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咽扁颗粒

搜索文档
华森制药:小儿咽扁颗粒与注射用甘草酸二铵获再注册批件
财经网· 2025-08-19 02:02
药品再注册批准 - 公司收到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2个药品《药品再注册批准通知书》[1] - 涉及药品包括小儿咽扁颗粒和注射用甘草酸二铵[1][2] 小儿咽扁颗粒 - 适应症为清热利咽、解毒止痛,用于小儿肺卫热盛所致的喉痹、乳蛾等症状[1] - 适用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等疾病[1] - 该药品为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临床验方,疗效明显且安全性好[1] - 具有快速缓解咽喉肿痛、不良反应少、口感好、患儿依从性高等特点[1] 注射用甘草酸二铵 - 适应症为伴有ALT升高的急、慢性病毒性肝炎[1][2] - 第三代甘草酸制剂,从甘草有效成分中提取[2] - 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纤维化、抗细胞凋亡等多重效果[2] - 保肝作用全面,抗炎作用确切且作用缓和[2] - 已被列入多项国际国内保肝护肝管理指南[2] 儿科中成药市场 - 2024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儿科中成药销售额达183亿元,创历史新高[1] - 儿科感冒用药占比37.23%,儿科止咳祛痰用药占比34.40%[1] - 这两类药品合计市场份额超过70%[1] 药品生产销售 - 药品再注册批准将确保上述药品的正常生产和销售[2] - 公司将严格按照要求控制产品质量,持续提供高品质产品[2]
多个知名品种被点名!中成药挂网价格治理风暴来袭
北京商报· 2025-07-27 20:11
中成药价格治理行动 - 全国多地密集开展中成药挂网价格专项治理,包括内蒙古、河北、宁夏、吉林、广西等地,要求企业对价格虚高产品进行调整[1][3] - 治理行动覆盖全国8.8万余种挂网中成药,部分药品日均治疗费用是省内同种药品最低费用的5倍以上[4] - 价格治理以"省内最小每日费用"为基础折算包装价格,例如内蒙古要求板蓝根颗粒日治疗费用不高于5元[8] 价格虚高原因分析 - 原材料价格差异:不同企业使用原材料品质和价格存在差异,且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4] - 生产工艺差异:剂型不同导致成本差异,如滴丸、软胶囊工艺复杂价格较高[5] - 质量标准差异:部分企业质量标准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5] - 市场竞争不充分:独家品种定价权集中,存在市场炒作情况[5] 受影响企业与产品 - 知名药企产品被列入治理清单,包括宏济堂的香砂养胃丸、阿胶、柏子养心丸,太极集团子公司的牛黄解毒片、川贝枇杷糖浆等[8] - 临床常用中药如小柴胡颗粒、牛黄解毒片、板蓝根颗粒、安宫牛黄丸等均在治理范围内[8] - 吉林省银诺克药业的小活络丸价差倍数最高达915倍[3] 行业影响与趋势 - 中成药行业从"政策避风港"转入"阳光化竞价池",进入"成本+疗效"双维定价时代[1][11] - "带量采购+挂网治理"组合模式成为规范药品价格关键路径,挤压流通环节不合理溢价[11] - 长期依赖高定价、高营销费用模式的企业将面临更大压力,行业将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和工艺创新[1][12] - 合规能力强、具备成本优势的头部企业将主导市场,中小药企可能被淘汰[12] - 行业加速洗牌,资源向经典名方、独家品种集中,推动从"营销驱动"向"学术驱动"转型[12]
最高价差超百倍,多个中成药再被点名 业内人士:管控升级,大量中药企业到院外市场寻找增长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5 23:04
中成药价格治理现状 - 广西发布通知要求169个高价中成药在7月30日前完成挂网价格调整,以"省内最小每日费用"为参考[1] - 吉林省公示52个价格虚高中成药,价差倍数达10-117倍,其中重庆希尔安药业的元胡止痛片价差达117倍[1][2] - 与43个化学药相比,中成药价格虚高问题更严重,化学药价差倍数仅1-30倍[1][2] 被点名企业与产品 - 华森制药小儿咽扁颗粒每日费用48元,是省内最低价的12倍[3] - 广誉远子公司西黄丸每日费用328元,是省内最低价的11倍[3] - 云南玉药滇女金丸价差超101倍,挂网价117元[2] 价格治理措施与成效 - 全国中成药集采平均降价49%,年节约费用超45亿元[4] - 28省完善挂网规则,超3倍标黄、5倍标红、10倍暂停挂网[4][5] - 2023年国家医保局启动常态化治理,安宫牛黄丸等知名品种被纳入[2][4] 行业挑战与应对策略 - 中成药缺乏一致性评价标准,同品名产品因原料差异价格悬殊(如天然牛黄产品价为人造品的10倍)[6] - 新规要求中药饮片明确有效期(3-10年),企业需平衡原料库存与合规[7] - 企业转向院外大健康市场,如同仁堂推养生水、东阿阿胶推养生咖啡[8][9] 政策支持与转型方向 - 中药经典名方申报费用降至原20%,审批时间缩短[7] - 企业利用AI技术提升效率,布局高毛利院外市场[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