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配食品
搜索文档
特殊食品技术标准与审评实践会议在西安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10-28 15:05
作为第十届中国特殊食品大会的重点会议之一,特殊食品技术标准与审评实践会议近日在西安举 办。本次会议以"释放技术审评科研能量,以成果转化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扣行业高质量发 展需求,聚焦保健食品、婴配食品、特医食品等产业标准体系和审评情况、科研成果转化等关键议题, 旨在以技术创新支撑食品安全监管,为我国特殊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会议由中国营养保健 食品协会执行副会长厉梁秋主持。 聚焦行业关注的特殊食品技术审评工作热点,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法规标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 员李文军介绍,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法规标准委员会(以下简称"法标委")旨在反馈行业热点、探讨前 沿技术、解决创新需求等方面提供行业智慧。法标委主要通过调研问卷、建议反馈、问题搜集等建立行 业和食审中心的连接,推动行业新原料、新技术、新产品、新功能的创新发展,并联合食审中心开展各 项专项课题研究。 中营保研发基金发布。中国经济网记者 朱晓倩/摄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审评中心保健食品功能审评部主任刘洪宇以"新时代保健食品功能评价 的改革与思考——立足产业发展,深化审评改革"为主题展开分享,总结了八个国家和地区的保健食品 类似产品管理制 ...
食品行业焕新提质 保持平稳运行
经济日报· 2025-10-20 08:31
今年以来,食品行业保持平稳运行,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对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 保民生贡献了重要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介绍,健康膳食是践行主动健康的重要举措,特殊食品区别于普通 食品,主要针对特定生理状态、特定营养需求的人群,包含了保健食品、特医食品、婴配食品。2024 年,我国保健食品年产量约80万吨,产业规模约4500亿元。健全保健食品功能声称及评价体系对行业发 展至关重要。同时,只有在确保市场规范的同时鼓励技术创新突破,才能形成科研支撑产业、产业反哺 科研的良性循环。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认为,食品资源挖掘的战略任务是要实现全球食物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食物供给 安全,提高全民营养健康水平,加快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 食品资源挖掘包括食品新资源的挖掘与安全评价、功能和个性食品资源产业化与产品创制、食品新资源 颠覆性技术创新等工作,存在大量科学机遇。 在伊利呼和浩特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牧场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牛舍温湿度、奶牛健康数 据、饲料库存等400余项指标,实现"一键式"远程管理。无人牛舍更是智慧牧场的升级版,1个人能轻松 管理 ...
食品行业焕新提质
经济日报· 2025-10-20 05:58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1月至7月,食品工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达5.1万亿元,利润超过3300亿元,进出口额超过820亿美元 [1] - 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增长17.8%,食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5.4% [1] - 食品工业以占轻工业35.6%的资产,实现了39%的营业收入,创造了43.8%的利润 [1]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2024年食品行业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发明奖4项,科技进步奖56项,科技成果鉴定113项,奖项数量增长140% [1] - 21家食品企业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单 [1] - 全国轻工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6.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2.4%,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率达47.2%,分别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13.1、10.3和7.9个百分点 [2] - 青岛啤酒、蒙牛乳业、海天味业等公司已率先建成灯塔工厂 [2] - 伊利智慧牧场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1个人轻松管理150头奶牛,奶牛年均单产提升至12吨,核心指标优于欧盟标准 [2] 未来发展方向与重点领域 - 行业将加强前瞻研究,聚焦传统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物制造和未来食品 [1] - 重点增强科技供给,支持基础研究,加强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研究,加快合成生物学、营养基因组学等前沿技术的转化应用 [2] - 推进食品智能制造、智能检测、智能流通,建立从原料到消费的全生命周期监控体系 [3] - 研发功能食品、生理调节食品、个性营养食品和特殊膳食,发展满足健康需求的新业态 [2] - 2024年我国保健食品年产量约80万吨,产业规模约4500亿元 [3] 面临的挑战与战略任务 - 行业存在科研选题同质化、跟风式研究导致产能过剩和价格战,关键菌种、核心酶制剂、智能装备等仍受制于人的问题 [4] - 食品资源挖掘的战略任务包括保障食物供给安全、提高全民营养健康水平、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 [4] - 需摆脱低水平重复,追求原创性科研与颠覆性技术以实现高质量跃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