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赛艇
icon
搜索文档
以水为媒 让绿生金——各地“两山”理念水利实践观察
新华网· 2025-08-23 08:01
核心观点 - 水利行业通过幸福河湖建设、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等举措推动"两山"理念实践 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 [1][2][4][6] 幸福河湖建设 - 蕉门河通过源头治理、雨污分流等综合治理措施 水质从Ⅳ类提升至Ⅲ类 [2] - 水利部联合财政部在全国遴选122条河湖实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 创新"河湖+"经济融合发展模式 [2] - 浙皖两省建立河湖长制合作机制 新安江保护方案总投资6.5亿元用于流域治理和水源地建设 [3] 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 浙江新昌县30座小水电站通过GEP核算获得银行授信10亿元 创新"绿电贷"金融产品 [4] - 重庆武隆区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8580万元 其中4383万元为生态产品增量价值 4197万元为20年期农业产业生态产品 [5] - 江西宜黄县通过全流域治理建成1700亩设施蔬菜基地 带动300余人就业 [4] 制度与机制创新 - 河湖长制推动源头防控、水岸同治的治理新路径 形成全民共建共享氛围 [3] - 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涵盖财政购买、产业化、权属交易、横向补偿及金融化等多种方式 [6] - 需建立健全水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 明确产权内涵和收益分配机制 强化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结合 [7]
构建水上运动消费新图景
经济日报· 2025-08-14 06:05
水上运动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水上运动参与率为28%,远低于陆地和山地运动的99% [1] - 水上运动场地供给不足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1] - 国家政策鼓励合理利用优质户外运动资源,支持特色水上运动项目发展 [1] 成都水上运动产业发展 - 成都东部新区依托三岔湖、龙马湖水域资源建成多个水上运动新场景 [2] - 已签约波力潜水基地、嘉合水上中心等项目,开发索道滑水、潜水酒店等业态 [2] - 形成"运动体验、体育旅游、世运文化"三位一体产品体系 [2] - 采用"一区一特色"模式打造水上运动矩阵,包括锦城湖皮划艇、菁蓉湖动力冲浪板等 [2] 世运会对行业影响 - 世运会举办4个水上运动分项比赛,包括动力冲浪板、索道滑水等 [2] - "以赛促建"模式推动水上运动发展,赛后将继续开展大众体验活动 [2] - 计划开展青少年赛艇集训营,与学校合作培养水上项目人才 [2] - 有望推动水上运动从小众市场走向大众生活 [3] - 促进体育旅游发展,需将赛事热度转化为长效产业动能 [3]
川籍残疾人运动员收获柔术项目冠亚军 “柔术让我重新认识了身体的潜能”
四川日报· 2025-08-13 08:18
赛事成就 - 8月12日成都世运会柔术赛场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肢体残疾混合双人柔术项目金牌和视力残疾混合双人柔术项目银牌 [6][7] - 李雨财与郭奥组合在肢体残疾混合双人柔术决赛中勇夺金牌 [7][8] - 王文强与潘天佑组合获得视力残疾混合双人柔术项目银牌 [6] 运动员背景与经历 - 李雨财为21岁四川雅安小伙右下肢截肢的三级肢体残疾人2岁时因车祸截肢 [7][9] - 李雨财2021年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获赛艇PR3级男子双人单桨2000米和混合四人单桨有舵手2000米两枚铜牌 [8] - 李雨财2022年四川省残运会射击团体赛中斩获奖牌后转练柔术 [10] - 王文强存在视力障碍通过触觉和听觉构建赛场感知能力 [6] 训练与竞技表现 - 李雨财每天穿着白色柔术道服苦练数小时研究技术细节 [10] - 李雨财仅经5天陆地基础训练就直接投入水上赛艇训练展现惊人适应能力 [9] - 王文强能精准捕捉对手呼吸节奏肌肉变化和身体移动风声 [6] - 李雨财与郭奥在12米×12米赛场展示柔韧灵活艺术配合默契 [9] 社会影响与激励效应 - 颁奖典礼现场观众掌声经久不息 [6] - 内江市威远县特殊教育学校孩子们通过直播收看比赛受到激励 [6] - 李雨财母亲表示成绩源于个人努力拼搏和国家培养 [6] - 残疾人运动员故事成为激励更多残疾人的火种 [6]
亲水经济火爆,“艇”上运动为何出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0 18:40
水上运动市场热度 - 互联网平台上"皮划艇体验"搜索量同比增长超125%,户外玩水热度显著攀升 [1] - 皮划艇、赛艇等水上运动正在成为亲水消费的新场景 [1] - 水上运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桨板、摩托艇、冲浪板等水上项目关注度持续增长 [9] 水上运动参与情况 - 2024年水上运动的国民渗透率为28%,远低于陆地和山地运动的99%参与率 [9] - 成都水上运动规模扩张迅速,装备规模、水域质量和参与人数蓬勃发展 [10] -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水域资源丰富,水上运动制造业发达,受海外运动文化影响更多 [10] 水上运动设备与成本 - 皮划艇价格区间在几百元到上千元 [9] - 赛艇购入成本更高,单人艇4-5万元,8人艇20万元以上 [9] - 浙江富阳、淳安地区生产的皮划艇、赛艇占全国总量6成以上 [10] 水上运动团队建设价值 - 赛艇被企业和名校认可,传达放下自我、团队协作的精神 [5] - 皮划艇挑战成为企业团建热门活动,有助于团队凝聚力和协作 [6] - 赛艇和皮划艇运动隐喻系统化、精细化的团队建设思维 [6] 水上运动发展挑战 - 水上运动发展受水域开放程度、俱乐部运营成本、季节性等因素影响 [9] - 水上运动对水域基础设施、专业器材、教练团队要求较高 [9] - 成都、重庆、宁夏、安徽等非沿海地区正创造条件推动水上运动大众化 [10]
“火热赛事+装备升级”提升产业发展“含金量” 夏日清凉释放消费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6-24 16:28
水上运动行业概况 - 水上运动带动"亲水经济"在多地持续升温,涵盖赛事、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 [1] - 我国冲浪、桨板项目消费人群超过100万,整体消费规模超过10亿元 [17] - 长三角地区在水上装备出口中占据较大比重,已形成区域集聚效应 [19] 水上运动赛事发展 - 南浔古镇连续7年举办桨板公开赛,2025年将吸引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选手参赛 [3][5] - 浙江省夏季每周举办近20场水上赛事,整个夏季将开展200多场水上活动 [8] - 赛事活动带动装备展示,成为新品首秀场,包括折叠艇、背包艇、水上自行车等 [8] 水上装备制造创新 - 富阳某企业赛艇产品占据全球超16%市场份额,远销欧美、澳大利亚等地 [8] - 企业研发耗时3年的钢模技术可实现赛艇一次成型,模具寿命达1万艘以上 [9] - 采用航空航天工艺技术,首创一次成型技术并拥有排水系统发明专利 [10] - 新材料应用取得突破,使用碳纤维预浸料提升产品性能 [9][10] - 创新产品设计推出"赛板",结合桨板与赛艇功能并实现便捷收纳 [12] 亲水业态拓展 - 云南抚仙湖发展帆船运动,帆船数量增至近120条,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13] - 抚仙湖凭借每年近300天风天的自然条件,形成稳定的帆船旅游产业 [13] - 成都城市水上公园提供电动冲浪板、皮划艇等多样化项目,满足市民亲水需求 [15]
一块板撬动10亿市场!“亲水经济”爆火玩出夏日新热度
环球网· 2025-06-24 14:22
水上运动赛事带动经济活力 - 南浔古镇连续7年举办桨板公开赛,今年吸引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选手参赛,为古镇带来夏日新活力 [1] - 浙江省夏季将密集开展200多场水上活动,每周举办近20场水上赛事 [3] - 国际冲浪协会冠军评价南浔水域风景优美、水质良好,赛事吸引家庭参与并展示多种新型水上装备 [3] 水上装备制造业发展 - 浙江富阳、淳安地区的皮划艇和赛艇产量占全国60%以上份额,产业链配套完善,产品向高端化发展且价格逐步下降 [5] - 杭州富阳某企业赛艇产品占据全球16%市场份额,采用航空航天工艺技术,首创一次成型技术和排水系统发明专利 [5][7] - 企业研发钢模技术可使模具寿命达1万艘以上,远超传统复合材料的200艘上限,并应用碳纤维预浸料等新材料提升产品性能 [5][7] 产品创新与设计突破 - 企业推出"赛板"创新产品,结合桨板与赛艇功能,配备可拆卸桨架和滑轨系统,便于收纳携带 [9] - 从木质艇转型至碳纤维材料,通过结构突破实现轻量化,与国际一流产品竞争 [7][9] 亲水业态与区域发展 - 云南抚仙湖依托300天/年的稳定风力发展帆船旅游产业,形成高原内陆湖泊特色水上运动生态 [11] - 成都城市水上公园提供无动力水翼板等设施,满足市民近郊亲水需求 [11][13] - 全国冲浪、桨板消费人群超100万,消费规模突破10亿元 [13] 行业趋势与政策支持 - 长三角地区形成水上装备制造集群,出口比重显著提升,技术突破增强国际话语权 [15] - 专家建议推动国内水上运动双循环发展,科学开放更多水域资源 [15]
龙舟与现代水上运动有何区别
人民日报· 2025-06-01 06:02
龙舟文化与传统 - 龙舟起源于中国新石器时代,与上巳、端午等节俗融合,演变为礼仪与竞技兼具的文化活动 [1] - 龙舟讲究齐划共进,桨手面朝前,对称排列,舵定方向,鼓为节拍,体现协作与信念 [1] - 竞赛龙舟多为12至22米,民俗龙舟可达30米,节庆中甚至出现百米长龙,龙头龙尾多饰雕绘 [1] - 龙舟先后在国际赛事中亮相,如1995年湖南岳阳举行首届世界龙舟锦标赛,2010年广州亚运会首次将龙舟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 现代水上运动项目 - 赛艇源于17世纪英国泰晤士河划船比赛,运动员背向前进方向划水,艇体细长轻盈,借滑座、腿部与全身发力 [1] - 赛艇项目分单人至八人艇,设单桨、双桨,一人艇约8米,八人艇达18米 [1] - 皮艇起源于爱斯基摩人兽皮船,为坐姿双桨,常配脚控舵,艇长多为3至5米 [2] - 划艇起源于北美原住民水上生活,为跪姿单桨,艇体敞开、无舱盖设计 [3] - 皮艇、划艇的激流回旋项目挑战性强,艇体轻盈密闭,选手在湍流中穿越水门 [4] 中国传统水上工具 - 中国传统社会有滑座小舟、多人轻艇等,用于捕鱼、迎亲、嬉戏等场景 [4] - 南方水乡的撑篙舟和彩船,北方与中部地区的摆渡船与运河划子蕴含生活智慧与乡土气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