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巨人
icon
搜索文档
2025深蓝智库|创造更像人的“人”
北京商报· 2025-05-25 16:11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的起点 行业正处于理想与现实的博弈阶段 [1] -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经历"走出实验室"的质变 进入大众视野并站上C位 [2][3] - 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被多地政府写入工作报告 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抓手 [4] 技术突破与产业链联动 - 人形机器人将AI技术融入大脑 通过精心设计的躯干、关节和手臂实现功能 [3] - 机器人的大脑硬件、小脑运动能力、软件和智能程度均出现技术拐点 [4] - 从芯片到机械制造 从传感器到电池等全产业链正形成联动效应 [3] 市场发展与商业化进程 - 人形机器人赛道涌现独角兽企业 产业生态逐步完善 [4] - 供应链加速降本 为人形机器人进入消费级市场做准备 [4] - 行业存在融资热潮与估值泡沫并存现象 反映技术成熟曲线前进的市场信号 [4] 区域发展优势 - 北京作为国际创新中心 在机器人产业基金和政策布局方面具有超前优势 [3] - 凭借政策优势和人才优势 北京吸引了众多机器人创造者 [3] - 当地企业不必复制他人模式 专注于创造更接近人类的机器人 [3]
速递|首届机器人马拉松变"翻车大会",21台人形机器人仅4台完赛,包揽前三名的背后赢家竟是这家公司?​
Z Finance· 2025-04-22 02:22
图片来源: 松延动力 上周六,北京亦庄科技园区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马拉松——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 赛。这场由中国顶尖机器人研发机构参与的赛事,在展现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同时,也因机器人选手 们"状况百出"的表演而充满趣味性。 比赛现场,21台形态各异的人形机器人同场竞技。起跑阶段就出现了令人忍俊不禁的场景:一台机器 人在发令枪响后应声倒地;另一台则在行进中突然"身首异处",头部组件滚落赛道;更有甚者,一台 机器人在中途突然解体,零件散落一地。最终,仅有4台机器人在规定的4小时内完成了21公里的赛 程。 来自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以2小时40分钟的成绩夺冠,虽然比人类马拉松冠军慢了整整 一小时,但其表现已属惊艳。该公司首席技术官唐健表示:"这次比赛是对机器人极限性能的全面检 验,结果完全符合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比赛采用了独特的"人机协同"模式。" 天工"在比赛中由人类教练佩戴信号装置领跑, 通过动作模仿完成比赛。其他机器人则采用了操作员遥控或牵引绳辅助等不同方式。现场观众热情高 涨,不少家庭专程带孩子前来观赛,在人类选手与机器人选手之间拍照留念。 参赛机器人造型各异:有酷似动漫高达的 ...
21支队伍参加人形机器人半马,每位选手最多三位人类“陪跑员”
第一财经· 2025-04-18 13:07
赛事概况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将于4月18日上午7:30在北京亦庄南海子公园举行 共有21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分别来自国家队 民营企业和学校科研团队 [1] - 组委会预计首名机器人撞线时间为明日上午10:10左右 全程21.0975公里 [1][3] 参赛机器人技术特点 - 国家队代表天工Ultra身高1.8米 体重52公斤 实测平均时速10km/h 最高速度12km/h 具备斜坡 楼梯 草地等多种地形移动能力 [1] - 天工Ultra采用轻量化设计 配备人类同款跑鞋减震 带有视觉感知的泛化移动能力 [1] - 最矮机器人小巨人身高75厘米 脚踝配备180度运动关节电机 脚底贴橡胶鞋底应对不平路面 [1] 比赛规则与组织形式 - 机器人采用强化学习算法路线 比赛过程中大多采用遥控方式 每队由1个人形机器人和最多3名人类陪跑员组成 [2] - 机器人按Z形布阵排成两列 前后垂直间距3米 出发时间间隔1分钟 间距需保持1米以上 高速机器人需主动绕行低速机器人 [2] - 赛事设裁判长 主裁判和随行裁判 随行裁判全程跟随判罚 佩戴录音录像设备 更换机器人将面临罚时 [2] 注:文档4 5 6内容为乱码或无实质信息 故未纳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