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

搜索文档
智能体元年:AI“新物种”力促数字生产力跃迁
证券日报· 2025-07-10 00:29
智能体技术发展现状 - 智能体是以大模型为底座的AI应用,具备自主性、交互性、反应性和适应性,能够感知环境变化、自主决策并执行任务闭环 [2] - 区别于传统AI的"猜词接龙"模式,智能体具备规划、验证、执行全流程能力,集成环境感知、工具调用等核心功能 [2] - 2025年被视作"智能体产业化元年",技术正从实验室加速迈向行业应用,典型案例包括联想城市超级智能体、昆仑万维天工超级智能体等 [3] - 科技巨头纷纷布局智能体开发平台,如百度AgentBuilder、字节跳动Coze、阿里云百炼等,降低开发者创建门槛 [3] 行业驱动因素 - 大模型生成/代码/图像/3D建模能力的突破为智能体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4] - 智能体弥补大模型应用短板,通过工具调用实现复杂任务执行,与大模型形成互补关系 [4] - 重构AI价值定位:从预设流程转向自主分解任务、多智能体协同的"生产力单元" [4][5] - 资本加速涌入赛道,BetterYeahAI获超亿元B轮融资,镁伽科技、海致科技等企业启动上市进程 [5] 应用场景与商业价值 - 制造业领域,第四范式AI智能体解决方案使某整车厂生产效率提升至每4分半下线一辆车 [5] - 多智能体系统(MAS)在自动驾驶等复杂场景展现潜力,通过分工协作实现决策效率跃升 [8] - 专业智能体被认为比通用型更具商业化前景,周鸿祎预测其市场规模可能十倍于SaaS [13] - 全球智能体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51亿美元增至2030年471亿美元,CAGR达44.8% [7] 发展挑战 - 90%的PPT生成类智能体无法完成从初稿到定稿的全流程,缺乏多轮工作能力 [8] - 多智能体协作面临通信框架不统一、任务分配机制缺失等技术瓶颈 [9] - 行业呈现三维竞争格局:底层模型能力、中间层交互体验、上层团队协作效率 [9] 产业破局路径 - 生态整合模式兴起:阿里通过通义千问集成Manus功能,腾讯依托微信生态部署智能体 [10] - 行业标准加速制定,中国信通院联合20余家企业发布开发智能体技术要求标准 [11]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北京、上海等地出台专项方案推动通用/专业智能体发展 [11]
机器人马拉松冠军开源!北京人形正式发布运动控制框架Tien Kung-Lab
机器人圈· 2025-07-08 18:36
详细会议介绍参看往期文章: (点击蓝字跳转) IRCTC 2025报告嘉宾重磅揭晓! 72小时后早鸟票关闭! 截稿延期通知:IRCTC2025九大期刊联合征文延期至7月12日! 运动控制能力作为决定环境适应性与任务执行能力的核心技术,是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迈向规模化应用 最重要的门槛之一。 7月7日,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后称北京人形)正式发布开源运动控制框架 Tien Kung-Lab,将机器人马拉松冠军的运控算法面向行业开源 ,填补高性能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框架 在开源领域的空白,为工业场景、物流场景与特种作业场景等高复杂环境下规模化应用提供核心基础技 术支撑。 Tien Kung-Lab是一套基于Isaaclab开发的开源强化学习运动控制算法框架,该框架融合前沿的强化学习 技术和人体运动数据,旨在让人形机器人实现自然、高效、稳定的运动控制。在此前进行的全球首届人 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中,搭载该运控算法的天工Ultra以2时40分42秒跑完21.0975公里,夺得全球首个 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冠军。 该方法首次融合了模仿学习与强化学习的优势,基于 Adversarial Motion Prior(AMP)风格化 ...
索辰科技(688507):股权激励点评:优化薪酬结果,激励核心技术骨干,稳定人才团队
浙商证券· 2025-07-06 21:2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股权激励设定合理业绩条件,捆绑技术骨干与公司利益,推动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4] - 聚焦物理AI平台,有望推动工业装备设计、研发和制造的智能化升级 [5] - 多维并购整合资源,产业协同推动公司业绩加速成长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股权激励计划 - 激励对象85人,约占2024年底员工总数323人的26.32%,包括核心技术人员等 [1][2] - 2025年触发值为营收增长率不低于8%且物理AI产品收入达2000万元,目标值为营收增长率不低于10%且物理AI产品收入达3000万元 [2] - 2026年触发值为营收增长率不低于16%且2025 - 2026年物理AI产品收入达4000万元,目标值为营收增长率不低于20%且2025 - 2026年物理AI产品收入达5000万元 [3] - 2027年触发值为营收增长率不低于60%且2025 - 2027年物理AI产品收入达7000万元,目标值为营收增长率不低于80%且2025 - 2027年物理AI产品收入达8000万元 [4] 物理AI业务 - 2025年3月举办物理AI“天工·开物”发布会,推出全场景解决方案,发布关键技术、软件等 [5] - 物理AI系列产品包括应用开发平台等,以“物理AI”为核心驱动力,推动工业智能化升级 [5] 并购情况 - 2024年12月战略投资8800万元并购麦思捷,其为大气波导预测等领域领导者 [11] - 2025年2月筹划并购力控科技,拟取得其51%股权,能提供物理AI相关技术 [11]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5.66/7.88/10.74亿元,同比增长49.54%/39.11%/36.27% [12]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0.69/1.02/1.42亿元,同比增长66.18%/48.62%/38.73% [12] - 对应EPS分别为0.77/1.15/1.59元,维持“买入”评级 [12] 财务摘要 - 2024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78.81/566.48/788.01/1073.86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18.24%/49.54%/39.11%/36.27% [14] - 2024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45/68.88/102.37/142.02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 - 27.89%/66.18%/48.62%/38.73% [14] - 2024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47/0.77/1.15/1.59元,P/E分别为148.34/89.27/60.06/43.29 [14] 三大报表预测值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呈现2024 - 2027年各项目数据及变化情况,如流动资产、营业收入、经营活动现金流等 [15] - 各年主要财务比率包括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有相应变化 [15]
全球开源创新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新华财经· 2025-07-05 22:36
全球开源创新发展论坛核心内容 - 论坛围绕全球开源技术发展趋势、优质开源社区培育路径、区域开源生态建设实践等内容展开讨论,旨在凝聚开源发展共识并助力全球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1] 北京市开源生态建设举措 - 北京市汇聚全国半数以上的开源商业初创企业,并涌现出"飞桨""香山""天工机器人"等优质开源成果 [1] - 北京市未来将重点推进四大战略举措:加速开源生态构建(鼓励模型、数据、Agent开源)、加快开源项目培育(做好明星项目投融资对接)、强化开源人才培养(推动开源内容进校园)、深化开源国际合作 [1] 开源产业发展现状与意义 - 开源已成为驱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具有开放、共建、共享、共治的特征 [2] -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将持续跟踪全球开源发展动态,与海内外组织建立合作机制,搭建中外开源文化交流平台 [2] 人工智能开源创新倡议 - 10余家国内外开源机构共同发起《人工智能开源创新北京宣言》,提出六条倡议:开源无国界、技术开源、生态共建、开源安全、开源AI伦理、开源风险治理 [2] - 倡议旨在呼吁全球以公平普惠方式共建AI开源生态,弥合全球AI发展鸿沟 [2] 开源项目评估体系 - 会上发布了"开源项目质效量化评估和智能预测体系",构建开源项目成长潜力分析预测模型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3] - 该体系旨在推动形成一批优秀开源项目,促进开源生态繁荣发展 [3]
刘维亮:北京是全球开源资源最丰富、开源创新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贝壳财经· 2025-07-05 19:00
北京市开源生态发展 - 北京市汇聚全国半数以上开源商业初创企业,涌现"飞桨""香山""天工机器人"等优质开源成果[1] - 北京市未来四大战略举措:加速开源生态构建(鼓励模型/数据/Agent开源)、加快开源项目培育(投融资对接)、强化开源人才培养(进校园入课程)、深化开源国际合作[1] 开源产业宏观趋势 - 开源已成为驱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具有开放共建共享共治特征[2] -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将持续跟踪全球开源动态,与海外组织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2] 人工智能开源国际合作 - 十余家机构联合发起《人工智能开源创新北京宣言》,提出开源无国界/技术开源/生态共建/开源安全/AI伦理/风险治理六条倡议[2] - 宣言呼吁全球以公平普惠方式共建AI开源生态,弥合AI发展鸿沟[2] 开源技术前沿探讨 - 论坛主题涵盖AI驱动下的开源生态建设、全球社区文化与发展动态[3] - 圆桌讨论聚焦AI开源生态建设、技术垄断与开源平衡、数据合规等关键议题[3]
“天工”机器人又有新任务,这次它可能是装配员或者导购员
新京报· 2025-07-04 19:08
战略合作签约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与哈森商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智能制造、仓储物流、零售门店三大场景推进人形机器人技术产业化落地 [1] - 合作仪式现场设置精密智造、智慧物流、未来零售三大交互展示区,分别展示机器人动态操作技术、仓储集群协同作业和智能导购系统 [1] 技术能力输出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聚焦"天工"通用机器人平台和"慧思开物"通用具身智能平台的核心技术攻关 [1] - 合作中将向产业端输出动态操作、跨场景迁移等关键技术能力,推动"天工"人形机器人在多行业场景落地验证 [1] 智能制造领域 - 双方将联合研发自适应装配系统,创新中心提供动态操作技术,哈森依托精密制造工艺突破微型零件自动化装配瓶颈 [1] - 展示区机器人通过动态操作技术完成微型零件自适应装配演示,展现极高操作精度 [1] 仓储物流领域 - 将部署智能集群调度系统,通过多机器人协同作业重构传统分拣流程,实现仓储管理从人工主导到智能化调度的转型 [2] - 智慧物流区以全景沙盘形式呈现仓储集群协同作业的实时调度场景 [1] 零售场景应用 - 将研发智能导购-库存一体机器人系统,实现顾客需求即时响应与库存动态联动 [2] - 未来零售区通过导购机器人与观众实时互动,演示智能推荐系统与库存管理的动态联动 [1]
李斌:技术创新才是蔚来的底色
金融时报· 2025-07-04 17:18
技术创新 - 公司CEO强调技术创新是公司最大底色而非服务[1] - "魔方"车辆存取平台实现立体库存管理 设置6层753个车位 缩短20%工艺距离[1] - "飞地"智能装配岛采用并行制造方案 颠覆传统总装串行模式[1] - "天工"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实现100%生产透明化 成本降低10% 效率提升10%[1] - "天探"AI检测系统3分钟完成超1000项功能检测 效率较人工提升10倍[1] - "天瞳"质量检验岛将缺陷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7%[1] - 工厂80%制造场景实现AI智能决策 依托自研工业AI算法与大模型技术[1] 生产运营 - 2024年安徽省内产值达598.3亿元 同比增长32.3%[1] - 提供近万个正式岗位 其中13%为高层次人才[1] - 累计新增超7000件知识产权[1] - 近3年安徽合作伙伴从60家增至143家[2] - 10家核心供应商入驻合肥产业园 形成"零公里物流"布局[2] - 近地化物流模式减少在制品库存 节约物流成本与面积[2] 行业影响 - 公司发展被视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缩影[2] - 产业链集群效应显现 带动座椅、电子等配套企业集聚[2]
打造海洋设施的“智能医生”
齐鲁晚报· 2025-07-04 05:07
水下机器人智能检测领域突破 -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自主研发"胜利天工"水下智能巡检系统,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所属海域实现产业化应用 [1] - 系统已完成埕岛、垦东等重点海域海洋平台桩腿的智能化检测,推动"经验巡检"向"智能巡检"转型 [1] - 系统攻克工业级抗3节流技术,集成多维度巡检、智能诊断决策支持、实时监测与预警等关键技术 [1] 技术功能与应用场景 - 系统可搭载光、声、磁等多种检测设备,具备水下施工实时监测、桩基入泥监测、海管悬空裸露监测功能 [1] - 在中油海6号平台恶劣海况下实现高精度海管轨迹跟踪与控制,精准定位潜在风险并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2] - 创新基于多元数据融合的自适应巡线智能控制方法,可扩展应用于海底管道、电缆完整性评估及多型海洋能源设施维护 [2] 行业痛点解决方案 - 传统人工巡检受限于潜水深度和作业时间,无法定量描述桩腿埋藏深度等关键数据 [1] - 系统实现复杂水体环境下桩坑位置可视化检测,替代人工保障油气生产安全稳定 [1] - 历时3年研发的技术突破解决了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桩腿入泥深度监测难题 [1]
“天枢”神经系统疾病AI大模型、天工超级智能体……首发首秀!数字技术发展“加速跑”
央视网· 2025-07-03 14:54
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概况 -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开幕,为期4天,围绕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数字安全、数据要素及数字医疗等新兴赛道举办50多场论坛和特色活动 [1] - 大会同步启动"北京数字经济体验周",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1] 数字技术创新成果 - 大量新技术新产品现场"首发首秀",包括"天枢"神经系统疾病AI大模型、天工超级智能体等 [4] - 中国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量子信息等领域跻身全球第一梯队,2024年全球新公开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4.5万件,中国占比达61.5% [7] 国际合作与平台建设 - 北京联合欧洲、北美、亚太、中东及拉美等40余个城市成立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聚焦数字基建、跨境数据治理、智慧城市应用等议题 [8][10] - 大会设置海外分会场,与西班牙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德国"未来世界"科技文化节联动,推广数字化转型"中国方案" [16] 科技展示与服务平台 - 数字经济体验综合体集中展示50多家科技企业最新技术成果,体验周持续至7月5日 [11] - 中国自主创建的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上线,配备"AI助手"功能,基础服务免费开放并提供文献检索、引文分析等服务 [12][14]
★2025夏季达沃斯:AI备受关注 世界望向中国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5
夏季达沃斯论坛亮点 - 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参会人数创近年之最,彰显年会影响力与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吸引力 [1] - AI成为核心议题之一,议程设置与企业展区中AI相关讨论和展示占据显著位置 [1] - 中国企业展示多元AI展品,包括天工机器人、脑机交互设备、全自动无人机巡检系统等 [1] - 帕西尼感知科技展示全球首款"多维触觉+AI视觉"双模态机器人末端"灵巧手",能实时分析感知物材料、温度、纹理 [1] 中国AI发展与国际认可 - 分论坛特别聚焦中国AI发展路径,显示中国在全球AI发展版图中的重要性获国际高度认可 [2] -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梁锦慧表示中国在创新、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方面处于前沿 [2] - 亚洲推动全球60%经济增长,中国贡献其中一半 [2] 全球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表现 - 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指出56%受访首席经济学家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走弱 [2] - 全球增长前景处于几十年最低谷,地区间增长差异正在形成 [2] - 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运行总体平稳,新动能成长壮大,展现较强韧劲和活力 [3] - "解读中国经济"成为年会最受关注会议之一,嘉宾关注科技驱动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新活力 [3] 国际关注的中国话题 - 与会嘉宾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创新生态及"一带一路"倡议等话题充满兴趣 [2] - "中国展望"成为本届年会主要议题之一 [2]