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

搜索文档
卓优智美赴港IPO,聚焦艺术培训领域,2024年净利润下滑
格隆汇· 2025-08-30 19:42
公司概况 - 卓优智美教育咨询集团(江西)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中泰国际为独家保荐人[1] - 公司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舞蹈绘画书法播音主持声乐等课程主要在江西南昌及赣州湖南长沙地区开展业务2024年营收超1.3亿元[1] - 截至2025年8月7日公司在江西省南昌市赣州市及湖南省长沙市分别运营114家7家和11家以"小苹果"品牌命名的艺术培训中心这些中心通常位于靠近学校且人口密集的住宅区[5] 历史与股东结构 - 公司历史可追溯至2018年创始人涂相荣成立南昌康城开始经营艺术培训业务2019年小苹果昌北剧院开始运营2020年开始与权威舞蹈家协会合作开展考试服务2024年开始提供声乐课程2025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5] - 发行前星嘉华持有公司51%股份星嘉华分别由涂相荣及胡悦拥有90%10%权益为控股股东余少华余少成均为公司股东[6] - 总经理涂相荣61岁2011年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修毕中小企业高级企业管理研修班课程副总经理胡悦41岁2006年获得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士学位[6] 员工情况 - 员工数量从2023年末998人降至2025年5月末889人其中教师人数从570名降至500名[7] - 2023年2024年2025年前五个月与教师及其他直接教学员工有关的工资及福利分别约为6190万元6790万元2400万元均占总提供服务成本的82%以上2024年公司员工的平均收入约7.3万元[9] 业务构成 - 公司为4至14岁儿童和青少年提供舞蹈及非舞蹈类课程舞蹈课程包括中国舞拉丁舞街舞非舞蹈类课程包括绘画书法播音主持跆拳道声乐[11] - 2025年前五个月95.9%收入来自提供课程其中中国舞课程收入占比最高为38.1%绘画书法课收入占比均超过15%[11] - 报告期内毛利率较高的服务业务收入占比较低且整体有所下降[11] 供应链与客户 - 供应商包括装修公司以及教学辅助设备舞蹈服装奖杯纪念品等供应商报告期内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占比少于30%[16] - 客户主要为学习课程的学生2025年前五个月每月平均注册学生人数达到4.07万名每月平均单生总收入为277元[16] 财务表现 - 2023年2024年2025年前五个月营业收入分别约1.28亿元1.30亿元0.59亿元毛利率分别约42.4%38.0%50.7%净利润分别约1187.3万元534.5万元993.9万元[19] - 2024年净利润减少55%由于直接教学员工的工资及福利增加租赁物业产生的使用权资产折旧增加以及融资成本增加[19] - 2025年前五个月收入同比增加25%同比扭亏为盈得益于中国舞及书法课程收入增加服务分部增长关闭利润率较低的艺术培训中心以及实行有效的成本削减及控制措施[19] 市场分布与扩张计划 - 报告期内来自江西省的业务收入占比在95%左右公司业务受江西省的政策及营商环境影响较大[21] - 艺术培训中心数量从2023年末144家减少至2025年5月末135家[22] - 计划将业务拓展至其他省会及华南主要城市计划在2026年和2027年分别建立8家22家新的艺术培训中心新中心盈亏平衡期及投资回收期分别约7.5个月24个月[22] 行业背景 - 2024年中国艺术教育市场规模达到1766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2255亿元2024年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5%略低于2020年至2024年8.5%的复合年增长率[24] - 2024年中国儿童及青少年艺术教育市场规模达到1554亿元占整体艺术教育市场88%2029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9亿元[26] - 艺术教育市场高度分散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竞争对手包括新东方的"泡泡美术"作业帮的"小鹿美术"及"小鹿写字"好未来的"励步美育"以及南昌小天鹅艺术中心赣州金话筒艺术学校等本地同行[27] - 行业以加盟型机构主导拥有规模化自营艺术培训中心的公司不多按2024年末自营艺术培训中心数量计算卓优智美为中国最大型的儿童及青少年艺术培训机构按2024年收入计算分别占中国及江西省市场份额约0.1%及1.8%[28]
成都世运会契合中国体育时代之需
中国青年报· 2025-08-08 16:11
赛事规模与意义 - 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举行 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3942名运动员参与 创世运会历史上最大规模盛会 [2] - 世界运动会以非奥运项目为主 包含棍网球、荷球、浮士德球等冷门项目 以及技巧、健美操、武术等中国优势项目 [3] - 赛事首次落地中国大陆 填补中国承办此类国际赛事空白 推动运动多样化理念传播 [2][5] 与奥运会互补关系 - 世界运动会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 为非奥运项目提供国际性综合运动会舞台 被已故国际奥委会主席称为"二级奥运会" [3] - 世运会扮演"奥运会实验室"角色 羽毛球、跆拳道、霹雳舞等项目通过世运会平台最终进入奥运会 [4] - 奥运会聚焦高竞技性项目 世运会注重包容性和创新性 两者形成互补促进全球体育多元化发展 [4] 成都承办价值 - 萨马兰奇体育发展基金会2018年协助成都申办 深度参与全流程协调 助力成都获得2025年世运会举办权 [5] - 成都首创世运会火炬传递 火炬设计融合大熊猫、芙蓉花等本地元素 彰显中国文化与体育精神交融 [6] - 成都利用现有和改造体育设施办赛 被国际世运会协会评价为"最具可持续性的一届 树立办赛新标杆" [5] 群众体育推动 - 截至2023年底中国体育场地达459.27万个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9平方米 经常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7.2% [8] - 世运会推动飞盘、软式曲棍球等小众运动进入公众视野 激发市民体验新潮运动的兴趣 [8] - 成都打造130个"世运空间" 开展项目进社区、进学校系列活动 深化"全民体育"理念实践 [6][9] 体育产业影响 - 世运会"包容与多样性"理念契合中国体育从"唯金牌论"向"全民体育"转型趋势 [9] - 赛事通过科技赋能和产业化探索 为中国体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9] - 国际运动员对成都城市文化展现浓厚兴趣 体现赛事对城市国际形象的提升作用 [7]
追光|说好的“世运会”,怎么还有“奥运”项目呢?
新华社· 2025-08-03 21:00
世运会与奥运会的关系 - 世运会最初定位为非奥项目的综合性运动会,但实际包含部分奥运项目如射箭、皮划艇、攀岩等[1][3] - 世运会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因奥运容量有限,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为新兴项目搭建展示平台[4] - 世运会项目设置鼓励多元化,优先考虑新兴运动、特色项目及未入奥的传统强项[6] 世运会作为奥运"试验田" - 部分项目通过世运会起步并最终进入奥运会,如跆拳道、霹雳舞[6][8][9] - 霹雳舞在2022年伯明翰世运会首秀后,2024年即登上巴黎奥运会,但仍保留在成都世运会[9] - 跆拳道入奥后退出世运会,而攀岩等虽已入奥仍保留在世运会[10] 奥运项目的动态调整机制 - 国际奥委会引入"新增项目"机制,东道主可推荐短期项目如东京奥运空手道、巴黎奥运霹雳舞[12] - 奥运项目流动性增强,如空手道未进入巴黎奥运,霹雳舞不会出现在洛杉矶奥运[12] - 奥运规则偏向年轻化、城市化改革,与世运会形成交叉地带[16] 赛事形式差异与互补性 - 相同项目在不同赛事中形式不同,如奥运皮划艇分静水和激流回旋,世运会为皮划艇马拉松[16] - 成都世运会首次增设龙舟项目,体现地域特色[18] - 世运会与奥运会形成互补关系,IWGA与IOC建立合作推动体育版图多元化[18]
大运会|综合:何妍伟/卢为女双10米台夺金 赛会首金花落丹麦
新华网· 2025-07-19 08:20
中国代表团表现 - 中国代表团在2025年莱茵-鲁尔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收获1金2银2铜 [1] - 何妍伟/卢为在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以330.18分夺得金牌 [3] - 梅颖芯/范逸在混双3米板决赛中因首跳失误收获银牌 [3] - 葛楚彤、俞李妍、刘姝含、艾衍含组成的中国队在女子4X100米自由泳接力比赛中获得银牌 [3] - 潘美静在跆拳道女子个人品势项目中并列获得铜牌 [4] - 潘美静搭档吴伟康在混双决赛中为中国代表团再摘一枚铜牌 [4] 其他代表团表现 - 德国组合蕾娜·亨切尔/路易斯·桑切斯以288.21分夺得混双3米板金牌 [3] - 美国队和意大利队分获女子4X100米自由泳接力冠军和季军 [3] - 丹麦选手伊娃·桑德森在跆拳道女子个人品势项目中以8.732分夺得赛会首金 [1][3] - 韩国选手郑海云获得跆拳道女子个人品势银牌 [4] - 美国选手凯特琳·雷克鲁萨多并列获得跆拳道女子个人品势铜牌 [4] 赛事细节 - 跆拳道女子个人品势项目共有31人参赛 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首轮淘汰16人 次轮淘汰8人 [3] - 桑德森预赛首轮轮空 第二轮以9.049分挺进决赛 决赛中以8.732分夺冠 [3] - 卢为在领奖时表示希望获得一张美丽的照片 因此保持微笑 [3] - 桑德森赛后情绪激动 称跆拳道是她的整个生命 金牌意义重大 [4]
约120位中国运动员参加第32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09:22
赛事概况 - 第32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于2025年7月16日至27日在德国举行 [1] - 预计参赛规模包括来自150个国家(地区)的8500名运动员和官员 [1] - 赛事覆盖6座城市共23个比赛场地 [1] 比赛项目设置 - 共设18个大项包括三对三篮球、羽毛球、篮球等传统项目及残疾人三对三篮球新增项目 [1] - 中国代表团将参与14个大项90余个小项的角逐 [1] 中国代表团构成 - 代表团总人数220余人包含200余名师生来自81所高校和单位 [1] - 运动员约120人平均年龄21.9岁 [1] - 86%运动员首次参加大运会 84%首次代表国家出战世界/洲际综合性运动会 [1] 参赛目标 - 教育部强调通过赛事展示中国青年自信乐观、文明友好的精神风貌 [2] - 提出以体育交流为载体传播中国文化的战略方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