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雷克萨斯
icon
搜索文档
北美强劲需求力扛中国、日本下滑 丰田(TM.US)销量创10月单月历史新高
智通财经· 2025-11-27 14:07
丰田汽车公司(TM.US)10月销量实现增长,美国市场的旺盛需求有效弥补了中国和日本市场的下滑。尽 管面临关税压力,但RAV4紧凑型跨界车等车型的持续热销展现出企业的经营韧性。 值得注意的是,丰田全球纯电动车销量同比激增74%,达到18322辆。 数据表明,尽管面临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的关税,丰田正日益倚重北美市场。同 时,高市早苗首相本月发布涉台错误言论,严重冲击中日关系,也凸显出地缘政治摩擦或重塑丰田全球 销售格局。 本月初,丰田在预估将因15%的关税政策损失1.4万亿日元利润的情况下,仍上调了全年营业利润预期 ——此举发生在8月下调预期之后。该车企目前预计截至明年3月的财年营业利润将达到3.4万亿日元。 这家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商11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包括大发汽车公司和日野汽车公司在内的集团全 球销量同比增长3%,达到100万辆,创10月单月历史新高。其中丰田和雷克萨斯品牌在美国销量增长 12%,但在中国下降6.6%,日本本土市场亦下滑4.2%。 ...
丰田4~9月全球销量526万辆,创新高
日经中文网· 2025-10-27 16:00
全球销量表现 - 4~9月全球销量同比增长5% 达到526万7216辆 创同期历史新高 [2] - 海外销量同比增长6% 达到455万3249辆 创历史新高 [4] - 公司预计2025财年销量将达到创纪录的1040万辆 [4] 美国市场 - 4~9月在美国销量同比增长11% 达到129万5606辆 [2][4] - 销量增长部分得益于上一年度部分车型召回停产后出现的报复性反弹 [4] - 从日本出口至美国的汽车数量增长21% 达到30万4151辆 尽管面临25%及后续15%的关税成本压力 [5] - 混合动力车需求在美国市场保持坚挺 [2][5] 中国市场 - 4~9月在中国销量同比增长6% 达到91万4342辆 [2][5] - 新款纯电动汽车"bZ3X"和混合动力车销售强劲 [2][5] - 与政府补贴政策联动的促销措施对销量起到推动作用 [5] 其他市场与生产情况 - 在欧洲和亚洲等其他地区的销量也超过上年同期 [5] - 在日本本土市场 销量因7月底巨大地震导致的生产暂停而略有下降 [5] - 4~9月全球产量增长6% 达到498万5122辆 正从2024年召回及认证违规导致的停产中恢复 [5] - 在日本产量增长3% 达到158万5622辆 在美国产量增长14% 达到71万6614辆 [5] - 公司计划2025财年全球产量达到1000万辆 [5]
上海:上半年招商引资落地项目1944个,总投资6791亿元
招商引资总体情况 - 上半年上海市落地项目1944个 总投资6791亿元 完成年度招商目标58% [1] - 工业投资973亿元 同比增长19.8% 其中制造业投资898亿元 增长22.8% [1] 重大项目落地情况 - 丰田雷克萨斯项目与C919批产能力二期项目落地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 [1] - 中建材航空复材 上海超导二代高温带材等重点项目启动建设 [1] - 细分领域头部企业高质量项目加速集聚 [1] 招商引资结构 - 工业 软信业和工业服务业落地项目1286个 总投资3824亿元 [1] - 三大先导项目落地175个 总投资1075亿元 占产业项目投资规模约1/3 [1] 民营投资表现 - 上半年民营投资落地项目1539个 总投资3560亿元 占招商项目投资额52.3% [1] - 6月单月落地民营项目621个 总投资1015亿元 占当月落地项目投资额61% [1]
上半年上海民营投资较快增长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22.8%
中国新闻网· 2025-08-08 00:36
上海上半年招商引资情况 - 上半年上海全市落地项目1944个,总投资6791亿元,完成年度招商目标58% [1] - 工业投资973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制造业投资898亿元,同比增长22.8% [1] - 民营投资落地项目1539个,总投资3560亿元,占招商项目投资额超50% [1] - 6月当月落地民营投资项目621个,总投资1015亿元,占当月落地项目投资额61% [1] 投资结构优化 - 工业、软信业和工业服务业项目1286个,总投资3824亿元,占比56% [1] - 三大先导项目落地175个,总投资1075亿元,占产业项目投资规模约1/3 [1] 重大项目落地 - 丰田雷克萨斯项目、C919批产能力二期项目落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 [1] - 中建材航空复材、上海超导二代高温带材等重点项目启动建设 [1] 未来招商方向 - 重点瞄准具有强引领、高带动作用的高能级项目 [2] - 计划从产业政策、项目资源、配套资金、应用场景等维度提供多元化支持 [2]
丰田在华新车销量连增6个月,EV表现出色
日经中文网· 2025-08-07 11:15
丰田在华销量表现 - 公司7月在华新车销量同比增长5.7% 达到15.17万辆 连续6个月超过上年同期业绩 [2] - 1~7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6.6% 达到98.94万辆 [5] 电动车业务进展 - 广汽丰田3月推出的纯电动SUV"bZ3X"带动EV销量增长90% 达到1.01万辆 [2][4] - 包括HV在内的电动车销量增长10% 达到8.16万辆 电动车占比上升4.1个百分点至53.8% [2][4] - 一汽丰田6月推出纯电动SUV"bZ5" 加强EV产品攻势 [4] 合资公司表现 - 一汽丰田7月销量同比增长2.9% 达到6.8万辆 1~7月累计增长14% 达到44.59万辆 [4][5] - 广汽丰田7月销量同比增长11.7% 达到6.6万辆 1~7月累计增长2.1% 达到43.02万辆 [4][5] - 雷克萨斯品牌7月销量增长1.2% 达到1.59万辆 1~7月累计增长1.3% 达到10.15万辆 [4][5]
炮轰电动化、年薪19亿!公司利润暴跌,董事长凭啥涨薪20%?
电动车公社· 2025-07-28 23:14
丰田汽车2024财年业绩与高管薪酬 - 2024财年综合营业利润下滑10%至4 8万亿日元(约2320亿元人民币)[1] - 2025财年净利润预计暴跌34 9%至3 1万亿日元[2] - 董事长丰田章男逆势涨薪20%至19 49亿日元(约9425万元人民币)[3] - 2023财年因造假丑闻仍创下16 22亿日元年薪纪录(涨幅62%)[5] 丰田章男的权力构建路径 - 通过交叉持股模式使个人持股不足1%,实际控制权绑定三井等财阀[10][11] - 基层历练路线:27岁隐姓入职,历经销售/工人/课长等岗位,40岁进入管理层[13][14] - 2009年借"刹车门"危机接任社长,初期受副社长集体制衡[19][22] - 通过研发跑车/豪华车(86/Supra/世纪)和打造Gazoo Racing子品牌重塑形象[28] - 建立亲民IP:参与赛车/校园活动,早于马斯克运用网红策略[30][31] - 2017年后清洗管理层,七大决策席位中掌控五席[39][40] 电动化战略与技术路线 - 2010年与特斯拉合作被副社长团队叫停,出售2 4%股份[23][50] - 电气化三步走:HEV混合动力→PHEV插混→氢燃料/固态电池[54][55][57] - HEV车型累计销量超2000万辆,与燃油车平分秋色[59] - 硫化物固态电池计划2026年试产,2027-2028年商业化[57] - 主张多技术路线并行,强调"真正的敌人是二氧化碳"[65][66] 组织变革与战略布局 - 2019年废除终身雇佣制,推行绩效薪酬改革[72][73][74] - 收购母公司丰田织机,形成1800亿日元+7000亿日元的控股架构[83][84] - 雷克萨斯2026年中国国产化,规划10万辆新能源车年产能[85] - 参照通用CEO 2950万美元年薪,推动职业经理人薪酬对标[79] 行业竞争与跨界合作 - 2017年后连续投资Uber/Grab/滴滴,与比亚迪深度合作[42] - 中国市场竞争加剧,智能化/电动化挑战传统优势[69] - 高管薪酬改革意图吸引全球化人才应对行业变革[77][78]
这家车企宣布要给供应商加价10-15%,究竟为何?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3 10:07
丰田汽车零部件采购价格调整 - 丰田汽车将汽车零部件采购价格上调10%-15%,主要反映当前汽车制造业面临的成本压力 [2] - 涨价原因包括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钢铁、塑料、芯片等)、日本国内能源成本居高不下(电力和天然气价格显著上涨)、人力成本增加 [2] - 此次调价旨在帮助供应商缓解经营压力,确保供应链稳定运转,将直接惠及全球超过6万家供应商,其中日本本土中小型供应商占比达35% [3][4] 涨价对供应商的影响 - 日本大型供应商如电装、爱信利润空间将得到改善,但约12%的中小型供应商仍难以完全解除成本压力,可能加速零部件行业整合 [3] - 获得加价的一级供应商需将30%的新增利润用于员工薪酬提升,并向二级供应商同步提高采购价5%-8% [8] - 日本零部件供应商的能源支出年均增长超15%,叠加日元汇率波动导致进口原材料成本激增 [4] 丰田的供应链策略转型 - 丰田打破以往压价做法,选择与供应商共同分担成本压力,践行"供应链即核心竞争力"理念 [4] - 供应链中断风险比行业平均水平低40%,行业正从"单一成本优先"转向"成本与供应链韧性并重" [5] - 稳定的供应链被视为企业宝贵资产,丰田通过供应链协同效应将插混车型生产成本控制在行业平均水平以下 [5] 新能源转型布局 - 丰田采取"两条腿走路"策略:提高采购价维持现有供应链稳定,同时布局下一代技术(如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量产) [5] - 供应商积极响应新能源转型,如爱信精机建设新能源配套零部件产线,电装加速碳化硅芯片产能布局 [6] - 欧洲市场插混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39%,得益于"合理续航+稳定供应"策略 [5] 市场价格调整 - 美国市场丰田大部分车型平均涨价270美元,雷克萨斯车型平均上涨208美元 [7] - 丰田品牌车型相关费用(运输和杂费等)上涨71美元,雷克萨斯相关费用上涨 [7] - 产品涨价保障传统燃油车供应链稳定,同时为新能源转型争取产能准备时间 [8]
特朗普关税大棒砸懵日本,日本高官七赴华盛顿,换来的只有‘放鸽子’和25%关税
搜狐财经· 2025-07-02 09:52
美日贸易冲突升级 - 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对日本汽车征收25%关税 并称"这就是贸易协议的终结" [1] - 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为谈判延长行程 但未能见到美国财长贝森特 [1] - 特朗普政府构建三层关税体系:10%基准关税 24%对等关税 25%汽车行业关税 [3] 日本汽车行业面临危机 - 丰田每年向美国出口53万辆汽车 占其美国市场销量的20% [3] - 25%汽车关税可能导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损失170亿美元 占2024年对美出口总额的28% [3] - 丰田在美国销量233万辆 但当地产量仅127万辆 进口依赖度高 [3] - 日本向美国出口汽车约占国内总产量17% 其中20%为雷克萨斯品牌 [3] 企业财务影响与应对措施 - 高盛预计丰田在美销量将减少5%-8% 年度营业利润减少3400亿日元 [4] - 日产暂停接收美国市场两款墨西哥产英菲尼迪SUV订单 考虑将部分生产转移至美国 [4] - 日本车企利用《美墨加协定》条款 通过墨西哥和加拿大规避美国2.5%乘用车关税 [4] 美国市场连锁反应 - 日本汽车制造商在美投资超600亿美元 创造230万个就业岗位 [5] - 丰田在美工厂数量超过某些美国本土品牌 [5] - 咨询公司预测每辆新车价格可能上涨4000-12500美元 [5] - 3月美国车市销量创纪录增长11% 部分因消费者提前购车 [5] 谈判僵局与市场反应 - 7月9日谈判截止日临近 日本获得关税豁免希望渺茫 [5] - 日本要求取消25%汽车关税和24%对等关税 美国坚持汽车关税涉及"国家安全" [5] - 东京股市汽车相关股票在Topix指数中下跌0.5% 表现逊于日经225指数1.6%涨幅 [5] 地缘政治影响 - 特朗普可能9月访华并出席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 对日本形成外交压力 [5] - 特朗普可能带商务代表团访华 签署类似中东2万亿美元级别协议 加剧日本被边缘化风险 [6]
关税重压下丰田(TM.US)销量三连破顶!5月全球销约95.6万辆创新高
智通财经网· 2025-06-27 14:56
公司业绩表现 - 丰田5月全球销量达955,532辆 同比增长8% 连续第三个月创历史纪录 [1] - 全球产量为906,984辆 子公司大发汽车和日野汽车包含在内 [1] - 日本市场销量增幅超4% 中国市场增长7% 北美市场攀升11% [1] - 混合动力车型在美日及中国市场需求强劲 [1] 价格调整与贸易战影响 - 丰田计划下月上调部分在美销售车型价格 涨幅超200美元 [1] - 三菱汽车已对三款车型实施美国市场涨价 [1] - 日本汽车制造商高度依赖美国市场 关税或导致数十亿美元损失 [1] - 丰田4-5月因关税损失1,800亿日元(约12亿美元) 日产本田预计损失达30亿美元 [2] 行业经济影响 - 日本汽车行业雇用了560万人 占劳动力8.3% 创造约10%的GDP [2] - 日本三分之二劳动力受雇于员工不足1000人的公司 许多与汽车行业相关 [2] - 日本本土每年在美生产330万辆汽车 远高于出口至美国的137万辆 [2] 公司治理与市场认可 - 丰田章男以97%得票率连任董事长 支持率反弹反映市场对其稳健表现的认可 [3]
尾山俊介:丰田汽车全球化经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11:29
丰田汽车全球化发展历程 - 公司1933年设立汽车部,1937年成立丰田汽车工业公司,1955年自主研发生产皇冠轿车[3] - 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出口海外,1980年海外销量超过日本国内,目前海外销量占比超80%[3] - 全球化分为四个阶段:日本本土生产、海外出口、本地生产、本地开发[6] 美国市场开拓策略 - 1958年首次进入美国市场但因发动机功率不足等问题暂停出口,1965年改进后重新进入[4] - 专注小型车细分市场,完善售后服务,销量大幅提升导致日美贸易摩擦[4] - 1981年自愿限制对美出口至168万台,1984年与通用合资建厂,1988年独资生产凯美瑞[4] 技术研发与法规应对 - 为满足美国Muskie法案排放标准,投入大量资源研发三元催化器后处理系统[5] - 开发兼顾大功率/低油耗的发动机,多档自动变速箱提升传动效率[5] - 1989年推出雷克萨斯品牌填补高端市场空白[5] 本地化研发体系 - 1977年起在美国、比利时、泰国、中国设立R&D中心,2010年中国研发中心成立[6] - 2023年中国研发中心升级为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强化三电系统国产化[6] 电动化技术推广 - 1998年为应对加州ZEV法规推出RAV4BEV(续航215公里),但因基础设施不足未获成功[7] - 同期推出普锐斯混动,通过降低成本及扩充产品线(小型车至皮卡)实现快速推广[7] - 技术推广需结合区域市场差异,通过本地化开发满足用户需求[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