15秒 完播率远超互联网广告不足2秒的95%碎片化曝光[11] - 高频重复触达(9-16次)可有效建立品牌心智 如妙可蓝多等案例[9][10] 商业模式比较 - "种树"模式通过中心化媒体集中引爆 比"种草"模式更能建立社会共识[14][15] - 品牌资产贡献70%长期销售 但企业90%精力投入短期流量[17] - 分众CPM稳定在5-10元区间 抗周期性强于互联网平台逐年攀升的CPM成本[19] 企业战略布局 - 分众覆盖300城250万终端 主攻高端商务场景 年营收超百亿 净利率40%[23] - 新潮布局200城74万智能屏 专注社区场景覆盖1 8亿家庭用户[24] - 合并后形成"商务+社区"全场景网络 智能投放系统可实现"千楼千面"精准营销[24] - 海外业务已拓展至7国100城 契合"一带一路"战略导向[25] 行业发展趋势 - 电梯广告正成为消费升级基础设施 助力国牌出海与区域市场开发[24] - 物理空间连接价值被重估 在算法时代重构品牌与消费者关系[27] - 未来将挖掘"数字新基建"价值 成为数据资产沉淀池[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