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宝马
icon
搜索文档
宝马推出集交互/操控/驾驶辅助一体的智驾解决方案,全新宝马iX3首搭
凤凰网· 2025-07-08 22:13
据技术资料显示,新系统的决策链路延时控制在1毫秒以内,信息处理速度较传统系统提升10倍。与此 同时,"智能驾驶辅助超级大脑"的算力相比前代产品提升了20倍,实现了从"看得清、判得准"到"控得 准、行得稳"的全链条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宝马的技术路线体现了对驾驶本质的坚持。即使在智能辅助系统介入时,车辆仍会通过 底盘动态反馈路况信息,保持驾驶者与车辆的"对话感"。这种设计理念源于宝马在2016年提出的"悦 驾"(BOOST)和"悦享"(EASE)概念,强调运动性能与智能辅助的协同配合。 凤凰网科技讯 7月8日,宝马集团正式推出交互、操控、驾驶辅助三位一体的智驾解决方案,全新宝马 iX3将首次搭载这一整体性技术架构。这一技术突破标志着传统豪华车企在智能化转型中的重要进展。 在智能驾驶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宝马选择了差异化路径。与市场上普遍聚焦单一智驾功能的做 法不同,宝马新世代采用了智能交互、操控和驾驶辅助三位一体的整体性解决方案。宝马集团大中华区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表示,在智能时代,宝马坚持"车要懂人,而不是秀科技"的理念。 技术层面,新世代车型的核心创新在于全新一代智能电子电气架构。该架构配备4台高性能 ...
比亚迪最“高冷”小儿子,要跟沃尔沃抢饭吃
36氪· 2025-07-08 18:28
旅行车市场现状 - 旅行车在中国市场长期处于小众地位,2019年全国销量不足2万辆,远低于主流车型[3] - 欧洲是旅行车主要市场,2024年销量达1300万辆,沃尔沃、奥迪等品牌占据主导地位[10][13] - 中国旅行车价格普遍偏高,如奥迪A6旅行版国内售价较欧洲溢价36%(50万 vs 44万)[13] 比亚迪海豹06DM-i旅行版产品特点 - 定价10万元左右,显著低于合资品牌旅行车价格带[15] - 车身尺寸4850mm,轴距2790mm,后备厢容积1535升,兼具装载与空间灵活性[32] - 搭载第五代DM-i混动技术,宣称续航达2000公里,配备车顶行李架、车载冰箱等旅行专属配置[34][36] 行业竞争格局 - 此前国内旅行车尝试多未成功,如宝骏Valli月销不足千台,极氪001/蔚来ET5T定价超20万限制受众[24][25][27] - SUV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装载能力和"面子属性"挤压了旅行车发展空间[20][22] - 比亚迪选择海豹而非秦系列作为旅行车基础车型,体现试水小众市场的谨慎态度[30] 战略意图分析 - 海豹06旅行版采用全球化车型标准开发,欧洲市场或为主要目标,2024年比亚迪在欧洲销量超10万辆[38][41] - 该车型标志着车企从纯实用主义向细分市场文化需求延伸的战略转变[40] - 行业存在开发新蓝海机会,主流车企入局可能激活中国旅行车潜在需求[29]
特斯拉与BBA集体涨价,价格战要熄火了?
新浪财经· 2025-07-08 15:37
小米YU7市场表现 - 小米YU7上市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创中国及世界汽车工业史纪录[1] - 理想汽车CEO李想称其创造奇迹,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形容为"神话",雷军表示超出预期[1] - 友商对小米的不按常理出牌策略缺乏应对经验[1] 车企应对策略 - 蔚来、极氪、智己等品牌推出转购补偿措施,报销小米YU7定金以截胡订单[2] - 理想、智界等车企推出优惠措施:智界全系现金补贴2万元,理想L6提供5年0息购车计划[2] - 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涨价1万元,续航提升40km,百公里加速提升0.6秒[3][5] - 特斯拉销售解释涨价因进口电池原材料成本上升,且避开小米YU7上市热度期[5] 豪华品牌价格调整 - 宝马3系预计上涨8000元,5系回调1万元,X5上涨1.5万元[8] - 奥迪A3中高配车型可能上涨7000-8000元,奔驰部分车型已涨价5万元[9] - 涨价主因银行"高息高返"政策被叫停,经销商失去金融补贴[9][11] 价格战发展历程 - 2023年1月特斯拉降价引发价格战,比亚迪秦PLUS DM-i下探至10万元内[18] - 2024年特斯拉再度降价最高1.55万元,比亚迪秦PLUS DM-i起售价降至7.98万元[18] - 2025年5月比亚迪22款车型最大降幅5.3万元,终端不到5万元可购车[18] 行业影响与监管 - 价格战导致供应链压价严重,零部件质量下降,行业信任流失[19]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全国工商联呼吁抵制无底线价格战[20]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实施,多家车企承诺供应商账期不超过60天[20] 市场未来预期 - 业内人士预测车企将在1-2个月内推出新优惠政策刺激销售[22] - 部分观点认为当前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价格战不会轻易结束[23][24] - 销售人员表示价格已至最低点,行业难以持续降价[24]
宝马新世代重新定义智能驾驶乐趣 首推智能交互、操控和驾驶辅助
齐鲁晚报· 2025-07-08 11:22
宝马新世代智能驾驶战略 - 公司提出整体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涵盖交互、操控和驾驶辅助三大核心领域,重新定义智能驾驶体验[1][2] - 核心理念为"车要懂人",强调人车互动与驾驶乐趣,而非单纯展示科技[1] - 基于近3000万全球车主驾驶数据(含700万中国车主)及赛事数据开发,覆盖从初级到高级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演进历程[4] 技术架构创新 - 采用全新电子电气架构,配备4台高性能计算机(超级大脑),其中自主开发的"驾控超级大脑"首次实现动力与底盘控制二域合一[5][9] - 决策链路延时小于1毫秒,信息处理速度提升10倍,通过数字神经网络实现车辆动态高效控制[5] - "智能驾驶辅助超级大脑"算力较前代提升20倍,整合原四个控制单元功能,实现环境感知-路径规划-精准执行的闭环[8] 交互与操控协同 - 首创全景iDrive系统,基于"视觉锥"设计理念在四大交互界面分层排布驾驶信息,保持人车"对话感"[7] - 智驾辅助介入时底盘仍反馈路况,方向盘/踏板保持一致性,消除操控割裂感[2] - 动态性能控制系统实现毫秒级动态计算,在各种场景下提供顺畅操控体验[5] 历史传承与突破 - 延续2016年提出的"悦驾"(BOOST)与"悦享"(EASE)双轨理念,平衡操控激情与驾驶辅助[2] - 新世代车型代表公司历史上最大技术跨越,涵盖全新设计语言、电力驱动系统及电池技术等突破[7][9] - 革命性大圆柱电池技术被列为三大核心创新之一,支撑下一代电动化发展[9]
国产新车当二手车贱卖,老外抢疯了
投中网· 2025-07-07 14:10
核心观点 - 汽车行业出现大量"0公里二手车"现象,即新车注册后未行驶即转为二手车销售,价格比新车低20%-30%甚至腰斩 [4][5][6][7][8] - 该现象源于供需失衡和价格战压力,车企通过经销商"压库"完成销售任务,经销商再以二手车形式低价出售 [48][49][51] - 该模式已形成跨境产业链,通过中亚等地区"平行出口"至俄罗斯等市场,2025年1-4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193万辆 [18][19][21] - 行业监管趋严,商务部已召开座谈会规范乱象,但根源在于产能过剩和恶性价格竞争 [16][49][57] 市场表现 - 具体案例:原价39万宝马3系售价22万,26万岚图FREE售18万,29万蔚来ET5T售18万 [4][5][6] - 线上平台有数千家公司销售此类车辆,涉及大众、比亚迪、奥迪等品牌 [8][14] - 俄罗斯市场部分车型折扣达建议零售价7折,形成完整改装和出口产业链 [11][21][26] - 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40.9%(2025年),但二手车市场渗透率仅7.9% [38][39] 行业影响 - 扭曲真实供需:虚高销量误导车企产能规划,加剧产能过剩 [51] - 损害消费者权益:二手车无法享受首任车主质保,存在库存车安全隐患 [37][42][44] - 扰乱价格体系:价格战导致产业链利润受压,2025年多轮降价潮挤压利润空间 [50][55] - 跨境贸易风险:俄罗斯政策调整已影响计税方式,出口市场面临重构 [33][34] 企业应对 - 直营模式车企(如特斯拉、蔚来)未出现该现象,主要存在于经销商体系 [49] - 多家车企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试图缓解产业链压力 [56] - 行业协会建议车企稳定经销商价格体系,避免恶性竞争 [54] - 部分企业通过该模式开拓海外市场,建立品牌认知度 [32]
自主大型轿车填补最后一块拼图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7 10:04
自主品牌进军大型轿车市场 - 长期以来中大型轿车市场由高端品牌主导,自主品牌份额不足两成,与SUV和新能源市场的过半份额形成鲜明对比 [2] - 尊界S800投产和奇瑞A9L亮相显示自主品牌正集中力量突破大型轿车市场,该领域对技术、品牌溢价和综合品质要求更高 [2] - 大型轿车被视为检验品牌实力的"试金石",自主品牌的突破意味着中国汽车工业走向全面成熟 [2] 新能源技术重构竞争格局 - 新能源技术为自主品牌提供重新定义大型轿车标准的机会,尊界S800的智能可变架构平台、奇瑞A9L的固态电池(400Wh/kg,续航800公里)等技术超越传统高端车型 [3] - 电动化时代三电系统、智能驾驶和座舱交互成为核心竞争力,自主品牌在这些领域具有优势 [3] - 智能化配置成为差异化竞争武器,尊界S800预埋L4硬件、奇瑞A9L采用全息投影交互系统、蔚来ET9融合AR-HUD与激光雷达 [3] - 2024年中国乘用车L2辅助驾驶搭载率超45%,自主高端车型达80% [4] 高端化与品牌价值突破 - 自主大型轿车价格区间上探至50万-80万元,尊界S800高配版突破百万元,直接对标奔驰S级等传统旗舰 [6] - 市场接受度提升,比亚迪仰望系列SUV均价超80万元且半年销量1.5万辆,蔚来ET9预售一周订单破5000辆 [6] - 自主品牌通过科技创新与文化自信结合构建独特品牌故事,与传统豪华车的"尊贵血统"形成差异化 [6] 全球化与产业链升级 - 大型轿车是自主品牌全球化的关键一环,奇瑞A9L选择香港首秀,尊界计划次年进入欧洲和中东市场 [8] - 高端车型推动产业链升级,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京东方柔性车载显示等技术率先应用 [8] - 2024年自主品牌在中大型轿车研发投入超20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投资近千亿元 [8] 产业意义与未来挑战 - 大型轿车是自主品牌产品矩阵的最后"拼图",其突破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具备全领域竞争能力 [9] - 需解决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高端品牌溢价可持续性、跨市场适应等挑战 [9]
【太平洋科技-每日观点&资讯】(2025-07-07)
远峰电子· 2025-07-06 19:33
行情速递 - 主板领涨个股包括信雅达(+10.03%)、德生科技(+10.02%)、京北方(+10.01%)、奥士康(+9.99%)、金安国纪(+9.99%) [1] - 创业板领涨个股包括隆扬电子(+20.00%)、南凌科技(+19.98%)、长亮科技(+13.31%) [1] - 科创板领涨个股包括拓荆科技(+5.78%)、金橙子(+5.51%)、思特威-W(+5.36%) [1] - 活跃子行业包括SW游戏Ⅲ(+2.80%)、SW印制电路板(+2.03%) [1] 国内新闻 - 厦门士兰微8英寸碳化硅功率器件芯片制造生产线项目(一期)首台设备提前搬入,总投资120亿元,建成后将形成年产72万片8英寸碳化硅功率器件芯片的生产能力 [1] - 路维光电高世代高精度光掩膜项目奠基,计划总投资20亿元建设高端光掩膜版产线,重点研发生产G8.6及以下AMOLED/LTPO/LTPS用高精度光掩膜版 [1] - 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发布2025年FTTR产品班车式采购结果,采购包1需求数量21万台,采购包2需求数量78.75万台,华为和中兴通讯包揽全部需求 [1] - 南亚科技6月营收达40.74亿新台币,较上月增长22.2%,年增21.1%,创三年单月新高 [1] 公司公告 - 木林森下属子公司拟以约2.56亿元人民币购买普瑞光电18.7722%股权,交易完成后普瑞光电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3] - 中国电子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认购中国软件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票增持股份,权益变动完成后中国电子持有中国软件13.00%股份 [3] - 新益昌2024年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0元(含税) [3] - 神州泰岳2024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为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 [3] 海外新闻 - 韩美半导体开始生产最新芯片封装设备TC Bonder 4,专为制造第六代高带宽存储器(HBM4)设计,计划2025年下半年批量供应 [3] - 欧洲RISC-V处理器IP供应商Codasip正式宣布启动加速出售程序,其核心优势在于基于RISC-V指令集的处理器内核设计工具链 [3] - 2025Q1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下降2%,连续第五个季度同比下滑,印度市场放缓和苹果智能手表出货量下滑是主要下行因素 [3] - 宝马自动充电机器人已过"试用期",未来将结合市场状态投入使用,可实现AI视觉识别充电口位置并自动完成充电操作 [3]
MPV,中产男人的归宿
投资界· 2025-07-05 16:00
商务车市场消费趋势 - 商务车被视为中年男性生活状态转变的标志,从追求品牌转向注重实用性和家庭需求[3][5][7] - 消费者购车预算呈现两极分化:10万级二手车与奔驰威霆/埃尔法等高端车型并存[6] - 空间需求成为核心购买驱动因素,需容纳7人+宠物+行李的多场景使用[5][15] 产品功能与用户行为 - 商务车衍生出三大使用场景:家庭出行(占比最高)、商务接待、兼职网约车[6][9][27] - 用户改装率达60%以上,主流改装包括星空顶/实木地板/车载冰箱等豪华配置[10][21] - 座椅舒适度超越人体工学椅,部分用户直接拆装座椅作为办公家具[17][18] 品牌定位与用户画像 - 别克GL8占据体制内用户心智,反映保守稳健的消费观[24] - 国产车型(传祺M8/腾势D9)渗透率提升30%,吸引注重性价比的务实群体[24] - 高端车型埃尔法形成社交货币效应,车主多为企业主阶层[9][24] 市场竞争格局 - 传统MPV与新能源车型形成替代竞争,电动化产品省油优势明显但接受度仅40%[24] - 商务车在道路行驶中具有体积威慑力,事故率比轿车低15%[13] - 理想等新势力品牌通过"奶爸车"定位抢占家庭用户市场[9] 消费心理演变 - 85%用户经历从BBA到商务车的认知转变,主要因腰肌劳损等健康问题[17][20] - 商务车满足中年男性"表面稳重+内在个性"的双重心理需求[21] - 购车决策中家庭话语权提升70%,导致实用性压倒品牌溢价[27][28]
豪华车巨头绝不放弃内燃机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04 00:40
宝马斯太尔工厂转型战略 - 工厂定位为内燃机和电驱系统双轨并行生产中心,确保全球车型供应的灵活性[7] - 2022年被指定为宝马"新世代"电动汽车平台的全球开发和生产中心[8] - 2023年员工4900人,销售额44亿欧元,位列奥地利工业企业前十[7] 内燃机业务现状与规划 - 2023年生产约120万台内燃机供应全球市场,仍是公司业务基础和资金支柱[14] - 持续投资改进传统发动机技术,包括兼容HVO100生物柴油和满足欧7排放标准[14] - 计划到2035年前保持年产120万台内燃机的产能,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比例[24] 电动化转型进展 - 第六代电驱系统较第五代实现能耗降低40%、车重显著减轻、续航提升30%[20] - 新增逆变器自主生产,视其为差异化竞争关键组件[18] - 电驱系统年产能将扩至60万套,采用两条生产线布局[24] 研发与生产协同优势 - 斯太尔工厂兼具研发(700人团队)与生产能力,加速技术产业化[12][23] - 向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厂交付首批"新世代"预量产零部件[27] - 首款"新世代"iX3车型将于2024年秋季量产[29] 运营保障措施 - 推行员工多技能培训,目标全员掌握内燃机与电动技术[17] - 采用数字化制造提升高成本地区工厂的可持续性[20] - 建立灵活生产体系,可同时服务传统与新能源业务板块[15][17] 供应链与市场布局 - 中国市场需求由本地化发动机生产体系覆盖,斯太尔服务其他全球市场[30] - 新型SSM驱动系统规避稀土依赖,但关注中国出口许可政策影响[34] - 已做好原材料保障预案,当前产量提升无风险[35]
宝马自动充电机器人完成概念验证
快讯· 2025-07-03 14:59
宝马自动充电机器人 - 公司完成自动充电机器人概念验证,具备AI视觉识别、精准定位充电口、自动路径规划、插枪充电及拔枪复位功能 [1] - 技术将结合未来市场状态适时投入应用,并计划与代客泊车功能整合 [1] - 公司持续探索充电与泊车领域的技术创新 [1] 行业技术发展 - 自动充电技术通过机器人实现全流程无人化操作,提升电动车充电便利性 [1] - AI视觉识别与路径规划技术成为充电自动化关键突破点 [1] - 行业技术趋势指向充电与泊车场景的智能化协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